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氏病的診斷
(1)青壯年患者,有慢性腹痛、腹瀉、發熱、右下腹壓痛及腫塊等臨床表現。 (2)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數增多,可有血紅蛋白降低、血沉加快。糞便潛血試驗可呈陽性,如病變累及直腸和結腸可有粘液及膿血便。血清蛋白電泳及中?2可升高。 (3)X線鋇餐檢查:主要的X線表現為節段性腸段受累、常以回腸末端及右半結腸為主,病變的腸粘膜皺襞粗亂,可見廣泛的卵石樣充盈缺損,腸輪廓不規則,其邊緣可呈小鋸齒狀。部分患者可有瘺管及腸梗阻的X線征象。 (4)纖維結腸鏡檢查:可見粘膜水腫,卵石樣隆起,伴有圓形、線型或裂隙樣潰瘍。兩處病變之間腸腔可呈正常。有的病人可有腸腔狹窄及腸瘺形成。活組織病理檢查可有助于診斷。......閱讀全文
克隆氏病的簡介
克隆恩氏病,也叫克羅恩病,是一種慢性、復發性、原因不明的胃腸道慢性炎性肉芽腫性疾病。病變可發生于消化道(自口腔至肛門)的任何部位,呈節段性或跳躍式分布,但以末段回腸和右半結腸最多見。臨床上以腹痛、腹瀉、腹塊、瘺管形成和腸梗阻為特點,可伴有發熱、貧血、營養障礙以及關節、皮膚、眼、口腔粘膜、肝臟等
克隆氏病的治療
近年來,常用以下方法治療克隆氏病: 首先,在活動期口服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 (SASP)2~6g/d,分4次服用,一般3~4周見效;維持量1~2g/d,一般口服1~2年。或口服5-氨基水楊酸(5-ASA)微顆粒,每次0.5g,每日3次,對結腸病變療效尤佳。 另外,每天口服強的松30~60mg,
克隆氏病的診斷
(1)青壯年患者,有慢性腹痛、腹瀉、發熱、右下腹壓痛及腫塊等臨床表現。 (2)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數增多,可有血紅蛋白降低、血沉加快。糞便潛血試驗可呈陽性,如病變累及直腸和結腸可有粘液及膿血便。血清蛋白電泳及中?2可升高。 (3)X線鋇餐檢查:主要的X線表現為節段性腸段受累、常以回腸末端及右
克隆氏病的臨床表現
克隆氏病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少數為急性起病。其臨床表現、病情輕重多和病變部位、程度及病期有關。 (1)腹痛:是最常見的癥狀,呈間歇性發作,伴有腸鳴音增強,病變進一步發展,可出現不完全性腸梗阻,此時常有腹脹,甚至出現腸型。 (2)腹瀉:大部分人有腹瀉,大便次數與病變范圍有關,多為軟便或稀便,一
克隆氏病的并發癥
腸梗阻最常見,其次是腹腔內膿腫,可出現吸收不良綜合癥,偶可并發急性穿孔或大量便血。中毒性巨結腸罕見。直腸或結腸粘膜受累者可發生癌變。腸外并發癥有膽石癥,系膽鹽的腸內吸收障礙引起;可有尿路結石,可能與脂肪吸收不良使腸內草酸鹽吸收過多有關。脂肪肝頗常見,與營養不良及毒素作用等因素有關。
克隆氏病的治療及并發癥
治療 近年來,常用以下方法治療克隆氏病: 首先,在活動期口服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 (SASP)2~6g/d,分4次服用,一般3~4周見效;維持量1~2g/d,一般口服1~2年。或口服5-氨基水楊酸(5-ASA)微顆粒,每次0.5g,每日3次,對結腸病變療效尤佳。 另外,每天口服強的松30~6
克隆氏病的臨床表現及診斷
臨床表現 克隆氏病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少數為急性起病。其臨床表現、病情輕重多和病變部位、程度及病期有關。 (1)腹痛:是最常見的癥狀,呈間歇性發作,伴有腸鳴音增強,病變進一步發展,可出現不完全性腸梗阻,此時常有腹脹,甚至出現腸型。 (2)腹瀉:大部分人有腹瀉,大便次數與病變范圍有關,多為軟
男孩腸腹潰爛傷口4年未愈-被診斷為“克隆氏病”
張帥兵安靜地躺在病床上,母親心疼得不時用手輕輕撫摸他的額頭。 20歲本該是青春無憂的年華,來自山西陽泉的張帥兵卻因身患“克隆氏病”,已經和病魔抗爭了整整8年。在做過一次手術后,他的結腸再度潰爛,傷口開裂,至今未能愈合。醫生稱進一步的手術治療至少需要20萬元,這讓張帥兵的父母陷入困境。 撐
亨廷頓氏病和帕金森氏病的治療新靶標
報道: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了治療運動障礙性疾病如亨廷頓氏病和帕金森氏病的一個新靶標。西安大略大學羅巴茨研究所的科學家Stephen Ferguson博士,和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的Fabiola Ribeiro博士在小鼠模型發現,當大腦中主要神經遞質之一的代謝型谷氨酸
雷氏病的治療
雷氏病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是口服硫胺或維生素B1。也可口服碳酸氫鈉或枸櫞酸鈉治療乳酸性酸中毒。研究人員目前正在測試二氯乙酸來治療乳酸性酸中毒,以確定其有效性。 對患有X連鎖的病人形式,可以推薦含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
杜氏病的概述
Dieulafoy病(國內稱杜氏病)是一種胃粘膜下恒徑動脈畸形引起的出血,畸形的動脈直徑通常為1~3mm,80%以上的Dieulafoy病發生于食管胃連接處的6cm之內的胃部,通常是在小彎側,可能是由于這個區域的血液供應直接來源于胃左動脈,因而會出現這樣粗管徑的粘膜下動脈畸形。而胃的其他部位的血
杜氏病的診斷
1、內鏡可見孤立性淺表潰瘍或糜爛,約為2-5 cm大小,基底常有動脈突起;出血部位多在胃-食道連接處6 cm以內的小彎側。 2、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在活動性出血速度達0.5 ml/min以上時,可見造影劑從胃左動脈分支進入胃腔,明確出血部位及性質,因而陽性率高。 3、放射性核素閃爍攝影也可用于
雷氏病的簡介
雷氏病是一個漸進的神經代謝紊亂疾病,一般在嬰兒期或兒童期發病,往往要經過病毒感染,但也可發生在青少年和成人。它的特點是在MRI上可見壞死(死亡或瀕臨死亡的組織)對大腦的病變,特別是在中腦和腦干。患者通常在出生時正常,但在短短幾個月內至兩歲開始顯示癥狀。雖然時間有可能或早或晚。初期癥狀包括失去生活
雷氏病的發病機制
研究發現,至少有26個導致雷氏病缺陷的基因已經確定。這些基因包括丙酮酸脫氫酶,呼吸鏈酶復合物I,II,IV和V。根據不同的缺陷,遺傳方式可能是X-連鎖顯性遺傳(X染色體上的缺陷和疾病通常只發生在男性),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繼承自母親和父親的基因),母系遺傳(來自于母親)。也可能是在自發的情況下發生
預防橋本氏病的簡介
慢性甲狀腺炎患者在攝入大量碘劑后,甲狀腺容易變硬,容易誤診甲狀腺腫瘤,有些患者容易發生亞臨床甲減,亞臨床甲減患者攝入大劑量碘劑容易進展到臨床甲減,對慢性甲狀腺炎患者盡量避免大劑量碘劑攝入。
杜氏病的病理特征
Dieulafoy病(國內稱杜氏病)是一種胃粘膜下恒徑動脈畸形引起的出血,畸形的動脈直徑通常為1~3mm,80%以上的Dieulafoy病發生于食管胃連接處的6cm之內的胃部,通常是在小彎側,可能是由于這個區域的血液供應直接來源于胃左動脈,因而會出現這樣粗管徑的粘膜下動脈畸形。而胃的其他部位的血
伯格氏病的病因
伯格氏病病因不明,一般認為吸煙是一個重要的發病因素,而寒冷可能是一個誘因。男性患者顯著多于女性,而且女性患者臨床表現輕,這就提示激素可能影響本病的發生。另外有人認為,本病發病還與風濕病、病毒或真菌感染及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有關。 吸煙 指主動及被動吸煙者,煙堿能使血管收縮。據統計,患者中有
沙門氏菌多克隆酶免疫分析篩選方法
本方法由酶免疫分析方法(EIA)測得的陽性樣品的增菌肉湯和 M 肉湯必須依照常規標準方法中所指示的,在選擇性培養基上做劃線接種,并必須將典型或可疑菌落按標準方法進行生化和血清學鑒定。 對于陽性結果的確定 ①可借助比色計卡進行視覺檢查,當判斷陰性和陽性對照符合卡上所描述的標準時,陽性結
多克隆抗體制備實驗_弗氏佐劑免疫法
抗原通常是由多個抗原決定簇組成的,由一種抗原決定簇刺激機體,由一個B淋巴細胞接受該抗原所產生的抗體稱之為單克隆抗體(Monclone antibody)。由多種抗原決定簇刺激機體,相應地就產生各種各樣的單克隆抗體,這些單克隆抗體混雜在一起就是多克隆抗體,機體內所產生的抗體就是多克隆抗體;除了抗原決定
伯格氏病的流行病學
伯格氏病由Burger最初報道,本癥發生于猶太人中。目前已知這是一種世界性的疾病,但其患病率有明顯的地區差異。綜合文獻報道,在北美洲的患病率是11.6/10萬人,在周圍血管病患者中占0.75%;東歐的患病率為3.3%;日本曾高達16.6%。在太平洋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印度,以及以色列都曾有大量的
耶爾森氏菌病的耶氏菌毒力研究
耶氏菌血清型很多,根據其毒力,可分為兩大類:一類對人有致病力;另一類對人類無致病力,大部分血清型屬于后者。但研究證明,屬于致病性血清型的菌株中,也有喪失致病力的。國外測毒方法有Vw抗原、自凝性、質粒、剛果紅、腸毒素、Sereny試驗、小鼠眼球后測毒等法。這些方法在中國都有試用過,獲得的結果表明這
單克隆酶免疫色度篩選法分析沙門氏菌
單克隆酶免疫色度分析篩選方法AOAC 方法:986.35,987.11,993.0均為單克隆酶免疫色度分析篩選方法。現以 AOAC 公定方法 AOAC993.08《SalmonelIa-Tek)》為例做一介紹。該方法陽性的檢測結果應是客觀的,必須用配有450nm 濾光片的光度計來進行測試。只有當陰性
多克隆酶免疫分析篩選方法檢測沙門氏菌
多克隆酶免疫分析篩選方法本方法由酶免疫分析方法(EIA)測得的陽性樣品的增菌肉湯和 M 肉湯必須依照常規標準方法中所指示的,在選擇性培養基上做劃線接種,并必須將典型或可疑菌落按標準方法進行生化和血清學鑒定。對于陽性結果的確定①可借助比色計卡進行視覺檢查,當判斷陰性和陽性對照符合卡上所描述的標準時,陽
沙門氏菌單克隆酶免疫色度分析篩選方法
單克隆酶免疫色度分析篩選方法 AOAC 方法:986.35,987.11,993.0均為單克隆酶免疫色度分析篩選方法。現以 AOAC 公定方法 AOAC993.08《SalmonelIa-Tek)》為例做一介紹。 該方法陽性的檢測結果應是客觀的,必須用配有450nm 濾光片的光度計來進行測試
何杰金氏病的治療
近年來由于病理分型臨床分期與放療化療手術治療等的聯合應用療效有顯著提高早期診斷治療可能獲得痊愈 根據Kaplan等提出的治療原則可按期治療如下 Ⅰ期 分化好的頸部高位淋巴結縱隔與腹股溝淋巴結病變采用局部放射治療劑量與~周內給予~Gy可使%病兒的局部腫物得到控制般量大劑量為Gy僅個別病例需加大
科布內氏病的概述
“科布內氏病”(epidermolysis bullosa,EB)由Koebner在19世紀晚期首次提出,用以描繪一種不留瘢痕的水皰性皮膚病。隨后用于描述一組以皮膚和黏膜對機械損傷易感并形成大皰為特征的多基因遺傳性皮膚病,為一組典型的侵及皮膚基底膜區的疾病。內臟器官也可累及。臨床上病情表現出極大
科布內氏病的檢查
單純性科布內氏病癥的分子病理生理學:角蛋白多肽的突變位點與單純性科布內氏病癥的嚴重性之間有密切關系。D-M型角蛋白突變位于多肽中央螺旋桿區的氨基(1A)或羥基(2B)端,K型突變的位置較傾向于桿區的中央部分,W-C型突變位置經常或者位于桿區的非螺旋連接(L12)區,或位于K5的前端。
關于龐貝氏病的基本介紹
又稱為酸性α-葡萄糖苷酶缺乏癥或糖原貯積癥Ⅱ型(GSDⅡ)。由于溶酶體內缺乏酸性α-葡萄糖苷酶(acidalpha-glucosidase, GAA),使糖原及麥芽糖不能轉化為葡萄糖而被利用,以致體內大量糖原在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等組織細胞內聚積而致病。
關于橋本氏病的病因分析
CLT的病因尚不清楚。由于有家族聚集現象,常在同一家族的幾代人中發生,并常合并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惡性貧血、糖尿病、腎上腺功能不全等,故認為CLT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環境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感染和膳食中過量的碘化物。近年來,較多的研究表明,易感基因在發病中起一定作用。
治療橋本氏病的相關介紹
一、藥物治療 1、如甲狀腺功能正常,無需特殊治療,需要隨診。 2、甲狀腺功能減低患者應行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選用甲狀腺片或左旋甲狀腺素,直至維持量,達到維持劑量的指標是臨床癥狀改善,TT3、FT3、TT4、FT4、TSH正常。 3、橋本甲亢患者病程和炎性甲亢相同,多數不需治療,經歷甲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