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維生素K缺乏癥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篩選試驗 PT延長、APTT延長。 2.確診試驗 FX、FⅨ、FⅦ、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低。 二、診斷 診斷參考標準: ①存在引起維生素K缺乏的基礎疾病; ②皮膚、黏膜及內臟輕、中度出血; ③PT、APTT延長,FX、FⅨ、Ⅶ及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低; ④維生素K治療有效。......閱讀全文
關于維生素K缺乏癥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篩選試驗 PT延長、APTT延長。 2.確診試驗 FX、FⅨ、FⅦ、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低。 二、診斷 診斷參考標準: ①存在引起維生素K缺乏的基礎疾病; ②皮膚、黏膜及內臟輕、中度出血; ③PT、APTT延長,FX、FⅨ、Ⅶ及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降低; ④維生素
治療維生素K缺乏癥的介紹
1.治療相關基礎疾病 2.飲食治療 多食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如新鮮蔬菜等綠色食品。 3.補充維生素K (1)出血較輕者 維生素K1分次口服,持續半個月以上。 (2)出血嚴重或有膽道疾病者 維生素K1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 4.凝血因子補充 本病如出血嚴重,維生素K難以快速止血,
維生素K缺乏癥的基本介紹
維生素K在凝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時可引起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因子Ⅶ、Ⅸ和X)缺乏,這些因子,需由維生素K參與,在肝合成,通過細胞膜釋放至細胞外。嚴重缺乏時常出現自發性出血。 維生素K可分為K1(天然產物,來源于綠葉蔬菜)、K2(由寄生于小腸或結腸內的細菌合成)和K3(人工合成
關于維生素K檢查的過程介紹
ELISA法:操作步驟 用純化人、豬或牛結晶胰島素進行包被,待測血清作l:10稀釋,再加最適量工作濃度的HRP標記抗人IgC抗體或標記的抗人IgA的F(ab’),加底物顯色,陽性結果再檢測血清AIAb的最高稀釋度。
關于維生素K檢查的基本介紹
維生素K(Vitamin K,簡稱VitK)又稱抗出血維生素,是具有葉綠醌生物活性的α,甲基-1,4-萘醌衍生物的總稱,體內包括VitK1(葉綠醌)和VitK2(甲基萘醌類)。VitK1的化學形式是2-甲基-3-植基1,4-萘醌,也稱為2-甲基-3-葉綠基-1,4-萘醌;而VitK2
關于維生素K缺乏癥的病因分析
1.攝入不足 食物特別是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K,且腸道細菌又可以纖維素為主要原料合成內源性維生素K。下列條件下可致攝取不足: ①長期進食過少或不能進食; ②長期低脂飲食,維生素K為脂溶性,其吸收有賴于適量脂質; ③膽道疾病,如阻塞性黃疸、膽道術后引流或瘺管形成等,因膽鹽缺乏導致維生素K吸收
關于嬰兒維生素A缺乏癥的檢查介紹
1、血漿維生素A含量測定 正常為300~500μg/L,低于200μg/L為異常。 2、尿液檢查 計數上皮細胞,如每立方毫米上皮細胞超過3個以上(尿路感染除外)有助于診斷。 3、血漿視黃醛結合蛋白(RBP)測定 它能反應維生素A的水平。正常為40~50mg/L,兒童為23.1mg/L。 4
維生素K缺乏癥的簡介
維生素K缺乏癥又稱獲得性凝血酶原減低癥,是指由于維生素K缺乏導致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并能被維生素K所糾正的出血。存在引起維生素K缺乏的基礎疾病、出血傾向、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缺乏或減少為其特征。
維生素K缺乏癥的臨床表現介紹
臨床常表現為皮膚瘀點、瘀斑、粘膜出血,程度一般較輕。此外,外傷、手術后滲血、血尿、月經過多及胃腸道出血亦常發生。未見深部組織出血及關節出血者。 實驗室特點為PT延長,APTT延長,TT正常。因子Ⅱ、Ⅶ、Ⅸ、X活性測定對確診幫助較大。 治療首先應解除引起維生素K缺乏的各種原因或治療原發疾病,積
關于維生素K檢查的注意事項介紹
不合宜人群:一般無特殊人群。 檢查前禁忌:一定要配合醫生把姓名寫正確,工整,避免同名或相類似名混淆帶來不便。注意了這些,抽血會更方便、更迅速,能更好地為自己節約診斷時間。 檢查時要求:不要穿袖口過小、過緊的衣服,以避免在抽血時衣袖卷不上來或抽血后衣袖過緊,引起手臂血管血腫。不同的化驗項目要問
關于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的診斷介紹
與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及顱內感染性疾病相鑒別。遲發性新生兒出血癥,大多首發表現為顱內出血,突然起病,但無明顯感染中毒癥狀,貧血發展迅速而嚴重,加之給予維生素K后,病情好轉,故可與顱內感染相鑒別。
關于維生素缺乏癥的檢查方式介紹
一般通過膳食調查、實驗室檢查以及臨床癥狀和體征綜合進行機體維生素狀況的評定,來判斷是否缺乏維生素。首先且非常重要的是膳食調查,因為不同種維生素在食物中的含量不一樣,每個人攝入的食物量不一樣,對維生素的消化、吸收、排出水平也不一樣。第二是實驗室檢查,大多數的水溶性維生素可以通過尿或/和血進行評價,
關于維生素B12缺乏癥的檢查介紹
1.血清維生素B12水平檢測 血清維生素B12
關于維生素K的特性介紹
維生素K對熱相當穩定,且又不溶于水,故在正常的食品加工和烹調過程中損失很少。某些還原劑可將維生素K的萘醌結構還原成氫醌結構,但仍具有生物活性。維生素K易受堿、氧化劑和光(特別是紫外線)的降解破壞。維生素K具有還原性,在食品體系中可淬滅自由基(與β-胡蘿卜素、維生素E相同),可以保護食品中其他成分
關于維生素B12缺乏癥的鑒別診斷介紹
1.維生素B1缺乏癥 此病的主要特征是上升性、對稱性周圍神經炎。 2.維生素B6缺乏癥 此病表現為脂溢性皮炎改變,并有唇炎、舌炎、口腔炎,無巨幼細胞性貧血。
維生素K缺乏的診斷
多見于3個月以內的嬰兒,人乳喂養者占多數,病前多有腹瀉、服用廣譜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的病史。 常突然出現自發性出血,如皮膚出血點、瘀斑、皮下血腫,尤以受壓部位如背部、腰骶部、臀部多見。常見注射部位出血不止、鼻衄、消化道出血等。 嚴重者發生顱內出血,多見蛛網膜下腔、硬膜下出血,腦室、腦實質出血少見
關于維生素K的發展歷史介紹
1895年,丹麥生物化學家亨利克·達姆(Carl Peter Henrik Dam)達姆生于哥本哈根,于1934年取得哥本哈根大學博士學位。 從1928年開始,達姆做了一系列的膽固醇代謝實驗。許多哺乳類動物很容易合成膽固醇,他認為小雞缺乏這種能力。對于人工飼養缺乏膽固醇的小雞,在飼料中加入豐富
關于維生素K的化學構造介紹
維生素K是一系列2-甲基-1,4萘醌衍生物的統稱。天然的維生素K有維生素K1(葉綠醌,phylloquinone)和維生素K2(聚異戊烯基甲基萘醌,menaquinone),維生素K3(2-甲基茶醌,menadione)由人工合成,這些衍生物的區別在于3位上帶或不帶萜類支鏈。維生素K1分子式為C
簡述維生素K缺乏癥的臨床表現
除原發病的癥狀、體征外,本病的主要表現為出血。 1.皮膚、黏膜出血如皮膚紫癜、淤斑、鼻出血、牙齦出血等。 2.內臟出血如嘔血、黑糞、血尿及月經過多等,嚴重者可致顱內出血。 3.外傷或手術后傷口出血。 4.新生兒出血癥多見于出生后2~3天,常表現為臍帶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本病出血一般較輕,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維生素K介紹
維生素K介紹: 維生素K(Vitamin K,簡稱VitK)又稱抗出血維生素,是具有葉綠醌生物活性的α,甲基-1,4-萘醌衍生物的總稱,體內包括VitK1(葉綠醌)和VitK2(甲基萘醌類)。VitK1的化學形式是2-甲基-3-植基1,4-萘醌,也稱為2-甲基-3-葉綠基-1,4-萘醌;而VitK
關于維生素A中毒癥的診斷檢查介紹
1、X線檢查對本病確診有特殊價值,表現為管狀骨造型失常,骨質吸收,骨折;骺板改變及軟組織腫脹;骨干處骨膜下新骨形成;顱縫增寬,前囟飽滿擴大。 2、腦脊液壓力增加,可達2.55kPa(260mmH2O),細胞和糖在正常范圍,有人發現蛋白降低或正常偏低值。 3、檢查血清維生素A,常達1,000~
關于小兒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病的檢查方法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1.凝血功能檢查 血小板、出血時間均正常。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多數延長至正常對照的2倍以上,輕度維生素K缺乏只有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臨床無出血傾向。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及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因子活性明顯降低,第Ⅶ因子首先降至最低,第Ⅶ因子減低后凝血酶原水平即下降,但較緩慢
維生素K缺乏的鑒別診斷
當3個月以內嬰兒出現出血癥狀時,根據喂養史,所患疾病及使用藥物史,應首先考慮本病。若應用維生素K后,出血癥狀于24小時內迅速改善,凝血酶原時間恢復正常,則可以確定診斷。 若本病僅出現顱內出血癥狀,而不伴有其他部位出血表現時,易誤診為顱內感染如腦炎、腦膜炎等疾病。本病起病突然,病前無明顯感染中毒
關于嬰兒維生素B1缺乏癥的醫技檢查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⑴硫胺素負荷試驗:口服5mg或肌注1mg維生素B1,留4小時尿,測排出硫胺素的量,正常在100ug以上,腳氣病患者則低于50ug,甚至為零。 ⑵測血液中丙酮酸和乳酸含量,腳氣病患者皆明顯升高,有助確診。且大多數病例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明顯。 ⑶測定紅細胞的酮基移換酶活性。腳氣
關于維生素K1的禁忌介紹
偶見過敏反應。靜注過快,超過5mg/分,可引起面部潮紅、出汗、支氣管痙攣、心動過速、低血壓等,曾有快速靜脈注射致死的報道。肌注可引起局部紅腫和疼痛。新生兒應用本品后可能出現高膽紅素血癥,黃疸和溶血性貧血。 [2] 嚴重肝臟疾患或肝功不良者禁用。 1、有肝功能損傷的患者,本品的療效不明顯,盲目
關于維生素K的基本信息介紹
維生素K又叫凝血維生素,屬于維生素的一種,具有葉綠醌生物活性,其最早于1929年由丹麥化學家達姆從動物肝和麻子油中發現并提取。維生素K包括K1、K2、K3、K4等幾種形式,其中K1、K2是天然存在的,屬于脂溶性維生素;而K3、K4是通過人工合成的,是水溶性的維生素。四種維生素K的化學性質都較穩定
關于維生素K的生理功能介紹
促進凝血 維生素K即是凝血因子γ-羧化酶的輔酶,又是凝血因子2、7、9、10合成的必需物質。人體缺少維生素K,凝血時間會延長,嚴重者會導致流血不止,甚至死亡。對女性來說,維生素K可減少生理期大量出血,還可防止內出血及痔瘡。經常流鼻血的人,也可以考慮多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K。 參與骨骼代謝 維
關于維生素A缺乏癥所致的角膜潰瘍病的病因診斷介紹
1、病理病因: 飲食不節、喂養不當、食有偏好等損傷脾胃,或久病虛嬴,脾胃虛弱等,皆可導致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不足,釀成疳積。脾病及肝,肝血虛少,目竅失養且陰血不足,肝熱內生,上攻于目,遂發本病。此外,病中無原則地忌口的小兒,及患寄生蟲病之類消耗性疾病者易患此病。 2、疾病診斷: 本病早期出現
關于維生素B缺乏癥的基本介紹
維生素B1缺乏病,是因水溶性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全身疾病,以多發性神經炎、肌肉萎縮、組織水腫、心臟擴大、循環失調及胃腸癥狀為主要特征。本病多發生在以白米為主食的地區,治療及時可完全恢復。
關于維生素C缺乏癥的癥狀介紹
多見于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母孕期攝入足量維生素C,則生后2~3個月寶寶體內儲存的維生素C可供生理需要,若孕婦患本病,則新生兒出生后即出現癥狀。 1、一般癥狀 維生素c缺乏需3~4個月方出現癥狀。早期表現易激惹、厭食、體重不增、面色蒼白、倦怠無力,可伴低熱、嘔吐、腹瀉等,易感染或傷口不易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