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氣象局近日召開的霧霾天氣成因分析與預報技術研討會上獲悉,針對霧霾天氣,中國氣象局已建立常規霧霾天氣網絡化監測體系,主要包括能見度、相對濕度、霧霾天氣現象等觀測,是氣象部門基本觀測預報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近些年來也開展對霧霾有重要影響的大氣氣溶膠的觀測,初步形成了業務化的運行保障體系。 在此次研討會上,有氣象專家介紹,目前我國氣溶膠(污染物)濃度水平在世界范圍內較高,僅次于南亞城市,高于歐洲、美洲的城市和城郊區域。1月,異于往年的持續性靜穩天氣和高氣溶膠濃度是霧霾形成和維持的重要因素,其形成后有利于氣溶膠不斷積聚和凝聚,并形成更多的霧滴,增加了霧霾的持續性。北京霧霾中含有大量直徑小于2.5微米的細氣溶膠,主要來源為燃煤、燃油和居民的各項活動有關的排放。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介紹,在國家973項目及氣象行業專項等支持下,氣象部門研發了中國霧霾數值預報系統,......閱讀全文
針對石市連續出現的霧霾天氣,昨日,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關于積極應對空氣嚴重污染日的通知》。通知要求,即日起,石市將在全市范圍內發布嚴重污染日預警,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采取一系列強制性應急措施,積極應對嚴重空氣污染。 一、強制性應對措施 1.市建設局、各縣(市)區政府(
昨日下午3時,西安市長安南路,陜西自然博物館球形玻璃外立面上,工人正在霧霾中施工。污染天氣下,戶外工作時,要做好防護措施。 昨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以下簡稱“綠皮書”)指出,近50年來中國霧霾天氣總體呈增加趨勢。
昨天,北京出現繼國慶假期過后最為明顯的霧霾天氣,多地空氣質量達到嚴重污染級別。部分學校因此取消了室外活動,環衛部門延長了清掃時間,市環境應急指揮部啟動了空氣污染藍色預警。據悉,這是上周《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正式發布后,本市首次啟動應急預警。同日,衛生計生委發布了《2013年空氣污染(霧霾)
昨天(10月28日),游客在景山俯瞰故宮。霧霾籠罩,能見度很差。 昨天(10月28日),北京出現繼國慶假期過后最為明顯的霧霾天氣,多地空氣質量達到嚴重污染級別。部分學校因此取消了室外活動,環衛部門延長了清掃時間,市環境應急指揮部啟動了空氣污染藍色預警。據悉,這是上周《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28日),北京迎來了六七級、陣風八級的大風天氣。這對正在經歷又一次霧霾天氣的北京來說倒不完全是壞消息。然而不同的是,這次大風的作用并不只是吹散了霧霾,還帶來了黃沙。 昨天,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特意召開了專家委員會
廈門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良好的生態環境,尤其是空氣質量。一位游客曾經說,他來廈門,一個目的就是呼吸滲透著大海氣息的新鮮空氣。 廈門是白鷺聚集的地方,生態環境良好。然而在2003 年,廈門空氣質量拉響警報——讓廈門人深感自豪的空氣質量指標,呈明顯下滑趨勢,特別是2003 年初“優”少
有機構報告指出,預計環境稅最早或于2014年開征,后續改革方向或包括短期稅費雙軌并行、拓展到“大環境稅”概念、征收稅率大幅提高、環境稅分配以地方為主等。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日前在京聯合發布了2013年《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該綠皮書稱,霧霾天氣現象會給氣候、
記者從昨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省政協1號提案為郭斌委員以省民盟界別提交的《科學治霾,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這已經是省政協1號提案連續第三年關注我省大氣污染問題。今年該提案的重點為科學治霾,希望通過提案的辦理,充分發揮科技在大氣污染治理中的支撐作用,引導大氣污染防治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
11日清晨,巴黎塞納河西岸,埃菲爾鐵塔和附近的商業中心籠罩在霧霾之中。 據法國大巴黎地區空氣質量監測網數據顯示,自3月4日起,巴黎地區持續受到霧霾侵襲,市區空氣中的PM2.5和PM10指數連續多日嚴重超標。為此,巴黎市政府已采取降速、停駛和路邊免費停車等多項措施來應對。 空氣質量
提問人 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縣長 銀邦克代表 上海德力西集團變壓器制造公司黨支部書記、車間主任 周振波代表 民革深圳市委會主委、深圳市司法局副局長 鐘曉渝委員 今年1月,我國中東部地區相繼出現多次大范圍霧霾天氣。
在日前舉辦的第八屆中國鋼鐵節能減排論壇上,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鋼鐵室主任表示,環保部將于7月下旬發布鋼鐵工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正式稿,涉及鋼鐵企業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排污許可管理。 鋼鐵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在我國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各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中起到了
昨日,京城四面“霾”伏,本市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提醒市民和相關部門采取4項建議性減排措施。由于今天有冷空氣進入本市,細顆粒物PM2.5的濃度將明顯下降,空氣質量將攀升至優良水平。 從環保監測數據來看,前天夜間到昨日上午,本市北部的昌平、密云、懷柔、延慶等區域空氣污染處于5級重度
昨日,京城四面“霾”伏,本市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提醒市民和相關部門采取4項建議性減排措施。由于今天有冷空氣進入本市,細顆粒物PM2.5的濃度將明顯下降,空氣質量將攀升至優良水平。 從環保監測數據來看,前天夜間到昨日上午,本市北部的昌平、密云、懷柔、延慶等區域空氣污染處
治理霧霾污染最難的地方就在于,必須國家層面制定措施,甚至犧牲經濟指標才能改變。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文聯主席許欽松 要像森林公安一樣,賦予環保部門執法權、偵查權,讓環保執法者的權力更大一些,設立環保警察,讓他們手上有“槍”。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 多
兩會伊始,很多人關心北京忽晴忽霾的天氣。3月3日有一則重要消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霧霾成因報告出臺。筆者認為,新建的監測網絡能摸清霧霾的底細,意味著治理責任可以分解落實了。 簡介一下,這份報告首先指出,燃煤的重工業是禍魁——2000多名專家歷時兩年,借助天地空綜合立體觀測網,精細地量化描述了大氣
俗語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將霧、霾預報產品比作是一份大餐的話,那么針對各種空氣污染物監測而得來的珍貴數據則是制作佳肴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霧、霾監測數據如何得出?氣象和環保部門的數據有何側重呢? 近日,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監測網監測顯示,京津冀大部分地區大氣細顆粒物PM2.5日
臭氧污染下的巴黎 據法國媒“20minutes.fr” 3月6日援引法新社報道,法國大巴黎地區空氣質量監測網協會(Airparif)3月6日表示,自3月4日起,法國大巴黎地區受到霧霾侵襲,可吸入顆粒物指數或將
環保無疑是2013年中國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從廣西賀江水污染事件到各地頻現“牛奶河”,再到霧霾籠罩全國,環保問題以最直觀的方式警示著中國。不斷涌現的熱點、接連出臺的新政,折射出中國治污任重的現實。專家表示,美麗中國應注重建章立制、完善區域協調、從源頭抓起,生態文明建設才不會成為“空頭支票”。環境
重點管理建筑工地;加強管理小吃攤,禁止露天烹調、燒烤食品。今年起,我市將采取多項措施,減少多種污染,減少霧霾天氣,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 近年來,我市環保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但是,復合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灰霾天氣逐漸增多,環境質量仍面臨嚴峻考驗。按照日前下發的《山西省2013年至
環境保護部今日通報,我國中東部地區發生大面積灰霾污染。根據對74個城市496個監測點位的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網的監測,結果表明,多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重度污染級別,首要污染物為PM2.5。 有關負責人說,造成大范圍灰霾天氣的主要原因一是不利氣象條件造成污染物持續累積;二是機動車尾氣排放;三是北
海南省海口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工作人員(右)正在給市民講解空氣自動監測設備工作原理。 12月初,京津冀地區發生空氣重污染過程,從廣州到北京出差的葉敏感到“空氣里有一股嗆人的味道”。“天空灰蒙蒙的,感覺污染已經到了爆表的水平,但手機APP顯示的數據卻沒想象中嚴重。是不是數據不靠譜啊?” 霧霾天氣頻頻來
2013年初,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再次發布關于做好霾天氣預警工作的通知,針對霾預警信號標準進行了修訂,首次將反映空氣質量的PM2.5濃度與大氣能見度、相對濕度等氣象要素并列為預警分級的重要指標,同日,中央氣象臺首次單獨發布霾預警。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日益頻繁的霧霾天氣迫使P
全國多地區霧霾現象嚴重,上市公司大氣監測產品又現大單。繼11月初先河環保(300137)接到了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的采購大單后,雪迪龍 (002658)今日公告,收到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批復。雪迪龍認為,該項目的實施,是國家對目前復合大氣污染防治、減少霧霾的重大舉措。 11月2
環保與市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隨著市民對環境保護關注度的不斷提高,對環保的知情權、表達權愿望也越來越強烈。環保部門究竟都做些什么?環境監測系統如何運行?監測數據從何而來?監測數據是否可靠?對這些問題,很多市民并不十分了解,甚至存在懷疑和誤解。 為使市民進一步了解環境監測情況,引導社會各界成
加強水源地保護,強化中小河流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平方公里。研究出臺防治大氣污染的綜合措施。推進城鄉清潔工程,深化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活動。 防治污染 部門舉措 建立機動車環保檢驗監控信息平臺 新鮮的空氣、良好的生態是海南的一張名片。然而,隨著北方霧霾天氣的加重,我省空氣
隨著霧霾天氣的增多,PM2.5污染正受到人們的關注。與此同時,臭氧污染在一些地區開始呈季節性加劇趨勢,臭氧污染防治不得不提上日程。 國務院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強灰霾、臭氧的形成機理、來源解析、遷移規律和監測預警等研究,為污染治理提供科學支撐。據監測,國慶長假前后,北京及
會議執行主席丁一匯、杜祥琬、何建坤 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的科學性 厘清對氣候變化科學性的認識,有利于進一步取得科學共識,堅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取向。 首先是對氣候變化科學認識的差異和共識。從對氣候變化趨勢的認知來看,盡管有些學者對變暖是不是主要趨勢提出質疑,但從科學界已掌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區域性復合型大氣污染面前,任何一個地區不可能獨善其身。”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23日透露,為全面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近期將在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制修訂法律法規、增強科技支撐大氣污染防治等方面著力。 23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等
昨日,環境保護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在發布會上表示,關于大氣污染的成因和來源解析,一直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近期組織了多個權威的專家團隊,對污染的成因,也是達成了一致的科學共識。污染成因這個事情,應該理性的、科學的從三個層面上來看這個問題。 趙英民指出,從宏觀層面上來看,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