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紅素的來源分布
番茄紅素在人體主要分布在睪丸和腎上腺中,肝臟、脂肪組織、前列腺及卵巢中分布也較多。腦組織中未能測出番茄紅素(提示其可能無法越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血中與組織中的番茄紅素濃度在一定劑量范圍內成正相關關系。人體內含有的類胡蘿卜素約50%是番茄紅素,并且番茄紅素也是人乳中含有的主要類胡蘿卜素之一。......閱讀全文
辣椒紅素和番茄紅素雙紅色素軟膠囊制備獲ZL
近日,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科研人員完成的“一種辣椒紅素和番茄紅素雙紅色素軟膠囊的制備方法”獲得國家發明ZL授權(ZL號:ZL 201010586889.8)。 天然色素是指從天然資源中獲得的色素,主要是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色素,具有安全性高、色調自然、富含營養價值和藥理作
“辣椒紅素和番茄紅素雙紅色素軟膠囊制備方法”-獲ZL
近日,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科研人員完成的“一種辣椒紅素和番茄紅素雙紅色素軟膠囊的制備方法”獲得國家發明ZL授權(ZL號:ZL 201010586889.8)。 天然色素是指從天然資源中獲得的色素,主要是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色素,具有安全性高、色調自然、富含營養價值和藥理作
半纖維素的來源和分布
半纖維素廣泛存在于植物中,針葉材含15%~20%,闊葉材和禾本科草類含15%~35%,但其分布因植物種屬、成熟程度、早晚材、細胞類型及其形態學部位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例如針葉材的主要半纖維素是聚半乳糖葡萄甘露糖類,而闊葉材和禾本科草類的卻是聚木糖類;針、闊葉材的射線細胞比管胞細胞和纖維細胞含較多的聚
甲殼素的來源和分布情況
(1)節肢動物主要是甲殼綱,如蝦、蟹等,含甲殼素高達58%~85%;其次是昆蟲綱(如蝗、蝶、蚊、蠅、蠶等蛹殼等含甲殼素20%~60%)、多足綱(如馬陸、蜈蚣等)、蛛形綱(如蜘蛛、蝎、蜱、螨等,甲殼素含量達4%~22%)。(2)軟體動物主要包括雙神經綱(如石鱉)、腹足綱(如鮑、蝸牛)、掘足綱(如角貝)
用色差計對番茄紅素進行快速測定的方法
番茄紅素是決定番茄外觀品質和營養品質的重要因素,是加工番茄品種改良過程中最受重視的經濟性狀。在番茄果實成熟過程中,大量的葉綠素逐漸轉變為番茄紅素和其他類胡蘿卜素(如胡蘿卜素、葉黃素等)。番茄紅素在類胡蘿卜素中所占的比例既與番茄果實的成熟度有關。色差計是根據各種類胡蘿卜素的光吸收特性而設計的,利用
番茄紅素改善心血管疾病-機制得以解析
根據劍橋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每天補充一種番茄提取物,可能會改善心血管患者的血管功能。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4年6月9日的《PLOS One》雜志。 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在世界范圍內有所差異,但是在歐洲南部明顯降低,這個地區為“地中海飲食“,其中水果、蔬菜和橄欖油占主導地位。最近的膳食研究表
兩步皂化法提取番茄紅素的原理和工藝
原理:先用KOH溶液對預處理的番茄進行第一次堿洗皂化,除去番茄中大部分脂肪酸甘油酯及各種游離脂肪酸,然后用有機溶劑提取得到番茄紅素粗提物,再對粗提物進行二次皂化,使番茄細胞碎片中的蛋白質、脂肪酸、脂肪酸甘油酯分開,形成水溶性皂化物,釋放出其中包含的水不溶性番茄紅素,最后用重結晶法得到純度較高的番茄紅
微生物發酵法提取番茄紅素的原理和工藝
除了從番茄中提取番茄紅素之外,還可以采用藻類和真菌及酵母發酵制備番茄紅素。異戊烯焦磷酸(IPP)作為番茄紅素合成途徑中第一個較為直接的前體物質,是由葡萄糖轉化而來。番茄紅素的類異戊二烯代謝途徑合成過程詳見圖 。含番茄紅素較高的有紅色細菌屬,但還未能工業化生產。利用霉菌的發酵可生產番茄紅素,但因番茄紅
簡述番茄紅素的有機溶劑萃取的原理和工藝
原理:番茄紅素是一種具有11個碳碳不飽和雙鍵的脂肪烴,它不溶于水,難溶于甲醇、乙醇,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等有機溶劑。根據這一性質,可利用親脂性有機溶劑從番茄中提取番茄紅素。 工藝流程:番茄→搗碎成泥→烘干→粉碎→有機溶劑浸提→提取液→過濾→濾液→濃縮→粗品
有機溶劑萃取法提取番茄紅素的原理和工藝
原理:番茄紅素是一種具有11個碳碳不飽和雙鍵的脂肪烴,它不溶于水,難溶于甲醇、乙醇,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等有機溶劑。根據這一性質,可利用親脂性有機溶劑從番茄中提取番茄紅素。?工藝流程:番茄→搗碎成泥→烘干→粉碎→有機溶劑浸提→提取液→過濾→濾液→濃縮→粗品提取pH
成都生物所番茄紅素抗癌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大多數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最初對雄激素剝奪療法療效較好,然而幾乎所有患者最終會對該療法產生抗性而失效。以多烯紫杉醇(Docetaxel)為基礎的化療作為當前去勢難治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番茄紅素
番茄紅素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理功能的類胡蘿I、素,通常狀況下與其它類胡蘿I、素同時存在于多種生物體中。在實際研究中,番茄紅素的準確測定始終是困擾研究人員的一個難題。目前的測定方法主要有:(1)以蘇丹紅代替番茄紅素作為標準品,繪制標準曲線,用以測定番茄紅素的含量;(2)以石油醚或正己烷為溶劑,在472?n
MNFR:警惕!富含鐵的食物或會干擾番茄紅素的抗癌潛力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將肉丸堆在番茄醬上吃可能會產生一個意想不到的壞處;研究者表示,當同富含鐵的食物一起攝入時,西紅柿的某些抗癌效益(尤其是來自番茄紅素的抗癌功效)就
番茄紅素增強機體氧化應激能力與抗炎作用介紹
氧化損傷被認為是引起癌癥和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番茄紅素的體外抗氧化能力已得到許多實驗證實,番茄紅素猝滅單線態氧的能力是目前常用的抗氧化劑β-胡蘿卜素的2倍多,是維生素E的100倍。
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番茄紅素研究取得新進展
最近,由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資源化學重點實驗室邸多隆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小組在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番茄紅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番茄紅素(Lycopene)作為天然食用色素、營養素及藥品原料,廣泛應用于保健食品、醫藥和化妝品工業,其主要來源是從番茄或番茄醬
紅三七的分布范圍
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陜西、湖北、四川、貴州、浙江、江西等地。產四川、陜西等地。
牛磺酸的來源分布
牛磺酸廣泛分布于動物組織細胞內,海生動物含量尤為豐富,哺乳類組織細胞內亦含有較高的牛磺酸,特別是神經、肌肉和腺體內含量更高,是機體內含量最豐富的自由氨基酸,體內牛磺酸幾乎全部以游離形式存在,且大部分在細胞內,細胞內外濃度比為100—50000:1,人體含牛磺酸總量約為12-18克,其中15-66mg
植物固醇的來源分布
據測定,所有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植物固醇,但含量較高的是植物油類、豆類、堅果類等,雖說谷類、水果、蔬菜中植物固醇含量相對較低,但由于日常食用量較大,也為人類提供了不少植物固醇。 谷類谷類谷類在谷類食物中,面粉中植物固醇的含量遠高于大米,每100克小麥面粉中植物固醇含量平均為59毫克。加工越精細,植物固
鯊肝醇的分布和來源
本品從鯊魚魚肝油中分離取得,動物黃骨髓中也有存在。為動物體內固有物質,在骨髓造血組織中含量較多,可能是體內造血因子之一,能升高因放射線降低的巨核細胞和粒細胞數,并能延長生存期。有促進白細胞增生及抗放射線的作用,能防治白細胞減少。還可對抗由于苯中毒和細胞毒類藥物引起的造血系統抑制。
葉酸的來源及分布
葉酸廣泛分布于綠葉植物中,如菠菜、甜菜、硬花甘藍等綠葉蔬菜,在動物性食品(肝臟、腎、蛋黃等)、水果(柑橘、獼猴桃等)和酵母中也廣泛存在,但在根莖類蔬菜、玉米、米、豬肉中含量較少。但是在這些綠葉蔬菜中,葉酸含量較高的主要是東風菜、馬蹄葉、山尖子菜、柳蒿芽、刺五加皮、野蘆筍,含量分別是36.195、23
溶菌酶的分布及來源
溶菌酶又稱胞壁質酶或N-乙酰胞壁質聚糖水解酶,是一種能水解細菌中黏多糖的堿性酶。溶菌酶主要通過破壞細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間的β-1,4糖苷鍵,使細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導致細胞壁破裂內容物逸出而使細菌溶解。溶菌酶還可與帶負電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結合,與DNA、RNA、
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番茄紅素的介紹
原理:物質在較高的壓力下,液相和氣相差別縮小,達到某一溫度與壓力時,差別消失合并成一相,此狀態成為臨界點,此時的溫度和壓力分別稱為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當溫度和壓力超過臨界點時,其流體的性質介于液體和氣體之間,稱為超臨界流體。 超臨界流體具有氣液兩重性的特點,既有與氣體相當的高滲透能力和低的粘度
羧肽酶的來源及分布
根據來源分類,羧肽酶可分為動物羧肽酶、植物羧肽酶和微生物羧肽酶。在哺乳動物的不同阻織中含有一系列的金屬羧肽酶,以執行相應的生理功能。如胰腺羧肽酶A和B主要幫助消化食物、羧肽酶E選擇性地加工.生物活性肽、羧肽酶M選擇性地參與肽類激素的加工、羧肽酶D(高爾基體中)和羧肽酶N(血漿中)參與肽和蛋白質的加工
羧肽酶的來源及分布
根據來源分類,羧肽酶可分為動物羧肽酶、植物羧肽酶和微生物羧肽酶。在哺乳動物的不同阻織中含有一系列的金屬羧肽酶,以執行相應的生理功能。如胰腺羧肽酶A和B主要幫助消化食物、羧肽酶E選擇性地加工.生物活性肽、羧肽酶M選擇性地參與肽類激素的加工、羧肽酶D(高爾基體中)和羧肽酶N(血漿中)參與肽和蛋白質的加工
膽固醇的分布和來源
膽固醇雖然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之中,但是不同的動物以及動物的不同部位,膽固醇的含量很不一致。一般而言,畜肉的膽固醇含量高于禽肉,肥肉高于瘦肉,貝殼類和軟體類高于一般魚類,而蛋黃、魚子、動物內臟的膽固醇含量則最高。?通常,將每100克食物中膽固醇含量低于100毫克的食物稱為低膽固醇食物,如鰻魚、鯧魚、鯉魚
菊糖的來源和分布
菊糖廣泛存在于植物組織中,約有3.6萬種植物中含有菊糖,尤其是菊芋、菊苣塊根中含有豐富的菊糖[6,8]。菊芋(Jerusalem artichoke)又名洋姜,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栽種廣泛,其適應性廣、耐貧瘠、產量高、易種植,一般畝產菊芋塊莖為2 000~4 000 kg,菊芋塊莖除水分外,還含有
APUD細胞的分布與來源
分布 遍布全身各部位,以腦和胃腸道最多,肺、胰、膽道、咽喉、鼻、涎腺,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膚等部位均有很多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存在。如胃腸道的親銀或嗜銀細胞、甲狀腺C細胞、胰島細胞、垂體的ACTH細胞、腎上腺嗜鉻細胞、頸動脈體Ⅰ型細胞、肺的嗜銀細胞和泌尿生殖道的一些透明細胞等。 來源 這一概念是
羧肽酶的來源及分布
根據來源分類,羧肽酶可分為動物羧肽酶、植物羧肽酶和微生物羧肽酶。在哺乳動物的不同阻織中含有一系列的金屬羧肽酶,以執行相應的生理功能。如胰腺羧肽酶A和B主要幫助消化食物、羧肽酶E選擇性地加工.生物活性肽、羧肽酶M選擇性地參與肽類激素的加工、羧肽酶D(高爾基體中)和羧肽酶N(血漿中)參與肽和蛋白質的加工
棕櫚酸的來源及分布
軟脂酸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油脂中都含有數量不等的軟脂酸組分。中國產的烏桕種子的烏桕油中,軟脂酸的含量可高達60%以上,棕櫚油中含量大約為40%,菜油中的含量則不足2%。
鞘脂的來源與分布
鞘脂類是動、植物細胞膜的重要組份,在腦和神經組織中含量很高,而在貯脂中只有極少量。鞘糖脂分布在膜脂雙層的外側層中,非極性的碳氫長鏈埋在外側脂層中,極性的糖鏈伸展到胞外水相中。用有機溶劑或去垢劑能將鞘糖脂從膜中抽提出來。另外,在細胞內有極少量糖脂,是糖鏈合成過程的中間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