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鑒別診斷
糖尿病低血糖的診斷包括低血糖的臨床癥狀;實驗室血糖檢測標準<2.8mmol/L;應用葡萄糖治療后病情迅速好轉;診斷即可成立。 診斷成立的同時應查清低血糖的原因,以及患者預防低血糖再次發生。 鑒別診斷應排除胰島素細胞瘤(Insolinoma)性低血糖。胰島素細胞瘤發病率為百萬分之一,成人中胰島素細胞瘤80%為單發的良性瘤,5%為單發惡性瘤,10%為多發性良性瘤,其余為多發惡性瘤或胰島B 細胞瘤增生。 胰島素細胞瘤或稱胰島B 細胞瘤的特征: 1.胰島素細胞瘤具有Whipple 叁聯征 (1)空腹性發作性低血糖。 (2)低血糖發作時血糖低于2.8mmol/L。 (3)注射葡萄糖后立即恢復。 2.饑餓試驗 禁食48h,90%胰島細胞瘤病人陽性;禁食72h,98%病人陽性。 3.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 診斷正確率為80%以上,假陽性很少。......閱讀全文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鑒別診斷
糖尿病低血糖的診斷包括低血糖的臨床癥狀;實驗室血糖檢測標準<2.8mmol/L;應用葡萄糖治療后病情迅速好轉;診斷即可成立。 診斷成立的同時應查清低血糖的原因,以及患者預防低血糖再次發生。 鑒別診斷應排除胰島素細胞瘤(Insolinoma)性低血糖。胰島素細胞瘤發病率為百萬分之一,成人中胰島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診斷檢查
診斷:低血糖的確立可依據Whipple 叁聯征:①低血糖癥狀:是提示低血糖的重要線索,但缺乏特征性且存在個體的差異。②發作時靜脈血漿血糖濃度低于2.8mmol/L,這是人為確立的界限,事實上個體發生低血糖反應時的血糖值并不完全相同。絕大多數健康人在血糖低于2.5mmoL/L(45mg/dl)時發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癥狀體征及診斷檢查
癥狀體征 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受血糖下降的程度(血糖下降越低,癥狀越重)、低血糖發生的速度(速度越快,交感神經癥狀越明顯,速度越慢,則腦功能障礙的癥狀越明顯)、發作的頻率(低血糖反復發作,患者對低血糖反應的能力降低)、患者的年齡(年齡越大,對低血糖的交感神經反應越差)、有無合并自主神經病變(尤其是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病因
1.低血糖的常見原因和分類 臨床上導致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其分類方法亦較多,如按病因可分為器質性低血糖和功能性低血糖;根據發病機制可分為血糖利用過多和血糖生成不足。臨床上通常采用的低血糖分類方法是結合低血糖的發病機制和低血糖發作的臨床特點,比較實用且有利于尋找病因。 2.糖尿病低血糖的常見原因和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病理生理
1.激素對低血糖的反應 激素對血糖的濃度和糖代謝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胰島素是體內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而升糖激素種類較多,作用機制及其升糖作用的效果各不相同,對低血糖時的反應強度和次序也有差異。升糖激素主要有胰升糖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生長激素和糖皮質激素等。低血糖時上述幾種升糖激素釋放增加,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癥狀體征
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受血糖下降的程度(血糖下降越低,癥狀越重)、低血糖發生的速度(速度越快,交感神經癥狀越明顯,速度越慢,則腦功能障礙的癥狀越明顯)、發作的頻率(低血糖反復發作,患者對低血糖反應的能力降低)、患者的年齡(年齡越大,對低血糖的交感神經反應越差)、有無合并自主神經病變(尤其是合并糖尿病心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輔助檢查
1.饑餓試驗 讓患者完全禁食,定時(開始及每4 小時)檢測血糖、胰島素。患者不耐受禁食饑餓試驗,易出現低血糖反應,一般禁食24 小時后約85%陽性,48 小時后95%陽性,極少數(約2%)72 小時并增加運動才能出現陽性。若禁食后血糖<2.8mmol/L,胰島素釋放指數>0.4 者應視為異常。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并發癥
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因糖尿病是一種復雜病,可以和若干個疾病并存,在藥物治療前或治療中,當病情惡化時,既要想到高血糖,又要想到由于某種并存病的發展或治療不當所致的低血糖。 1.糖尿病基本穩定或一般治療中,如確系反復出現低血糖,可考慮同時患有垂體、甲狀腺、腎上腺等功能低下或肝腎功能障礙;或與伴有胰島
關于重度低血糖的診斷和鑒別
病例資料患者女,45歲,因“發作性心悸、出汗、手抖半個月”入院。既往子宮肌瘤病史3-4年。半個月前無明顯誘因于夜間出現心悸、出汗、手抖癥狀,當時未測血糖,進餐后癥狀可緩解,患者未予重視。1周前患者偶測指血血糖2.5mmol/L,靜脈空腹血糖1+mmol/L(未見化驗單),為預防低血糖癥狀,開始于餐前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實驗室檢查
1.血糖較正常下限為低,<2.8mmol/L 即可診斷低血糖。 2.糖化血紅蛋白檢測>7%,可能提示低血糖呈急性發作;<7%可能有較長時間慢性低血糖經過。 3.血、尿酮體檢查 血中酮體增高,尿中酮體陽性提示脂肪分解代謝增強,出現饑餓性酮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