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海洋局印發《海洋計量工作“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以進一步健全完善我國海洋計量體系,更好地發揮海洋計量工作的技術基礎保障作用,提高海洋計量服務海洋綜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規劃》要求,到“十二五”末,要實現海洋計量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海洋計量技術基礎更加堅實,量值傳遞體系更加完善;海洋計量監督機制更加有效;海洋計量技術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建立全國海洋專用計量器具計量技術委員會;海洋計量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了六大任務:大力推進海洋計量制度體系建設,以滿足新形勢對海洋計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強海洋計量技術基礎和量值傳遞體系建設;加強海洋計量監督管理體系建設;加強海洋計量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全國海洋專用計量器具計量技術委員會;加強海洋計量國際合作交流與比對。 ......閱讀全文
“大多數浮游生物種群沿緯度呈多樣性梯度分布,最靠近兩極的生物多樣性最低。” “微生物多樣性及其基因表達在海洋微生物群落對不同地理環境變化的響應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近日,發表在《細胞》上的兩篇論文利用塔拉海洋考察期間收集的樣本和數據,分析了目前地球上的海洋生命多樣性,為更好地了解氣候變化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開放簽字30周年紀念會近日在韓國麗水市舉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出席會議并發起了一個名為“海洋契約”的倡議。 “海洋憲法”三十而立 潘基文在會上發表講話時強調,《公約》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有效利用海洋資源、海洋環境保護以及構建公平有序的經濟秩序
1月11日,由中國海洋大學申報、管華詩領銜完成的發明項目“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備技術(糖庫構建)與應用開發”,獲得200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初聽這項技術的名稱,“海洋寡糖”讓人難懂。管華詩的解釋是,糖不僅是生命體內重要的結構和能量物質,更重要的是信息傳導分子,參與了生命內幾乎所有的生命
國家海洋局發布《2014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我國海洋經濟繼續保持穩步增長201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59936億元,比上年增長7.7% 3月18日,國家海洋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2014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4年全國海洋經濟生產總值59936
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員S. Levitus于2000年在《科學》(Science)撰文正式發布第一條全球上層海洋熱含量變化時間序列,發現20世紀下半頁全球海洋次表層升溫的現象以來,全球海洋到底變暖了多少,一直是一個爭議不斷的問題。2013年發布的國際政府間氣候變化第五期評估
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在新世紀提出的宏偉戰略目標。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是關乎國家資源、環境、氣候和國防安全的核心戰略海區,實時或準實時地獲取這一海區不同空間尺度的海洋環境信息,預測未來特定時期內海洋環境、氣候及資源的變化,實現海洋狀態透明、過程透明、變化透明,使海洋成為“透明海洋”, 是建設海洋
近日,國家海洋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全國海洋標準化“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支撐海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海洋標準化體系;到2030年,我國進入世界海洋標準強國行列。 《規劃》提出6項主要任務:一是優化海洋
9月28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賓州州立大學、美國圣-托馬斯大學組成的國際團隊以Increasing Ocean Stratification Over the Past Half Century為題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發表論文,解析出自1
來自11個國內外機構的14名科學家聯合發布的最新海洋觀測數據顯示,繼2017、2018年海洋創紀錄變暖之后,2019年海洋升溫又創新高: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同時,過去五年是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五年、過去十年是最暖的十年。 發表在Advances in Atmosp
為落實《省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強化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與保護”的工作部署,2月23日,何煥秋廳長主持召開廳長辦公會,專題研究2016年海洋環境監測工作,副廳長劉榮杰、省廳環保處、省海監總隊及省海洋環境監測總站有關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了省海洋環境監測總站關于《2016年遼寧省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方案》
同事都稱呼他為“筆桿子”,因為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承擔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全國海洋環境監測業務體系發展規劃的編制,以及各種國家級海洋研究報告、規劃,很多他都是主要執筆人。“筆桿子”本名張志鋒,是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助理,兼任全國海洋標準化委員會委員、海洋環保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國
“享受人才津貼每年100萬—120萬元,科研補助經費300萬—500萬元,生活津貼500萬元”。 近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首席科學家蔡文炬教授受聘為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國家實驗室”)首位“鰲山人才”領軍科學家。這是海洋國家實驗室面向全球引進海洋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國家實驗室”)是由中國海洋大學牽頭,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農業部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等5個國家級海洋科教機構于2000年共同發起,擬由科技部、財政部、山東省和青島市共同建設的國家級海洋科技
“如果說,100年前海上的國際之爭靠的是炮艦,現代的海上競爭則很大程度上已經是科技之爭,因此我國必須加強海洋重大工程及裝備材料的研發與防護。”在日前召開的主題為“海洋重大工程及裝備材料的研發趨勢與防護”的東方科技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李依依,中國工程院院士鄒競、柯偉、丁傳賢、江東亮、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國家海洋局今天(6月13日)上午舉行《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2》首發儀式。 《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2》首發儀式正在進行中,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高志國,副所長賈宇介紹了《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2》具體內容,來自外交和軍隊、海洋局、社科院、高校等
據悉,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已于近日正式動工。該實驗室已匯聚47個高層次科研團隊,正聯合香港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粵港澳科研力量建設實驗室分部,推動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 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 廣州海洋實驗室位于南沙灣慧谷地區,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
近日,國家海洋局印發《關于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圍繞健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運行管理機制、優化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布局、推進監測信息集成共享和信息公開、提升海洋綜合管理和服務支撐效能、健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評價標準規范體系、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綜合監測能
11月29日,由中國生態文化協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國家海洋局聯合主辦的《中國海洋生態文化》研究成果匯報會在深圳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出席并講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會長江澤慧作專題報告,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孫書賢、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彭有冬、深圳市委常委楊洪致辭
近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國家實驗室”)組織召開了“智慧海洋”聯合實驗室建設運行預算評審會,方案內容通過了評審。這標志著海洋國家實驗室與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共建的“智慧海洋”聯合實驗室正式進入建設階段,海洋國家實驗室將再添一聯合實驗室。 2016年7月,海洋國家實
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5000億元,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左右,人口規模240萬,城鎮化率85%。 這組誘人的數字,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加速向海洋進軍,走向深藍,走向高端的目標,是建成“藍、高、新”特色鮮明的海洋經濟新區、全球高端要素聚集的
近日,國家海洋局印發《關于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圍繞健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運行管理機制、優化完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布局、推進監測信息集成共享和信息公開、提升海洋綜合管理和服務支撐效能、健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評價標準規范體系、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綜合監測能
中國海洋大學申報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領銜完成的“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備技術(糖庫構建)與應用開發”項目,獲得了200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自1999年國家科技獎勵制度全面改革以來的10年間,共有7項成果被授予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20多年前,管華詩團隊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個海洋
海洋食品行業是海洋產業的重要分支,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洋食品行業覆蓋海洋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包括海洋漁業、海洋種植業、海洋原材料加工業、半成品深加工業、海洋服務業以及海洋食品運輸、銷售等領域。近年來,中國海洋食品行業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尤其在2017年,該行業在許多
近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準上海市機構改革方案。至此,沿海11省區市機構改革方案全部獲批,標志著這些省區市機構改革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圖片來源于網絡 為了更好地發揮海洋優勢,山東、廣西兩省(區)分別組建自然資源廳、海洋局,不再保留原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原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和漁業廳。 作為省自然
國家發改委、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近日聯合印發《海洋氣象發展規劃(2016年~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了全國海洋氣象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規劃布局和主要任務,對氣象、海洋等部門建立共建共享協作機制做了安排,是未來10年全國海洋氣象發展的基本依據。 為應對海洋氣象災
四月的海南,艷陽高照,姹紫嫣紅。習近平總書記于百忙中視察了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全國海洋界倍受鼓舞。總書記的視察既是對海洋事業的關心關懷,又是對走向深海、經略海洋的指導鞭策,高屋建瓴,催人奮進。 南國邊陲,一個年輕的海洋科研機構,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深海滑翔機、“海斗”號深
日前,全國海洋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宏在會上提及:河北唐山積極推廣藻礁生態系統建設模式。擔綱這一建設模式的主體單位則是唐山海洋牧場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唐山海洋牧場)。 一直以來,唐山海洋牧場把恢復海洋生態、再造海底森林的生態意識貫穿于所有經營活動始終。2015年,農業
6月30日,中央氣象臺發布臺風藍色預警,今年第6號熱帶風暴“溫比亞”7月1日前后在廣東臺山到海南萬寧一帶沿海登陸。而就在上周,今年第5號熱帶風暴“貝碧嘉”波及我國廣東、廣西沿海及海南南部,對當地旅游、漁業等造成較大影響。每年夏季,我國都深受臺風之害,而相對于天氣預報,我國海洋預報在精確度、時效性
近日,國家海洋局確定了12個市、縣(區)作為第二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設立這樣的示范區有何意義?藍色國土上的生態文明建設如何推進?日前記者走訪了部分城市,采訪了相關負責人。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試驗田” “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都是經過層層嚴格申報和考核后確定的。
由于全球變暖,北極斯瓦爾巴特群島,海冰銳減,一只北極熊母親和她的兩只6個月大的幼崽跨越60英里,游回到了海岸。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記者1月18日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通過海洋分析數據顯示:2017年是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熱的一年。 分析結果顯示,2017年全球上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