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學性狀菌體細長微彎,一端或兩端膨大呈棒狀。細菌常排列成 V 、 L 等文字形。革蘭染色陽性。用美藍或奈瑟( Neisser )染色可見異染顆粒,有鑒定意義。 營養要求較高。在含凝固血清的呂氏斜面上生長迅速,異染顆粒明顯。在含 0.03~ 0.04% 亞碲酸鉀的血碲鹽平板上, 菌落呈黑色,可用作分離培養時的鑒別選擇培養基。圖 13-6 白喉棒狀桿菌美藍染色圖 13-7 白喉棒狀桿菌血碲鹽平板培養2 致病性5.2.1 致病物質① 白喉毒素: b - 棒狀桿菌 噬菌體編碼,劇毒,是細菌的主要致病物質。由 A 和 B 2 個亞單位肽鏈組成。 B 亞單位上有 1 個受體結合區和 1 個轉位區。 A 亞單位上有 1 個催化區。許多真核細胞,特別是心肌和神經細胞都有其受體。當毒素與宿主細胞結合而被吞入細胞的內泡中后,通過 B 亞單位轉位區的介導,使 A 亞單位釋放到宿主胞質內。 A 亞單位有毒性,可使細胞內肽鏈延伸......閱讀全文
作者:陳眾卷首語在微生物檢驗工作中,痰標本是一個最為復雜、棘手的問題,如何規范做好痰標本細菌培養,是很多微生物檢驗工作者關心的,今天我們就“痰”論一下。一、溫習基本概念1、正常菌群:指定居在人類皮膚及粘膜上的各類非致病微生物,非但無害,而且具有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和提供某些營養物的作用。2、條件致病微
1前言 眾所周知,傳統習慣程序的痰標本細菌學檢驗其臨床符合率并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痰標本采集不規范導致的不合格標本帶來的培養結果與病人感染不相符外,還因為微生物和人體的相關性本身就具有復雜性:源自細菌的致病與條件致病
第六節 自動化技術在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 微生物鑒定的自動化技術近十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數碼分類技術集數學、計算機、信息及自動化分析為一體,采用商品化和標準化的配套鑒定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卡或條板,可快速準確地對臨床數百種常見分離菌進行自動分析鑒定和藥敏試驗。目前自動化微生物鑒定和藥敏分析系統已在世界
第六節 自動化技術在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 微生物鑒定的自動化技術近十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數碼分類技術集數學、計算機、信息及自動化分析為一體,采用商品化和標準化的配套鑒定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卡或條板,可快速準確地對臨床數百種常見分離菌進行自動分析鑒定和藥敏試驗。目前自動化微生物鑒定和藥敏分析系統已
形態學檢查對細菌鑒定的導航作用 陳東科1孫長貴2(1衛生部北京醫院檢驗科,2解放軍第117醫院檢驗科) 細菌鑒定的原則之一就是用最少的試驗完成鑒定。細菌形態學檢查是最基本、簡單、快速的常規鑒定方法。細菌形態學包括細菌細胞形態學和細菌菌落形態學。細菌形態學正
細菌染色標本檢查常用的染色方法是檢驗主管技師考試輔導的部分內容,以下是醫學教育網對這塊內容的整理,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細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干燥)→固定→染色(初染→媒染→脫色→復染)。 1.單染色法:用一種染料將細菌和周圍物體染成同一種顏色。細菌經單染色法處理后,可觀察其形態、排列、
隨著現代醫學及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學科相互交叉和滲透,醫學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已深入到細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許多新技術、新方法已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得到廣泛應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學檢驗技術,準確、快速檢驗和鑒定臨床標本中的微生物,并對引起感染的微生物進行耐藥性監測,為臨床對感
第一節 微生物形態學檢查 細菌形態學檢查是細菌檢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細菌分類和鑒定的基礎,可根據其形態、結構和染色反應性等,為進一步鑒定提供參考依據。 一、顯微鏡檢查 由于細菌個體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須借助顯微鏡的放大才能看到。一般形態和結構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其內部的超微結構則需用電
實驗動物種類的選擇是檢驗技師考試的內容,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實驗動物種類很多,生理性狀也不同,為保證動物試驗的準確性,必須選擇適宜的實驗動物做試驗。常用的有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及綿羊等。通常按實驗目的、要求選擇實驗動物,選擇時應考慮如下幾點: 1.根據實驗的要求而選擇
為了使您更好的了解臨床檢驗技師的相關內容,醫學教育網特搜集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細菌的形態和排列方式 細菌有三種基本形態,即球形、桿形和螺旋形,分別稱為球菌、桿菌和螺形菌。 1.球菌:球菌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徑約1μm.據細菌分裂的平面不同以及菌體分離程度的差異,根據細菌細胞的排列方式的不
分離培養基的選擇是檢驗主管技師考試輔導的部分內容,以下是醫學教育網對這塊內容的整理,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臨床標本送往細菌實驗室后,應立即接種到適當的分離培養基上。依據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推薦,細菌實驗室應備有如下分離培養基: (一)血平板 適于各類細菌的生長,一般細菌檢驗標本的分離,都應接
正常人咽峽部培養應有口腔正常菌群,而無致病菌生長。咽部的細菌均來自外界,正常情況下不致病,但在機體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和其他外部因素下可以出現感染等而導致疾病。因此,咽部拭子細菌培養能分離出致病菌,有助于白喉、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喉炎等的診斷。 由于呼吸和食物都通過口腔,因此口腔中會有形形色
1. 下呼吸道標本培養常見病原菌革蘭陽性菌 革蘭陰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腦膜炎奈瑟氏菌化膿性鏈球菌 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 腸桿菌科細菌結核分支桿菌 非發酵菌白喉棒狀桿菌 嗜肺軍團菌假絲酵母菌 2.標本收集:2
檢驗標本的采集 一、血液標本的采集 血液標本可來自于靜脈、動脈或毛細血管。靜脈血是最常用的標本,靜脈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毛細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兒童,血氣分析多使用動脈血。 (一) 靜脈采血法 1 .采血步驟 采血前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編號及檢驗項目等,按試驗項目要求,準備好相應
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借助物理因素和化學因素的作用而進行的。物理因素如細胞及細胞物質對染料的毛細現象、滲透、吸附作用等。化學因素則是根據細胞物質和染料的不同性質而發生地各種化學反應。酸性物質對于堿性染料較易吸附,且吸附作用穩固;同樣,堿性物質對酸性染料較易于吸附。如酸性物質細胞核對于堿性染料就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