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熱致食管鱗狀細胞癌的重要機制
近日,英國癌癥雜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與英國癌癥研究中心(Cancer Research UK)聯合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李志遠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不僅揭示了瞬時受體電位離子通道香草素亞型2(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2,TRPV2)通道在食管鱗癌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為食管鱗癌的防治提出新的方向。 該研究首次發現,熱敏型TRPV2反復受熱或激動劑作用可激活HSP70/27和PI3K/Akt/mTOR信號通路,在體外實驗中可顯著促進食管鱗癌細胞的惡性行為,在體內則可顯著促進食管鱗癌的成瘤和擴散。 食管癌是全球、也是我國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據2020年國際癌癥數據,全球超過一半的新發食管癌集中在我國,其在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列于全部惡性腫瘤的第5位和第4位,嚴重威脅我國居民的生命健康。食管癌主要包括腺......閱讀全文
新研究揭示熱致食管鱗狀細胞癌的重要機制
近日,英國癌癥雜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與英國癌癥研究中心(Cancer Research UK)聯合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李志遠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不僅揭示了瞬時受體電位離子通道香草素亞型2(transient receptor pote
Nature子刊 | 為食管鱗狀細胞癌治療提供新的見解
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治療選擇有限,研究表明,具有高BRCA1 / 2特征負荷的腫瘤對胰腺癌和乳腺癌中的鉑療法更敏感,這提出了ESCC中類似的突變模式可能有助于治療不能手術的患者。此外,基于基因組學數據選擇藥物已經在個性化和靶向治療的早期研究中產生了有希望的結果。一些靶向藥物已用于ESCC,
中大關新元教授Nature子刊發表食管鱗狀細胞癌最新研究
生物通報道:來自香港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和鄭州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證實,整合素α7是食管鱗狀細胞癌中一個功能性的腫瘤干細胞表面標記。這一研究發現于12月7日發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任職于香港大學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關新元(Xin-Yuan
什么是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SCC),也稱為表皮樣癌,包括由鱗狀細胞引起的多種不同類型的癌癥。這些細胞形成于皮膚表面、身體中空器官的內壁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內壁上。
鱗狀細胞癌抗原(SCC)
鱗狀細胞癌抗原(SCC)是一種特異性很好而且是最早用于診斷鱗癌的腫瘤標志物。它最初從宮頸癌組織中分離獲得,就生物活性而言屬于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家族,它包括兩個基因SCC1和SCC2。SCC廣泛存在于不同器官的正常組織中(含量極微)和惡性病變的上皮細胞中。在血清中至少有四種形式的SCC:游離SCC1、
鱗狀細胞癌常見類型
常見類型包括:鱗狀細胞皮膚癌:一種皮膚癌肺鱗狀細胞癌:肺癌的一種鱗狀細胞甲狀腺癌:一種甲狀腺癌食管鱗狀細胞癌:一種食管癌陰道鱗狀細胞癌:一種陰道癌盡管同名“鱗狀細胞癌”,但不同身體部位的鱗狀細胞癌在癥狀、自然病程、預后和對治療的反應方面存在差異。
中大繪出廣東食管鱗狀細胞癌遺傳變異圖譜
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賈衛華教授領銜,中山大學、美國NIH等多家機構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基于新一代測序技術、基因的表達譜分析、體內外實驗以及大量臨床數據,對食管鱗狀細胞癌的全基因組變異進行了歷時五年的研究,繪制出廣東食管鱗狀細胞遺傳變異圖譜。 廣東是食管癌高發大省,人群具有獨特的遺傳
宮頸鱗狀細胞癌的病因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子宮頸癌與HPV感染、性行為及分娩次數、性傳播疾病、經濟狀況低下和免疫抑制等因素也與發病有關。HPV共有120個型別,其中10余種與子宮頸癌發病密切相關,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99%以上的宮頸癌組織學發現有高危型HPV感染,其中70%與HPV16和18型有關。多個性伴侶、初次性生活
宮頸鱗狀細胞癌的檢查
子宮頸細胞學檢查是早期子宮頸癌篩查的基本方法,高危型HPVDNA檢測聯合應用于早期篩查。細胞學檢查異常和HPVDNA檢測陽性患者應作陰道鏡檢查,子宮頸活組織檢查是確診子宮頸癌的最可靠方法。
宮頸鱗狀細胞癌的診斷
早期病例的診斷采用子宮頸細胞學檢查和(或)高危型HPVDNA檢測、陰道鏡檢查、子宮頸活組織檢查的“三階梯”程序,確診依據組織學診斷。婦科檢查時如發現子宮頸有明顯病灶時,可直接在癌灶取材。宮頸細胞學檢查多次陽性而子宮頸活檢陰性患者可行子宮頸錐形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