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司關于2022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評估結果公示的公告
根據《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要求,2022年農村司開展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下簡稱園區)評估工作,評估對象為2020年綜合評估結果不達標需整改的5家園區。經過園區自評估、視頻答辯、問詢交流以及綜合評議等程序形成了評估結果,現將評估結果予以公示(見附件),公示時間為2022年12月15日至12月21日17時。 如對評估結果有異議,可以向科技部書面反映。凡以單位名義反映情況的材料須加蓋單位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情況的材料要具實名并附聯系方式。反映情況的材料要客觀準確、依據確鑿,對匿名或無具體事實依據的舉報,不予受理。 聯 系 人:王磊 聯系電話:010-58881439 電子郵箱:ncs_cyc@most.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乙15號科技部農村科技司 郵 編:100862 附件:2022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評估結果 科技部農村科技司 2022年12月15日 附件 2022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評......閱讀全文
田間地頭的“農業科技”
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趙川鎮,有一塊“張雜谷”種植區。春節期間,已經過了收割期的土地一片空曠,附近經過的農民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去年9月份的時候,這里的谷子長得特別好。”智慧農業科技設施 河北張家口市農科院總農藝師、谷子研究所所長趙治海,正是“張雜谷”的締造者。經過團隊10多年的鉆研,“
廣西出臺政策規范農業科技園區管理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為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精神,進一步完善廣西農業科技示范、創新平臺和體系,培育國家級的園區,自治區人民政府于2014年11月出臺《廣西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實施方案(2014-2020年)》,正式啟動建設自治區級農業園區,計劃到2020年建成3
加強農業氣象科技創新 提升農業生產服務能力
農業氣象科技始終堅持把為農業生產服務作為氣象服務的重中之重,強化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技術水平,建立適應農業生產需求的農業氣象科技支撐體系,提高氣象服務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力,為農業生產防災減災和趨利避害提供了科學指導。 1.面向農業氣象業務發展需求,深入開展關鍵技術研究 依托國家
胡春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 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在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賀信發表一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26日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調研農業科技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到農業農村發展的核心位置,進一步完善政策
農業科技創新形成合力(關注)
核心閱讀 國家棉花產業聯盟構建全產業鏈模式,破解中高端紡織用棉大量依靠進口難題;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穩定提升乳品質量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73個子聯盟已基本覆蓋我國農業主要產業、典型區域和難點問題 “我國是棉紡織大國,也是棉花生產大國,但是中高端紡織用棉大量依靠進口。借助聯盟創新的體制機
云南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搭臺唱戲 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云南首屆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介暨招商大會28日在昆明拉開帷幕。 以“創新引領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為主題,緊扣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引領全省農業工作,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成果轉化,為高原特色農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提供強大科技支撐。云南省科技
北京順義等27個農業科技園區批準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關于批準北京順義等27個農業科技園區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通知 各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為進一步發揮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示范帶動作用,科技部決定啟動第三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工作。經地
科技部與美國農業部簽署農業科技研究合作諒解備忘錄
2016年9月19日,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與美國農業部副部長兼首席科學家凱瑟琳·渥特基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出席簽字儀式,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美利堅合眾國農業部農業科技研究合作諒解備忘錄》,并主持召開中美農業科技合作雙邊會議。 徐南平副部長指出,在1979年簽署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
南京首個農業科技特別社區揭牌
近日,南京首個農業科技特別社區——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揭牌。按照規劃,2012年底,該區將建設成引領農業現代化的世界知名的農業硅谷。 據了解,特區規劃總面積40平方公里,分四大板塊,其中創新核心區15平方公里,農業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區5平方公里,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10平方公里,綜合配套服務區
我國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2月25日表示,我國已進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必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農戰略,大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 韓長賦是在第五屆中華農業英才獎獲得者及首屆“十佳農技推廣標兵”座談會上做上述
中日農業科技合作緊密相通
——側條施肥技術在寧夏成熟應用 7月18日,由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派遣的日本專家、農學博士山下市二第15次來到寧夏。 “沒有用側條施肥技術之前,我們的水稻要么長‘瘋了’,要么長‘乏了’,營養一會兒過剩一會兒又不夠。”在郁郁蔥蔥的水稻田旁,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扁擔溝鎮黃沙窩村村支部書記
農業“走出去”科技促共贏
陸稻、小麥、馬鈴薯、甘蔗等一大批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云南農科院)選育出的糧經作物品種已在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引進并示范推廣。農業科技創新為周邊國家帶來發展的希望。 作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門戶,云南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云南農科院更是肩負重任,篤力前行。“云南
比爾·蓋茨呼吁重視農業科技創新
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簡稱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1月25日表示,為了推進消除貧困事業,國際社會應該繼續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資助力度。 蓋茨是在其最新年度公開信中發出上述呼吁的。他說,上世紀60年代曾出現有關“人口爆炸”的預言,讓人們擔心可能無法生產足夠的
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在京啟動
農業部、財政部今天在京啟動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表示,科技創新工程是農業部、財政部等上級部門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探索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 李家洋指出,科技創新工程以“建設一流農業科研院所”為目標,將突出管理機制創新,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績效考評,
農業科技園:科技成果溢彩青海高原
科技特派員向學生講解油桃生長知識在海拔3600多米的果洛州大武鎮建立了農業科技園,圖為農業科技園中種植的茄子和辣椒在海拔3600多米的果洛州大武鎮建立了農業科技園,圖為農業科技園中種植的茄子和辣椒 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大多數地區是“5月見綠,8月泛黃”。 對于習慣了一年一茬農耕生活的
寧夏科技廳啟動實施農業物聯網科技示范工程
11月15日,寧夏科技廳組織在銀川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召開了農業物聯網科技成果發布推介會,并正式啟動實施寧夏農業物聯網科技示范工程。該工程是寧夏科技廳貫徹落實寧夏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推進“四化同步”與“三產融合”,發展智能農業,進一步提升寧夏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所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推動寧夏特色農業轉
“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功能農業分聯盟”在京成立
11月5日,由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新農村建設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出席本屆論壇的領導、嘉賓、學者有: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農業部原副部長、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主席兼理事長劉堅,國務院參事、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志仁,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社會事業促進處處長曹廣明
科技部農村科技司赴贛縣調研農業科技創新工作
近日,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司長助理周安有帶隊赴江西贛縣調研農業科技創新工作。 調研組一行首先考察了贛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情況,深入贛州軒轅春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莊基地,實地考察了基地建設情況,聽取了公司負責人關于智慧農業平臺系統有關情況的介紹,周安有指出,發展現代農業要創新思路,要用工業化理
科技部:以科技支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記者在29日廈門召開的全國農業科技工作會議上獲悉,2017年農業農村科技工作將以科技支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出席會議并講話。 據科技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農業農村科技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科技支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目標,以
大慶將建13家農業重點實驗室 用科技創新打造智慧農業
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的第一動力。日前,從市科技局獲悉,大慶市將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市級農業重點實驗室創建工作,計劃利用3年時間,利用現有資源,在全市打造13家市級農業重點實驗室,致力于培育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增長動力。 大慶市將打造13家市級農業重點實驗室 近日,市科技局印發了“關于開展市級農業重點實
全球農業科技創新呈現新態勢 引領農業技術步入新時代
中央一號文件以謀劃“十三五”農業農村工作為主,側重于發展思路、目標和未來5年重點任務闡述,同時兼顧年度重點工作。 文件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為農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驅動力。在受國際農產品市場影響加深背景下,如何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贏得參與
李家洋院士:農業發展須更加依靠科技
中國農業科學院2012年工作會議1月9日召開。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分析了農業科技發展新形勢、新要求、新挑戰,提出我國步入了必須更加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歷史新階段。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農業科技取得了長足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已由“一五”時期不足20%提高
科技部十措施促傳統農業轉型
為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今天上午,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時宣布,將采取10項措施推動我國農業科技創新,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進而嘗試找到一條破解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途徑。 這10項措施為:組織實施農業科技重點專項;啟動實施種業科技創新行動;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
中國科學報:農業科技迎春天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緊緊圍繞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這個明年農業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在強調多措并舉、多方努力的基礎上,特別突出了推動農業科技進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2月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京成立
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力量——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22日在北京成立。該聯盟是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農(牧)業、農墾科學院共同參與的全國科技創新協作平臺。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聯盟成立大會上指出,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是實現農業創新驅動、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要努力把國家農業科技創新
桂730萬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日前安排730萬元資金,啟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團隊建設,以提升全區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廣西農產品核心競爭力。 據介紹,為解決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分散等“瓶頸”問題,廣西以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為突破口,在不打破現行管理體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的吸納和
提升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路在何方
11月20日,《2020中國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報告》在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正式發布。 報告指出,農業具有顯著的區域性特征,需要按照區域農業生產功能需求和產業發展問題導向,合理布局農業科技資源,才能有效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該報告通過對區域支撐能力、投入能力和產出能力的系統
生物防治護航農業綠色發展(科技雜談)
跳出傳統思維模式,創新之路會越走越寬,這是生物防治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莊稼發生病蟲害怎么辦?傳統的辦法是噴灑化學農藥。但是近年來,一種新的防控辦法——生物防治逐漸興起。所謂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自然界的生物控制有害生物,例如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等。這種防治病蟲害的方式大大減輕了化學農藥對環境及農產品
科技部公示,25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通過驗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942.shtm5月19日,科技部農村科技司發布《關于第九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驗收結果公示的公告》。根據《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要求,經地方申請、材料審查、現場考察、視頻答辯等程序,第九批共25個國
科技部發布2022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評估結果
根據《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要求,2022年農村司開展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下簡稱園區)評估工作,評估對象為2020年綜合評估結果不達標需整改的5家園區。經過園區自評估、視頻答辯、問詢交流以及綜合評議等程序形成了評估結果,現將評估結果予以公示(見附件),公示時間為2022年12月15日至12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