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贅生物的檢查
雖然本病的經典臨床表現已不十分常見,且有些癥狀和體征在病程晚期才出現,加之患者多曾接受抗生素治療和細菌學檢查技術上的受限,給早期診斷帶來困難,但原則上仍然主張對患有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或人造瓣膜置換術的患者,有不明原因發熱達1周以上,應懷疑本病的可能,并立即作血培養,如兼有貧血、周圍栓塞現象和雜音出現,應考慮本病的診斷。臨床上反復短期使用抗生素,發熱時常反復,尤在瓣膜雜音的患者,應警惕本病的可能,及時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對診斷本病很有幫助。陽性血培養具有決定性診斷價值,并為抗生素的選擇提供依據。 一、主要的臨床表現和體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發熱最常見,熱型多變,以不規則者為最多,可為間歇型或馳張型,伴有畏寒和出汗。亦可僅有低熱者。體溫大多在37.5~39℃之間,也可高達40℃以上。約3%~15%患者體溫正常或低于正常,多見于老年患者和伴有栓塞或真菌性動脈瘤破裂引起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以及嚴重心力衰竭、尿毒癥時......閱讀全文
感染性贅生物的檢查
雖然本病的經典臨床表現已不十分常見,且有些癥狀和體征在病程晚期才出現,加之患者多曾接受抗生素治療和細菌學檢查技術上的受限,給早期診斷帶來困難,但原則上仍然主張對患有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或人造瓣膜置換術的患者,有不明原因發熱達1周以上,應懷疑本病的可能,并立即作血培養,如兼有貧血、周圍栓塞現
關于感染性贅生物的檢查介紹
雖然本病的經典臨床表現已不十分常見,且有些癥狀和體征在病程晚期才出現,加之患者多曾接受抗生素治療和細菌學檢查技術上的受限,給早期診斷帶來困難,但原則上仍然主張對患有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或人造瓣膜置換術的患者,有不明原因發熱達1周以上,應懷疑本病的可能,并立即作血培養,如兼有貧血、周圍栓塞現
關于感染性贅生物的簡介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基本病理變化為在心瓣膜表面附著由血小板、纖維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和感染病原體沉著而組成的贅生物。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指因細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螺旋體等)直接感染而產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內膜的炎癥,有別于由于風濕熱、類
感染性贅生物的病理變化
本病的基本病理變化為在心瓣膜表面附著由血小板、纖維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和感染病原體沉著而組成的贅生物。后者可延伸至腱索、乳頭肌和室壁內膜。贅生物底下的心內膜可有炎癥反應和灶性壞死。以后感染病原體被吞噬細胞吞噬,贅生物被纖維組織包繞,發生機化、玻璃樣變或鈣化,最后被內皮上皮化。但心臟各部分的贅生物
簡述感染性贅生物的緩解方法
有心瓣膜病或心血管畸形及人造瓣膜的患者應增強體質,注意衛生,及時清除感染病灶。在作牙科和上呼吸道手術或機械操作,低位胃腸道、膽囊、泌尿生殖道的手術或操作,以及涉及到感染性的其他外科手術,都應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在牙科和上呼吸道手術和機械操作時,一般術前半小時至1小時給予青霉素G100~120萬
關于感染性贅生物的原因分析
常多發于原已有病的心臟,近年來發生于原無心臟病變者日益增多,尤其見于接受長時間經靜脈治療、靜脈注射麻醉藥成癮、由藥物或疾病引起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人工瓣膜置換術后的感染性心內膜炎也有增多。 左側心臟的心內膜炎主要累及主動脈瓣和二尖瓣,尤多見于輕至中度關閉不全者。右側心臟的心內膜炎較少見,主要累
關于感染性贅生物的類型介紹
(一)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常發生于正常的心臟,在靜脈注射麻醉藥物成癮者發生的右側心臟的心內膜炎也多傾向于急性。病原菌通常是高毒力的細菌,如金葡菌或真菌。起病往往突然,伴高熱、寒戰,全身毒血癥癥狀明顯,常是全身嚴重感染的一部分,病程多為急驟兇險,易掩蓋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臨床癥狀,由于心瓣膜
感染性贅生物的原因是什么
常多發于原已有病的心臟,近年來發生于原無心臟病變者日益增多,尤其見于接受長時間經靜脈治療、靜脈注射麻醉藥成癮、由藥物或疾病引起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人工瓣膜置換術后的感染性心內膜炎也有增多。 左側心臟的心內膜炎主要累及主動脈瓣和二尖瓣,尤多見于輕至中度關閉不全者。右側心臟的心內膜炎較少見,主要累
關于感染性贅生物的特殊類型介紹
(一)人造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 在心臟手術后并發的感染性心內膜炎中,人造瓣膜心內膜炎(prostheticvalveendocarditis,PVE)的發病率占2.1%左右,較其他類型心臟手術者高2~3倍。雙瓣膜置換術后PVE較單個瓣膜置換術后PVE發生率高,其中主動脈瓣的PVE高于二尖瓣的PV
關于感染性贅生物的鑒別-診斷介紹
感染性贅生物的鑒別診斷: 1、由于本病的臨床表現多樣,常易與其他疾病混淆。以發熱為主要表現而心臟體征輕微者須與傷寒、結核、上呼吸道感染、腫瘤、膠元組織疾病等鑒別。在風濕性心臟病基礎上發生本病,經足量抗生素治療而熱不退,心力衰竭不見好轉,應懷疑合并風濕活動的可能。此時應注意檢查心包和心肌方面
關于感染性贅生物的病理變化
本病的基本病理變化為在心瓣膜表面附著由血小板、纖維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和感染病原體沉著而組成的贅生物。后者可延伸至腱索、乳頭肌和室壁內膜。贅生物底下的心內膜可有炎癥反應和灶性壞死。以后感染病原體被吞噬細胞吞噬,贅生物被纖維組織包繞,發生機化、玻璃樣變或鈣化,最后被內皮上皮化。但心臟各部分的贅生物
贅生物的概念和種類
贅生物是機體或器官內、外面在病理過程中形成的各種突出物的總稱。按其性質可分為非腫瘤性和腫瘤性兩種。前者如細菌性心內膜炎時心內膜上的贅生物,后者多由腫瘤突出而形成。心瓣膜上的贅生物受血流沖擊脫落后,可造成腦、腎、脾等臟器的栓塞。
關于內眥贅皮的檢查方式介紹
1、眼部檢查 醫生會對患者的眼部進行檢查,觀察是否有內眥贅皮,以及贅皮的嚴重程度,可幫助確診和評估病情。 2、視功能檢查 醫生可對患者進行視野等視功能檢查,了解患者視野是否受影響,幫助判斷病情嚴重程度。 3、裂隙燈顯微鏡檢查 利用燈光透過一個裂隙對眼睛進行照明,可以觀察眼睛各部位的結構
感染性休克的檢查
1.血象 白細胞計數大多增高,在15×109/L~30×109/L之間,中性粒細胞增多伴核左移現象。血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增高為血液濃縮的標志。并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時血小板進行性減少。 2.病原學檢查 在抗菌藥物治療前常規進行血(或其他體液、滲出物)和膿液培養(包括厭氧菌培養)。分
心臟超聲造影診斷單純右室感染性心內膜炎
病例男,20歲。因“發熱、咳嗽1周”入院。既往否認心臟病史、靜脈吸毒史、侵入性心血管檢查或治療史。查體:雙肺呼吸音粗,律齊,心臟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化驗檢查:血常規:WBC:14.39×109L-1,N:79.5%,L:14.0%,RBC:4.15×1012L-1,HGB:107g/L;CRP:
細菌感染性腹瀉的檢查
1.外周血常規檢查 一般白細胞總數升高或正常,中性粒細胞增多或伴核左移。 2.糞便常規 肉眼觀察糞便的外形、量、稠度及有無食物殘渣、黏液、膿血等。不同細菌感染后糞便可呈稀水樣便、洗肉水樣便、膿血便、血便、黏液便等性狀。如懷疑霍亂弧菌、彎曲菌感染,應用糞便懸滴檢查,霍亂弧菌可見特征性魚群樣運
細菌感染性腹瀉的檢查
1.外周血常規檢查 一般白細胞總數升高或正常,中性粒細胞增多或伴核左移。 2.糞便常規 肉眼觀察糞便的外形、量、稠度及有無食物殘渣、黏液、膿血等。不同細菌感染后糞便可呈稀水樣便、洗肉水樣便、膿血便、血便、黏液便等性狀。如懷疑霍亂弧菌、彎曲菌感染,應用糞便懸滴檢查,霍亂弧菌可見特征性魚群樣運
心臟瓣膜黏液瘤合并感染性心內膜炎
病例資料??患者女性,55歲,以"發熱半年,胸悶1周"于2018年12月14日入院。患者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體溫波動在37℃~39.0℃,伴畏寒、 頭痛、四肢酸痛,無寒戰、大汗,無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無胸悶、胸痛、意識喪失等癥狀,于當地診所考慮為"上呼吸道感染",反復輸液治療(具體用藥不 詳
主動脈夾層相關感染性動脈內膜炎一例
? 近期,日本神戶大學的 Yasuhide Mochizuki 博士等在 European Heart Journal(EHJ)上報道了一例主動脈夾層相關感染性動脈內膜炎的病例,現將病例呈現給讀者。??? 患者,男,74 歲,因“持續高熱 13 天”入院,既往無免疫性疾病。當地醫院通過腦脊液及血培養
關于自體瓣膜心內膜炎的超聲心動圖檢查介紹
經胸部超聲檢查可診斷出50%-75%的贅生物,經食管超聲可檢出<5mm贅生物,敏感性高達95%以上。贅生物≥10mm時,易發生動脈栓塞。未發生贅生物,不能排除感染性心內膜炎。感染治愈后,贅生物可持續存在。除非發現原有贅生物增大或新贅生物出現,難以診斷復發或再感染。超聲檢查可見的其他異常有瓣葉結節
簡述慢性特發性心包積液癥的并發癥
心包積液常常做為其它疾病的并發癥而存在,如腫瘤、心力衰竭、風濕病等,而由本病所引起的并發癥除了對肺部產生的壓迫癥狀外,還有以下的并發癥: 1、腦出血 心包積液并發腦出血較少報導,其發生可能與大量心包積液后,回心血流受阻,顱內血管內壓力增高致血管破裂有關。因此在治療時應嚴格注意其它伴發的癥狀,如
預防非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相關介紹
積極預防和治療原發疾病對年老體弱、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惡性腫瘤等病的患者要仔細臨床觀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非感染性瓣膜贅生物(non-infectivevalvularvegetation,NIVV)除NBTE外常見的尚有以下幾種情況: 1.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早在1924年Libman和
關于感染性休克的檢查的介紹
1.血象 白細胞計數大多增高,在15×109/L~30×109/L之間,中性粒細胞增多伴核左移現象。血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增高為血液濃縮的標志。并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時血小板進行性減少。 2.病原學檢查 在抗菌藥物治療前常規進行血(或其他體液、滲出物)和膿液培養(包括厭氧菌培養)。分
高熱、皮疹伴心動過速病例分析
成人Still病(AOSD)是導致不明原因發燒的最常見的自身炎癥狀況之一。AOSD的臨床特征是長時間的尖峰熱、關節炎、皮疹,白細胞增多和多器官受累。心內膜炎,尤其是右側心內膜炎,在AOSD中極為罕見。在這里,報告了1例由AOSD引起的三尖瓣非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例。案例簡介患者男,18歲,因高熱伴皮疹
關于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內容介紹
感染性心內膜炎既可發生于心臟瓣膜病患者,也可發生于正常的心臟瓣膜。當主動脈瓣被累及后,感染性贅生物使瓣葉破壞或穿孔,瓣葉因支持結構受損而脫垂或贅生物介于瓣葉間阻止閉合,引起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感染性心內膜炎分為急性和亞急性兩種形式,以后者為多見,即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subacuteinfect
概述非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臨床表現
患慢性疾病者出現動脈栓塞的癥狀時應疑及非感染性心內膜炎。如超聲心動圖提示瓣膜贅生物而無心房粘液瘤,血培養陰性,應作懷疑。診斷要取出栓子,對栓子碎片進行檢查。非感染性心內膜炎與培養陰性的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鑒別可能是困難的,然而這是重要的,因為感染性心內膜炎用抗凝治療的出血發生率高。 非感染性心內膜
小兒真菌感染性口炎的檢查化驗
涂片 1、具體操作: 刮取病損區表面假膜或分泌物,義齒性口炎刮取義齒基托的組織面,涂于載玻片上,加滴10%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溶液。 涂片也可用PAS(過碘酸雪夫染色)染色后再在顯微鏡下觀察,染色后孢子和菌絲呈紅紫色,易于觀察,且可長時間保存。 2、檢查結果: 可見白色念珠菌的孢子和菌絲
細菌感染性腹瀉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1.外周血常規檢查 一般白細胞總數升高或正常,中性粒細胞增多或伴核左移。 2.糞便常規 肉眼觀察糞便的外形、量、稠度及有無食物殘渣、黏液、膿血等。不同細菌感染后糞便可呈稀水樣便、洗肉水樣便、膿血便、血便、黏液便等性狀。如懷疑霍亂弧菌、彎曲菌感染,應用糞便懸滴檢查,霍亂弧菌可見特征性
關于感染性發熱的檢查方法介紹
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選擇地進行,結合臨床表現分析判斷。如血常規、尿常規、病原體檢查(直接涂片、培養、特異性抗原抗體檢測、分子生物學檢測等)X線、B型超聲、CT、MRI、ECT檢查,組織活檢(淋巴結、肝、皮膚黍膜)、骨髓穿刺等。 1.血常規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減少,淋巴細胞計數相對或絕對增多,分
關于內眥贅皮的病因分析
先天性內眥贅皮與后天性內眥贅皮的發病因素有所不同,先天性多與遺傳、年齡、種族、生理解剖等先天性因素有關,后天性可因切割傷、燒傷、手術創傷等外部創傷因素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