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海洋局印發《海洋計量工作“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以進一步健全完善我國海洋計量體系,更好地發揮海洋計量工作的技術基礎保障作用,提高海洋計量服務海洋綜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規劃》要求,到“十二五”末,要實現海洋計量制度體系更加完善;海洋計量技術基礎更加堅實,量值傳遞體系更加完善;海洋計量監督機制更加有效;海洋計量技術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建立全國海洋專用計量器具計量技術委員會;海洋計量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了六大任務:大力推進海洋計量制度體系建設,以滿足新形勢對海洋計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強海洋計量技術基礎和量值傳遞體系建設;加強海洋計量監督管理體系建設;加強海洋計量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全國海洋專用計量器具計量技術委員會;加強海洋計量國際合作交流與比對。 ......閱讀全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前不久就建設海洋強國研究進行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著力推動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讓海洋經濟成為新增長點。要加強海洋產業規劃和指導,優化海洋產業結構,提高海洋經濟增長質量,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海洋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努力使海洋產業成為國民經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我國首次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慶祝活動在天津舉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為本次活動發來賀信。 今年聯合國將世界海洋日的主題確定為“我們的海洋:機遇與挑戰”,我國的主題為“關愛海洋——我們一起行動”。主辦單位號召大家加入到愛護海洋、保護海洋、發展海洋事業的行列
海洋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他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技涵蓋牽涉的領域眾多,需要把氣候、環境、
在北京舉行的第33屆世界海洋和平大會4日通過并發表了《北京宣言》,強調為了人類長久的福祉,應該充分認識到海洋和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問題,以確保人類和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 國家海洋局國際合作司司長張占海說,這次會議有利于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和加強國際海洋合作。通過這次會議,
近日,國家海洋局確定了12個市、縣(區)作為第二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設立這樣的示范區有何意義?藍色國土上的生態文明建設如何推進?日前記者走訪了部分城市,采訪了相關負責人。 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試驗田” “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都是經過層層嚴格申報和考核后確定的。
由于全球變暖,北極斯瓦爾巴特群島,海冰銳減,一只北極熊母親和她的兩只6個月大的幼崽跨越60英里,游回到了海岸。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記者1月18日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通過海洋分析數據顯示:2017年是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熱的一年。 分析結果顯示,2017年全球上層2
5月6日、7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組織召開2017年第4期鰲山論壇——中國海洋藥物開發戰略高峰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海洋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擔任本期論壇執行主席,來自全國20多所相關高校及科研單位的300余位專家及青年學者參加了論壇。論壇基于國內外海洋藥
三、發展人口健康技術緊密圍繞健康中國建設需求,突出解決重大慢病防控、人口老齡化應對等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為目標,系統加強生物數據、臨床信息、樣本資源的整合,統籌推進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疾病協同研究網絡建設,促進醫研企結合開展創新性和集成性研究,加快推動醫學科技發展。重點部署疾
關于組織推薦2016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項目的通知 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海洋廳(局),各有關涉海單位,局屬各單位,相關社會團體: 為獎勵在海洋科學技術創新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充分調動廣大海洋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我國海洋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服
國家海洋局工作人員在船上準備取海洋沉積物樣本 國家海洋局海洋災害預報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會議8月20日在京舉行,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為重點實驗室揭牌。 受全球變暖等因素影響,全球海洋災害日趨嚴重。隨著我國海洋資源開發、海上運輸活動的增加以及海岸帶開發和沿
7月14日,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大連召開。來自國家海洋局相關局屬單位、沿海省市海洋廳局、涉海高校與企業、科研機構的相關人員共180余人參加了會議。 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會長周茂平,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副會長李春先、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關道
近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個部委聯合印發了《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年~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作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的行動綱領和指南,《規劃》將海洋生態保護與建設納入其中,確定了“一帶四海十二區”的海洋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總體布局,并明確了5項海洋生
自然資源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正式發布。全文如下: 第一條 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自然資源部是國務院組成部
來源: 發布時間:2017-05-10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海洋局聯合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是落實海洋強國戰略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戰略部署的具體舉措,是指導“十三五”時期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
10月8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與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廣州舉行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鄭偉儀,中科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院長黃寧生,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文斌,南海海洋所所長張偲及簽約雙方各有關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景觀圖。資料圖片國際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資料圖片 2017年5月22日,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際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在澳大利亞霍巴特正式啟用,為加強對南太平洋氣候變率的研究,探索氣候變化及其對南太平洋島國的影響提供科學支撐。 該中心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
1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全球13個研究單位的20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國際上第一份涵蓋2020整年的全球海洋環境(溫鹽)變化研究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海洋升溫持續,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海洋“咸變咸,淡變淡”的鹽度變化態勢加劇,海水垂向
海洋光學:小快靈的微型光纖光譜儀 微全分析光學檢測的可靠伙伴 2013年5月17日,由中國化學會主辦、廈門大學承辦、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協辦的第八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三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國際微化學與微系統學術
2013年,國家海洋局將加強對釣魚島、三沙海域實施海洋環境監測,繼續對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大連油污染事件進行跟蹤監測。記者日前從國家海洋局獲悉,剛剛印發的《2013年海洋環境監測工作任務》明確,今年海洋環境監測任務包括海洋環境監測、海洋環境風險監測、海洋環境監管監測、公益服務監測4個方面。
科技部和海南省共建的海南高校第一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日前開張了,該實驗室依托海南大學,將更好地服務我國海洋強國戰略和海南地方經濟發展。科研人員在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里工作。何 偉 攝 據悉,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期為5年,將以國家南海戰略
“藍色國土”是當前世界沿海國家著力拓展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隨著耕地減少和人地矛盾的不斷突出,我國所轄的300萬平方公里海域已成為中華民族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領地——沿海地區以13%的陸地國土面積承載了40%多的人口,創造了60%以上的國民經濟生產總值,海洋特別是近海生態系統已成為
孫治國 海洋農牧化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又一巨大飛躍,建設環境友好型海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系統,是人類“返回海洋”的標志之一,更是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和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戰略舉措。“牧海”讓海洋增值 上世紀下半葉,國際上出現了“耕海牧漁”式的海洋生產活動,使傳統海洋漁業經濟獲得飛躍發展。我國
近日,國家海洋局對外發布了《2015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去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嚴重。 根據《公報》,2015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海水、沉積物質量總體較好,管轄海域海水環境維持在較好水平,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
浩瀚的星空和壯闊的大海一直以來都是人類不斷追尋的目標,當第一個人抬起頭,仰望星空,遙望大海時,探索自然奧秘的種子已在人類心中埋下。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于海洋、宇宙已有了全新的認識,但人類探索海洋、宇宙奧秘的步伐卻永遠不會停止。 我國作為海洋大國,開發海洋資源,對建設海洋經濟強國意義重大
雖然國內取得了一些成績,已有幾種海洋藥物上市,但我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仍處于相對低水平的發展階段,尚未形成產業集群,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 蝦殼、蟹殼等毫不起眼的下腳料,經過降解、濃縮、結晶、過濾等工序,就能搖身蛻變成氨基葡萄糖等藥品原料,價格也由3元/公斤飆升到150元/公斤左右。廈門藍灣
南太平洋的廣闊海域不受法律保護。圖片來源:Getty 15世紀早期,葡萄牙水手到達了大西洋一片平靜水域,這里覆蓋著成片的黃棕色海藻。風平浪靜,他們的船隨著洋流隨意漂蕩。水手給這種海藻命名為馬尾藻,這片水域后來被稱為馬尾藻海。 這片區域最初被認為是海洋中的沙漠,而現在人
多個國內外機構聯合發布的最新海洋觀測數據顯示,2018年海洋升溫又創新高: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2018年全球上層2000米海洋熱含量比1981-2010年的平均狀態高了19.67×1022焦耳,比歷史第二高的年份2017年高出0.91×1022焦耳——相當于中國2017年全
近日,根據《中共自然資源部黨組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提升科技創新效能的實施意見》(自然資黨發〔2018〕31號)、《中共自然資源部黨組關于激勵科技創新人才的若干措施》(自然資黨發〔2019〕2號)有關規定,現對部系統單位符合2019年度激勵政策的第一、第二、第三梯隊(包括符合研發激勵的青年科技創
蘇紀蘭 “我國海洋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在12月9日舉行的“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活動上,中科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名譽所長蘇紀蘭說,海洋資源更需科學開發和生態保護。 按照我國海洋資源開發的戰略,“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積極發展海洋油氣、海洋運輸、海洋漁業、濱海旅游等
備受關注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至今仍未收尾,甚至出現新的漏油點――原油油花從脆弱的地縫中持續溢出,罕見的事故原因似乎讓石油大鱷們都束手無策。在國家海洋主管部門要求的8月31日限期之前,作業方能否徹底封住溢油點,人們正焦急等待。 肇事的是國內最大的海上油田,此次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