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兒急性膽囊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常規顯示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增高,與病變的嚴重程度和有無并發癥有關。一般情況下,血清膽紅素無明顯變化,當血清總膽紅素>60μmol/L時,應考慮有膽總管結石的存在,或為Mirrizzi綜合征。 2.B超檢查見膽囊明顯增大,膽囊壁水腫增厚呈雙層征,膽囊腔內有絮狀物或膽泥樣沉積,膽囊外可有積液。B超檢查的Murphy征陽性具有診斷意義。 3.在B超檢查后診斷仍不能確定時,可行膽道同位素掃描。有人認為應用羥吲哚乙酸(HIDA)膽道閃爍造影術是急性膽囊炎診斷的金標準。在靜脈注射同位素標記的HIDA后進行腹部掃描,急性膽囊炎病例在注射1或2小時后膽囊腔不吸收任何有放射活性的同位素,使之在掃描檢查時不能發現膽囊。偶爾,膽囊的急性炎癥可有延遲的填充,導致假陽性結果。......閱讀全文
關于小兒急性膽囊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常規顯示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增高,與病變的嚴重程度和有無并發癥有關。一般情況下,血清膽紅素無明顯變化,當血清總膽紅素>60μmol/L時,應考慮有膽總管結石的存在,或為Mirrizzi綜合征。 2.B超檢查見膽囊明顯增大,膽囊壁水腫增厚呈雙層征,膽囊腔內有絮狀物或膽泥樣沉積,膽囊外
小兒急性膽囊炎與膽管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象 急性期末梢血白細胞計數增至12×109/L以上,中性粒細胞增高并核左移及有中毒顆粒,當炎癥嚴重或出現腹膜炎時,白細胞計數可高達20×109/L以上,甚至出現中毒性顆粒,炎癥急劇,病情惡化;而白細胞計數不增高,提示機體反應能力低下。 2.血生化檢查 檢查肝功能多屬正常,臨床表現出現
關于小兒急性胃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常規 感染因素引起者其末梢血白細胞計數增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2.便常規 糞便檢查有少量黏液、紅、白細胞、潛血陽性。 3.嘔吐物檢測。 4.內鏡檢查 這項檢查安全、可靠。可直接觀察到胃黏膜明顯充血、水腫。黏膜表面覆蓋厚的黏稠炎性滲出物,糜爛性胃炎則在上述病變基礎上見到點、圓
關于小兒急性膽囊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急性病毒性肝炎 患兒有肝臟腫大,肝功能改變如轉氨酶增高,而白細胞數增高不明顯。B超檢查顯示肝臟腫大明顯,膽囊可有增大但膽囊壁無水腫增厚。 2.急性胰腺炎 疼痛以上腹部或左上腹為明顯,范圍較廣。體征不如急性膽囊炎明顯。尿淀粉酶和血清淀粉酶明顯升高,B超檢查能發現胰腺腫大、水腫。 3.急
關于膽囊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 急性膽囊炎時,白細胞計數輕度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多。如白細胞計數超過20×109/L,并有核左移和中毒性顆粒,則可能是膽囊壞死或有穿孔等并發癥發生。 (2)十二指腸引流 慢性膽囊炎時,如膽汁中黏液增多;白細胞成堆,細菌培養或寄生蟲檢查陽性,對診斷幫助很大。 2.
關于小兒急性膽囊炎的簡介
急性膽囊炎是膽囊發生的急性化學性和/或細菌性炎癥,小兒急性膽囊炎臨床少見,好發年齡為8~12歲。常被忽略或易誤診。發病急驟,主要表現為上腹痛,初為陣發性疼痛,局限于上腹部劍突下,以后腹痛逐漸加重,可擴大至右上腹,呈持續性脹痛;大齡兒童可述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可有高熱、寒戰。
關于小兒急性胰腺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淀粉酶測定 為主要診斷依據,用蘇氏比色法(Somogyi)測定,正常兒均在64單位以下,而急性胰腺炎則高達500單位以上。血清淀粉酶值在發病3h后即可增高,并逐漸上升,24~48h達高峰以后又漸下降。尿淀粉酶也有同樣變化。正常小于64單位,但病后升高較慢,病變緩解后下降的時間比血清淀粉酶遲
治療小兒急性膽囊炎與膽管炎的方式介紹
1.非手術療法 急性膽囊炎可采用非手術療法。包括解痙、鎮痛及抗感染治療。廣譜抗生素,如氨芐西林(氨芐青霉素)、慶大霉素、頭孢菌素如頭孢曲松(頭孢曲松鈉)及甲硝唑,為常用抗菌藥。因多不能進食,故須靜脈補液以維持營養及水分。 2.手術治療 適應證如下: (1)膽汁性腹膜炎確診后,應爭取盡早手
關于小兒急性膽囊炎的診斷依據介紹
一般根據上腹或右上腹疼痛及右上腹壓痛的病史及體征,診斷并不困難。在以膿毒性休克情況下來就醫的患兒,也要考慮到有本癥的可能。有腹腔滲液者,可作診斷性腹腔穿刺,如抽出綠色滲液則可確診為膽汁性腹膜炎。
關于慢性膽囊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收集十二指腸引流液進行膽汁檢查,可發現膽汁內有膿細胞,膽固醇結晶,膽紅素鈣沉淀,寄生蟲卵等,膽汁培養可發現致病菌。 1.B超檢查 最有診斷價值,可顯示膽囊大小,囊壁厚度,囊內結石和膽囊收縮情況。 2.腹部X線平片 可顯示陽性結石,膽囊鈣化及膽囊膨脹的征象;膽囊造影可顯示結石,膽囊大小,形
關于小兒急性膽囊炎的病因分析
1.膽囊管梗阻 此在急性膽囊炎的發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常因結石、寄生蟲、先天性的狹窄而形成梗阻及先天性膽總管畸形等引發。由于膽囊管梗阻,大量膽汁淤積于膽囊內,部分水分被囊壁吸收,致使膽汁濃縮,膽鹽濃度相對增加,刺激膽囊黏膜,引起膽囊的化學性炎癥。約90%以上的急性膽囊炎病人是由于膽囊管梗阻或膽
手術治療小兒急性膽囊炎的介紹
1.適應證 ① 化膿性壞疽性膽囊炎; ② 單純性膽囊炎經非手術治療病情惡化者; ③有上述并發癥出現; ④急性腹膜炎,高度懷疑膽囊病變,經非手術治療無好轉者。 2.術前準備 應積極做好手術前準備,包括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靜脈應用廣譜抗生素,改善休克等措施。 3.手術方式
關于小兒急性腸套疊的檢查介紹
1.腹部B超 可見“靶樣征”。目前腹部B超檢查的準確率超過90%。 2.鋇灌腸X線檢查 對于疑難的病例,需要行鋇灌腸X線檢查或者其他造影劑灌腸檢查。影像顯示套疊段鋇劑不能通過,形成“杯口”狀或“彈簧狀”陰影。 3.腹部立位片 不全性腸梗阻,并無特別的診斷意義。但對于時間較長的則需要檢查
非手術治療小兒急性膽囊炎的介紹
主要適應證是急性單純性膽囊炎。主要措施有禁飲食、胃腸減壓、吸氧、靜脈補液糾正和維持體液平衡和抗感染治療。診斷明確者可輔以解除痙攣和鎮痛。消炎痛可逆轉膽囊炎癥和膽囊收縮功能的失調,可適量應用。大部分患兒經短時間治療后癥狀緩解。若出現體溫持續不降、腹痛加重或患兒一般情況不改善或惡化,應立即手術治療。
關于小兒胃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急性胃炎 輔助檢查:胃鏡檢查可確診。胃電圖或B超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2.慢性胃炎 (1)胃鏡檢查可直接對胃黏膜進行觀察,并能同時取活體標本進行組織學和細菌學檢查,此法安全可靠,診斷率高,為確診慢性胃炎的首選方法。 (2)實驗室檢查 1)胃酸測定淺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縮性胃炎則
關于小兒腹痛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血液和大小便常規檢查,有時可提供有診斷價值的資料如血紅蛋白及紅細胞逐漸下降,須警惕內出血的存在。白細胞總數升高常提示炎癥性病變。觀察糞便性質有助于腸道感染和腸套疊的診斷。尿內有較多紅細胞或膿細胞提示尿路感染。必要時需檢測血和尿的胰淀粉酶等。 2.X線檢查 胸部X線檢查可顯示
關于小兒氣胸的檢查方式介紹
1.胸部攝片 由于大多氣胸因感染所致,故血白細胞計數多較高,膿氣胸時更為顯著,胸部攝片,可發現無臨床癥狀的小量積氣,若氣量較多,則顯示患側肺被壓縮,縱隔及心臟移向健側,膿氣胸可見有膿液平,體位變動時透視,變化更為明顯。 2.X線檢查 X線正及側位透視和拍片可協助診斷,可見萎陷的肺邊緣即氣胸
關于小兒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X線檢查 發病初期X線片上骨病變不明顯,只能見患處軟組織腫脹、脂肪層增厚、肌肉密度增加。起病后14天內的X線檢查往往無異常發現,用過抗生素的病例出現X線表現的時間可以延遲至1個月左右。X線檢查難以顯示出直徑小于1cm的骨膿腫,因此早期的X線表現為層狀骨膜反應與干骺端骨質稀疏。當微小的骨膿腫
關于急性鼻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兩側鼻孔是否有破損、結痂、腫瘤或存在其他異物的現象。 2.檢查鼻中隔,檢查鼻中隔是否出現糜爛或嚴重鼻中隔完全畸形的現象。 3.觀察鼻腔內鼻黏膜是否充血、腫脹或鼻甲肥厚,鼻甲是否充血、肥大增生或鼻息肉者。 4.鼻腔內是否出現分泌物或分泌物的顏色、性質等部位的病變。 5.鼻后孔、鼻咽鏡、
簡述小兒急性膽囊炎的并發癥介紹
1.膽囊積膿 病兒抵抗力較強,加之廣譜抗生素的應用,使之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局限,膽囊腔內積膿,膽囊腫大,多數病兒有全身炎癥反應,如發熱、寒戰等。腹部體征于右上腹可捫及包塊,有明顯壓痛。 2.急性彌漫性腹膜炎 為壞疽性膽囊炎膽囊穿孔,而膽囊周圍器官或組織粘連包裹不全,膽汁漏入腹腔所致。若漏出的
關于小兒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常規 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計數大多降低,血小板減少,多數有白細胞計數增高但也可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分類可發現數量不等的原始、幼稚淋巴細胞。 2.骨髓穿刺涂片檢查 骨髓形態學改變是確診本病的主要依據。骨髓涂片中有核細胞大多呈明顯增生或極度增生,僅少數呈增生低下,均以淋巴細胞增生為
關于小兒食管異物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并發感染時,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 2.X線檢查 是確診食管異物的主要方法,不僅可以明確食管異物的性狀、位置,也是診斷是否合并食管穿孔的重要手段。頸胸正側位片可顯示不透X線的異物影像,如疑為不顯影的異物,可行食管造影檢查,多數即可確定診斷。如同時合并食管穿孔者可
關于小兒戈謝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常規 可正常,脾功能亢進者可見三系減少,或僅血小板減少。 2.骨髓涂片 在片尾可找到戈謝細胞,這種細胞體積大、直徑20~80μm,有豐富胞漿,內充滿交織成網狀或洋蔥皮樣條紋結構,有一個或數個偏心核,糖原和酸性磷酸酶染色呈強陽性的苷脂包涵體。此外,在肝、脾、淋巴結中也可見到。 3.酶
關于小兒慢性胃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胃酸測定 淺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縮性胃炎則明顯降低甚至缺酸。新生兒胃內容是酸性的,剛出生的嬰兒在清除咽下的堿性羊水之后,測得的pH值小于4。出生后7~10天鹽酸濃度達最高峰,其后逐漸下降,出生后2~3個月達成人水平。 2.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是由主細胞分泌的,在酸性環境中被激活
關于小兒腦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常規檢查 血常規檢查對中樞神經系統局灶性化膿性感染的診斷通常無特殊意義。大約50%的腦膿腫患兒外周血白細胞計數輕度增多,伴發腦膜炎的患者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20×109/L),可有核左移(桿狀核超過7%)。 2.血液檢查 C-反應蛋白對于鑒別顱內化膿性疾病(如腦膿腫)和非感染性疾病
關于小兒煙霧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發病時一般常規實驗室檢查均無異常。腦脊液檢查除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兒外,個別患兒腦脊液可有蛋白輕度增高,細胞數及生化均正常。為明確病因,應常規做血及腦脊液病毒免疫學抗體等檢查。 二、其他輔助檢查: 1.腦電圖檢查 改變系非特異性,可在病灶側出現慢波,此點有助于確定病變側。
關于小兒iga腎病的檢查方式介紹
1.尿液檢查 (1)血尿 臨床上絕大多數的患兒表現為肉眼血尿或顯微鏡下血尿,近半數的患兒表現為單純鏡下血尿或鏡下血尿伴少量蛋白尿。肉眼血尿可持續數小時至數天,后轉為持續性鏡下血尿。 (2)蛋白尿 為輕度蛋白尿,一般尿蛋白定量少于1g/24小時,少數患兒可出現大量蛋白尿,甚至出現腎病綜合征表現
急性膽囊炎的影像學檢查介紹
(1)B型超聲 B超是急性膽囊炎快速簡便的非創傷檢查手段,其主要聲像圖特征為:①膽囊的長徑和寬徑可正常或稍大,由于張力增高常呈橢圓形;②膽囊壁增厚,輪廓模糊;有時多數呈雙環狀,其厚度大于3mm;③膽囊內容物透聲性降低,出現霧狀散在的回聲光點;④膽囊下緣的增強效應減弱或消失。 (2)X線檢查 近
關于急性動脈栓塞的檢查方式介紹
1.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了解栓塞部位,下游動脈通暢情況。 2.節段性測壓 對肢體動脈進行多普勒測壓,客觀了解肢體血供情況。 3.CTA、MRA 了解栓塞部位、栓子形態,下游遠側動脈是否通暢、側支循環情況。 4.動脈造影 診斷的金標準,但屬于有創檢查。一般不作為首選。
關于急性肺膿腫的檢查方式介紹
1.胸片及胸部CT片 吸入性者多發于上葉后段或尖后段、下葉背段和基底段,右側多于左側。早期呈大片濃密陰影,邊緣不清,多有含液平面的空洞,內壁光整,周圍有炎性浸潤。血源性者早期見一側或兩側肺周邊部有多發性密度增高陰影,或圓形、橢圓形致密陰影,可形成空洞。有時并發膿胸或膿氣胸。 2.實驗室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