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精母細胞的基本信息介紹
精母細胞位于生精上皮中層,分初級精母細胞(Primary spermatocyte)和次級精母細胞(secondary spermatocyte)兩種。各種精母細胞又處于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因此在切片上可看到不同形態的精母細胞。 由B型精原細胞直接分裂形成的初級精母細胞,稱為前細線期精母細胞,其細胞結構特點和B型精原細胞相類似,體積稍大,開始時同曲細精管基膜還有少量接觸,進而完全離開基膜。支持細胞的突起將前細線期精母細胞同基膜和鄰接細胞相隔開。前細線期精母細胞被認為是靜止期細胞。其實,它除了復制DNA外,還積極參與轉錄和轉運,合成在精子發生過程中需要的大部分蛋白質和酶,并進行貯存,因而細胞質增多,細胞體積增大,可達18μm左右。不久即進入成熟分裂,由于其分裂前期很長,可達22天以上,因此在切片上可以看到大量的處于分裂前期的初級精母細胞。從初級精母細胞開始,細胞器增多,高爾基體發達,線粒體逐步變成為泡狀線粒體。胞質密度比精原......閱讀全文
初級精母細胞的基本信息介紹
精母細胞位于生精上皮中層,分初級精母細胞(Primary spermatocyte)和次級精母細胞(secondary spermatocyte)兩種。各種精母細胞又處于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因此在切片上可看到不同形態的精母細胞。 由B型精原細胞直接分裂形成的初級精母細胞,稱為前細線期精母細胞,
關于初級精母細胞的區別介紹
精原細胞一般位于精巢管靠近基膜邊緣的位置。細胞為卵圓形或多角形,大小9~10 μm。核呈卵圓形,直徑6~7μm,占據整個精原細胞體積的大部分。核內染色質較均勻,部分染色質凝聚成異染色質小團塊。緊靠核外膜,可見進入胞質的部分染色質。胞質中可見一些大小不同的膜囊和泡狀結構。 (1)初級精母細胞(p
關于初級精母細胞的簡介
參與精子發生周期的精原細胞經過生長、體積增加而發育形成的精母細胞。剛形成的初級精母細胞,有一個較大的圓形核,染色質顆粒著色深。隨著細胞體積的逐漸增大,完成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即染色體進行了一次復制。
初級精母細胞的功能作用
參與精子發生周期的精原細胞經過生長、體積增加而發育形成的精母細胞。剛形成的初級精母細胞,有一個較大的圓形核,染色質顆粒著色深。隨著細胞體積的逐漸增大,完成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即染色體進行了一次復制。
初級精母細胞的分裂過程
參與精子發生周期的精原細胞經過生長、體積增加而發育形成的精母細胞。剛形成的初級精母細胞,有一個較大的圓形核,染色質顆粒著色深。隨著細胞體積的逐漸增大,完成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即染色體進行了一次復制。此后,初級精母細胞開始進入減數第一次分裂,在這期間內染色體發生一系列動態變化,減數第一次分
簡述初級精母細胞的分裂過程
參與精子發生周期的精原細胞經過生長、體積增加而發育形成的精母細胞。剛形成的初級精母細胞,有一個較大的圓形核,染色質顆粒著色深。隨著細胞體積的逐漸增大,完成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即染色體進行了一次復制。此后,初級精母細胞開始進入減數第一次分裂,在這期間內染色體發生一系列動態變化,減數第一
乳突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乳突炎是乳突氣房黏膜及骨質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多由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發展而來。乳突炎性病變雖繼續發展,而全身及局部癥狀卻不明顯,以致不被發現,稱隱性乳突炎。急性乳突炎如不能得到控制,炎癥繼續發展,可穿破乳突骨壁,引起顱內、外并發癥。
單倍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染色體倍性是指細胞內同源染色體的數目,其中只有一組的稱為“單套”或“單倍體”。需要注意的是,單倍體與一倍體(體細胞含一個染色體組的個體)有區別。有的單倍體生物的體細胞中不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絕大多數生物為二倍體生物,其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含一個染色體組,如果原物種本身為多倍體,那么它的單倍體的體細胞
膠原的基本信息介紹
膠原(collagen)是哺乳動物體內含量最多的一類蛋白質,占蛋白質總量的25%~30%,廣泛存在于從低等脊椎動物的體表面到哺乳動物機體的一切組織中。 膠原單體是長圓柱狀蛋白質,長度約為280 nm,直徑為1.4~1.5 nm。它由3 條多肽鏈彼此以超螺旋的形式纏繞而成。膠原由結構上略有不同的
性能介紹的基本信息
DNA拓撲異構酶在DNA解鏈時在將要打結或已打結處作切口。下游的DNA穿越切口并作一定程度的旋轉,把結打開或解松,然后旋轉復位連結。這樣解鏈就不因打結的阻絆而繼續下去。即使出現打結現象,雙鏈的局部打開,也會導致DNA超螺旋的其他部分過度擰轉,形成正超螺旋。拓撲酶通過切斷、旋轉和再連接的作用,實現DN
腎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腎臟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泄代謝產物及調節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分泌多種活性物質,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以保證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腎炎是由免疫介導的、炎癥介質(如補體、細胞因子、活性氧等)參與的,最后導致腎固有組織發生炎性改變,引起不同程度腎功能減退的一組腎臟疾病,可由多種病因引起。在慢性過程中也有非
急腹癥的基本信息介紹
急腹癥是指腹腔內、盆腔和腹膜后組織和臟器發生了急劇的病理變化,從而產生以腹部為主要癥狀和體征,同時伴有全身反應的臨床綜合征。常見的急腹癥包括:急性闌尾炎、潰瘍病急性穿孔、急性腸梗阻、急性膽道感染及膽石癥、急性胰腺炎、腹部外傷、泌尿系結石及異位妊娠子宮破裂等。
麻疹的基本信息介紹
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很強,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易發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癥、眼結膜炎及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征。常并發呼吸道疾病
沙眼的基本信息介紹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因其在瞼結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觀,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病變過程早期結膜有浸潤,如乳頭、濾泡增生,同時發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瞼結膜發生瘢痕,以致眼瞼內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損害,可嚴重影響視力甚至造成失明。潛伏期5~14天,雙眼患病,多發
齲齒的基本信息介紹
齲齒俗稱蟲牙、蛀牙,是細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癥。如不及時治療,病變繼續發展,形成齲洞,終至牙冠完全破壞消失。未經治療的齲洞是不會自行愈合的,其發展的最終結果是牙齒喪失。 齲齒——一種由口腔中多種因素復合作用所導致的牙齒硬組織進行性病損,表現為無機質
多囊腎的基本信息介紹
多囊腎又名Potter(Ⅰ)綜合征、Perlmann綜合征、先天性腎囊腫瘤病、囊胞腎、雙側腎發育不全綜合征、腎臟良性多房性囊瘤、多囊病。我國1941年朱憲彝首先報道,本病臨床并不少見。多囊腎有兩種類型,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型(嬰兒型)多囊腎,發病于嬰兒期,臨床較罕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型(成年型)多囊
倒睫的基本信息介紹
倒睫(trichiasis):是指睫毛向后方生長,以致觸及眼球的不正常狀況。倒睫是兒童,青少年以及老年人中比較常見的外眼病,主要是睫毛的生長方向發生異常。生長方向異常的睫毛,尤其是倒向角膜表面生長的睫毛,不但經常摩擦角膜上皮,引起異物感,怕光,流淚等癥狀,還會引起眼球充血,結膜炎,角膜上皮脫落,
傷寒的基本信息介紹
傷寒桿菌造成之傷寒病,在傷寒流行季節和地區患者有持續性高熱(40~41℃)為時1~2周以上,并出現特殊中毒面容,相對緩脈,皮膚玫瑰疹,肝脾腫大,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低下,嗜酸性粒細胞消失,骨髓象中有傷寒細胞(戒指細胞),可臨床診斷為傷寒。
暈動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暈動病(motion sickness),也稱為運動病,即指人們平日常說的“暈車、暈船、暈機”等,包括在微重力條件下發生的宇航病等,由多種因素導致人體對運動狀態錯誤感知的一系列生理反應。 常見于乘坐交通工具時,表現為頭暈、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面色蒼白、出冷汗等,通常癥狀在停止乘坐之后可緩解
蔗糖的基本信息介紹
蔗糖,是食糖的主要成分,是雙糖的一種,由一分子葡萄糖的半縮醛羥基與一分子果糖的半縮醛羥基彼此縮合脫水而成。蔗糖有甜味,無氣味,易溶于水和甘油,微溶于醇。有旋光性,但無變旋光作用。蔗糖幾乎普遍存在于植物界的葉、花、莖、種子及果實中。在甘蔗、甜菜及槭樹汁中含量尤為豐富。蔗糖味甜,是重要的食品和甜味調
腦脊液的基本信息介紹
腦脊液產生的部位是在側腦室的脈絡叢,大部分是血漿的一種超濾液,但也有脈絡叢主動分泌的成分。在血液與腦脊液之間,在腦脊液與腦之間存在著機械性與滲透性屏障,分別稱為血液一腦脊液屏障和腦脊液-腦屏障。 由大腦內部的特殊血管產生,由特殊的靜脈支管重新吸收。對中樞神經系統起到減震和支撐作用。正常的成年人
σ因子的基本信息介紹
σ因子 σ factor是依賴于DNA的RNA聚合酶的一個亞基。通過磷酸纖維素化,σ因子可從酶上解離,因而σ因子很易分離獲得。在以噬菌體DNA等沒受損傷的雙鏈DNA為模板時,缺少σ因子的核心酶幾乎都沒有RNA合成活性,若添加σ因子,就會顯著促進RNA的合成。這種促進效果和RNA聚合酶與DNA的結
腦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腦炎(encephalitis)是指腦實質受病原體侵襲導致的炎癥性病變。根據病因涉及范圍的不同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指腦實質受病原微生物直接侵犯所引起的炎性改變。通常采用狹義概念。絕大數的病因是病毒,也可由細菌、霉菌、螺旋體、立克次氏體、寄生蟲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腦
酰胺的基本信息介紹
羧酸中的羥基被氨基或胺基取代的有機物。主要用作工業溶劑等。在構造上,酰胺可看作是羧酸分子中羧基的羥基被氨基或烴氨基(-NHR或-NR2)取代而成的化合物;也可看作是氨或胺分子中氮原子上的氫被酰基取代而成的化合物。 液體酰胺是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優良溶劑。酰胺的沸點比相應的羧酸高。
異煙肼的基本信息介紹
異煙肼,又名4-吡啶甲酰肼、異煙酸肼,分子式為C6H7N3O,是異煙酸的酰肼。呈色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微苦,性質穩定,易溶于水。 異煙肼發明于1952年,異煙肼的發明使治療結核病起了根本性的變化。在這接近50年的使用歷史中,雖然有的病人所感染的結核菌已經產生了耐藥性,但絕大多數醫生仍認為它是
溴酚藍的基本信息介紹
溴酚藍,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為C19H10Br4O5S,分子量為669.961,淺黃色到棕黃色粉末;易溶于氫氧化鈉溶液,溶于甲醇、乙醇和苯,微溶于水(約0.4g/100ml),最大吸收波長422nm。 是一種pH指示劑,在pH 3.0~4.6范圍,顏色由黃變藍。常用做電泳指示染料,凝膠中電
磷酸的基本信息介紹
磷酸,又名正磷酸,是一種常見的無機酸,是中強酸,化學式為H3PO4,分子量為97.994。不易揮發,不易分解,幾乎沒有氧化性。具有酸的通性,是三元弱酸,其酸性比鹽酸、硫酸、硝酸弱,但比醋酸、硼酸等強。磷酸在空氣中容易潮解。加熱會失水得到焦磷酸,再進一步失水得到偏磷酸。磷酸主要用于制藥、食品、肥料
谷胱甘肽的基本信息介紹
谷胱甘肽是一種含有半胱氨酸的多肽,存在于多數需氧生物體內。它不能從膳食中攝入而是在細胞內從相應的氨基酸合成而來。由于半胱氨酸上的巰基具有還原性,能在氧化后再被還原,所以谷胱甘肽有抗氧化功能。在細胞內,谷胱甘肽在被一些代謝物和酶比如谷胱甘肽-抗壞血酸循環(Glutathione-ascorbate
環孢素A的基本信息介紹
環孢菌素A,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62H111N11O12,是一種免疫抑制劑。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環孢菌素在1類致癌物清單中。 化學式:C62H111N11O12 分子量:1202.61 CAS號:59865-13-3
谷胱苷肽的基本信息介紹
谷胱甘肽(glutathione,r-glutamyl cysteingl +glycine,GSH)是一種含γ-酰胺鍵和巰基的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組成,存在于幾乎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 谷胱甘肽能幫助保持正常的免疫系統功能,并具有抗氧化作用、整合解毒作用。半胱氨酸上的巰基為其活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