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中國空間站要搞事情?看看空間站適合開展哪些實驗
作者:邸鳳萍 張偉(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全國兩會上,委員為我們帶來了不少關于載人航天空間應用的新消息: 中國將于2020年前后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后發射實驗艙,中國空間站將正式組建并運行。中國的空間站既是為中國科學家、也是為全球科學家提供的優秀科學探索平臺,空間站里將涌現出更多科學成果,有望揭示宇宙的諸多奧秘。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 今年將開啟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工作。前兩次(航天員選拔)以駕駛員為主體,未來根據工程建設需要,還要選拔飛行工程師,執行對空間站的建造、維護維修等任務。同時,還要選拔載荷專家在空間站開展大量科學實驗,將空間站建設成為國家級的太空實驗室。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 今年上半年,將面向內地和港澳臺地區公開征集載人空間站應用項目建議。作為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平臺,將為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閱讀全文
中國空間站將支持大規模科學研究
在空間站養魚、種菜,打造太空中最精準的時鐘,研制獨特的新型材料,尋找新的物理規律,探索人類如何在太空長期生存……隨著中國空間站在今年建成,一大批前沿科學實驗將陸續在“天宮”開展。 中國空間站科學研究項目的主要規劃和組織單位——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近日介紹,中國空間站的“問天”和“夢天”
中國空間站將支持大規模科學研究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記者喻菲、劉藝煒)在空間站養魚、種菜,打造太空中最精準的時鐘,研制獨特的新型材料,尋找新的物理規律,探索人類如何在太空長期生存……隨著中國空間站在今年建成,一大批前沿科學實驗將陸續在“天宮”開展。中國空間站科學研究項目的主要規劃和組織單位——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近日介
中國空間站太空實驗順利-將支持大規模科學研究
中國空間站太空科學實驗進展順利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的總體單位,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承擔著中國空間站科學研究的規劃和組織等,空間站上的所有科學實驗柜也都在這里集成、聯試。 總臺央視記者帥俊全:我現在就是在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柜的其中
中國空間站今年建成,將支持上千項科學研究
4月17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將于2022年完成。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鐘紅恩在發布會上介紹:“空間應用系統在空間站艙內安排的高水平科學實驗柜、
空間站系統總指揮:數字技術推動空間站高效發展
中國空間站是一個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組成的“T”字構型組合體,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總指揮王翔介紹:這樣一個近百噸的龐然大物,在設計、制造、測試過程中,完全是數字化制造和驗證。數字技術如何推動中國航天高質量、高效率發展?我們一起跟隨他去看看↓ 空間站投入運營以后,每年還要發
據說中國空間站要搞事情?看看空間站適合開展哪些實驗
作者:邸鳳萍 張偉(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全國兩會上,委員為我們帶來了不少關于載人航天空間應用的新消息: 中國將于2020年前后發射空間站核心艙,之后發射實驗艙,中國空間站將正式組建并運行。中國的空間站既是為中國科學家、也是為全球科學家提供的優秀科學探索平臺,空間站里將涌現出更
載人航天總工程師深度解碼2020年中國空間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3月1日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立體、深入解碼中國將于2020年左右建成的空間站。空間站系統重逾90噸 在軌運行10年以上 具備開展能力 周建平表示,空間站擬按長期載3人狀態設計,運營階段每半年由載人飛船實施人員輪換,而初期將采用人員間斷訪問方
國際空間站添新房
國際空間站將增加一間新房,但在此之前,空間站的飛行員們需要先把它“吹”起來。近日,國際空間站將接收2011年以來的首個添加模塊,但是與空間站其他由笨重的鋁制作的部分不同,畢格羅可充氣活動模塊(BEAM)將被疊起來放在SpaceX貨運飛船上送入軌道。 BEAM由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畢格羅航天公
國際空間站出現故障
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為國際空間站送去“寧靜”號節點艙及觀測艙,卻出現一些故障,包括節點艙與觀測艙之間的艙門無法密封、節點艙與空間站之間氣流不暢、航天飛機隔熱瓦再現裂痕。? 國際空間站添加組建后能否正常運行?“奮進”號能否順利返航?? 艙門不密封? “寧靜”號節點艙搭載“奮進”號航天飛機2
空間站再傳喜訊,我國首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235.shtm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的空間站航天技術試驗領域導電環磨屑試驗裝置自2022年10月31日與航天基礎試驗機柜一起隨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發射入軌后,至今已開展了為期5個多月的導電環磨屑在軌觀
中國空間站:“太空,我們來了!”
10年前,有人在網上發帖問:“國際空間站何時輪到中國人上去?”下面一條回復霸氣十足:“中國人要上就上自己的空間站!” 如今,這個夢想實現了。2021年4月29日,隨著“天和”核心艙發射,中國空間站正式進入組建階段。按照計劃,2021年至2022年,我國會通過11次航天發射完成空間站建設,包括4次
“海洋空間站”將落戶中國
亞太交流和合作基金會執行副主席肖武男和“海洋空間站”計劃發起人、法國建筑設計師雅克·魯熱里1日在巴黎簽署“海洋空間站-中國計劃”合作備忘錄。這意味著代表世界海洋技術發展先進成果的“海洋空間站”新型海洋科學考察船計劃將首先落戶中國。 據介紹,“海洋空間站”計劃旨在創造一種對海洋探索、觀察、分
第二批空間站應用項目建議即將征集
“3月,我國將發布《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資源手冊》,面向內地和港澳臺地區的高校、研究所、企業和政府部門等,公開征集第二批空間站應用項目建議。”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主任高銘7日向記者透露。 自2011年以來,我國已面向全國開展了第一批空間站應用項目的征集和遴選工作,通過項目評
歐盟押注腦科學研究
歐盟視腦科學為未來科研重中之重 歐盟將把腦科學作為未來科研領域的重中之重,以進一步探索大腦的奧秘,更有效地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14日,歐盟在布魯塞爾召開“歐洲腦科學研究——成就及面臨的挑戰”大會,近年來歐盟加大了腦科學科研力度,2007年至2012年實
俄羅斯計劃建新空間站
俄羅斯載人航天系統總設計師、能源火箭太空公司第一副總經理米克林1月23日介紹說,俄方打算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后以其部分艙段為基礎建造新的軌道空間站。 米克林當天在莫斯科舉行的一次航天會議上透露說,俄計劃在2019年年底前向國際空間站再發射3個新艙,完成現行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的建設。在國際空
揭秘中國空間站“轉位神器”
在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伴隨中國龐大的航天器“積木”變換位置,中國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和“夢天”“問天”兩個實驗艙正式形成“T”字基本構型。 當天,夢天實驗艙“悄悄”挪動“身板”,轉換個姿態從側面“吻”上天和核心艙,實現這一轉位功能的產品正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制的轉位機構。 以150公斤的
清華學子拍到空間站凌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540.shtm北京時間3月7日1點16分6秒,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研究生張嘉奇在該校西大操場錄制到中國空間站凌月的罕見畫面。 ???張嘉奇所拍中國空間站凌月畫面? 受訪者供圖“空間站凌月這種現
國際空間站機組擴員
國際空間站目前有11名船員和4艘對接的飛船,歡迎來自公理號任務-2(Ax-2)的私人航天任務四人組,同時期待著第五艘載貨飛船的到來。私人船員和現有船員正忙于調整活動和正在進行的空間科學,他們正在等待俄羅斯航天局的額外貨物運輸。 圖為2023年5月22日,SpaceX自由龍號乘員船載著四名Axi
探訪模擬太空的“地面空間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427.shtm 造型新奇的設備、炫酷的“刷眼”識別……近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在約50個足球場大小的園區內,外表看似普通的實驗樓,卻十分
空間站實驗獲新進展
“目前國家太空實驗室已經建成,科學實驗設施運行狀態良好。”7月19日,在“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進展媒體通氣會”上,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師王珂說。 他介紹,國家太空實驗室科學實驗設施指標與設計指標一致,部分科學實驗設施已經開展多批次實驗,在生命
中國空間站“太空變形”如何實現?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3日9時32分,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順利完成轉位。這標志著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向著建成空間站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那么,中國空間站的“太空變形”是如何實現的? 夢天實驗艙此次轉位過程分成幾個階段,包括轉位準備、兩艙分離、艙體轉位、側向捕
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建好更要用好
在太空和深海常駐,需要同一件“神器”。那是什么?沒錯,那就是空間站。 神舟、天宮、蛟龍,讓我們“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夢想成為現實。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甚至開始計劃在太空常駐,潛入深海工作、生活。理想很美好,那么,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 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建好更要用好 我國載人
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長三角地區科學中心揭牌儀式
3月27日,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長三角地區科學中心(以下簡稱“長三角地區科學中心”)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舉行揭牌儀式暨專家咨詢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首席專家顧逸東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學部常務副主任董國軒、中共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書記徐
中國載人航天:不斷拓展空間站應用深度與廣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77.shtm 中國載人航天而立之年,全面建成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空間應用與科學研究不斷創新拓展。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空間站將被賦予更多的使命與責任。 作為我國未來10年規模最大的空間綜合性
康樂:科學研究需要長期堅守
康樂在實驗室。 2018年年初,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獲得殊榮。康樂將基因組學研究和生態學問題有機結合,以飛蝗為研究模式,圍繞種群暴發成災機制等世界難題,取得系列重大突破性進展,成為了國際上生態基因組學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他領導的研究團隊闡明了飛蝗
科學研究何必非得“高大上”
??????? 5月3日,一則科學新聞風靡網絡——來自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和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猜拳的制勝策略。他們招募了360名學生,隨機配對玩300輪石頭剪刀布游戲,發現贏家習慣于保持現狀、輸家傾向于作出改變。掌握了這個規律,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出招。 這項研究結果一經媒體報
-全球興起腦科學研究熱潮
10月21日至26日,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主辦的中德雙邊“膠質細胞功能與腦疾病”學術研討會,“神經環路調控與行為”研討會(2014)暨第三屆全國光遺傳技術培訓班在深圳舉行。這是深圳歷史上首次舉辦中德雙邊在腦科學方面的研討會。 近幾年,腦科學研究熱潮在全世界范圍內興起,腦科學在基礎探索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征集-航天員桂海潮從“天宮”發來邀請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申報系統于北京時間2023年7月20日上午正式開通,正在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我國首位載荷專家桂海潮發來邀請,誠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宮”做實驗。 為促進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應用、空間技術全面發展,6月中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工程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征集開始申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38.shtm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申報系統于北京時間2023年7月20日上午正式開通,正在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我國首位載荷專家桂海潮發來邀請,誠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宮”做實驗。
美“龍”飛船飛抵國際空間站
美國航天局4月20日發布消息說,經過近兩天的飛行,美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當天將貨物送抵國際空間站。 美國航天局在一份聲明中說,美國東部時間20日晨(北京時間同日晚間),國際空間站內的日本宇航員若田光一操縱空間站的機械臂,抓住了逐漸接近的“龍”飛船。預計,“龍”飛船將被引導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