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耕地更健康更綠色?專訪土壤學專家李保國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李保國是我國著名土壤學專家,他長期致力于我國土壤的研究治理和保護工作。 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國家統計局12月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731億斤,比上年增加74億斤,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14億多中國人牢牢端住了自己的飯碗。然而,中國的耕地46%分布在丘陵和山地,糧食畝產大于1000公斤的耕地不到五分之一,如何讓耕地更健康、更綠色?是李保國和同行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記者:一說到耕地都會說到我們應該多利用耕地,還是應該多保護耕地,在耕地利用和保護上其實一直是有爭議的,作為土壤學家在這種現狀下你的使命是什么?李保國:我們國家過去好多人認為耕地就是利用,他就沒有保護的意識,不好的地我怎么通過技術把它產出提高,你不行了我就多施點化肥,千方百計地讓土地多產出來養活我們自......閱讀全文
李保國紀念石在河北農大落成
4月10日上午,河北農業大學舉行紀念李保國同志逝世三周年暨紀念石落成儀式。 李保國生前系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30多年來,他每年扎根農村200天以上,先后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在太行山區示范推廣了36項實用技術,累計增加農業產值超過35億元。2016年4月10日,由于積勞成疾,李
李保國:改進評審機制比開發評審指標更重要
科研工作是一項競爭激烈的職業。研究人員必須達到更高標準才能獲得職位職稱和研究資金。如今,生態學和進化學領域對研究人員的評價越來越依賴于發表論文的數量、作者排名、論文被引次數、期刊的影響因子等,這些因素正在塑造著學術未來。 近日,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長李保國團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樣的評估越來越多地
如何讓耕地更健康更綠色?專訪土壤學專家李保國
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李保國是我國著名土壤學專家,他長期致力于我國土壤的研究治理和保護工作。 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國家統計局12月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731億斤,比上年增加74億斤,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
李艷華:扎根黑土地的“金豆娘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638.shtm 能在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辦公室里見到李艷華實屬難得。要知道,這位大豆育種專家常年扎根在黑龍江海倫市農業生態實驗站,如無重要事情,很少回辦公室。 “我剛從海南回
中國科協追授農業專家李保國 “全國杰出科技人才”稱號
中國科協16日下發通知,追授河北省農業專家李保國“全國杰出科技人才”稱號。 李保國生前是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58年2月出生,因常年高強度工作積勞成疾,2016年4月10日突發心臟病去世。 中國科協的通知中稱,李保國同志是我國新時期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是全國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李保國等提出中國各區域動植物多樣性保護規劃
(?A)各區域之間不同類群物種密度的差異;(B)各區域不同類群區域空間分布差異。各類群動植物多樣性的區域差異。論文作者供圖?中國幅員遼闊、陸海兼備、地貌和氣候復雜多樣,孕育了豐富而又獨特的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多樣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然而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經歷了對自然資源
李援:講良心不能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問題不是制定一個法律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整體工程,需要全社會去投入和建設,這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巡視員李援 蘇丹紅、三聚氰胺、皮革奶、面粉增白劑……在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的今天,這些"意外"事件一度讓百姓感覺心憂憂。民以食為天,食以
聯合國糧食專家呼吁“節能保糧”
聯合國國際農業研究磋商小組的糧食專家4月29日呼吁,停止使用以糧食為原料的乙醇類生物能源,以緩解日益嚴重的全球糧食危機。 ? 發出倡議的是國際農業研究磋商小組下屬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負責人喬基姆·馮·布朗。 ? 布朗說,美國和其他國家必須在應對高油價和全球饑荒面前作出艱難選擇。他說,導致全球糧食危機的
李佩先生塑像在國科大揭幕
10月14日,今天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校慶40周年紀念日,李佩先生塑像揭幕儀式在該校懷柔雁棲湖校區舉行。 李佩先生被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為國科大的人才培養傾注了畢生的心血。為李佩先生雕像揭幕的領導及教師和校友代表中,有幾位都是李佩先生的學生,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長、國科大名譽
李國杰:用教育傳遞科學DNA
李國杰院士接受專訪 69歲的李國杰院士曾長期擔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他的頭銜很多:中國工程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所首席科學家等。不過,在他的學生的描述里,他更像一位親切的長者——這是一個“總是對教育親力親為的院士”,一個“很像家長的老師”,一個
李國杰院士:算力網絡前景光明、挑戰巨大
信息社會進入智能化新階段,信息基礎設施的主要作用已不是解決連通問題,而是為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提供充分的分析、判斷和控制能力,因此,計算能力和大數據資源成了新的信息基礎設施的關鍵。算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生產力,必須實現基礎設施化。算力和GDP呈正相關的關系,未來“算力指數”可能是比“電力指數”更重要的
李國杰院士:科研工作為何效率低下
“我們是否應當反思一下,科研開發除了對個人評職稱和為本單位排名次起加分作用外,能否對整個社會進步真正產生較大的影響?”日前,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李國杰院士在深圳舉行的“2011中國計算機大會”上,痛批低效研究開發,對于大量無用甚至無效的研究,他認為是群體性“糊涂”。 據介紹
天瑞儀器保代人變更:東方花旗李毅調離 邵荻帆接替
天瑞儀器(300165,股吧)6月27日晚間公告,公司于2016年6月27日收到本公司持續督導機構“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關于更換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持續督導保薦代表人的情況說明》。東方花旗原指派的保薦代表人李毅先生因個人工作調動,調離東方花旗。經東方花旗研究
姜保國獲2016年度顧氏和平獎
本報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田雅婷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獲悉,該院院長姜保國獲得了2016年度顧氏和平獎。這是我國大陸學者第二次獲此國際盛譽,此前,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曾榮獲2015年度顧氏和平獎。 據了解,顧氏和平獎與諾貝爾和平獎,是聯合國備案的僅有的兩個世界級和平獎項。姜
“黑土地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標準化示范項目”通過驗收
7月12日,水利部水保司張新玉巡視員會同松遼委副主任王福慶、黑龍江省水利廳副廳長高敏,帶領水利部水保司水保處、松遼委國科處、財務處、水保處和監測中心以及黑龍江省水利廳水保處和科技廳農村處專家,對依托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海倫水土保持監測研究站”的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黑土地水土
黑土地耕作模式變化:保護性耕作“版圖”不斷擴大
秸稈還田、糞肥養地、等高種植……為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黑土地,近年來,東北三省統籌布局,現代保護性耕作新方式正逐漸取代傳統耕作方式。新耕種模式推廣面積不斷擴大。農民的生產觀念、耕地管理方式、技術普及效能等,均在挑戰中不斷被改變。 “常年進行保護性耕作的地塊,每畝要比5年前多打100斤糧”
李干杰會見聯合國訓研所總干事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6月25日在京會見了來訪的聯合國訓研所總干事洛普斯先生一行,雙方就進一步開展環境領域內合作事項充分交換了意見。 李干杰首先對洛普斯先生一行來訪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中國環境保護的總體情況。李干杰說,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并把它當作一項基本國策,采取
李國杰院士:要做有用的研究,不要只怪罪環境
“現在很多人做研究僅僅是從論文到論文,論文中脫離實際的假設越來越多,把權衡取舍當科研,搞一堆的符號嚇唬人……”在日前于中科院研究生院舉行的“院士大講堂”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發表演講,一再強調要做“有用的研究”,并告誡臺下眾多的中科院研究生,科研環境由每一個科研工作者構成,與其只會怪
李國杰院士談“曙光一號”研發收獲
中科院院士李國杰(右)在“曙光一號”誕生20周年活動上 12月23日上午消息,由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和曙光公司聯合舉辦的“曙光一號”高性能計算機誕生20周年紀念活動日前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回顧了“曙光一號”的誕生過程,并談論了整個研發過程中的收獲。 中國第一臺高性能計算機“曙光
李國新團隊:基于免疫評分的胃癌預后預測模型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普通外科研究成果“ImmunoScore Signature: A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Tool In Gastric Cancer”發表于國際外科學領域最具影響力、被引頻次最高的美國外科協會和歐洲外科協會官方期刊Annals of Su
農業部:推廣玉米大豆輪作和“糧改飼”
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 記者昨日從農業部網站獲悉,17日,農業部在黑龍江省海倫市召開東北黑土地保護推進落實會,部署安排《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下稱《規劃綱要》)貫徹落實工作。會議強調,要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改善東北黑土區的設施條件、內在質量、生態環
海天、李錦記“叫板”江蘇消保委 到底有沒有質量問題?
近日,“29款醬油不符合國標”“海天、李錦記上黑榜”等關鍵詞赫然出現在各大社交媒體的顯著位置。一時間,輿論一片嘩然,“醬油”這一小調味品一躍成為大IP。10月16日,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天”)、李錦記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李錦記”)對江蘇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
天瑞儀器保代人變更:東方花旗李毅工作調離邵荻帆接替
天瑞儀器(300165,股吧)6月27日晚間公告,公司于2016年6月27日收到本公司持續督導機構“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關于更換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持續督導保薦代表人的情況說明》。東方花旗原指派的保薦代表人李毅先生因個人工作調動,調離東方花旗。經東方花旗研究
黑土地上的科研娘子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61.shtm她的團隊有28名成員,其中20名是女性;她的團隊成員有的已為人母,有的還未到而立之年;她的團隊常年奔波在東北黑土地上,從事黑土有機碳與保護性耕作的研究與推廣……她是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
用黑科技用好養好黑土地
9月,又到了秋收時節,內蒙古呼倫貝爾農墾集團被包圍在一望無際的金色田野里。伴著轟鳴聲,一臺鮮紅的拖拉機在已完成秋收的田間往返,演示著翻土、壓地等作業方式。拖拉機上沒有人,但幾公里外的人可以在室內實時看到它的運作情況,并隨時向它下達新的指令。這臺無人拖拉機名叫“鴻鵠T300”,它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
7月1日起 我國首部黑土地保護地方法規施行
據了解,《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條例于2018年3月30日由吉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是我國首部黑土地保護地方性法規。圖片來源于網絡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發芽”,黑土地有機質含量高、土質肥沃,是珍貴的
李干杰會見聯合國環境署副執行主任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今日在京會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副執行主任穆罕默德一行。雙方就進一步加強中國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合作進行了交流。 李干杰首先對穆罕默德一行訪問環境保護部表示歡迎,他說,中國環境保護部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合作始于20世紀70年代,經過多年合作已逐步形成了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
李國杰院士:科學技術首先是生命的保障
在汶川特大地震的緊急救災中,我們感受到衛星電話、遙感遙測、生命探測儀等先進科學技術在危難時機的特殊作用,但幾萬同胞喪失生命、幾十萬鄉親失去家園的慘重損失刺痛了每一個科技人員的心。如果我們有能力提前一天作出地震預報,將挽救多少生命! 我們常說,科技是生產力,落后就要挨打。其實,科學技術首先是生命的保
李國杰:2010年科研投入七千億 效率低下
李國杰院士:科研工作為何效率低下? 投入增多難掩精神“缺鈣” “我們是否應當反思一下,科研開發除了對個人評職稱和為本單位排名次起加分作用外,能否對整個社會進步真正產生較大的影響?”日前,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李國杰院士在深圳舉行的“2011中國計算機大會”上,痛批低效研究開發
李國杰:科技體制改革 關鍵是制度設計
李國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 近幾年,我國科技投入成倍增加,但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并沒有成比例地增加。我也一直在思索這一問題。我留學回國后在科研一線工作20多年,切身體會到,“他律”可能比“自律”更重要。 鄧小平同志曾經總結,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無法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