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天府論壇在蓉舉行
論壇現場 阮偉南攝12月1日,由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主辦、科學計量與科技評價研究中心(SERC)承辦“第五屆科學計量與科技評價天府論壇”(以下簡稱“天府論壇”)在成都舉辦。本次論壇以“新時代科技評價與計量”為主題,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吸引了來自美國、挪威、比利時、瑞典以及國內眾多高校科研院所的200多位家學者和師生參與,并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山東理工大學等單位設置了分會場。論壇期間,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創新研究部主任陳云偉研究員代表科技創新評價研究團隊首次發布了《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力指數2022》。報告由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科學計量與科技評價研究中心(SERC)編寫完成,其以全球19個國家的32個科技創新中心為評價對象,構建了包括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創新成果、科技創新環境和科技創新影響4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和24個三級指標的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力評價指標體系,對科技創新中心的創新發展基礎和能力現狀進......閱讀全文
自然和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共促開放獲取
施普林格·自然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國家科學圖書館)9月25日簽署合作協議,將通過GoOA平臺提供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的完全開放獲取的期刊和書籍,以滿足中國科研人員對高質量開放獲取內容日益增長的需求。 GoOA是一項由中國科學院出資建設、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負責運營的非商業服務,旨在為中國科研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組建成立科研誠信研究中心
?大會合影。(會務組供圖) ? 1月13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以下簡稱文獻中心)召開科研誠信研究中心成立大會。會議由文獻中心紀委書記胡偉、科研誠信研究中心副主任袁軍鵬分階段主持。 科研誠信研究中心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董爾丹及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長穆榮平,中國科學院監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在滬發布-全球生物制藥主題報告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和美國化學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在上海舉行生物制藥專場發布會,聯合發布生物制藥領域的全球科技趨勢報告,包括整體報告《生物制藥研發態勢分析報告》和專題報告之一《抗體藥物研發態勢分析報告》。 據悉,本次發布是繼2017年
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發布《中國微生態健康產業發展報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781.shtm6月9日,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聯合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編制的《中國微生態健康產業發展報告》在第十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重磅發布。發布會現場,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副主任江洪研究
成都生物所與湯森路透公司聯合舉辦科技情報分析講座
湯森路透公司人員在講解 5月27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與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聯合舉辦了題為“多角度的數據挖掘和可視化的靈活工具助您輕松完成科技信息分析”的講座。該所科技信息情報中心全體員工、部分科研管理人員和在讀研究生以及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
文獻!文獻!!
一、事由 最近因某成果的總結,我系統地查閱了國外離子交換分離及裝置/離子交換柱設計的文獻。 查閱的方式是通過國家圖書館科技咨詢室辜軍(010-88545356)同志。辜軍同志是四川大學化學系畢業,資深科技文獻咨詢專家,外語、化學專業、文獻查
“領域情報院所協同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研討會召開
3月16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能力建設專項之“領域情報院所協同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研討會在中科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召開。來自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成都文獻中心、武漢文獻情報中心、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文獻情報中心等項目承擔單位的項目組成員,以及來自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微生物研究所等13家院內外相
螞蟻大腦有個“情報中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150.shtm你是否曾經注意到這個現象?家里出現一只螞蟻,很快整群螞蟻都搬進來了;你設置了陷阱只捕獲了幾只螞蟻,但很快剩下的螞蟻就神秘地消失了。現在,美國科學家發現了其背后的秘密:某些信號信息素,即
《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2018》出版發行
2018年12月,由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系統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研究組完成的《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2018》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公開發行。 《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2018》從主要科技領域中選取了科學與工程計算、引力波研究、虛擬現實研究、石墨烯防腐涂料、磁約束核聚變、生物成像技術、人類微生物
如何評價天府論壇在蓉舉行
論壇現場 阮偉南攝12月1日,由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主辦、科學計量與科技評價研究中心(SERC)承辦“第五屆科學計量與科技評價天府論壇”(以下簡稱“天府論壇”)在成都舉辦。本次論壇以“新時代科技評價與計量”為主題,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吸引了來自美國、挪威、比利時、瑞典以及國內眾多高校科研
碳達峰碳中和ZL信息平臺正式啟動
碳達峰碳中和專利信息平臺啟動?中科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供圖 10月29日,由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和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聯合主辦、四川省委創新驅動發展研究智庫承辦的“成渝雙城·雙碳論壇2022”在成都舉辦。 本次論壇以“智匯雙城、睿議雙碳”為主題,雙碳領域院士專家、知名學者、名企高管
《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力指數2022》發布
12月1日,正在四川成都舉辦的“第五屆科學計量與科技評價天府論壇”(下稱:“天府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首次發布了《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力指數2022》報告。 報告以全球19個國家的32個科技創新中心為評價對象,構建了包括科技創新資源、科技創新成果、科技創新環境和科技創新影響4個一
新一代信息科技與數字經濟戰略研究論壇舉辦
9月26日,新一代信息科技與數字經濟戰略研究論壇在成都召開。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新一代信息科技戰略研究中心(CaSIT)揭牌成立,并發布其首個產品《新一代信息科技戰略研究——量子計算》戰略研究報告,從國家戰略、科技研發動態、產業競爭格局等方面分析國際量子計算技術研發和應用格局。 論壇由中科院成都
文獻資源智能推送平臺CLAS-MOBILE發布
2012年12月28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成都文獻情報中心)開發的移動應用CLAS MOBILE通過蘋果公司審核在app store上正式發布。CLAS MOBILE是基于移動終端的文獻資源智能推送平臺,該平臺是針對蘋果IOS系統ipad終端開發的APP應用。 使用基于
西藏自治區科技廳舉辦第三期“科技講堂”
7月5日上午,西藏自治區科技廳舉辦2018年第3期“科技講堂”,中國科學院特聘核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副主任張志強以“智庫發展與智庫建設”為主題作了專題講座。講座由西藏自治區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丁明勤主持。 張志強教授采用調研、案例分析、科學計量分
《中國區域創新指數報告(2016)》發布-成都居西部之首
1月19日,《中國區域創新指數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舉行。《報告》以“創新2.0啟航新時代”為年度主題,以區域創新元為基本評價單位,對中國區域創新水平進行了綜合評價。 《報告》透露,成都成為西部創新首位地區,西安緊隨其后。此外,從省際分布來看,四川呈顯著
“重要科技領域與科研機構規劃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召開
3月10日,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規劃戰略管理與科技體制改革研究”項目“重要科技領域與科研機構規劃理論方法與應用研究”啟動研討會在中科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召開,重點研討項目的實施方案、主要研究內容、預期研究產出等。 項目負責人、成都文獻中心主任張志強對項目整體研究方案進行了系統介紹,主要包括項目
生物領域召開技術預測討論會
根據生物領域技術預測的工作部署,科技部社發司及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于近期召開了生物領域技術預測工作討論會。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上海生物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等國內生物領域主要文獻情報
知網發聲明回應被中科院停用:將繼續向中科院提供服務
4月18日下午消息,針對被中科院停用的消息,知網今日發布聲明稱,知網也將繼續向中科院所屬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務,直至2022年度協議簽署并啟動服務。 以下為聲明全文: 關于中國知網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合作服務的說明 長期以來,中國知網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緊密合作,共同致力于文獻信息保障
“干細胞知識發現平臺”建成試運行
12月4日,由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與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聯合研建的“干細胞知識發現平臺”(http://stemcell.kmcloud.ac.cn)正式建成試運行。平臺圍繞干細胞領域知識發現對科研信息化的需求,結合成都文獻中心科技信息數據資源與廣州生物院干細胞領域科研優勢,重點提供干
《G20國家科技競爭格局之辯》系列報告將發布
G20作為擁有世界80%以上的GDP,92%研究開發經費,90%以上科研論文以及94%的美國專利商標局授權專利的集團,在全球科技創新中表現出的競爭力和活力將決定世界科技創新的未來和方向。 2018年6月25日上午,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將在京聯合舉辦“科技創新的活力與格局——《G
QTRAP代表文獻回顧
?生物分子發表的代表性文獻 QTRAP:同時具有三重四極桿和線性離子阱性能的獨一無二的LC/MS/MS系統 ????? QTRAP系統最早在ASMS 2002上,作為第一臺商用的線性離子阱發布,是世界上唯一的線性離子阱和三重四極桿的復合串聯液質聯用系統。QTRAP具有獨一無二的能力,可以運行蛋白
“結腸息肉”有關文獻
導讀:結腸息肉是指結腸內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的總稱,包括腫瘤性贅生物和非腫瘤性贅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變,與癌**密切,后者與癌**較少。這兩種息肉在臨床上并不容易區分,常以息肉作為初步診斷,待病理學確診后再進一步分類,因此臨床上所謂的大腸息肉并不說明息肉的病理性質,通常臨床所說的息肉多為非腫
當好國家隊里的“耳目”“尖兵”和“參謀”
經典的古裝權謀電視劇《瑯琊榜》中,江左梅郎之所以能夠足不出戶攪動江湖和朝堂,除了自身擁有過人的聰慧和縝密的心思外,還倚仗著強大的“瑯琊閣”,這個龐大的情報網絡體系。 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就相當于科技領域的“瑯琊閣”。不同于電視劇的是,這個“瑯琊閣”聚焦的是國家責,服務的是國家事。 “科
學術干貨:4位學術牛人教你如何讀文獻、用文獻
【一】學術牛人1:用自己的話概括和梳理文獻 及時回顧 心得和經驗:我現在每天還保持讀至少2-3篇的文獻的習慣。讀文獻有不同的讀法,但最重要的自己總結概括這篇文獻到底說了什么,否則就是白讀,讀的時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這是讀文獻的大忌,既浪費時間,最重要的是,沒有養成
陜西建立科技文獻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科技文獻開放共享
近年來,陜西省加大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力度,不斷推動科技文獻平臺資源共享,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推動科技文獻資源的開放共享。目前,文獻平臺已集成中外文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中外ZL、中外標準、國外科技報告、科技叢書等多語種、多類型的國家及地方文獻資源達1.2億條, 涵蓋了理、工、農、醫等多個學
“科學大腦”背后的信息樞紐
2021年12月,《成渝地區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總體方案》獲批,標志著國家首個區域綜合性科學中心由此落戶成渝,其中四川區域選址天府新區興隆湖,重慶區域選址金鳳片區。2023年5月初,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正式揭牌,其定位為西部(成都)科學城創新策源地、國家實驗室和天府實驗室承載地、
“中國科學家在線”平臺正式上線
10月28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ORCID(開放研究者與貢獻者身份)簽署的合作協議,將保障中國科學家永久持有“國際學術身份證”——ORCID號,與多家戰略伙伴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將有效助推ORCID號在科研工作各環節的應用。來自國內科研機構、圖書館界、出版界和文獻數據庫商等90余家單位的1
2019年JCR中科院分區出爐!PNAS-Nat.-Commun重回一區
2019年JCR中科院分區出爐,一區共有1946本,其中PNAS及Nature Communications重新回到一區。具體情況,可以參考JCR中科院分區官網介紹。所有的版權歸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科學計量中心,具體信息參考官網介紹。版權所有2019?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科學計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