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的致病機理
導致甲減的原因十分復雜,臨床上根據其起源,將甲減分為3類(表1):因甲狀腺本身疾病引起的功能減退稱原發性甲減或甲狀腺性甲減,占甲減的90%~95%。緣于垂體及下丘腦病變的甲減系中樞性甲減或繼發性與三發性甲減。由TSH或甲狀腺激素抵抗所致者稱為受體性或周圍性甲減。在各型甲減中,成年型和幼年型甲減既可原發于甲狀腺本身病變,也可繼發于垂體或下丘腦病變。呆小病則主要屬于原發性甲減。......閱讀全文
簡述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的致病機理
導致甲減的原因十分復雜,臨床上根據其起源,將甲減分為3類(表1):因甲狀腺本身疾病引起的功能減退稱原發性甲減或甲狀腺性甲減,占甲減的90%~95%。緣于垂體及下丘腦病變的甲減系中樞性甲減或繼發性與三發性甲減。由TSH或甲狀腺激素抵抗所致者稱為受體性或周圍性甲減。在各型甲減中,成年型和幼年型甲減既
簡述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的常規治療
(1)甲狀腺素替代治療:目的是糾正甲狀腺功能減退,改善心肌代謝障礙,使心臟病變得以恢復,永久性甲減者需終身替代治療。甲狀腺激素制劑有干燥甲狀腺粉(片)、左甲狀腺素(L-T4)、左旋三碘甲腺原氨酸(L-T3)。國內常用的是干燥甲狀腺粉(片),源于家畜甲狀腺,其劑量標準是測定碘含量來確定,不能真實反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的簡介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甲減心)是由于甲狀腺素合成、分泌不足或生物效應不足而引起心肌收縮力減弱,心排血量和外周血流量減少等一系列癥狀和體征的一種內分泌紊亂性心臟病。本癥見于各年齡組人群,以成年人為多見,但老年人的相對發病率高于年輕組。老年甲減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有時發展到晚期,臨床表現也不明顯,
怎樣預防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
1.一級預防通過對各種病因的預防從而避免甲減的發生,其中包括預防橋本甲狀腺炎,避免缺碘或碘過多,Graves病的適量放射性碘治療,避免抗甲狀腺藥物過量,及其他可致甲減的藥物如對氨基水楊酸、保泰松、過氨酸鉀、鈷、鋰及胺碘酮的長期過量應用。近年來,胺碘酮治療老年人心律失常頗為常見,胺碘酮對甲狀腺功能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的病癥診斷
符合下述4條者,可診斷為甲減性心臟病: 1.符合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診斷標準。 2.心臟增大,心包積液、心力衰竭的表現和心電圖異常。 3.除外其他原因的心臟病。 4.經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后明顯好轉甚至恢復。 由于老年人甲減起病緩慢表現不典型,許多癥狀往往歸之于老年性改變而不加重視,心血管系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的鑒別診斷
1.低甲狀腺激素綜合征的鑒別主要需與低于T3綜合征和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鑒別。 2.甲減病因的鑒別即區別原發性、中樞性和周圍性甲減。 3.甲減與亞臨床甲減的鑒別主要根據FT3、FT4和TSH檢查結果確定。 4.甲減常見癥狀的鑒別主要包括水腫、貧血、高血壓、漿膜腔積液和肝功能異常等。 5.
簡述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肌癥的病理
心臟的病理改變無特異性。肉眼見心臟呈球形擴大,心臟表面蒼白,松軟無力。光鏡下觀察到肌原纖維腫脹,條紋消失和間質纖維化,心肌細胞核大小不等、變形及空泡變性,心肌細胞間有黏蛋白和黏多糖沉積。電鏡下可見肌膜、核膜呈鋸齒狀,線粒體腫脹,線粒體嵴減少,肌漿網及橫管擴張等。
簡述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肌癥的臨床特點
①中老年女性多見。 ②心率緩慢,一般無奇脈(脈搏在吸氣時弱,呼氣時強),即使有大量積液(一般多為300~600ml),心率仍緩慢或不增快,這與T4缺乏、竇房結細胞沖動釋放減慢、心臟對兒茶酚胺敏感性降低及心肌細胞肌凝蛋白的Ca2-ATP酶降低有關,導致心肌收縮力下降。 ③靜脈壓不高,僅在大量心
簡述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肌癥的發病機制
甲減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或周圍組織對甲狀腺激素不敏感,機體的基礎代謝率低下,組織器官的代謝需要及血液供應減少,心臟能量供應及耗氧量均減少,因此,心搏量減少,心率減慢,心排血量降低。由于產熱減少,為了維持恒定體溫,皮膚血管收縮,皮膚及附屬物營養障礙。由于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及組織中嗜水性黏多糖和黏
關于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的并發癥和預后介紹
1、并發癥 并發心包積液常見。少數經治療后心肌耗氧呈增加,反而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2、病癥預后 老年甲減性心臟病,直接影響甲狀腺激素應用,對預后不利。老年患者晚期除有甲減表現外,還有低體溫,昏迷甚至休克,病死率可達50%。
關于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的流行病學簡介
本癥見于各年齡組人群,以成年人為多見,但老年人的相對發病率高于年輕組,文獻報道年齡>65歲的老年人中,臨床甲減的患病率為1%~5%,另有5%~15%的人群伴亞臨床性甲減,其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住院病人中患病率更高,女性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約為5∶1。國外統計,明顯的甲減癥在>65歲年齡組中發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肌癥的簡介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hypothyroidism,簡稱甲減)是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機體代謝低下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甲減可以發病于胎兒、新生兒期(呆小病)、兒童、青少年期(幼年型甲減)和成人(成年型甲減)。起病年齡不同,臨床表現差異較大,但均可不同程度地累及心血管系統,引起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
簡述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鑒別診斷
最重要的是鑒別繼發性與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繼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少見,常常由于下丘腦一垂體軸心病變影響其他內分泌器官。己知甲狀腺功能減退婦女,繼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線索是閉經(而非月經過多)和在體檢時有些體征提示區別。繼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皮膚和毛發干燥,但不粗糙;皮膚常蒼白;舌大不明顯;心臟小心
簡述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肌癥的流行病學
成人甲狀腺功能減退并非是少見病,據國外調查,成年女性發病率約為1.4%,男性約為0.1%。國內945例病人中經血清TSH測定發現亞臨床型為3.1%,輕癥或顯性甲減占1.37%,本病女性多發,男女比例約1:10;多數在30~60歲發病,無明顯季節性。
簡述獲得性梅毒的致病機理
梅毒螺旋體從皮膚粘膜破損處進入人體后2-3天,經血液循環播散到全身。在3周左右的潛伏期結束后,發生硬性下疳,初起患部微紅,逐漸出現硬結,直徑約1厘米,單個,偶有2或3個。絕大多數出現在陰莖冠狀溝附近,偶見陰莖體、陰唇系帶、尿道、恥骨部位。非性交傳染時,可見于唇、舌、肛門、醫務工作者手指等處。下疳
怎樣預防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肌癥?
1.糾正缺碘:由于地方性克汀病(呆小癥)的基本病因是缺碘,所以糾正缺碘可以預防本病。在地方性克汀病流行的地區,母孕期可加服碘劑,多吃含碘食物,并適當加服碘油。嬰兒出生后,可采用碘鹽、碘油和其他碘劑綜合預防。 2.甲減是131I治療和甲狀腺手術的主要并發癥,治療后1年早期甲減的發生率為5%~10
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檢查
1.甲狀腺功能檢查 血清TT4、TT3、FT4、FT3低于正常值。 2.血清TSH值 (1)原發性甲減癥TSH明顯升高同時伴游離T4下降。亞臨床型甲減癥血清TT4、TT3值可正常,而血清TSH輕度升高,血清TSH水平在TRH興奮劑試驗后,反應比正常人高。 (2)垂體性甲減癥血清TSH水平
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檢查
1.甲狀腺功能檢查 血清TT4、TT3、FT4、FT3低于正常值。 2.血清TSH值 (1)原發性甲減癥TSH明顯升高同時伴游離T4下降。亞臨床型甲減癥血清TT4、TT3值可正常,而血清TSH輕度升高,血清TSH水平在TRH興奮劑試驗后,反應比正常人高。 (2)垂體性甲減癥血清TSH水平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肌癥的相關信息
甲減性心臟病臨床表現多為心悸、氣促、勞累后加重,血壓低、心動過緩、心音低鈍及心排血量較低,很少發生心絞痛、心力衰竭和肺水腫。一旦發生心力衰竭,由于心肌和心肌纖維延長,對洋地黃療效不佳,易發生中毒。此點可與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臟增大相鑒別。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肌癥易發生缺血性心肌病、心絞痛、心律失常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肌癥的病因分析
按病因甲減可分為: 1、原發性甲減 原發性甲減系甲狀腺自身病變引起的甲減。 2、繼發性甲減 繼發性甲減包括垂體病變使促甲狀腺激素(TSH)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甲減和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釋放激素(TRH)分泌減少使垂體產生TSH減少而引起的甲減。 3、周圍性甲減(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征)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肌癥的輔助檢查
1、心電圖 心電圖顯示心率緩慢,QRS波群低電壓,T波低平或倒置,可有P波振幅減低,偶見P-R間期及QRS間期延長,嚴重患者甚至可以發生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個別病例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為黏液水腫性浸潤所致。這種變化常表示心臟傳導系統受黏液性水腫的浸潤,經甲狀腺激素制劑治療后可以消失,
什么是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甲狀腺激素合成分泌減少,造成機體低代謝癥候群。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時應給予左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治療時應該從小劑量開始,根據患者的年齡有無并發癥以及心臟功能逐漸加量,一般每隔2-3周加一次量,并及時查詢。看甲狀腺激素以及促甲狀腺激素的水平,逐漸加至完全替代的劑量,大
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肌癥的基本介紹
甲減性心肌病的基本治療是甲狀腺激素的替代療法。可選用的制劑為甲狀腺粉(片)、碘塞羅寧(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和左甲狀腺激素鈉。其中以甲狀腺粉(片)最為常用,15~30mg/d,以后每2周增加15~30mg/d,直至達到替代劑量。替代劑量隨疾病的程度和病程而不同,一般為120mg/d。替代治療的原則是
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肌癥的臨床表現
1、甲減性心臟病 甲減時血清T4不足,心肌細胞間質黏蛋白沉積及心肌環化酶減少,使心肌細胞黏液性水腫,肌原纖維變性壞死導致心肌代謝減低。心臟收縮力減弱和心排血量降低,且可引起心臟擴大和心肌假性肥大。心臟擴大以左室為明顯,也可右室擴大或雙室擴大,易與其他心肌病混淆。臨床表現多為心悸、氣促、勞累后加
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基本介紹
甲狀腺功能減退(簡稱甲減),是由于甲狀腺激素合成及分泌減少,或其生理效應不足所致機體代謝降低的一種疾病。按其病因分為原發性甲減,繼發性甲減及周圍性甲減三類。 按起病年齡分為三型,起病于胎兒或新生兒,稱為呆小病;起病于兒童者,稱為幼年性甲減;起病于成年,稱為成年性甲減。前兩者常伴有智力障礙。 病
甲狀腺功能減退的鑒別診斷
應與腎性水腫、貧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相鑒別。根據rT3及患者的原發病表現,與低T3綜合征鑒別,甲低癥狀和溢乳癥狀應與泌乳素瘤鑒別。
甲狀腺功能減退的鑒別診斷
應與腎性水腫、貧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相鑒別。根據rT3及患者的原發病表現,與低T3綜合征鑒別,甲低癥狀和溢乳癥狀應與泌乳素瘤鑒別。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性心臟病的簡介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是自身免疫、結核及腫瘤等嚴重破壞雙側腎上腺致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一組臨床癥候群。倦怠、虛弱、色素沉著、體重減輕及血壓下降為其主要臨床表現。部分患者可出現明顯的心血管損害,稱為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性心臟病。
簡述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超聲檢查的臨床意義
目前對甲狀腺形態的影像學檢查包括超聲檢查、甲狀腺核素顯影、甲狀腺斷層掃描檢查(CT)、磁共振(MRI)檢查及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等,核素顯影、CT、MRI不僅價格昂貴,而且對人體有放射性損傷,不便于重復檢查;穿刺活檢存在一定的風險,也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超聲作為一種無創傷,無輻射,經濟快捷
簡述老年人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發病機制
甲狀腺激素缺乏對全身所有組織均產生影響,所以癥狀是多方面的。甲狀腺激素缺乏引起的最主要病理生理改變是在全身各組織間隙中含有大量細胞外黏液性物質,該物質是由酸性黏多糖(透明質酸、硫酸軟骨素)與蛋白質組合而成的黏蛋白。這種黏蛋白親水力極強,吸聚大量水分,沉積在各組織間隙中。表現在皮膚上,逐漸被黏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