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的組織結構
脾的組織結構脾是體內形體最大的淋巴器官,結構類似淋巴結。脾的表面有結締組織被膜,實質比較柔脆,分為白髓和紅髓。白髓是淋巴細胞聚集之處,沿中央小動脈呈鞘狀分布,富含T細胞,相當于淋巴結的副質區。白髓中還有淋巴小結,是B細胞居留之處,受抗原刺激后可出現生發中心。脾中T細胞約占總淋巴細胞數35%~50%,B細胞約占50%~65%。紅髓位于白髓周圍,可分為脾索和血竇。脾索為網狀結締組織形成的條索狀分支結構;血竇為迂曲的血管,其分支吻合成網。紅髓與白髓之間的區域稱為邊緣區,中央小動脈分支由此進入,是再循環淋巴細胞入脾之處。與淋巴結不同,脾沒有輸入淋巴管,只有一條平時關閉的輸出淋巴管與中央動脈并行,發生免疫應答時淋巴細胞由此進入再循環池。......閱讀全文
脾的組織結構
脾的組織結構脾是體內形體最大的淋巴器官,結構類似淋巴結。脾的表面有結締組織被膜,實質比較柔脆,分為白髓和紅髓。白髓是淋巴細胞聚集之處,沿中央小動脈呈鞘狀分布,富含T細胞,相當于淋巴結的副質區。白髓中還有淋巴小結,是B細胞居留之處,受抗原刺激后可出現生發中心。脾中T細胞約占總淋巴細胞數35%~50%,
脾損傷行脾保留手術的可行性分析
? 脾臟損傷外科治療的現代觀是要求在“保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則下,盡量保留脾臟或脾組織。我院對1998年1月一2008年2月59例脾損傷患者行脾保留手術治療‘現報告如下。 ??? 1? 臨床資料 ??? 本組共59例,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齡7~69歲,平均歲。損傷原因:外傷性損傷5
腎組織的基本結構
腎臟為成對的扁豆狀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兩旁淺窩中。約長10-12厘米、寬5-6厘米、厚3-4厘米、重120-150克;左腎較右腎稍大,腎縱軸上端向內、下端向外,因此兩腎上極相距較近,下極較遠,腎縱軸與脊柱所成角度為30度左右。腎臟的一側有一凹陷,叫做腎門,它是腎靜脈、腎動脈出入 腎臟以及輸尿管與
胸腺的組織結構介紹
胸腺的組織結構胸腺位于前縱隔、胸骨后。胸腺分為左右兩葉,外包結締組織被膜;被膜伸入胸腺實質內形成隔膜,將胸腺分成許多小葉;小葉的外周部分稱為皮質,中央部分稱為髓質;相鄰的小葉髓質彼此相連。胸腺的細胞分為淋巴樣細胞和非淋巴細胞兩類。淋巴細胞包括原始T細胞向成熟T細胞分化過程中各種不同階段的細胞,統稱為
脾囊腫的病因分析
1.寄生蟲性囊腫 感染棘球絳蟲屬的包蟲囊構成,由幼蟲經血進入脾內發育生長成寄生蟲性囊腫,囊內壁無襯覆上皮,囊內含寄生蟲蟲體或蟲卵及壞死組織,可有脾包蟲囊腫,常與肝、肺棘球蚴病并存,在我國北方畜牧地區可見。 2.非寄生蟲性囊腫包括真性和假性囊腫 (1)真性囊腫 有表皮樣囊腫、皮樣囊腫、血管和
脾破裂的鑒別診斷
肝破裂:在各種腹部損傷中占15%~20%,右肝破裂較左肝多見,肝破裂的致傷因素,病理類型,臨床表現都與脾破裂極為相似。肝、脾破裂的主要表現為腹腔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脾破裂時血性腹膜炎所致的腹膜刺激征多不明顯。但肝破裂后可能有膽汁進入腹腔,因此,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常較脾破裂者更為明顯。肝破裂后,血液
脾的功能特點介紹
脾的功能脾在胚胎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造血功能停止,但仍然是血細胞尤其是淋巴細胞再循環??,脾還是發生免疫應答的重要基地。此外,脾還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產生抗體,脾富含B細胞和漿細胞,因此是全身最大的抗體產生器官,尤其是產生IgM和IgG,其數量對調節血清抗體水平起很大作用。所以當自身抗體產生過多
一例脾-副脾血管肉瘤的CT表現病例分析
原發性脾血管肉瘤(primary splenic angiosarcoma,PSA)極為罕見,但為最常見的脾原發性非淋巴源性的惡性腫瘤。其起源于脾竇血管內皮細胞,為高度惡性的血管源性腫瘤,多見于老年男性。本院收治1例,具備完整的影像、臨床、病理資料,現報告如下并文獻復習。?患者女,63歲,主因上腹脹
免疫系統的組織結構
?? 隨著現代免疫學的發展,已證明在高等動物和人體內存在一組復雜的免疫系統。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識別區分“自己”與“非已”成分,并能破壞和排斥“非已”成分,而對“自己”成分則能開成免疫耐受,不發生排斥反應,以維持機體的自身免疫穩定。 免疫系統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組成。免疫器官根據它們的作
彎沉儀的組織結構
由前、后杠桿、底座及百分表支架組成。前、后杠桿用M12螺栓聯接可以裝拆。杠桿與底座之間采用軸承聯接,底座上裝有調平螺栓和水平泡,備有長度(50)、100、150mm的測桿三支,可根據現場需要選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