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粒子”發現十年:尋找座位的中國物理學家
整個通宵,黃燕萍都排在長隊里。 2012年7月4日,日內瓦迎來清晨的第一縷曙光。此時的歐洲核子中心(CERN)主禮堂外排著蜿蜒的長隊。等候在此的,是來自各國的物理學家。 大門一開,他們克制著內心的沖動,以最安靜、文明、有序的方式“搶占”著座位。 作為國際合作組里資歷尚淺的成員,黃燕萍沒想過要占一個更靠前的位置,進門看見后排有座位,便坐了下來。 上午9點,這里向全世界發出了一條重磅消息:大型強子對撞機的ATLAS(超導環場探測器)和CMS(緊湊繆子線圈)實驗組,發現了被譽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粒子! 那一刻,在無形的粒子物理學術世界里,另一道大門也打開了,競爭同樣安靜、文明、扣人心弦。不同的是,中國物理學家在嘗試尋找一個更靠前的座位。 榮耀 再談起十年前的經歷,黃燕萍依然很開心。當初,CERN禮堂里的榮耀,有一份屬于她。 2012年5月,黃燕萍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博士后出站,又去了威斯康......閱讀全文
“上帝粒子”身份待確認
本日前,歐洲核子中心發布新聞稱,在意大利拉蒂勒舉行的粒子物理學術會議上,該中心ATLAS和CMS實驗國際合作組宣布,去年7月發現的新粒子是一種玻色子。經過周密的科學分析,該粒子越來越像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所描述的希格斯玻色子。 正在該中心做訪問研究的北京大學錢思進教授表示,盡管如此,但
“上帝粒子”常見衰變終于被“捕獲”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28日宣布,在發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6年后,研究人員終于觀測到它衰變為被稱為底夸克的基本粒子。這一“常見衰變”的捕獲被研究人員看作是探索希格斯玻色子的里程碑。 圖片來源于網絡 根據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測,約60%的時間內希格斯玻色子都會衰變成一對底夸克,
希格斯確信發現“上帝粒子”
?彼得·希格斯 ? 半個世紀前將基本亞原子粒子的存在理論化的物理學家們確信,最新數據證明他們的研究一直是正確的。 以彼得·希格斯的姓名命名的“希格斯玻色子”(即“上帝粒子”)是瑞士大型強子對撞機長期以來的實驗目的。他周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確信去年7月發現的粒子正是他1
科學家稱可能發現“上帝粒子”
科學家或許已經首次瞥見難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據認為,自然界基本構件(粒子)的質量就來自希格斯玻色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是在周五(7月22日)的一次會議上宣布這一發現的。 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世界最強大的粒子對撞機。它在法國與瑞士邊界地下一個長18英
“上帝粒子”最新數據分析結果公布
大型強子對撞機設備內部,該設備在去年7月份發現一種新的粒子,極有可能是有上帝粒子之稱的希格斯玻色子 近日有關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希格斯玻色子一事終于發布了新的進展消息。 本周來自全世界各國的物理學家們齊聚意大利召開為期兩周的會議,討論粒子物理學和宇宙學領域的最新進展。3
“上帝粒子”發現十年:尋找座位的中國物理學家
整個通宵,黃燕萍都排在長隊里。 2012年7月4日,日內瓦迎來清晨的第一縷曙光。此時的歐洲核子中心(CERN)主禮堂外排著蜿蜒的長隊。等候在此的,是來自各國的物理學家。 大門一開,他們克制著內心的沖動,以最安靜、文明、有序的方式“搶占”著座位。 作為國際合作組里資歷尚淺的成員,黃燕萍沒想過
中國期待建造“希格斯粒子工廠”捕捉上帝粒子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內部 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比利時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以表彰他們提出希格斯機制并成功預測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對諾貝爾獎花落希格斯玻色子該如何解讀?發現希格斯玻色子對人類認識宇宙有什么重大意義?中國科學家對發現該粒子做出了哪些
“上帝粒子”是否存在的懸念仍有待數據支持
霍金常賭常敗。本來希格斯粒子一事這么多年沒苗頭,他是想拿來翻盤的,但在去年的這個時間,他認栽了,隨后也很大方的請諾貝爾獎評委會關注一下彼得·希格斯。 2012年的7月4日,希格斯粒子出現的新證據攪動了物理學界。如今一年過去,有人操心起物理學的未來命運;有人依然對新粒子持懷
歐核子研究組織將宣布是否發現上帝粒子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提供的一幅照片,展示了2009年科學家在日內瓦的CERN任務控制中心慶祝重啟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情形。CERN宣布將于7月宣布大型強子對撞機是否發現神秘莫測的上帝粒子 北京時間6月25日消息,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以下簡稱CERN)
費米實驗室即將公布“上帝粒子”新消息
據美國《發現》雜志在線版、《科學美國人》在線版日前報道,美國費米實驗室“萬億電子伏特粒子加速器”(Tevatron)的科研團隊宣稱,他們即將于下個月公布一項關于“上帝粒子”蹤跡的消息,并對該結果以“有趣”來形容。其具體內容立刻引發了諸多期待。據稱,Tevatron加速器產生的數據中,含有線索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