尼倫伯格等發現由三個核苷酸構成的微mRNA能促進相應的氨基酸-tRNA和核糖體結合。但微mRNA不能合成多肽,因此不一定可靠。科蘭納(Khorana,Har Gobind)用已知組成的兩個、三個或四個一組的核苷酸順序人工合成mRNA,在細胞外的轉譯系統中加入放射性標記的氨基酸,然后分析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的組成。通過比較,找出實驗中三聯碼相同的部分,再找出多肽中相同的氨基酸,于是可確定該三聯碼就為該氨基酸的遺傳密碼。科蘭納用此方法破譯了全部遺傳密碼,從而和尼倫伯格分別獲得1968年諾貝爾獎金。后來,尼倫伯格等用多種不同的人工mRNA進行實驗,觀察所得多肽鏈上的氨基酸的類別,再用統計方法推算出人工mRNA中三聯體密碼出現的頻率,分析與合成蛋白中各種氨基酸的頻率之間的相關性,以此方法也能找出20種氨基酸的全部遺傳密碼。最后,科學家們還用了由3個核苷酸組成的各種多核苷鏈來檢查相應的氨基酸,進一步證實了全部密碼子。......閱讀全文
尼倫伯格等發現由三個核苷酸構成的微mRNA能促進相應的氨基酸-tRNA和核糖體結合。但微mRNA不能合成多肽,因此不一定可靠。科蘭納(Khorana,Har Gobind)用已知組成的兩個、三個或四個一組的核苷酸順序人工合成mRNA,在細胞外的轉譯系統中加入放射性標記的氨基酸,然后分析合成的多肽中氨
近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陳士林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漆小泉團隊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美國田納西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澳門大學、英國桑格研究院和廣藥集團等單位,在著名植物學雜志《Molecular Plant》發表丹參全基因組,標志著作為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破譯DNA表觀遺傳密碼的新方法,利用DNA脫氨酶進行基因測序。他們8日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論文稱,新測序方法克服了沿用數十年的亞硫酸氫鹽測序法的局限,將有助于更深入理解腫瘤生成等復雜生物過程。 表觀遺傳指的是在基因核苷酸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
包蟲病威脅著我國約5000萬人口,其元兇——細粒棘球絳蟲的遺傳密碼最近被科學家“破譯”。昨天,記者從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獲悉,經過中外科學家長達三年的協同努力,解析出了細粒棘球絳蟲的基因組合轉錄組,英國《自然·遺傳學》雜志前天在線發布了這一成果。 由棘球絳蟲所引起的包蟲病是人和家畜共
黃三文,1971年出生于湖南岳陽。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6年碩士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2005年獲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深圳農業基因組所副所長,國家“973”項目“主要蔬菜重要品質性狀形成的遺傳機理與分子改良”首席科學家、國際黃瓜基因組計劃首席科學家、國際茄科基
青藏高原古代人群之間有著怎樣的遺傳聯系?古人群對現今生活的西藏人群作出了怎樣的基因貢獻?為了找到答案,中科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團隊聯合多家單位,對距今5200年以來青藏高原人群線粒體基因組展開研究。近日,《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在線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據介紹,研究人員把67例古代青藏高原
格陵蘭人口是一個很小的、歷史隔離的建立者群體,包括大約57000居民,在過去的25年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顯著增加。2014年6月18日《Nature》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了格陵蘭人的一個特殊基因變異,這個基因變異在2型糖尿病的發展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這項研究結果,可用于提高具有遺傳風險
“作為國際上梨的第一生產大國,應該有體現其科技影響力的相應地位。”說這句話時,吳俊的眼神里透著一股堅定的信念。 作為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的育種崗位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的獲得者,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吳俊還是多個國際學術期刊的編委。幾年前,作為第一作者,她和國際梨基因組研究協作組發布了世
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不過鹽放得太多也讓人無法下咽。當食物中的鹽分過量時,舌頭和大腦就會做出反應,讓我們停止進食,以免過量的鹽分對身體造成危害。 Johns Hopkins大學和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果蠅中發現,兩種不同類型的味覺感受細胞發出競爭性的信號,控制果蠅對鹽分的反應。其中
4月14日,來自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及英國John Innes Centre等單位的中英科學家團隊成功完成了唇形科植物黃芩全基因組測序,并分析了黃芩中活性成分的進化機制,進而完整闡明了抗癌活性物質漢黃芩素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