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組,蛋白質組學及研究技術路線
基因組(genome)包含的遺傳信息經轉錄產生mRNA,一個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表達的所有種類的mRNA稱為轉錄子組(transcriptome)。很顯然,不同細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轉錄子組包含的mRNA的種類不盡相同。mRNA經翻譯產生蛋白質,一個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表達的所有種類的蛋白質稱為蛋白質組(proteome)。同理,不同細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狀態下所表達的蛋白質的種類也不盡相同。蛋白質是基因功能的實施者,因此對蛋白質結構,定位和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研究將為闡明生命現象的本質提供直接的基礎。 生命科學是實驗科學,因此生命科學的發展極大地依賴于實驗技術的發展。以DNA序列分析技術為核心的基因組研究技術推動了基因組研究的日新月異,而以基因芯片技術為代表的基因表達研究技術為科學家了解基因表達規律立下汗馬功勞。在蛋白質組研究中,二維電泳和質譜技術的黃金組合又為科學家掌握蛋白質表達規律再鑄輝煌。蛋白質組學(......閱讀全文
蛋白質組,蛋白質組學及研究技術路線
基因組(genome)包含的遺傳信息經轉錄產生mRNA,一個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表達的所有種類的mRNA稱為轉錄子組(transcriptome)。很顯然,不同細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轉錄子組包含的mRNA的種類不盡相同。mRNA經翻譯產生蛋白質,一個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表達的所有種類
蛋白質組,蛋白質組學及研究技術路線
基因組(genome)包含的遺傳信息經轉錄產生mRNA,一個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表達的所有種類的mRNA稱為轉錄子組(transcriptome)。很顯然,不同細胞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轉錄子組包含的mRNA的種類不盡相同。mRNA經翻譯產生蛋白質,一個細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狀態下表達的所有種類
蛋白質組學研究技術
可以說,蛋白質組學的發展既是技術所推動的也是受技術限制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技術方法水平的高低。蛋白質研究技術遠比基因技術復雜和困難。不僅氨基酸殘基種類遠多于核苷酸殘基(20/ 4), 而且蛋白質有著復雜的翻譯后修飾,如磷酸化和糖基化等,給分離和分析蛋白質帶來很多困難。此外,
蛋白質組學+AI技術
人們在吞咽的時候,頸部有個器官會隨著吞咽動作上下活動,它就是甲狀腺。西湖歐米有望實現臨床轉化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基于蛋白質標志物的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診斷。甲狀腺很小,但它影響到五臟六腑。數據顯示,每5個成年人中就可能有1人患有甲狀腺結節。其中,約60%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但有10%的結節是惡性的,
蛋白質組學研究系列儀器及軟件
人體內真正發揮作用的是蛋白質,蛋白質扮演著構筑生命大廈的“磚塊”角色,隨著破譯生命密碼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進入尾聲,一個以蛋白質和藥物基因學為研究重點的后基因組時代已經拉開序幕,蛋白質將是今后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然而,蛋白質的分離和鑒定非常費時,目前測定蛋白質的技術遠遠落后于破譯基因組的工具,最好的實驗
蛋白質組學技術分析方法及概括
1 蛋白質組學概述“蛋白質組”一詞的英文是Proteome,它是proteins 和genome 兩個詞的組合,意思是proteins expressed by a genome,即為基因組表達的蛋白質[1]。蛋白質組的概念是1994 年由Wilkins首先提出,并在1995 年7月的“Electr
蛋白質組學技術分析方法及概括
1 蛋白質組學概述“蛋白質組”一詞的英文是Proteome,它是proteins 和genome 兩個詞的組合,意思是proteins expressed by a genome,即為基因組表達的蛋白質[1]。蛋白質組的概念是1994 年由Wilkins首先提出,并首次在1995 年7月的“Elec
磷酸化蛋白質組鑒定技術路線及經典案例
蛋白質翻譯后修飾(PTMs)幾乎參與了細胞所有正常生命活動的過程,并發揮十分重要的調控作用。蛋白修飾已經成為國際上蛋白質研究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領域,目前研究比較成熟的有磷酸化、乙酰化、糖基化、泛素化等。蛋白質磷酸化是生物體中最常見、最重要的一種蛋白質翻譯后修飾方式,它可以通過激發、調節諸多信號通路進而
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內容
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結構蛋白質組學,二是功能蛋白質組學。其研究前沿大致分為三個方面: ①針對有關基因組或轉錄組數據庫的生物體或組織細胞,建立其蛋白質組或亞蛋白質組及其蛋白質組連鎖群,即組成性蛋白質組學。 ②以重要生命過程或人類重大疾病為對象,進行重要生理病理體系或過程的局部蛋白質組或比較蛋白質組學
蛋白質組學鑒定技術流程
蛋白質組(Proteome)的概念,蕞早由澳大利亞Macquarie大學的Wilkins和Williams于1994年首先提出的,是指一個基因組(Genome),或一個細胞、組織表達的所有蛋白質。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以細胞、組織或生物體全體蛋白質為研究對象,通過高通量的色譜質譜聯用技術
蛋白質組學實驗技術大全
每一個領域的發展都是基于技術的進步和革新,蛋白質組學亦然。蛋白質的可變性和多樣性等特殊性質導致了蛋白質研究技術遠遠比核酸技術要復雜和困難得多,但正是這些特性參與和影響著整個生命過程。在開始實驗之前,先看看這篇技術簡介吧。一?蛋白質與DNA相互作用在許多的細胞生命活動中,例如DNA復制、mRNA轉錄與
蛋白質組與蛋白質組學簡介2
3 甲基化干擾實驗用來檢測蛋白質的結合位點。甲基化修飾的DNA探針可以干擾蛋白質的結合。結合位點上未被修飾的DNA片段才能與蛋白結合,然后將DNA從被修飾的堿基處切割,電泳分離,結合蛋白的DNA在結合位點上不能被修飾,不能切斷,可確定結合位點的位置。 4 Dnase I 足紋分析 蛋白
蛋白質組與蛋白質組學簡介1
一、蛋白質組概念:一個細胞、一個組織或一個機體全部基因所表達的全部蛋白質。 二、蛋白質組學研究范疇 1.蛋白質和蛋白質間 2.蛋白質和核酸之間 3.蛋白質及其組成質點的分離、分析、鑒定 4.蛋白質結構分析 5.生理、病理或不同發育狀態下蛋白質組表
磷酸化蛋白質組鑒定技術路線及經典案例介紹
今天,小編跟您聊聊磷酸化蛋白質組鑒定! 蛋白質翻譯后修飾(PTMs)幾乎參與了細胞所有正常生命活動的過程,并發揮十分重要的調控作用。蛋白修飾已經成為國際上蛋白質研究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領域,目前研究比較成熟的有磷酸化、乙酰化、糖基化、泛素化等。 蛋白質磷酸化是生物體中最常見、最重要的
定量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內容
1.蛋白質鑒定:可以利用一維電泳和二維電泳并結合Western等技術,利用蛋白質芯片和抗體芯片及免疫共沉淀等技術對蛋白質進行鑒定研究。 2.翻譯后修飾:很多mRNA表達產生的蛋白質要經歷翻譯后修飾如磷酸化,糖基化,酶原激活等。翻譯后修飾是蛋白質調節功能的重要方式,因此對蛋白質翻譯后修飾的研究對
蛋白質組學研究-可投哪些期刊?
????蛋白質作為功能的直接行使者,已經被科研工作這廣泛應用于不同領域中,目前蛋白組學有很多優秀的科研成果,在各個領域及期刊上發表,其中也不乏CNS在內的頂級期刊。那我們的蛋白組學文章可以投哪些期刊呢?了解已發表文章的情況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這里,我們以“Proteomics”為關鍵詞,
蛋白質組學技術的功能介紹
“讀”,在字典里的意思是識取、讀取,放在蛋白研究中可以理解為對生物樣本中未知單一蛋白或復雜蛋白的篩選、鑒定或者定量檢測。 自2003年4月14日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宣告完成以來,基因組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基因組學雖然在基因活性和疾病的相關性方面為人類提供了有力證據,但實際上絕大
Nature年度技術:定向蛋白質組學
時近歲末,各大雜志接連進行了年終盤點,此前出版的《Nature》雜志也對2012年進行了回顧,評點了2012年的科技進展,科技政策以及重要人物,中國科學家王俊入選了人物篇。同時《Nature Methods》也盤點了今年與明年的技術熱點,選出了2012年度技術成果:定向蛋白質組學(targe
蛋白質組學技術的功能介紹
“讀”,在字典里的意思是識取、讀取,放在蛋白研究中可以理解為對生物樣本中未知單一蛋白或復雜蛋白的篩選、鑒定或者定量檢測。自2003年4月14日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宣告完成以來,基因組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基因組學雖然在基因活性和疾病的相關性方面為人類提供了有力證據,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疾病并不是
綜述:基于質譜技術的糖蛋白質組學與糖組學研究進展
糖是組成生命體的四大類重要分子之一,糖蛋白質是由糖鏈與肽鏈中的特定氨基酸殘基以糖苷鍵共價連接而成的蛋白質。糖蛋白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在很多生命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如蛋白質的折疊、細胞之間的相互識別、炎癥反應等。同時,糖基化修飾在疾病中,特別是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過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許多疾
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研究意義和背景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推進,生命科學研究已進入了后基因組時代。在這個時代,生命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功能基因組學,包括結構基因組研究和蛋白質組研究等。盡管已有多個物種的基因組被測序,但在這些基因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功能基因組中所采用的策略,如基因芯片、基因表達序列分析(Seria
什么是蛋白質組學
(Marc Wilkins(1994))A study of proteome using the technologies of large-scale protein s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on.The study of protein
什么是蛋白質組學
這個概念最早是在1995年提出的,它在本質上指的是在大規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質的特征,包括蛋白質的表達水平,翻譯后的修飾,蛋白與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獲得蛋白質水平上的關于疾病發生,細胞代謝等過程的整體而全面的認識。目前,在蛋白質功能方面的研究是極其缺乏的。大部分通過基因組測序而新發現的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的
什么是蛋白質組學
這個概念最早是在1995年提出的,它在本質上指的是在大規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質的特征,包括蛋白質的表達水平,翻譯后的修飾,蛋白與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獲得蛋白質水平上的關于疾病發生,細胞代謝等過程的整體而全面的認識。目前,在蛋白質功能方面的研究是極其缺乏的。大部分通過基因組測序而新發現的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的
什么是蛋白質組學
這個概念最早是在1995年提出的,它在本質上指的是在大規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質的特征,包括蛋白質的表達水平,翻譯后的修飾,蛋白與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獲得蛋白質水平上的關于疾病發生,細胞代謝等過程的整體而全面的認識。目前,在蛋白質功能方面的研究是極其缺乏的。大部分通過基因組測序而新發現的基因編碼的蛋白質的
安捷倫科技資助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
安捷倫科技通過都柏林國立大學 Newman 獎學金計劃 資助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 2010 年 5 月 12 日,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和愛爾蘭都柏林市 — 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和都柏林國立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UCD)今日宣布 Ben
大連化物所蛋白質組學研究取得進展
蛋白質甲基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翻譯后修飾現象,其甲基供體為S-腺苷甲硫氨酸(SAM)。由于甲基化可發生在氨基酸殘基的N-,O-和S-中心,并且N-中心甲基化還存在不同狀態,同時甲基化對分離行為影響非常細微,限制了對蛋白質甲基化組的解析。常規基于抗體的研究策略僅捕獲了部分N-中心甲基化的信息。中國科
蛋白質組學研究的策略和范圍
蛋白質組學一經出現,就有兩種研究策略。一種可稱為“竭澤法”,即采用高通量的蛋白質組研究技術分析生物體內盡可能多乃至接近所有的蛋白質,這種觀點從大規模、系統性的角度來看待蛋白質組學,也更符合蛋白質組學的本質。但是,由于蛋白質表達隨空間和時間不斷變化,要分析生物體內所有的蛋白質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另一
外泌體及其蛋白質組學研究
外泌體是什么? 外泌體(Exosome),是一種能被大多數細胞分泌的微小膜泡,具有脂質雙層膜結構,直徑大約40-200 nm。外泌體存在于體液中,包括血液、唾液、尿液和母乳等,不同組織來源的外泌體在內容物組成和功能方面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受到細胞外基質和微環境的動態調控。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宿主
【網絡研討會】蛋白質組學/脂質組學研究進展
自從精準醫學概念提出以來,組學研究一直都是全球最熱的研究領域,其技術在臨床醫學、生物醫藥和食品安全等領域都占據十分重要的作用。2016年初,中國發起了精準醫學研究專項課題,目標在2017年至2019年構建重大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大數據平臺,推動一批精準治療藥物和分子檢測產品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