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酸的來源及分布
軟脂酸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油脂中都含有數量不等的軟脂酸組分。中國產的烏桕種子的烏桕油中,軟脂酸的含量可高達60%以上,棕櫚油中含量大約為40%,菜油中的含量則不足2%。......閱讀全文
棕櫚酸的來源及分布
軟脂酸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油脂中都含有數量不等的軟脂酸組分。中國產的烏桕種子的烏桕油中,軟脂酸的含量可高達60%以上,棕櫚油中含量大約為40%,菜油中的含量則不足2%。
棕櫚酸的來源
軟脂酸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油脂中都含有數量不等的軟脂酸組分。中國產的烏桕種子的烏桕油中,軟脂酸的含量可高達60%以上,棕櫚油中含量大約為40%,菜油中的含量則不足2%。
棕櫚酸的結構、分布及應用
軟脂酸,又名十六烷酸、棕櫚酸,是一種有機物,化學式是C16H32O2,是一種飽和高級脂肪酸,白色帶珠光的磷片。 不溶于水,微溶于石油醚,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和醋酸。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油脂中都含有數量不等的軟脂酸組分。用作沉淀劑、化學試劑及防水劑。
溶菌酶的分布及來源
溶菌酶又稱胞壁質酶或N-乙酰胞壁質聚糖水解酶,是一種能水解細菌中黏多糖的堿性酶。溶菌酶主要通過破壞細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之間的β-1,4糖苷鍵,使細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導致細胞壁破裂內容物逸出而使細菌溶解。溶菌酶還可與帶負電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結合,與DNA、RNA、
葉酸的來源及分布
葉酸廣泛分布于綠葉植物中,如菠菜、甜菜、硬花甘藍等綠葉蔬菜,在動物性食品(肝臟、腎、蛋黃等)、水果(柑橘、獼猴桃等)和酵母中也廣泛存在,但在根莖類蔬菜、玉米、米、豬肉中含量較少。但是在這些綠葉蔬菜中,葉酸含量較高的主要是東風菜、馬蹄葉、山尖子菜、柳蒿芽、刺五加皮、野蘆筍,含量分別是36.195、23
羧肽酶的來源及分布
根據來源分類,羧肽酶可分為動物羧肽酶、植物羧肽酶和微生物羧肽酶。在哺乳動物的不同阻織中含有一系列的金屬羧肽酶,以執行相應的生理功能。如胰腺羧肽酶A和B主要幫助消化食物、羧肽酶E選擇性地加工.生物活性肽、羧肽酶M選擇性地參與肽類激素的加工、羧肽酶D(高爾基體中)和羧肽酶N(血漿中)參與肽和蛋白質的加工
羧肽酶的來源及分布
根據來源分類,羧肽酶可分為動物羧肽酶、植物羧肽酶和微生物羧肽酶。在哺乳動物的不同阻織中含有一系列的金屬羧肽酶,以執行相應的生理功能。如胰腺羧肽酶A和B主要幫助消化食物、羧肽酶E選擇性地加工.生物活性肽、羧肽酶M選擇性地參與肽類激素的加工、羧肽酶D(高爾基體中)和羧肽酶N(血漿中)參與肽和蛋白質的加工
羧肽酶的來源及分布
根據來源分類,羧肽酶可分為動物羧肽酶、植物羧肽酶和微生物羧肽酶。在哺乳動物的不同阻織中含有一系列的金屬羧肽酶,以執行相應的生理功能。如胰腺羧肽酶A和B主要幫助消化食物、羧肽酶E選擇性地加工.生物活性肽、羧肽酶M選擇性地參與肽類激素的加工、羧肽酶D(高爾基體中)和羧肽酶N(血漿中)參與肽和蛋白質的加工
黃酮的天然來源及分布
黃酮廣泛存在自然界的某些植物和漿果中,總數大約有4千多種,其分子結構不盡相同,如蕓香苷、橘皮苷、櫟素、綠茶多酚、花色糖苷、花色苷酸等都屬黃酮。不同分子結構的黃酮可作用于身體不同的器官,如銀杏山楂——心血管系統,藍莓——眼睛,酸果——尿路系統,葡萄——淋巴、肝臟,接骨木果——免疫系統,平時我們可以通過
果膠的來源及分布情況
果膠存在于所有的高等植物中。 在植物細胞壁中,果膠主要與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共價結合,形成原果膠,它是植物的一種結構物質,對維持植物的結構和硬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果膠能夠調節細胞的滲透性及pH。?果膠在植物細胞壁中含量最高,在雙子葉植物中,主要存在于植物細胞壁的初生細胞壁和中間片層
細胞化學基礎核苷酸的來源分布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結構單位,人體內的核苷酸主要由機體細胞自身合成。核苷酸在體內的分布廣泛。細胞中主要以5′-核苷酸形式存在。細胞中核糖核苷酸的濃度遠遠超過脫氧核糖核苷酸。不同類型細胞中的各種核苷酸含量差異很大,同一細胞中,各種核苷酸含量也有差異,核苷酸總量變化不大。
蘋果酸的來源及分布
最常見的是左旋體,L-蘋果酸,存在于不成熟的的山楂、蘋果和葡萄果實的漿汁中。也可由延胡索酸經生物發酵制得。它是人體內部循環的重要中間產物,易被人體吸收,因此作為性能優異的食品添加劑和功能性食品廣泛應用于食品、化妝品、醫療和保健品等領域。外消旋體可由延胡索酸或馬來酸在催化劑作用下于高溫高壓條件和水蒸氣
棕櫚酸的應用
用作沉淀劑、化學試劑及防水劑;棕櫚酸用于制造無味氯霉素及各種棕櫚酸金屬鹽,可用作乳液聚合時的乳化劑。軟脂酸的鈉鹽或鉀鹽可作乳液聚合時的乳化劑,軟脂酸的鈉鹽是肥皂的主要成分之一,其鋁鹽和鋅鹽等用于潤滑劑、涂料、油墨和增塑劑中。工業上軟脂酸由牛油、豬油、棕櫚油等動植物油脂經皂化、中和制得。在第二次世界大
植物固醇的結構特點及分布來源
植物固醇,是以游離狀態或與脂肪酸和糖等結合的狀態存在的一種功能性成分,廣泛存在于蔬菜、水果等各種植物的細胞膜中。植物固醇分為4-無甲基甾醇、4-甲基甾醇和4,4’-二甲基甾醇三類,4-無甲基甾醇主要有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菜籽甾醇等。植物固醇的結構與動物性甾醇的結構基本相似,不同之處是c-4
鋰資源的來源及全球分布情況
自然生成的可以經濟開采的鋰資源。在自然界中目前已發現鋰礦物和含鋰礦有150多種。作為制取鋰的礦物原料主要是鋰輝石(含Li2O5.8%~8.1%)、鋰云母(含Li2O3.2%~6.45%)、磷鋰鋁石(含Li2O7.1%~10.1%)、透鋰長石(含Li2O2.9%~4.8%)及鐵鋰云母(含Li2O1.1
植酸的來源及應用
來源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種子、根干和莖中,其中以豆科植物的種子、谷物的麩皮和胚芽中含量最高。應用領域植酸作為螯合劑、抗氧化劑、保鮮劑、水的軟化劑、發酵促進劑、金屬防腐蝕劑等,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油漆涂料、日用化工、金屬加工、紡織工業、塑料工業及高分子工業等行業領域。食品工業用于果蔬及水產的保鮮、護色,
羊毛棕櫚酸的定義
中文名稱羊毛棕櫚酸英文名稱lanopalmitic acid定 義羊毛中含有的一羥基棕櫚酸。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脂質(二級學科)
關于棕櫚酸的簡介
一、來源 軟脂酸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油脂中都含有數量不等的軟脂酸組分。中國產的烏桕種子的烏桕油中,軟脂酸的含量可高達60%以上,棕櫚油中含量大約為40%,菜油中的含量則不足2%。 二、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軟脂酸 中文別稱:十六烷酸;棕櫚酸 英文名稱:Palmitic acid
羥基磷灰石的來源分布及制備方法
制備:可由Ca3(PO4)2和CaCO3按擬定比例在高溫下反應同時注入高壓水蒸氣,粉末經NH4Cl水溶液洗滌后干燥而成,分多孔型和致密型兩種,前者是粉料發泡后于1250℃燒結制備,后者成型后于1250℃燒結而成。分布:廣泛存在于人體和牛乳中,人體內主要分布于骨骼和牙齒中,牛乳內主要分布于酪蛋白膠粒和
棕櫚酸的計算化學數據
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6.4氫鍵供體數量:1氫鍵受體數量:2可旋轉化學鍵數量:14互變異構體數量:0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37.3重原子數量:18表面電荷:0復雜度:178同位素原子數量:0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不確定化學鍵
棕櫚酸的基本信息
軟脂酸,又名十六烷酸、棕櫚酸,是一種有機物,化學式是C16H32O2,是一種飽和高級脂肪酸,白色帶珠光的磷片。 不溶于水,微溶于石油醚,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和醋酸。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油脂中都含有數量不等的軟脂酸組分。用作沉淀劑、化學試劑及防水劑。
關于棕櫚酸的應用介紹
用作沉淀劑、化學試劑及防水劑;棕櫚酸用于制造無味氯霉素及各種棕櫚酸金屬鹽,可用作乳液聚合時的乳化劑。 軟脂酸的鈉鹽或鉀鹽可作乳液聚合時的乳化劑,軟脂酸的鈉鹽是肥皂的主要成分之一,其鋁鹽和鋅鹽等用于潤滑劑、涂料、油墨和增塑劑中。工業上軟脂酸由牛油、豬油、棕櫚油等動植物油脂經皂化、中和制得。 在
棕櫚酸的理化性質
密度:0.853g/cm3熔點:61-62.5℃沸點:340.6℃閃點:154.1℃折射率:1.454外觀:白色帶珠光的鱗片溶解度: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和醋酸
牛磺酸的來源分布
牛磺酸廣泛分布于動物組織細胞內,海生動物含量尤為豐富,哺乳類組織細胞內亦含有較高的牛磺酸,特別是神經、肌肉和腺體內含量更高,是機體內含量最豐富的自由氨基酸,體內牛磺酸幾乎全部以游離形式存在,且大部分在細胞內,細胞內外濃度比為100—50000:1,人體含牛磺酸總量約為12-18克,其中15-66mg
植物固醇的來源分布
據測定,所有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植物固醇,但含量較高的是植物油類、豆類、堅果類等,雖說谷類、水果、蔬菜中植物固醇含量相對較低,但由于日常食用量較大,也為人類提供了不少植物固醇。 谷類谷類谷類在谷類食物中,面粉中植物固醇的含量遠高于大米,每100克小麥面粉中植物固醇含量平均為59毫克。加工越精細,植物固
鯊肝醇的分布和來源
本品從鯊魚魚肝油中分離取得,動物黃骨髓中也有存在。為動物體內固有物質,在骨髓造血組織中含量較多,可能是體內造血因子之一,能升高因放射線降低的巨核細胞和粒細胞數,并能延長生存期。有促進白細胞增生及抗放射線的作用,能防治白細胞減少。還可對抗由于苯中毒和細胞毒類藥物引起的造血系統抑制。
必需氨基酸的種類及來源
成年人必需氨基酸有8種: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組氨酸在嬰幼兒體內合成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嬰幼兒(4歲以下)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有9種。其余的氨基酸為非必需氨基酸,可以通過食物獲取,也可以在體內由其他營養物質合成。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體內能分別由甲硫氨酸和苯丙氨
棕櫚酸的分子結構數據
摩爾折射率:77.73摩爾體積(cm3/mol):287.3等張比容(90.2K):690.5表面張力(dyne/cm):33.3極化率(10-24cm3):30.81
棕櫚酸的毒理學數據
1、皮膚或眼睛刺激性:人,皮膚接觸,標準 Draize test試驗,75mg/3D,輕度反應。2、急性毒性:大鼠經口LD50:>10mg/kg;小鼠靜脈LC50:57mg/kg。3、致癌性:小鼠移植TCLo:1000mg/kg。
棕櫚酸的生態學數據
通常來說對水是不危害的。若無政府許可,勿將材料排入周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