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骨橋蛋白的生物學作用
1.細胞粘附 OPN通過依賴RGD序列(αvβ1、αvβ3、αvβ5、αvβ1、α8β1)和非依賴RGD序列(α4β1、α9β1)結合存在于細胞表面上的多種整合素受體,起細胞粘附作用。OPN能粘附轉化的JB6細胞和HL60細胞(αvβ5和α4β1受體),且OPN以非RGD形式結合轉化的成纖維細胞,凝血酶斷裂的OPN能增強OPN與APP活化和佛波酯活化的血小板和B淋巴細胞的粘附以及T細胞的粘附。 2.細胞募集 在體外OPN是一種化學趨化劑,外源性OPN以劑量依賴性方式(5.0~40 mg/L)指導成纖維細胞的遷移;它能刺激大鼠和牛平滑肌細胞的遷移,能支持粘附到人和小鼠T細胞,在體內皮下注射OPN后,在注射部位附近,OPN可以直接地誘導趨化作用并間接協助M向其它趨化劑移動。此外OPN還能促進破骨細胞和B細胞的趨化作用。 3.細胞因子表達 OPN加強Th1并抑制Th2細胞因子的表達,它通過LPS刺激直接誘導產生IL-12......閱讀全文
概述骨橋蛋白的生物學作用
1.細胞粘附 OPN通過依賴RGD序列(αvβ1、αvβ3、αvβ5、αvβ1、α8β1)和非依賴RGD序列(α4β1、α9β1)結合存在于細胞表面上的多種整合素受體,起細胞粘附作用。OPN能粘附轉化的JB6細胞和HL60細胞(αvβ5和α4β1受體),且OPN以非RGD形式結合轉化的成纖維
概述骨橋蛋白的表達方式
正常情況下其表達甚微的細胞,如巨噬細胞、SMC、T淋巴細胞、成纖維細胞等在一些誘導因素下可以大量表達OPN,包括: (1)高血壓:人主動脈平滑肌細胞暴露在160 mmHg的高壓下3h,然后再培養,結果3h后發現高壓組同非高壓組相比細胞增殖11%。免疫印跡分析發現,培養8 h以內OPN的表達沒有
骨橋蛋白與早期發育的作用介紹
OPN對嬰幼兒早期發育具有積極作用,尤其對于嬰幼兒早期的免疫調節。在生命早期,Th1細胞因子產生不足和應答能力低下可能是導致新生兒固有細胞免疫力低,及向Th2免疫應答偏移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OPN發揮作用的關鍵在于它對Th1和Th2免疫平衡的調節。臨床研究表明,食用強化牛乳OPN的配方粉,嬰兒耐
關于骨橋蛋白參與體內代謝的作用
骨橋蛋白與血管重塑 以往認為骨橋蛋白的主要作用是參與骨形成 ,近年來發現其在心血管系統特別是血管重塑過程中發揮重要調節作用。其作用將為臨床治療PTCA后再狹窄、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等引起的血管重塑提供新的策略。 [18] OPN與免疫系統 OPN在淋巴細胞,包括T細胞及NK細胞亞群,被非特
骨橋蛋白與組織修復的影響作用
成體組織中創傷多通過瘢痕組織進行修復。在肉芽組織中,絕大多數新生血管內皮細胞中都存在OPN mR-NA的高表達。OPN能夠促進內皮細胞的增殖、遷移以及新生血管管形的發生。在缺血誘導的視網膜血管化的發病過程中,OPN能夠通過介導血管內皮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的相互作用,加速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促進新生血
骨橋蛋白與骨代謝的作用介紹
成骨細胞、骨細胞及破骨細胞均可分泌OPN,在骨基質的礦化和吸收過程中有重要作用。OPN在軟骨內化骨、膜內化骨區域含量豐富,在編織骨中,于成骨細胞、骨細胞的胞漿中可以觀察。OPN分子中有一富含天冬氨酸的區域,通過這一區域OPN可以與組織中的輕磷灰石結合而發揮作用。在骨基質礦化開始后,成骨細胞中OP
概述番茄紅素的生物學作用
番茄紅素所具有的長鏈多不飽和烯烴分子結構,使其具有很強的消除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目前對其生物學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減少遺傳損傷和抑制腫瘤發生發展等方面。? 1、增強機體氧化應激能力與抗炎作用 氧化損傷被認為是引起癌癥和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番茄紅
骨橋蛋白在炎癥反應過程中的作用
OPN主要通過β1和β3整合素受體以及部分白細胞表面的CD44受體對白細胞的黏附和遷移發揮調理作用。。OPN經凝血酶酶切以后,其N-末端片段能夠與巨噬細胞表面的CD44受體結合,對巨噬細胞具有趨化功能;而其C-末端片段則可與細胞表面的整合素受體αvβ1相互作用,介導巨噬細胞的黏附和遷移。OPN與
骨橋蛋白的基因結構
OPN人的OPN基因定位在染色體4q13,是單一編碼基因,8kb大小,具有7個外顯子和6個內含子組成。小鼠位于5號染色體上,基因長約7Kb,包括7個外顯子,其5’端有啟動子序列,該啟動子中IKb長度也被測序并用GCG程序分析了轉錄因子的可能識別部位,這些轉錄因子包括API-5、PEA-3、PEA
關于骨橋蛋白的基本介紹
骨橋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種糖基化蛋白,廣泛存在于細胞外基質中.最初認為OPN是一種重要的骨基質蛋白,與骨的形成和發展密切相關。? 骨橋蛋白(OPN活性蛋白,osteopontin)在母乳的含量甚高(平均約138 mg/L),是母乳中重要的免疫活性蛋白。OPN的糖基化修飾以
概述組織激肽釋放酶的生物學性質和作用機制
人體內的激肽釋放酶包括血漿激肽釋放酶和組織激肽釋放酶,二者分別由前激肽釋放酶(prekalikrein)和激肽釋放酶原(prokallikrein)轉換而來。血漿激肽釋放酶催化高分子激肽原水解,生成緩激肽(bradykinin)和胰激肽(kallidin)。在人體內,組織激肽釋放酶又稱為胰/腎激
關于骨橋蛋白的分布范圍介紹
OPN可表達于不同動物的各種組織里,如骨、腎(胎腎和成年腎)、肺、肝、膀胱、胰腺、乳腺、睪丸、腦、骨髓和蛻膜。不同細胞類型也能表達OPN,如骨細胞、成骨細胞、破骨細胞、軟骨細胞、神經細胞、上皮細胞、內皮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SMC)、活化的T細胞、MФ和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亞群,75%(45
簡述骨橋蛋白的自身調節方式
OPN有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兩種形式,磷酸化修飾是影響OPN活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多種激酶對OPN中絲氨酸、蘇氨酸殘基發生磷酸化有不同部位,發生蛋白磷酸化部位不同可能是其組織特異性的原因之一。磷酸化后的OPN與細胞表面整合素受體結合,而去磷酸化OPN則能與CD44受體結合,從而引起不同的效應。完整的O
關于骨橋蛋白的研究歷史介紹
1979年Senger等首次報道一種包含RGD整合素結合區的磷酸化糖蛋白的研究,稱之為轉化相關性磷酸蛋白。 骨橋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種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的分泌型糖基化磷蛋白,已歸類于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
骨橋蛋白的結合位點的介紹
OPN分布廣泛并受多種因素的調控,能與許多物質結合。 (1)結合多種整合素受體:已發現αvβ1、αvβ3、αvβ5、α5β1、α8β1、α4β1和α9β1等7種整合素能與OPN結合,2個α4β1整合素結合部位位于OPN的N-末端凝血酶片酸的38 aa結構域上,α9β1能結合凝血酶斷裂的OPN
關于骨橋蛋白的蛋白結構的介紹
OPN作為帶負電的非膠原性骨基質糖蛋白,廣泛的分布于多種組織和細胞中,其相對分子質量約為44 kDa,約含300 個氨基酸殘基,其中天冬氨酸、絲氨酸和谷氨酸殘基占有很高的比例,約占總氨基酸量的一半。骨橋蛋白多肽鏈的二級結構中包括8個α螺旋和6個β折疊結構,高度保守的RGD基元兩端各有一個β折疊結
生物學增色效應的概述
在生物學研究中,增色效應通常指由于DNA變性引起的光吸收增加,也就是變性后DNA 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增強的效應。DNA 分子具有吸收250~280nm波長的紫外光的特性,其吸收峰值在 260nm。DNA分子中堿基間電子的相互作用是紫外吸收的結構基礎,但雙螺旋結構有序堆積的堿基又"束縛"了這種作用。D
關于骨橋蛋白的外部調節方式介紹
OPN表達受激素生長因子,OPN在各種組織中均有表達,如骨,腎,肺,肝,膀胱,乳腺,睪丸,腦,胰腺等 [15] 。不同的細胞類型可能有不同的調節機制,種因素能調控OPN的表達: (1)感染和損傷能使T細胞和MФ的OPN上調表達。 (2)骨激素:VitD3通過OPN啟動子的VDRE應答元件刺激
糖類的生物學作用
糖類主要包括沒甜味的淀粉和有甜味的麥芽糖等,是人體最主要的能源物質,在人體中起重要作用。作為生物能源,例如肌肉收縮、神經傳導。作為其他物質生物合成的碳源。作為生物體的結構物質。糖蛋白、糖脂等具有細胞識別、免疫活性等多種生理活性功能。當作儲存養分的物質(如淀粉和糖原)或當作動物外骨骼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
量子生物學的研究內容概述
相關量子過程被研究的生物學現象主要包括對輻射的頻率特異性吸收(出現在光合作用和視覺系統等內)、化學能到機械能的轉化、動物的磁感應及許多細胞過程中的布朗馬達。該領域還在積極地研究磁場及鳥類導航的量子分析并可能為許多生物體的晝夜節律(生理節律)的研究提供線索。最近的研究已經確定了在光合作用的光收獲階段,
概述干細胞的生物學特性
在成體動物中許多組織如皮膚、血液和小腸上皮的細胞壽命很短,需要不斷地被相應的新細胞替換。成熟個體產生新的分化細胞的途徑之一是通過已存在的分化細胞的簡單倍增形成新的分化細胞,即分化細胞經分裂形成相同類型的兩個子代細胞,如血管中新的內皮細胞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產生的。但是,在分化的過程中,細胞往往因為高
概述糖異生作用的相關作用
一、糖異生作用的主要生理意義是保證在饑餓情況下,血糖濃度的相對恒定。 血糖的正常濃度為3.89-11mmol/L,即使禁食數周,血糖濃度仍可保持在3.40mmol/L左右,這對保證某些主要依賴葡萄糖供能的組織的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停食一夜(8-10小時)處于安靜狀態的正常人每日體內葡萄糖利用,腦
骨橋蛋白與心血管系統關系
骨橋蛋白是細胞外基質中一種重要的功能蛋白 ,由多種組織細胞合成與分泌.在心血管系統中 ,骨橋蛋白通過與血管內皮和平滑肌細胞表面的受體integrinαvβ3 相互作用而介導細胞粘附,增殖和遷移 ,進而參與血管內皮損傷所導致的心血管病的發生與發展過程.本文從分子生物學角度對骨橋蛋白的結構,功能,基
氯離子的生物學作用
氯離子起著各種生理學作用。許多細胞中都有氯離子通道,它主要負責控制靜止期細胞的膜電位以及細胞體積。在膜系統中,特殊神經元里的氯離子可以調控甘氨酸和伽馬氨基丁酸的作用。氯離子還與維持血液中的酸堿平衡有關。腎是調節血液中氯離子含量的器官。氯離子轉運失調會導致一些病理學變化,為人熟知的就是囊胞性纖維癥,該
甲狀腺激素的生物學作用
甲狀腺激素的生物學作用主要有下列三方面:促進生長發育甲狀腺激素促進生長發育作用最明顯是在嬰兒時期,在出生后頭五個月內影響最大。它主要促進骨骼、腦和生殖器官的生長發育。若沒有甲狀腺激素,垂體的GH也不能發揮作用。而且,甲狀腺激素缺乏時,垂體生成和分泌GH也減少。所以先天性或幼年時缺乏甲狀腺激素,引起呆
簡述糖類的生物學作用
糖類主要包括沒甜味的淀粉和有甜味的麥芽糖等,是人體最主要的能源物質,在人體中起重要作用。 作為生物能源,例如肌肉收縮、神經傳導。 作為其他物質生物合成的碳源。 作為生物體的結構物質。 糖蛋白、糖脂等具有細胞識別、免疫活性等多種生理活性功能。 當作儲存養分的物質(如淀粉和糖原)或當作動物
概述肌肽的作用
1.國際研究證實肌肽具有良好的抗糖化作用。羰基化蛋白質和糖化終產物(AGEs)是細胞衰老的信號。它們在細胞內異常積累,加速與其他蛋白的交聯。肌肽,能在糖侵蝕肌膚前,通過與糖反應的形式,代替體內蛋白質與糖反應,從而幫助保護蛋白質不被糖基化,達到抗糖化的作用。 2.有一種衰老相關現象叫做蛋白質的非
概述乳糖酶的生物學功能
乳糖酶廣泛存在于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根據不同來源可分為胞外酶和胞內酶。乳糖酶的主要功能將人體內過多的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葡萄糖是人體各部分代謝的能量來源,半乳糖則是人大腦和黏膜組織代謝時必需的結構糖,是嬰幼兒腦發育的必要組織,與嬰兒大腦的迅速成長有密切聯系。再者,乳糖酶還可在人體內通過轉
概述志賀菌屬的生物學特性
大小為0.5-0.7μmx2-3μm,無莢膜,無鞭毛,不形成芽胞,某些菌株有菌毛。在選擇培養基上形成較小的半透明無色菌落。本屬菌生化反應能力較其他腸道桿菌為弱。分解葡萄糖一般不產氣。不分解尿素,不形成硫化氫,不能利用枸櫞酸鹽作為碳源。多數志賀菌不分解乳糖,但宋內志賀菌能遲緩發酵乳糖。 本屬菌有
概述放線菌的生物學特性
放線菌細胞的結構與細菌相似,都具備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擬核等基本結構。個別種類的放線菌也具有細菌鞭毛樣的絲狀體,但一般不形成莢膜、菌毛等特殊結構。放線菌的孢子在某些方面與細菌的芽孢有相似之處,都屬于內源性孢子,但細菌的芽孢僅是休眠體,不具有繁殖作用,而放線菌產生孢子則是一種繁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