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體的介紹
噬菌體(bacteriophage, phage)是感染細菌、真菌、藻類 、放線菌或螺旋體等微生物的病毒的總稱,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稱為噬菌體。本世紀初在葡萄球菌和志賀菌中首先發現。作為病毒的一種,噬菌體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個體微小;不具有完整細胞結構;只含有單一核酸。可視為一種“捕食”細菌的生物。噬菌體基因組含有許多個基因,但所有已知的噬菌體都是細菌細胞中利用細菌的核糖體、蛋白質合成時所需的各種因子、各種氨基酸和能量產生系統來實現其自身的生長和增殖。一旦離開了宿主細胞,噬菌體既不能生長,也不能復制 。噬菌體是病毒的一種,其特別之處是專以細菌為宿主,較為人知的噬菌體是以大腸桿菌為寄主的T2噬菌體。跟別的病毒一樣,噬菌體只是一團由蛋白質外殼包裹的遺傳物質,大部分噬菌體還長有“尾巴”,用來將遺傳物質注入宿主體內。噬菌體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生物體,而且經常都伴隨著細菌。通常在一些充滿細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動物的內臟里,都可......閱讀全文
λ噬菌體DNA提取方法
成功走出第一步:DNA提取 λ噬菌體是最早使用的克隆載體 ? ,λ噬菌體的基因組是一長度約為50kb的雙鏈DNA分子,它在宿主細胞有兩種生活途徑,其一是裂解生長,環狀DNA分子在細胞內多次復制,合成大量噬菌體基因產物,裝配成噬菌體顆粒,裂解宿主菌再進行下一次感染;其二是溶源性生長,即感染細胞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原理:噬菌體T2有一個蛋白質的外殼,DNA裹在其中。當噬菌體T2感染大腸桿菌時,它的尾部吸附在菌體上。然后,菌體內形成大量噬菌體,菌體裂解后,釋放出幾十個乃至幾百個與原來感染細菌一樣的噬菌體T2。材料:大腸桿菌,LB培養基,恒溫箱,T2噬菌體過程:第一階段(感染階段 ) 噬菌體侵染寄主細胞的第一步是
M13噬菌體
·?????????M13 Phage?(Michael Blaber)Very usefu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M13: its infection, replication, packing, cloning. If you are new to phag
噬菌體的相關介紹
噬菌體(phage)是侵襲細菌的病毒,也是賦予宿主菌生物學性狀的遺傳物質。噬菌體必須在活菌內寄生,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其取決于噬菌體吸附器官和受體菌表面受體的分子結構和互補性。噬菌體是病毒中最為普遍和分布最廣的群體。通常在一些充滿細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動物的腸道里,都可以找到噬菌體。 噬菌
噬菌體生物性狀
噬菌體的體積小,其形態有蝌蚪形、微球形和細桿形,以蝌蚪形多見。噬菌體是由核酸和蛋白質構成。蛋白質起著保護核酸的作用,并決定噬菌體的外形和表面特征。其核酸只有一種類型,即DNA或RNA,雙鏈或單鏈,環狀或線狀。
噬菌體的臨床應用
(1)細菌的鑒定與分型噬菌體的作用具有高度特異性。一種噬菌體只能裂解一種或與該種相近的細菌,故可用于細菌的鑒定和分型。目前已利用噬菌體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分為四個群數百個型,這種用噬菌體分型的方法,在流行病學調查上,對追查和分析這些細菌性感染的傳染源很有幫助。(2)檢測標本中的細菌應用噬菌體效價增長試驗
Lambda(噬菌體)DNA-Miniprep
David HarryInstitute of Forest GeneticsUSDA Forest ServicePacific Southwest Research StationAugust 26, 1993Background :There are many published method
什么是DNA噬菌體?
中文名稱DNA噬菌體英文名稱DNA phage定 義能感染細菌并在細菌內復制自身的DNA病毒。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核酸與基因(二級學科)
噬菌體學的特性
噬菌體結構簡單,基因數目少,其宿主細胞(細菌)易于培養,是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工具。噬菌體具有病毒的生物學特征,即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有一種核酸DNA或RNA,只能在活的細胞內以復制方式進行繁殖。噬菌體有蝌蚪形、球形和細桿狀3種形態。...
噬菌體的臨床應用
(1)細菌的鑒定與分型噬菌體的作用具有高度特異性。一種噬菌體只能裂解一種或與該種相近的細菌,故可用于細菌的鑒定和分型。目前已利用噬菌體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分為四個群數百個型,這種用噬菌體分型的方法,在流行病學調查上,對追查和分析這些細菌性感染的傳染源很有幫助。(2)檢測標本中的細菌應用噬菌體效價增長試驗
噬菌體都有哪些種類
蛋白質結構 無尾部結構的二十面體:這種噬菌體為一個二十面體,外表由規律排列的蛋白亞單位——衣殼組成,核酸則被包裹在內部。 有尾部結構的二十面體:這種噬菌體除了一個二十面體的頭部外,還有由一個中空的針狀結構及外鞘組成的尾部,以及尾絲和尾針組成的基部。 線狀體:這種噬菌體呈線狀,沒有明顯的頭部
烈性噬菌體的簡介
噬菌體的繁殖一般分為5個階段,即吸附、侵入、增殖(復制與生物合成)、成熟(裝配)和裂解(釋放)。凡在短時間內能連續完成以上5個階段而實現其增殖的噬菌體,稱為烈性噬菌體(virulent phage),反之則稱為溫和噬菌體(temperate phage)。
噬菌體的繁殖特點
1.毒性噬菌體指在宿主菌體內復制增殖,產生許多子代噬菌體,并最終裂解細菌。毒性噬菌體的增殖方式是復制,其增殖過程經歷吸附穿入、生物合成和成熟釋放3個階段。進入菌細胞內的噬菌體核酸首先經早期轉錄產生早期蛋白質,并復制子代核酸,再進行晚期轉錄產生噬菌體的結構蛋白。子代噬菌體達到一定數量時,由于噬菌體合成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這種說法有點偏頗。1、當噬菌體的DNA用32磷標記后,它吸附到大腸桿菌表面,然后把DNA注入到大腸桿菌里面,利用其中的原料復制子代的DNA。離心后,較輕的噬菌體懸浮在上清液中,大腸桿菌及一些較重的顆粒沉淀在底部,由于噬菌體中含有32磷的DNA都注入到大腸桿菌里面,所以上清液放射性很低,底部的沉淀物放
M13-噬菌體衣殼蛋白改造在改良噬菌體展示技
M13 噬菌體衣殼蛋白改造在改良噬菌體展示技術中的應用 ? ? ? ? ? ? 實驗材料 羧芐青霉素 氯霉素 大腸桿菌 CJ2
用噬菌體ElISA快速鑒定噬菌體展示蛋白的結合親和性
單價噬菌體展示系統能使一個單獨的蛋白質(或多肽)分子呈遞在噬菌體顆粒表面,這樣的蛋白質與野生型pⅢ衣殼蛋白相連,作為融合蛋白在輔助噬菌體感染的大腸桿菌細胞中,由噬菌粒載體翻譯表達出來。這種展示系統能實現單價展示,是由于這種融合蛋白極少替代來自輔助噬菌體基因組的野生型pⅢ蛋白。這種展示可以是高度可變的
一種靶向控制噬菌體來對抗細菌的方法:噬菌體療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微觀世界其實也一樣殘酷。研究人員發現:假單胞菌會利用自己產生的信號分子,選擇性操縱競爭菌株中的噬菌體來擊敗敵人。這個結果或許提示了一種靶向控制噬菌體來對抗細菌的方法:噬菌體療法。 噬菌體仍然是人類微生物群中一個相對未知的組成部分。然而,它們可以在細菌的生命周期中發揮強大
Nature捕捉噬菌體感染特寫
科學家們發現了,某種類型的病毒在感染過程中會暫時形成一種管狀結構傳遞它的DNA,而在完成任務后則會將這一管狀結構溶解。這項研究工作發表在12月15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在新文章中,研究人員揭示了phiX174病毒攻擊大腸桿菌的機制。由于phiX174病毒能夠感染細菌,它實質
什么是噬菌體肽文庫?
中文名稱噬菌體肽文庫英文名稱phage peptide library定 義將編碼多肽的外源基因插入含噬菌體外殼蛋白基因的載體,構建得到能與外殼蛋白融合表達多肽的基因文庫。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生物學技術(二級學科)
噬菌體文庫的擴增實驗
文庫一旦包裝就應該盡快進行擴增,它可以大大增加文庫的拷貝數,但在擴增時由于克隆的生長速率不同,文庫的組成可能會出現某種潛在的改變。這種文庫克隆組成比率的變化可以通過把文庫克隆預吸附到細菌上并使用一種高密度鋪平板和短期培養的方法而盡量減少。文庫一旦包裝就應該盡快進行擴增,它可以大大增加文庫的拷貝數,但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步驟
有四個步驟,分別是:1、培養用p32和s35 標記的大腸桿菌,再用此大腸桿菌培養噬菌體。p32用于標記噬菌體蛋白質,s35 用于標記噬菌體DNA。2、用培養后的p32和s35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的大腸桿菌。3、培養物離心,分離。4 、分別對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進行檢測。上清液中有S35,而沉淀中幾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步驟
有四個步驟,分別是:1、培養用p32和s35 標記的大腸桿菌,再用此大腸桿菌培養噬菌體。p32用于標記噬菌體蛋白質,s35 用于標記噬菌體DNA。2、用培養后的p32和s35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的大腸桿菌。3、培養物離心,分離。4 、分別對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進行檢測。上清液中有S35,而沉淀中幾
簡述細菌噬菌體的應用
作為分子生物學研究的試驗工具 噬菌體是遺傳調控、復制、轉錄與翻譯等方面的生物學基礎研究和基因工程中的重要材料或工具。遺傳學中的轉導作用就是以噬菌體作為媒介,在2株細菌間傳遞遺傳物質。 用于細菌的鑒定和分型 噬菌體只能侵染相應的細菌,具有高度的特異性,可用于細菌鑒定。同時,噬菌體具有型的特異
常見的溫和噬菌體介紹
溫和噬菌體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大腸桿菌(E.coli)的λ、Mu-I、P1和P2噬菌體等。
噬菌體文庫的擴增實驗
基本方案 ? ? ? ? ? ? 實驗材料 噬菌體 試劑、試劑盒
溫和噬菌體的治愈現象
溶原狀態通常十分穩定,能經歷許多代。但在某些條件如紫外線、X線、致癌劑、突變劑等作用下,可中斷溶原狀態而進入溶菌性周期,這稱為前噬菌體的誘導與切離(excision),發生率為10-2-10-5。極少數溶源性細菌中的前噬菌體離開細菌基因組后,不進入溶菌性周期,這個現象被形象地稱之為“治愈”。
關于細菌噬菌體的簡介
噬菌體(bacteriophage, phage)是感染細菌、真菌、藻類 、放線菌或螺旋體等微生物的病毒的總稱,因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稱為噬菌體。二十世紀初在葡萄球菌和志賀菌中首先發現 [3] 。作為病毒的一種,噬菌體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個體微小;不具有完整細胞結構;只含有單一核酸。可視為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步驟
大致分為四步。1、培養用p32和s35 標記的大腸桿菌,再用此大腸桿菌培養噬菌體。p32用于標記噬菌體蛋白質,s35 用于標記噬菌體DNA。2、用培養后的p32和s35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的大腸桿菌。3、培養物離心,分離。4 、分別對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進行檢測。上清液中有S35,而沉淀中幾乎沒有
噬菌體展示技術的定義
噬菌體展示技術是一種將外源肽或蛋白基因與噬菌體特定蛋白基因在其表面進行融合表達的新技術。該技術實現了表型與基因型的統一。隨著噬菌體展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其優越性被越來越多的實驗室所認識,使得該技術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展,也使該技術得以不斷的完善和發展。
噬菌體克隆的純化實驗
噬菌體是感染細菌、真菌、放線菌或螺旋體等微生物的細菌病毒的總稱,作為病毒的一種,噬菌體具有病毒特有的一些特性:個體微小;不具有完整細胞結構;只含有單一核酸。噬菌體基因組含有許多個基因,但所有已知的噬菌體都是在細菌細胞中利用細菌的核糖體、蛋白質合成時所需的各種因子、各種氨基酸和能量產生系統來實現其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