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高發年齡在30~50歲,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15~20倍。起病緩慢,發病時多有甲狀腺腫大,質地硬韌,表面呈結節狀,邊界清楚,常有咽部不適或輕度下咽困難,部分患者可有壓迫癥狀。初期時常無特殊感覺,甲狀腺機能可正常,少數患者早期可伴有短暫的甲亢表現,多數病例發現時已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病患常表現怕冷、水腫、乏力、皮膚干燥、腹脹、便秘、月經不調、性欲減退等。少數患者可出現甲狀腺相關眼病。部分患者可表現為橋本甲狀腺炎和Graves病并存,臨床上表現為甲亢和甲減癥狀交替出現。......閱讀全文
即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高發年齡在30~50歲,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15~20倍。起病緩慢,發病時多有甲狀腺腫大,質地硬韌,表面呈結節狀,邊界清楚,常有咽部不適或輕度下咽困難,部分患者可有壓迫癥狀。初期時常無特殊感覺,甲狀腺機能可正常,少數患者早期可伴有短暫的甲亢表現,多數病例發現時已出現甲狀腺
??? 目前認為橋本甲狀腺炎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較為公認的病因是自身免疫疫功能異常。患者血清中出現針對甲狀腺組織的特異性抗體,包括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和甲狀腺刺激阻斷性抗體(TSBAb)等。??????? 橋本甲狀腺炎是公認的器官特異性自身免疫
甲狀腺炎(thyroiditis)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一類累及甲狀腺的異質性疾病。其病因不同,臨床表現及預后差異較大,甲狀腺功能可正常,可亢進,可減退,有時在病程中三種功能異常均可發生,部分患者最終發展為永久性甲減。按病程分為急性(化膿性)、亞急性(非化膿性)和慢性。按病因分為感染性、自身免疫性、
發生于產后一年內,患者甲狀腺可輕、中度腫大,質地中等,無觸痛。典型臨床過程表現為甲亢甲減雙相型。甲亢期發生于產后半年內,維持1~2個月,表現為心悸、情緒激動、怕熱、乏力等。甲減期發生在產后3~8個月,持續4~6個月,表現為疲乏無力、注意力不集中、便秘、肌肉關節疼痛僵硬等。恢復期發生在產后6~12
1.橋本甲狀腺炎 甲狀腺自身抗體TgAb(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和TPOAb(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滴度明顯升高是本病的特征之一。早期在出現甲減以前,抗體陽性是診斷本病的惟一依據。在亞臨床甲減時,TSH(促甲狀腺素)水平輕微升高,T4(甲狀腺素)、T3(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水平正常。發展為顯性甲減時
1、橋本甲狀腺炎 對輕度甲狀腺腫大而無癥狀者可不予治療,應隨訪觀察。甲狀腺明顯腫大或有甲狀腺功能減低時,即使僅有血清TSH增高,應給予甲狀腺制劑治療。甲狀腺腫大迅速,或伴有疼痛,或有壓迫癥狀者,可短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橋本甲亢應采用小劑量抗甲狀腺藥物等治療,一般不用碘和手術治療,以免導致嚴重
橋本氏甲狀腺炎比較隱匿,大多數患者癥狀不典型,臨床易于誤診,研究發現,我國學者報告患病率為1.6%,女性發病率為6.9/1000[1]。將隱性病例算上,女性人群的患病率高達約10%。因此,中青年女性發病人群中,要高度警惕“橋本氏甲狀腺炎”可能。下面,筆者回顧分析1例臨床病例,旨在提高對于橋本氏甲狀腺
提到甲狀腺腫大大家第一反應可能就是上一世紀由于缺碘引起的“大脖子病”,殊不知還有另一種可能---那就是橋本氏甲狀腺炎。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其所分泌的甲狀腺激素是人體生長發育與新陳代謝所不可缺少的激素。?甲狀腺疾病也是目前最常見最多發的一種內分泌疾病。?而橋本氏甲狀腺炎是以自身甲狀腺組織為抗原
本病呈自限性,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疼痛性疾病,好發于30~50歲的中年女性。典型的表現為甲狀腺劇痛,通常疼痛開始于一側甲狀腺的一邊,很快向腺體其他部位和耳根及頜部放射,常常伴有全身不適、乏力、肌肉疼痛,也可有發熱,病后3~4天內達到高峰,1周內消退,也有不少患者起病緩慢,超過1~2周,病情起伏波動持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30~50歲女性多見。典型者甲狀腺功能變化分為甲狀腺毒癥期、甲減期和恢復期3個階段。甲狀腺毒癥期表現為突然出現神經過敏、怕熱、心動過速、體重減輕等。有些因初發甲狀腺毒癥不明顯,而以甲狀腺功能減退為臨床表現。甲減期持續2~9個月后逐步恢復正常,部分患者存在持續性甲減,10年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