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組學一經出現,就有兩種研究策略。一種可稱為“竭澤法”,即采用高通量的蛋白質組研究技術分析生物體內盡可能多乃至接近所有的蛋白質,這種觀點從大規模、系統性的角度來看待蛋白質組學,也更符合蛋白質組學的本質。但是,由于蛋白質表達隨空間和時間不斷變化,要分析生物體內所有的蛋白質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另一種策略可稱為“功能法”,即研究不同時期細胞蛋白質組成的變化,如蛋白質在不同環境下的差異表達,以發現有差異的蛋白質種類為主要目標。這種觀點更傾向于把蛋白質組學作為研究生命現象的手段和方法。早期蛋白質組學的研究范圍主要是指蛋白質的表達模式(Expression profile),隨著學科的發展,蛋白質組學的研究范圍也在不斷完善和擴充。蛋白質翻譯后修飾研究已成為蛋白質組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和巨大挑戰。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已被納入蛋白質組學的研究范疇。而蛋白質高級結構的解析即傳統的結構生物學,雖也有人試圖將其納入蛋白質組學研究范圍,但仍......閱讀全文
蛋白質組學一經出現,就有兩種研究策略。一種可稱為“竭澤法”,即采用高通量的蛋白質組研究技術分析生物體內盡可能多乃至接近所有的蛋白質,這種觀點從大規模、系統性的角度來看待蛋白質組學,也更符合蛋白質組學的本質。但是,由于蛋白質表達隨空間和時間不斷變化,要分析生物體內所有的蛋白質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另一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已進入了后基因組時代。在這個時代,生命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功能基因組學,包括結構基因組研究和蛋白質組研究等。盡管已有多個物種的基因組被測序,但在這些基因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功能基因組中所采用的策略,如基因芯片、基因表達序列分析(Seria
蛋白質組 蛋白質組(Proteome)的概念最先由Marc Wilkins提出,指由一個基因組(genOME),或一個細胞、組織表達的所有蛋白質(PROTein). 蛋白質組的概念與基因組的概念有許多差別,它隨著組織、甚至環境狀態的不同而改變. 在轉錄時,一個基因可以多種mRNA形式剪接,并且,同一
可以說,蛋白質組學的發展既是技術所推動的也是受技術限制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技術方法水平的高低。蛋白質研究技術遠比基因技術復雜和困難。不僅氨基酸殘基種類遠多于核苷酸殘基(20/ 4), 而且蛋白質有著復雜的翻譯后修飾,如磷酸化和糖基化等,給分離和分析蛋白質帶來很多困難。此外,
近日,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抑郁癥的蛋白質組學和多肽組學研究”在渝啟動。“抑郁癥的蛋白質組學和多肽組學研究”項目是由重慶市科委組織推薦,由重慶醫科大學牽頭并聯合軍事醫學科學院、武漢大學生命科學院、中南大學4家國內知名高校共同組織向科技部申報,于2008年底正式批準立項,這是我市圍繞“蛋白質、
基因組(genome)包含的遺傳信息經轉錄產生mRNA,一個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表達的所有種類的mRNA稱為轉錄子組(transcriptome)。很顯然,不同細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轉錄子組包含的mRNA的種類不盡相同。mRNA經翻譯產生蛋白質,一個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表達的所有種類
基因組(genome)包含的遺傳信息經轉錄產生mRNA,一個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表達的所有種類的mRNA稱為轉錄子組(transcriptome)。很顯然,不同細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轉錄子組包含的mRNA的種類不盡相同。mRNA經翻譯產生蛋白質,一個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表達的所有種類
蛋白質組學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多學科和技術的逐漸交叉融合。這些學科技術包括(但不限于)基因組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自動化、基于電磁場的精密質譜儀、信號處理、數理統計和計算機科學。近年來,分子醫學、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進一步加速推動了蛋白質組學的成長,使之在精準醫療領域展示出越來越大的應
人體內真正發揮作用的是蛋白質,蛋白質扮演著構筑生命大廈的“磚塊”角色,隨著破譯生命密碼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進入尾聲,一個以蛋白質和藥物基因學為研究重點的后基因組時代已經拉開序幕,蛋白質將是今后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然而,蛋白質的分離和鑒定非常費時,目前測定蛋白質的技術遠遠落后于破譯基因組的工具,最好的實驗
2013年12月8日,第四十期質譜沙龍活動在北京朝陽醫院順利舉辦,來自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朝陽醫院、中科院微生物所、空軍總醫院的百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參加了此次沙龍活動。AB SCIEX公司市場部 李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