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銀屑病的鑒別診斷
外陰部的銀屑病的表現與其他部位的皮損表現不同,須與以下幾種疾病進行鑒別。 1.女陰濕疹。女陰濕疹位于陰唇及周圍的皮膚,急性期以紅斑、丘疹、糜爛、滲液為主,陰唇可略帶紅腫。由于會陰部皮膚較薄嫩,經常搔抓加上潮濕、摩擦,易形成糜爛面。慢性期患處及周圍皮膚可有浸潤和增厚,表面粗糙,鱗屑極少,境界一般清楚,可伴有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 2.女陰扁平苔蘚。好發于任何部位,四肢多于軀干,四肢屈側多于伸側,也常見于面部、口腔黏膜、女陰等處。為紫紅色的扁平多角形丘疹,針尖大小到1cm大小,單獨或成群分布,丘疹上覆細微鱗屑,丘疹表面有一層光滑發亮的蠟樣薄膜,并可見細的白色條紋,即Wickham紋。位于黏膜的皮損可以呈糜爛或潰瘍,奇癢。 3.硬化萎縮性苔蘚。好發于小陰唇,大陰唇,陰蒂和會陰部,可以延及股內側,單發于女陰,也可見于其他部位,臨床上表現為橢圓形香煙紙樣皺褶,上有毛細血管擴張,損害的邊緣,為象牙色萎縮性丘疹或斑片。由于摩擦和潮濕,......閱讀全文
外陰銀屑病的概述
外陰銀屑病(psoriasis of vulva),別名:外陰牛皮癬,皮損通常與頭皮、軀干、四肢伸側等處病損同時存在,僅少數患者單獨發生。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慢性紅斑鱗屑性、具有特征性皮損的皮膚疾患,其病程長、易復發,少數病人治愈后可不復發。
外陰銀屑病的診斷
具有典型外陰部病損:表面增厚、變紅,被覆一層細小的粟粒狀痂皮,痂皮下有點狀暗紅色丘疹。陰阜部病變似脂溢性皮炎,身體其他部位有銀屑病皮損,有薄膜現象,診斷可以成立。
外陰銀屑病的診斷
具有典型外陰部病損:表面增厚、變紅,被覆一層細小的粟粒狀痂皮,痂皮下有點狀暗紅色丘疹。陰阜部病變似脂溢性皮炎,身體其他部位有銀屑病皮損,有薄膜現象,診斷可以成立。
外陰銀屑病的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搞清楚,學說很多。銀屑病有3個主要特征,分化異常、角質細胞過度增生、炎癥。基底層角質形成細胞進入增生池較正常的明顯增多,細胞增殖加速,有絲分裂周期從正常的311h縮短至37.5h。表皮通過時間從26~56天縮短至3~4天。銀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增殖的單個核細胞數目明顯增高。T、B
外陰銀屑病的鑒別診斷
外陰部的銀屑病的表現與其他部位的皮損表現不同,須與以下幾種疾病進行鑒別。 1.女陰濕疹。女陰濕疹位于陰唇及周圍的皮膚,急性期以紅斑、丘疹、糜爛、滲液為主,陰唇可略帶紅腫。由于會陰部皮膚較薄嫩,經常搔抓加上潮濕、摩擦,易形成糜爛面。慢性期患處及周圍皮膚可有浸潤和增厚,表面粗糙,鱗屑極少,境界一般
外陰銀屑病的鑒別診斷
外陰部的銀屑病的表現與其他部位的皮損表現不同,須與以下幾種疾病進行鑒別。 1.女陰濕疹。女陰濕疹位于陰唇及周圍的皮膚,急性期以紅斑、丘疹、糜爛、滲液為主,陰唇可略帶紅腫。由于會陰部皮膚較薄嫩,經常搔抓加上潮濕、摩擦,易形成糜爛面。慢性期患處及周圍皮膚可有浸潤和增厚,表面粗糙,鱗屑極少,境界一般
外陰銀屑病的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搞清楚,學說很多。銀屑病有3個主要特征,分化異常、角質細胞過度增生、炎癥。基底層角質形成細胞進入增生池較正常的明顯增多,細胞增殖加速,有絲分裂周期從正常的311h縮短至37.5h。表皮通過時間從26~56天縮短至3~4天。銀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增殖的單個核細胞數目明顯增高。T、B
外陰銀屑病的發病原因
該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大多數學者認為該病與以下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該病有家族史,有遺傳傾向。據有關資料顯示,國外為10%~80%,國內一般為10%~23.8%,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有不完全外顯,也可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但關于遺傳方式,國內外尚無定論。國外銀屑病患者中HLA-B13、B1
外陰銀屑病的臨床表現
患者有輕重不等的外陰瘙癢、灼熱感或極度不適感。初起在陰阜、陰唇等處見針帽大小不等炎性扁平丘疹,逐漸長大成淡紅色、點滴狀、錢幣狀、地圖狀、環狀斑丘疹。丘疹表面覆有多層銀白色鱗屑,周圍有輕度紅暈,輕輕去除表皮鱗屑,露出基底為一半透明薄膜(薄膜現象),剝除此膜后出現小出血點是其特征。外陰部多汗、潮濕和
外陰銀屑病的臨床表現
患者有輕重不等的外陰瘙癢、灼熱感或極度不適感。初起在陰阜、陰唇等處見針帽大小不等炎性扁平丘疹,逐漸長大成淡紅色、點滴狀、錢幣狀、地圖狀、環狀斑丘疹。丘疹表面覆有多層銀白色鱗屑,周圍有輕度紅暈,輕輕去除表皮鱗屑,露出基底為一半透明薄膜(薄膜現象),剝除此膜后出現小出血點是其特征。外陰部多汗、潮濕和
外陰銀屑病的并發癥及診斷
并發癥 泛發者可并有發熱,全身不適等癥狀。[1] 疾病診斷 具有典型外陰部病損:表面增厚、變紅,被覆一層細小的粟粒狀痂皮,痂皮下有點狀暗紅色丘疹。陰阜部病變似脂溢性皮炎,身體其他部位有銀屑病皮損,有薄膜現象,診斷可以成立。
外陰銀屑病的并發癥及診斷
并發癥 泛發者可并有發熱,全身不適等癥狀。[1] 診斷 具有典型外陰部病損:表面增厚、變紅,被覆一層細小的粟粒狀痂皮,痂皮下有點狀暗紅色丘疹。陰阜部病變似脂溢性皮炎,身體其他部位有銀屑病皮損,有薄膜現象,診斷可以成立。
外陰銀屑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搞清楚,學說很多。銀屑病有3個主要特征,分化異常、角質細胞過度增生、炎癥。基底層角質形成細胞進入增生池較正常的明顯增多,細胞增殖加速,有絲分裂周期從正常的311h縮短至37.5h。表皮通過時間從26~56天縮短至3~4天。銀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增殖的單個核細胞數目明顯
外陰銀屑病的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
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搞清楚,學說很多。銀屑病有3個主要特征,分化異常、角質細胞過度增生、炎癥。基底層角質形成細胞進入增生池較正常的明顯增多,細胞增殖加速,有絲分裂周期從正常的311h縮短至37.5h。表皮通過時間從26~56天縮短至3~4天。銀屑病患者外周血中增殖的單個核細胞數目明顯
外陰銀屑病的發病原因是什么
該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大多數學者認為該病與以下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該病有家族史,有遺傳傾向。據有關資料顯示,國外為10%~80%,國內一般為10%~23.8%,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有不完全外顯,也可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但關于遺傳方式,國內外尚無定論。國外銀屑病患者中HLA-B13、B1
外陰銀屑病的發病原因及發病機制
發病原因 該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大多數學者認為該病與以下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該病有家族史,有遺傳傾向。據有關資料顯示,國外為10%~80%,國內一般為10%~23.8%,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有不完全外顯,也可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但關于遺傳方式,國內外尚無定論。國外銀屑病患者中HLA-
外陰銀屑病的發病原因及發病機制
發病原因 該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大多數學者認為該病與以下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該病有家族史,有遺傳傾向。據有關資料顯示,國外為10%~80%,國內一般為10%~23.8%,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有不完全外顯,也可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但關于遺傳方式,國內外尚無定論。國外銀屑病患者中HLA-
外陰卵黃囊瘤的鑒別
1.因為外陰卵黃囊瘤極少見,所以首先需排除卵巢卵黃囊瘤轉移至外陰可能,甲胎蛋白(AFP)是卵巢卵黃囊瘤較特異的標志物,但不是所有外陰卵黃囊瘤患者均有血清AFP升高,對于血清AFP不高患者尤其應該注意與其他疾病鑒別,病理學檢查具有明確診斷作用。 2.通過病理檢查與外陰其他惡性腫瘤鑒別。
外陰卵黃囊瘤的治療
1.由于卵黃囊瘤惡性程度高,發生后很快出現淋巴結及血道轉移,因此必須積極采用手術,而后輔以化療。Flanagan等(1997)建議采用保留生育功能的根治性外陰手術,因為7例外陰卵黃囊瘤中2例有腹股溝淋巴結轉移,而且這2例患者均在1年內死亡,所以提出常規切除腹股溝淋巴結。 2.上世紀80年代以來
外陰卵黃囊瘤的介紹
外陰卵黃囊瘤是發生于卵巢的生殖細胞惡性度高的腫瘤,為外陰部發生質地硬、活動的無痛性腫塊,腫塊大小不一;有的僅僅是外陰腫脹;表面出現潰瘍或蜂窩組織炎時有觸痛。[1]
外陰部疣狀黃瘤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例1 男, 61 歲。陰莖斑塊 2 月余,破潰 1 月。 患者2 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龜頭處斑塊,逐漸增大, 無自覺癥狀, 1 月前斑塊自行破潰,否認不潔性接觸 史。體格檢查:系統查體無明顯異常。皮膚科情況: 龜頭、包皮見彌漫性黃白色及紅色斑塊,表面粗糙、 濕潤,部分皮損破潰、結
一例播散性環狀紅斑表現的二期梅毒疹病例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女, 30 歲。右側腋下、左側胸前、外陰出現環狀紅斑伴有滲出半個月。半個月前,患者外陰出現數個丘疹,伴有滲出, 無瘙癢及疼痛。皮損不斷增多,于右側腋下、左側胸前也相繼出現類似皮損。2 個月前有不潔性生活史。家族史等無特殊。查體系統檢查未見異常。皮膚科情況:右側腋下、左側胸前、外陰可見環狀
什么是銀屑病?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病程較長,有易復發傾向,有的病例幾乎終生不愈。該病發病以青壯年為主,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況影響較大。臨床表現以紅斑,鱗屑為主,全身均可發病,以頭皮,四肢伸側較為常見,多在冬季加重。
外陰卵黃囊瘤的發病機制
2.胚胎發生體褶后,原腸則明顯地分成胚內的原腸和胚外的卵黃囊,內包有大量的卵黃,卵黃囊的壁由胚外內胚層和胚外中胚層形成。由于原始生殖細胞最早也出現于卵黃囊壁,因而卵黃囊又是生殖細胞的最初發源地。 3.卵黃囊瘤(yolk sac tumor,YST),(又名內胚竇瘤,endodermal sin
外陰癌一例診療分析
【一般資料】女性,56歲,農民【主訴】女性,56歲,農民外陰瘙癢1年余,發現外陰腫物1天【現病史】患者平素月經規律,周期30天,經期3天,月經量少,偶有痛經。目前絕經17年,絕經后無**流血及流液。1年前患者無誘因出現外陰瘙癢,無疼痛及其他不適,多次當地衛生室按**炎給予治療,效果不佳。1天前本院就
環狀外陰炎癥的癥狀體征
環狀外陰炎的癥狀是間斷性的,并與月經周期有關,通常發生在經前期或行經期。性交后常有加重,檢查外陰可發現明顯的紅斑,呈環狀分布。用棉拭子拭之有觸痛。根據原因不明的、好發于青年女性的疼痛性外陰紅斑,環形分布,可初步診斷,但必須排除原發病。
外陰癌診療病例分析總結
【一般資料】女性,56歲,農民【主訴】女性,56歲,農民外陰瘙癢1年余,發現外陰腫物1天【現病史】患者平素月經規律,周期30天,經期3天,月經量少,偶有痛經。目前絕經17年,絕經后無**流血及流液。1年前患者無誘因出現外陰瘙癢,無疼痛及其他不適,多次當地衛生室按**炎給予治療,效果不佳。1天前本院就
外陰 Majocchi 肉芽腫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患者女, 20 歲。恥骨區紫紅色皮下結節伴疼痛 17 d。17 d 前患者會陰部出現鴿蛋大小的紫紅色皮 下結節,伴疼痛,當地醫院診斷“癰”,予以“頭孢西 丁抗感染”等治療 2 周后,皮疹紅腫好轉,但恥骨區皮下結節仍存在,并較前增大,輕壓痛,故特來本院 就診。患者既往 2 + 月前恥骨
線狀銀屑病病例分析
線狀銀屑病 (1inear psoriasis,LP) 是一種皮損表 現為沿 Blaschko 線帶狀分布的特殊類型銀屑病 [1], 臨床上較為罕見。為進一步了解 LP 的臨床特點,本 文對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經治的 1 例 LP 患者 及國內文獻報道的 25 例 LP 患者進行分析,結果報 告
泛發性反向銀屑病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 22 歲,全身紅斑鱗屑伴瘙癢反復6 個 月,復發3 周。患者6 個月前因“扁桃體炎”后在頭 皮、胸背部四肢伸側出現散在分布的硬幣大小紅斑 片,伴瘙癢,就診于當地醫院,考慮“尋常性銀屑 病”,給予靜滴頭孢呋辛、口服雷公藤多甙片及外用 復方氟米松軟膏等治療 3 周左右,皮疹基本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