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高溫、提供預警……風云衛星還有這些技能
近日,我國多地持續晴熱天氣,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以上。我國風云系列氣象衛星第一時間獲取了高溫地區觀測資料,并利用多型衛星進行嚴密監測,為防暑工作提供有力數據支持。多顆衛星齊上陣 實時監測全國高溫地區 通過近幾日風云三號D星監測到的地表高溫頻次圖,我們可以看出,四川東部、重慶西部、江漢、江淮、陜西南部等地,地表高溫持續日數高達13—15天。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風云四號衛星總體主任設計師 范穎婷:本次高溫持續時間非常長、強度大、范圍廣。針對此次高溫的實時監測,是通過風云二號G星、風云三號C星、D星以及風云四號A星和B星來實現。通過對歷史時期的數據比對,對我們認識區域性的高溫過程和它的歷史嚴重程度有著重要的作用。 風云二號和風云四號是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它的運動軌跡和地球同步,可以完成對某一地區持續的監測任務。而執行本次高溫監測任務的風云三號衛星屬于極軌衛星,與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互補,可以獲得更全面詳細的數據。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風......閱讀全文
我國成功發射“風云三號D”氣象衛星
新華社太原11月15日電(李國利 李瀟帆)11月15日2時3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云三號D”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11月15日2時3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云三號D”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
國之重器:風云系列氣象衛星,遙看地球萬千變幻
你可能不知道,2017年9月25日至28日,當你打開微信,啟動頁面上的“地球”,正好是從我們的祖國上空拍攝的。 而地球的這張長焦特寫,出自目前最牛的靜止軌道“地球攝影師”――風云四號A星。 “風云”這個名字,你不該陌生。它是我國獨立自主研制
風云三號氣象衛星D星升空三大看點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觀風云知天象,老型號新本領:風云三號氣象衛星D星升空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胡喆、余曉潔 15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制的風云三號D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云三號的第4顆衛星,也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16顆風
我國今年將發射兩顆風云氣象衛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95.shtm
我國成功發射第二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
北京時間11月5日2時37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第二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送入太空。 火箭飛行19分鐘后,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數據表明,衛星已成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經在軌測試合格后,這顆“風云三號”衛星將交付
中國“風云二號”E氣象衛星交付投入業務使用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五月十九日下午在北京組織舉行“風云二號”E氣象衛星在軌交付儀式,將該顆衛星正式交付給中國氣象局使用。 本次交付使用的“風云二號”E衛星于二○○八年十二月下旬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其后定點于東經一百二十三點五度赤道上空,是中國第三顆業務應用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
“十四五”期間我國計劃發射7顆風云氣象衛星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余璐)風云氣象衛星是我國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是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今天,在中國氣象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司長曹曉鐘在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時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計劃發射7顆風云氣象衛星,2021年我國發射的風云四號B星和風云三號E星2顆風云
助力冬奧氣象保障-風云衛星的國際成績如何?
中新網上海2月20日電 題:助力冬奧氣象保障 中國風云衛星的“國際成績”如何?記者 鄭瑩瑩如果北京冬奧會賽場上有氣象衛星的觀測比賽,那么中國“風云衛星家族”在獎牌榜上應有一席之地。北京冬奧會上,風云四號A星、B星對大氣里的云進行實時監測;風云三號D星對地表溫度、積雪進行監測,助力賽事氣象保障。“風云
未來十年我國將發射13顆氣象衛星
今年是我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40周年。在今天的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上,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介紹說,根據新制定的我國氣象衛星及應用發展規劃,未來10年我國將發射13顆氣象衛星,除了對現有風云系列氣象衛星進行更新換代外,還將發射包括降水測量雷達衛星、微波探測實驗衛星等新研制的專業氣象衛
89歲孫家棟現場觀“風云”:工程總師應到一線
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 ▲ 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肖杰 攝) 已經89歲高齡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風云二號工程總設
“十二五”完成氣象衛星更新換代
“‘十二五’期間,中國氣象衛星的發展將進入關鍵階段。”日前,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已經完成更新換代的極軌氣象衛星風云三號系列將從試驗階段進入業務應用階段,其第一顆業務星將在2012年發射。而靜止氣象衛星也將在“十二五”期間完成更新換代,新一代靜止氣象
89歲孫家棟現場觀“風云”:工程總師應到一線
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 ▲ 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 已經89歲高齡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風云二號工程總
風云三號G星成功發射——揭秘我國首顆降水測量氣象衛星
4月16日9時36分,我國首顆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風云三號G星,搭乘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繼美國、日本聯合發射專用降水測量衛星之后國際上第三顆發射的主動降水測量衛星,全球降水測量衛星家族首添“中國造”。自此,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業務運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傾斜四
我國發布新一輪氣象衛星發展規劃
中國氣象局10月24日在北京召開《我國氣象衛星及其應用發展規劃(2011-2020年)》通報會。到2020年,我國將投入約217億元,用于新型氣象衛星研制、氣象衛星地面系統建設和氣象衛星資料綜合應用能力建設等。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在會上介紹,2011年到2020年,我國計劃發射
我國將研發第三代氣象衛星
12月5日至7日,中國氣象局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聯合召開我國風云衛星發展研討會,通過征集用戶需求,了解衛星及載荷預期發展目標,初步形成了我國第三代氣象衛星的發展框架與思路。 我國風云系列氣象衛星歷經40年發展,共成功發射11顆氣象衛星,現有6顆衛星在軌穩定運行,實現了業務化、系列化的
風云三號衛星5月發射-將服務北京奧運氣象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航天動力機械研究所主任設計師周紅玲說,承擔北京奧運會氣象預測工作的風云三號衛星將在5月發射,做好奧運氣象服務的同時,將有效提高對極端災害性天氣的預測能力。?作為風云三號衛星主要研究人員之一,周紅玲透露,目前衛星已在上海完成總裝,并通過了出廠測試,即將運往發射基地。在基地還將經過兩個
我國已成功發射16顆氣象衛星
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第四顆衛星,風云三號D星于上個月成功發射。 至此,我國已成功發射16顆氣象衛星,也因此成為世界上在軌氣象衛星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國家之一。 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第四顆衛星,風云三號D星于上個月成功發射。經在軌測試后,該星將投入業務運行,成為我國低軌道下午觀
“煙花”逼進:分鐘級監測“風起云涌”,我國用半個世紀煉成。
臺風“煙花”正在逼近!此刻,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風云氣象衛星,正在時刻監視著“煙花”的每一刻動向。 上海天氣公眾號上風云二號G星的實時衛星云圖 2021年6月3日,風云四號B星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成功發射,其觀測水平達到國際領先,其星上主載荷均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制。
“煙花”逼進。分鐘級監測“風起云涌”,我國用半個世紀煉成
臺風“煙花”正在逼近!此刻,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風云氣象衛星,正在時刻監視著“煙花”的每一刻動向。 上海天氣公眾號上風云二號G星的實時衛星云圖 2021年6月3日,風云四號B星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成功發射,其觀測水平達到國際領先,其星上主載荷均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制。
乘風追夢風云星-一代慧眼一代人
2021年,我國計劃發射風云四號B星和風云三號E星,并在“十四五”時期計劃共發射7顆風云氣象衛星。隨著“風云”衛星家族的不斷壯大,我國天氣預報和氣象災害預警的能力都會有進一步提升。 1969年,周恩來總理高瞻遠矚地提出“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并于1970年親自批準下達氣象衛星研制任務。我國風
我國已啟動第三代低軌氣象衛星風云五號預研工作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中國航展)開幕在即。記者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面向氣象高質量發展要求,中國已啟動第三代風云低軌氣象衛星——風云五號的預研工作,目前正在開展新一代衛星技術攻關。 中國航展將于11月8日至13日在珠海國際航展中心舉行,目前布展工作已接近尾聲。記者7日在中國
我國已啟動第三代低軌氣象衛星風云五號預研工作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中國航展)開幕在即。記者7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面向氣象高質量發展要求,中國已啟動第三代風云低軌氣象衛星——風云五號的預研工作,目前正在開展新一代衛星技術攻關。 中國航展將于11月8日至13日在珠海國際航展中心舉行,目前布展工作已接近尾聲。記者7日在中國航天科
風云三號攜探測儀器為災區提供氣象服務
27號上午11時0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云三號”送入太空。記者昨天從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獲悉,這顆衛星可直接為汶川地震災區提供氣象服務。 ??? 火箭攜星騰空飛行后,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組織所屬測控站的嚴密跟蹤、測量與控制下,衛星相繼
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為何定點向西布局
?梁珂巖 攝 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中國氣象局獲悉,6月5日21時07分,我國風云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至此,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云二號系列完美收官。風云二號H星運行于高度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可為用戶提供實時可見光、紅
風云二號:二十多年經歷了怎樣的“進化之路”
5日21時07分,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的最后一顆衛星——風云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至此,我國已成功發射3個批次、8顆風云二號衛星。 二十多年來,為了站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更好地守護地球,風云二號衛星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進化之路”。 1
第三顆“風云三號”衛星發射-大幅提升氣象觀測能力
本報北京9月23日電 9月23日11時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三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這顆衛星將與目前在軌運行的兩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組網運行,進一步提高我國氣象觀測能力和中期天氣預報能力。 “風云三號”氣象衛
又一“中國星”閃亮太空
4月16日,風云三號G星發射成功。這是風云氣象衛星家族的第20顆衛星,也是風云三號系列衛星發射的第6顆星。 作為中國首顆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它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業務運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傾斜四條近地軌道民用氣象衛星的國家。 特殊使命、特殊軌道、特殊外觀 作為我國自主研
FY3B星微波濕度計在軌運行開機工作正常
11月5日2時37分,“風云三號”氣象衛星B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衛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11月11日23時51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發送微波濕度計開機指令,經在軌自動增益調整,在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接收到了遙測數據,儀器各遙測參數正常,“風云三號”B星科學數據正常,儀器工作正常。
風云二號:二十多年經歷了怎樣的“進化之路”
5日21時07分,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的最后一顆衛星——風云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至此,我國已成功發射3個批次、8顆風云二號衛星。 二十多年來,為了站在36000公里外的太空更好地守護地球,風云二號衛星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進化之路”。 1
風云衛星惠及“一帶一路”沿線
記者24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截至目前,我國“風云”系列氣象衛星數據已覆蓋“一帶一路”沿線37個國家和地區,被廣泛應用于氣象預報、防災減災、科學研究等領域。 自然災害是“一帶一路”沿線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威脅。國際災害數據庫的統計顯示,“一帶一路”沿線相對災害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且以氣象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