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多線染色體的生物特點
多線染色體不是生長到一定程度就進入有絲分裂,而是不斷生長,繼續復制,而且新的復制體總是沿其全長整齊地與原來的染色體并列著的,因而染色體就生長得極其龐大。例如,在果蠅唾腺細胞中每一個多線染色體都是經過大約9個循環的復制產生的,所以每條多線染色體至少包含了500-1000條單染色體(DNA纖絲),某些昆蟲的多線染色體包含了多達16000條。經過醋酸洋紅或地衣紅染色后,在高倍光鏡下就可以看到每條多線染色體都是由暗帶和明間帶直線交替組成的。同時也已證明,大部分DNA存在于暗區帶之內,每條區帶都相應于染色體上染色粒的聚合區域,它能被堿性染料染得很深,孚爾根染色呈現陽性,而明間帶則幾乎不著色。以后又證明了每條區帶都包括幾個或幾十個基因位點。......閱讀全文
簡述多線染色體的生物特點
多線染色體不是生長到一定程度就進入有絲分裂,而是不斷生長,繼續復制,而且新的復制體總是沿其全長整齊地與原來的染色體并列著的,因而染色體就生長得極其龐大。例如,在果蠅唾腺細胞中每一個多線染色體都是經過大約9個循環的復制產生的,所以每條多線染色體至少包含了500-1000條單染色體(DNA纖絲),某
多線染色體的生物特點
多線染色體不是生長到一定程度就進入有絲分裂,而是不斷生長,繼續復制,而且新的復制體總是沿其全長整齊地與原來的染色體并列著的,因而染色體就生長得極其龐大。例如,在果蠅唾腺細胞中每一個多線染色體都是經過大約9個循環的復制產生的,所以每條多線染色體至少包含了500-1000條單染色體(DNA纖絲),某些昆
多線染色體的形態
各染色單體上的染色粒(見燈刷染色體)并行排列,構成多線染色體的帶,帶與帶之間則稱為間帶。多線染色體的這種結構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也能在多線染色體上用原位分子雜交法進行基因定位,并就其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進行系統研究,因此是細胞學和遺傳學研究的有用材料。核內DNA多次復制產生的子染色體平行排列,且體細
多線染色體的定義
多線染色體(polytene chromosome)是一種纜狀的巨大染色體,見于某些生物生命周期的某些階段里的某些細胞中。由核內有絲分裂產生的多股染色單體平行排列而成。
多線染色體的激素介紹
如果在蛋白質合成受到抑制的條件下(例如用放線菌酮等),使唾腺受到激素處理,仍能誘發早期脹泡,但不能誘發晚期脹泡。這說明早期脹泡的形成不需要蛋白質合成,晚期脹泡的形成可能是早期脹泡基因產物作用的后果。早期脹泡的活性始終依賴于蛻皮激素,一旦除去激素后脹泡就萎縮;而晚期脹泡在沒有激素存在時仍能正常地出
多線染色體的形態介紹
多線染色體(polytene chromosome)是一種纜狀的巨大染色體,見于某些生物生命周期的某些階段里的某些細胞中。由核內有絲分裂產生的多股染色單體平行排列而成。 各染色單體上的染色粒(見燈刷染色體)并行排列,構成多線染色體的帶,帶與帶之間則稱為間帶。多線染色體的這種結構可用光學顯微鏡觀
多線染色體的形態結構
并行排列的染色質纖維多線染色體是DNA多次復制后所產生的子染色體整齊排列,緊密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它所在的細胞在此過程中處于永久間期階段,不分裂,因而隨著復制的不斷進行,核體積不斷增加,多線化細胞的體積也相應增大。同種動物的不同組織以及不同動物的相同組織的多線化程度各不相同。例如搖蚊馬爾皮基氏管細胞
多線染色體的圖譜的介紹
把用雜交試驗得到的果蠅多線染色體的遺傳圖譜與正常的帶譜比較,可以看出每條帶相當于一個遺傳單位,并且可以鑒定出許多具有特殊遺傳功能的帶的位置。在特殊情況下,一條帶可能同時有幾個結構基因。例如,用原位雜交法曾經證明5SRNA基因的大部分拷貝位于2R的一條帶(56F)上;組蛋白mRNA只能雜交到2L的
關于多線染色體的發現介紹
1881年E.G.巴爾比安尼首先在雙翅目搖蚊(Chironomus)幼蟲的唾腺細胞中觀察到多線染色體,但未引起注意。1933年在遺傳學成就的影響下T.S.佩因特在果蠅唾腺,E.海茨和H.鮑爾等在毛蚊屬(Bibio)再次看到這種染色體后,人們才予重視。此后在昆蟲的多種組織如腸、氣管、脂肪體細胞和馬
關于多線染色體的基因表達
在個體發育的某個階段或某些化學物質的誘發下,多線染色體的某些帶紋變得疏松膨大而形成脹泡。最大的脹泡叫做巴爾比安尼氏環。脹泡是基因轉錄和翻譯的形態學標志,在這里DNA解旋呈開放環,RNA的合成很活躍;核糖體排列成多聚核糖體長鏈,多肽鏈的長度有一個梯度,甚至還可觀察到從巴爾比安尼環上新合成的蛋白質分
多線染色體的發現與研究
1881年E.G.巴爾比安尼首先在雙翅目搖蚊(Chironomus)幼蟲的唾腺細胞中觀察到多線染色體,但未引起注意。1933年在遺傳學成就的影響下T.S.佩因特在果蠅唾腺,E.海茨和H.鮑爾等在毛蚊屬(Bibio)再次看到這種染色體后,人們才予重視。此后在昆蟲的多種組織如腸、氣管、脂肪體細胞和馬爾皮
多線染色體脹泡的定義
在個體發育的某個階段或某些化學物質的誘發下,多線染色體的某些帶紋變得疏松膨大而形成脹泡。在這里DNA解旋呈開放環,RNA的合成很活躍;核糖體排列成多聚核糖體長鏈,多肽鏈的長度有一個梯度,甚至還可觀察到從巴爾比安尼環上新合成的蛋白質分泌顆粒。
多線染色體的脹泡的相關介紹
在雙翅目昆蟲唾腺的正常發育過程中,脹泡的出現是一種周期性的可逆現象。在一定的時期內,幼蟲的不同組織里會有脹泡的出現、生長和消失過程。運用誘導脹泡形成的一些因子,如將蛻皮激素注射到幼蟲或將它加入培養的唾腺中去則會在多線染色體上誘發出特殊的脹泡,所誘發脹泡的大小與所用激素的量有關。這些脹泡也出現在正
多線染色體的帶和間帶的介紹
沿著多線染色體的長軸有一系列深色的帶和透亮的間帶交替排列。帶上的 DNA纖維高度卷曲,DNA 含量高,故能用堿性染料著色,呈孚爾根陽性反應,260納米紫外光吸收強;間帶的DNA含量低,不能用堿性染料著色,呈孚爾根陰性反應,260納米紫外光吸收弱。 各種多線染色體上帶的數目、形態、大小及其分布位
多線染色體并行排列的染色質纖維介紹
多線染色體是DNA多次復制后所產生的子染色體整齊排列,緊密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它所在的細胞在此過程中處于永久間期階段,不分裂,因而隨著復制的不斷進行,核體積不斷增加,多線化細胞的體積也相應增大。 同種動物的不同組織以及不同動物的相同組織的多線化程度各不相同。例如搖蚊馬爾皮基氏管細胞的染色體最多
簡述生物接觸氧化法的工藝特點
①用分段法提高凈化能力。生化過程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有機物被吸附在污泥上或存在細胞內進行生物合成,這個吸附合成速度很快。第二階段的生化過程以氧化為主,速度較慢。 ②用加接觸層的辦法來提高沉淀池效率。對沉淀池的生物膜采取沉淀的辦法,而對細小的 懸浮物采取濾層截留的辦法,沉淀池取上升流速6.5~7
簡述線光譜的分布規律
原子光譜按波長的分布規律反映了原子的內部結構,每種原子都有自已特殊的光譜系列。通過對原子光譜的研究可了解原子內部的結構,或對樣品所含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原子排列規律不同,輻射強度也不同。一般離原子核較遠的電子躍遷,輻射光譜在紅外部分,離原子核較近的電子躍遷,輻射光譜在紫外部分,介于二者之
簡述光譜線的命名
在光譜的可見部分中的強譜線通常具有獨特的名稱,例如從單電離Ca +出現的在393.366nm的線的K,盡管一些譜“線”是來自幾種不同物種的多條線的共混物 。 在其他情況下,根據電離水平,通過向化學元素的名稱添加羅馬數字來指定線,使得Ca +也具有名稱Ca II。 中性原子用羅馬數I表示,單一離
偶線期的特點介紹
偶線期:減數分裂前期Ⅰ的第二個時期,此期染色質進一步凝集,同源染色體(homologous chromosomes)發生配對,稱為聯會(synapsis),所以此期又稱配對期(pairing stage)。此期合成Zyg-DNA(也稱偶線期DNA)且活躍轉錄。Zyg-DNA屬于基因組DNA,故減數分
弧形滑觸線的特點
弧形滑觸線特點: 1.弧形行車滑觸線結構簡單,采用組合式,安裝維修更加方便; 2.用銅或者鋁作為導體,節能降耗,導電性能好; 3.可以適用于有弧度的場所和車間,應用更加靈活多變; 4.采用高分子聚氯乙烯材料作為外殼,使其滑觸線使用更加安全,同時大大增加了使用壽命。
弧形滑觸線的特點
弧形滑觸線特點: 1.弧形行車滑觸線結構簡單,采用組合式,安裝維修更加方便; 2.用銅或者鋁作為導體,節能降耗,導電性能好; 3.可以適用于有弧度的場所和車間,應用更加靈活多變; 4.采用高分子聚氯乙烯材料作為外殼,使其滑觸線使用更加安全,同時大大增加了使用壽命。
偶線期的特點介紹
偶線期,源自希臘語“共軛(conjugation)”,始于每個染色體尋找其同源伴侶,而匹配的染色體在一個稱為聯會(synapsis)的過程中被壓縮在一起。這個“拉鏈”本身是一種復雜的蛋白質結構,稱為聯會復合體(synaptonemal complex),它以驚人的精度排列同源物,并置于染色體對的相應
原子發射光譜共振線和靈敏線的特點
1、共振線 原子的核外電子在不斷運動而處于一定的能級,具有一定的能量。正常情況下原子處于穩定的能量最低狀態稱為基態。原子的外層電子獲得能量后,從基態躍遷到高能級上,處于這種狀態的原子稱為激發態。激發態也有很多個,能級由低到高,依次稱為第一激發態、第二激發態,等等。 處于激發態的原子很不穩定,在
簡述染色體工程的應用
用染色體工程獲得的小麥附加天藍冰草的異附加系抗稈銹和葉銹病;冰草染色體替代的小麥染色體3D的異代換系能抗15種稈銹病生理小種;有黑麥6R的小麥異代換系抗白粉病;還有小偃6號是具有兩個偃麥草染色體的小麥易位系,能抗各種銹病、耐干熱風、豐產,已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表明染色體工程在培育抗病新品種上
簡述染色體的核型分析
確定核型的技術通常稱為核型分析。細胞可以秋水仙堿體外固定分裂(中期)細胞,然后將這些細胞染色,拍照并按照先常染色體(長度順序)后性染色體(此處為X/Y)的順序將染色體排列成核型。像許多有性生殖的物種一樣,人類有特殊的性染色體,女性為XX,男性為XY。
簡述染色體的發展歷史
染色體(chromosome)來自希臘語χρ?μα(色度,“顏色”)和σ?μα(體細胞,“體”),描述了它們對特定染料的強染色。染色體由德國科學家von Waldeyer-Hartz創造,取代了發現細胞分裂的德國生物學家Walther Flemming提出的染色質(chromatin)。 18
費城染色體的結構特點
費城染色體指9號染色體長臂(9q34)上的原癌基因abl轉位至22號染色體(22q11)上的bcr(B-cell receptor)基因重新組合成融合基因。在大部分CML,部分ALL及少數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中可見。
染色體分選的方法特點
染色體分選(chromosome sorting),用流式細胞計分選特定的染色體,基本過程與細胞分選相似。不同的是,要用帶有熒光標記的DNA探針同特異染色體結合,使待分選的染色體帶上標記。
染色體工程的應用特點
用染色體工程獲得的小麥附加天藍冰草的異附加系抗稈銹和葉銹病;冰草染色體替代的小麥染色體3D的異代換系能抗15種稈銹病生理小種;有黑麥6R的小麥異代換系抗白粉病;還有小偃6號是具有兩個偃麥草染色體的小麥易位系,能抗各種銹病、耐干熱風、豐產,已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表明染色體工程在培育抗病新品種上有重
細菌人工染色體的特點
細菌人工染色體(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是指一種以F質粒(F-plasmid)為基礎建構而成的細菌染色體克隆載體,常用來克隆150kb左右大小的DNA片段,最多可保存300kb個堿基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