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美克爾憩室的治療方案
出現并發癥均應緊急手術,將憩室切除。并發腸梗阻者,去除梗阻原因。對便血病例,初次發作時可先保守治療,止血及給支持療法,3~4 天以上不能止血,或出血量較大較急,或多次復發者,應考慮剖腹探查,尋找憩室。因其他原因做腹部手術時,如發現有憩室,盡量切除,以除后患。......閱讀全文
簡述美克爾憩室的治療方案
出現并發癥均應緊急手術,將憩室切除。并發腸梗阻者,去除梗阻原因。對便血病例,初次發作時可先保守治療,止血及給支持療法,3~4 天以上不能止血,或出血量較大較急,或多次復發者,應考慮剖腹探查,尋找憩室。因其他原因做腹部手術時,如發現有憩室,盡量切除,以除后患。
關于美克爾憩室的病因分析
胚胎發育異常。胚胎早期4 周時中腸與卵囊之間有一交通管,稱卵黃管。正常發育情況下,卵黃管在胚胎第2 個月終時自行閉鎖,以后逐漸萎縮成纖維帶,最后被吸收直到完全消失。卵黃管如退化不全,不閉合或消失,可形成許多畸形,如臍瘺、臍竇、臍茸、卵黃管囊腫等。如卵黃管臍端閉合消失,而回腸端未閉合。與回腸相通,
關于美克爾憩室的癥狀體征介紹
多數終身無癥狀,嬰兒期易發生并發癥,而出現各種癥狀,表現為腸梗阻、消化道出血或急性憩室炎。 1.腸梗阻 在并發癥中占50%~60%。原因較多,常見者為腸套疊,由于憩室內翻,套入回腸腔內,牽連腸壁而形成。多發生于憩室短而較寬者。其次為腸扭轉,以固定在臍部的纖維索帶與腹壁或臟器相連,小腸穿過其間,
關于美克爾憩室的預防預后介紹
1、預防預后 預后:有并發癥者預后差,且多見于嬰幼兒,必須及時進行手術治療,病死率在10%~15%,近年已下降至1%~2%。 預防:尚無相關資料。 2、流行病學 發病率2%~3%,發生合并癥者占20%。男性比女性多2~4 倍。本病大多于兒童期發病,亦可終身無癥狀。
關于美克爾憩室的鑒別診斷介紹
在考慮下腹部急性炎癥、下消化道出血、低位小腸梗阻和腸套疊的鑒別診斷時,不可忽視Meckel 憩室及其并發癥的可能性。下列臨床情況更應警惕本病的存在: 1.急性闌尾炎手術中發現闌尾正常,應探查100cm 范圍內的末端回腸。 2.多次反復發作的右中下腹牽拉性疼痛,并有低位小腸梗阻表現,且臨床無腹
關于美克爾憩室的病理生理介紹
由于卵黃管殘余部分退化程度不同,憩室形狀可多種多樣: 1.連于腹壁卵黃管遠端完全退化,憩室位于回腸上,一般距回盲瓣30~60cm,盲端游離于腹腔內,長約2~5cm,甚至10cm,形狀為圓錐形或柱形。 2.卵黃管遠端閉合,但保留有纖維索帶,憩室由此索帶連于臍部,腸襻可環繞此索帶扭絞或被索帶壓迫
關于美克爾憩室的診斷檢查介紹
診斷:單純Meckel 憩室無臨床癥狀時應用普通檢查手段較難確診,一旦出現并發癥時又與其他急腹癥難于鑒別。所以,本病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醫師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以及選擇相應的檢查手段和手術探查情況。有低位小腸出血、回腸機械性腸梗阻或有中下腹腹膜炎癥表現都應考慮本病。X 線鋇餐檢查腸道充盈時可見回腸腸管
關于美克爾憩室的并發癥狀介紹
1.腸梗阻 在并發癥中占50%~60%。原因較多,常見者為腸套疊,由于憩室內翻,套入回腸腔內,牽連腸壁而形成。多發生于憩室短而較寬者。其次為腸扭轉,以固定在臍部的纖維索帶與腹壁或臟器相連,小腸穿過其間,發生絞窄,或被壓迫引起血運障礙,或因憩室炎引起粘連性腸梗阻。 2.消化道潰瘍出血 大量便血,
關于梅克爾憩室的檢查和治療介紹
檢查 Meckel憩室及其并發癥并無特殊的臨床表現,與其他急腹癥很難鑒別。當患兒出現以上癥狀時,應考慮到Meckel憩室及其并發癥的可能性。99m锝(99mTc)同位素掃描診斷Meckel憩室的準確率為70%~80%。主要是利用99m锝對胃黏膜壁層細胞具有親和力,能被攝取的特性。因此,憩室壁層
梅克爾憩室臨床路徑
? 一、梅克爾憩室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梅克爾憩室(ICD-10:Q43.001)。??? 行憩室切除+小腸吻合術(ICD-9-CM-3:45.3301/45.3302+45.9101)。???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
梅克爾憩室的基本介紹
Meckel憩室是末端回腸壁上的指狀突出物,為卵黃腸管部分未閉所遺留下來的一種先天性畸形,Meckel于1809年首先對該病作了比較完整的描述,故稱為Meckel憩室。在胚胎早期,中腸與卵黃囊之間原有卵黃腸管相連接,于胚胎第5~6周,近臍端卵黃管先閉合,形成纖維條索后逐漸消失,中腸與臍完全分離。
梅克爾憩室的病因分析
由于卵黃管殘余部分退化程度不同,Meckel憩室的形態也不同。在胚胎早期,中腸與卵黃囊之間原有卵黃腸管相連接,于胚胎第5~6周,近臍端卵黃管先閉合,形成纖維條索后逐漸消失,中腸與臍完全分離。若卵黃管未完全閉合,與回腸相通,則形成回腸遠端憩室,即Meckel憩室。
概述食管中段憩室的治療方案
臨床上無癥狀者,不需手術。若并有炎癥、水腫時,可含消炎及解痙藥物以緩解癥狀。如果并發出血、穿孔或有明顯癥狀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游離被外牽的食管壁,予以復位或切除憩室。 多數體積小、無癥狀的食管中段憩室不需要外科治療食管中段牽引型憩室的手術治療方法有:憩室切除術,憩室翻入埋縫術,食管支氣管瘺縫扎
簡述美克爾息室的臨床表現
(一)腹痛:臍部或右下腹部疼痛,隱痛性,可急性發作或經常存在腹痛,為憋室發炎所致。伴有惡心、嘔吐、低熱。在下腹或臍部壓痛,肌緊張,白細胞增高,易誤診為急性或慢性 闌尾炎 ,故在闌尾手術時如炎癥不明顯,應常規檢查回腸100cm以內,以排除憩室炎。 (二)便血:小兒有間歇性便血、 貧血 或大量便血
梅克爾憩室的臨床表現
Meckel憩室無并發癥時,無臨床癥狀。當發生并發癥時,可出現各種不同的癥狀。 1.腸梗阻 可因憩室向回腸腔內翻轉,形成腸套疊;若以臍帶為軸心旋轉,可發生小腸扭轉;由于憩室纖維帶與腹壁或腹腔內臟器相連,可壓迫小腸形成腸梗阻;憩室還可嵌頓于疝囊內。以上各種因素均可引起腸梗阻,出現惡心、嘔吐、腹
絞窄性梅克爾憩室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患者女性,28歲。主因右下腹疼痛并伴有惡心和低熱一天入院。體格檢查顯示右下腹深部觸診不適。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白細胞計數輕度升高為11.3 k/uL,其余未見異常。腹部CT檢查顯示右下腹存在脂肪堆積,未發現闌尾。患者最初選擇保守治療,經過6小時的觀察,其疼痛加劇。接受診斷性腹腔鏡檢查,術中發現
超聲診斷巨大梅克爾憩室合并膿腫病例分析
?患者女,40歲,因“右下腹持續脹痛1個月”入院,入院前于外院靜脈輸注抗感染藥物治療2周(具體藥物不詳),效果差。6個月前因右下腹痛于外院行“闌尾切除術”,術后病理診斷: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術后恢復良好,至本次發病前無腹痛、發熱等癥狀。?專科體格檢查:腹部平坦,右下腹壓痛,無反跳痛。實驗室檢查:血常規
淺談“子宮憩室”的治療
剖宮產瘢痕憩室(CSD)狹義上來講也稱為“子宮憩室”,是指在剖宮產后的子宮切口處形成一個與宮腔相通的凹陷或憩室,是屬于剖宮產后的遠期并發癥之一。我國在過去十幾年中的剖宮產率一直居高不下,子宮憩室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升高。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現探討一下“子宮憩室”的治療問題:剖宮產子宮瘢痕憩室的治療方法分
關于美克爾息室的基本介紹
美克爾憩室為小腸的先天性畸形,尸檢發現率約0.3—1.7%,因此并不少見,但大多數并無癥狀,是在腹部手術探查中發現,術前確診率不及10%。其特點是憩室多在腸系膜對側緣,尖端游離,憩室具有腸壁各層組織,長在回腸下端距回盲瓣100cm以內。男性較女性多見。
簡述尿道憩室的發病機制
先天性尿道憩室,壁內有上皮細胞覆蓋,憩室壁有平滑肌纖維。后天性憩室室壁為機化的纖維組織。先天性尿道憩室多在陰莖部及球部尿道,位于尿道腹側。后天性者尿道任何部位均可發生。憩室口大小不一,先天性憩室口多寬大,后天性者一般口較小。在憩室口邊緣的遠端,有的有瓣膜存在。有的認為瓣膜是尿道連接不良造成的,但
簡述膀胱憩室的鑒別診斷
1.輸尿管憩室 并發感染時同樣有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癥狀,憩室較大時也可捫及包塊,但B超顯示囊性包塊在膀胱輪廓外。輸尿管下端的憩室可借B超、CT、MRI結合排泄性或逆行尿路造影,顯示憩室的部位,且憩室以上可見輸尿管擴張。 2.尿道憩室 同樣有兩段排尿,但膀胱造影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可
怎樣治療膀胱憩室?
保守治療主要是解除下尿路梗阻,控制感染。目前傾向首先經尿道行憩室頸口切開術+憩室黏膜電灼術,以引流憩室內尿液,特別是對并發疾病較多的高齡患者、既往有腹部手術史或者放療史的患者,以及抗凝治療的患者。如效果不好再考慮開放或腹腔鏡/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憩室切除。如憩室巨大,輸尿管口靠近憩室或在憩室內開口
治療小腸憩室的相關介紹
1.一般治療 無癥狀的十二指腸憩室無須處理,治療僅限于憩室炎及出現并發癥者。一般治療主要是休息、飲食、腹部按摩、體位引流等。 2.藥物治療 抑酸、解痙藥物治療及口服抗生素如慶大霉素等。 3.手術治療 手術有一定危險及并發癥,當內科治療無效或病情嚴重時再行手術治療。如
治療食管憩室的方法介紹
1.咽食管憩室 因有許多癥狀和并發癥,故以外科治療為主。憩室甚小、癥狀輕微或年老體弱病人,可采用保守治療,如餐后多飲清水沖洗憩室、改變體位、頸部按摩促進憩室排空等。手術治療一期完成。環咽肌切開,無論是否行憩室切除,對環咽肌功能失調和憩室本身都是一極有效的治療方法。直徑1~2cm的憩室不必切除,
結腸憩室炎的外科治療
雖然大多數急性憩室炎患者可以接受保守治療,但大約15%需要手術治療。憩室病是選擇性結腸手術的主要指征。手術適應癥由于大多數憩室炎患者都接受過保守治療,因此只有在憩室疾病不適合或難以接受藥物治療時才能進行手術。急性憩室炎伴有明顯自由穿孔是一種危及生命的疾病,需要緊急手術。住院靜脈注射抗生素三至五天后惡
簡述結腸憩室炎的診斷依據
1.證實有憩室存在。 2.臨床有炎癥反應的依據。 3.根據憩室的部位、體征、臨床特點等,證明此炎癥反應與憩室相關,或排除憩室之外的其他疾病與炎癥相關。 4.白細胞計數升高。 5.X線、鋇劑灌腸、CT檢查等可有助于診斷。
簡述食管中段憩室的發病機制
多發生于左右支氣管分叉后方的食管側壁,約2/3的病例憩室向食管左側和前側發展向后方發展者極少,因這種憩室壁是由食管壁的各層組織構成,故屬于真性憩室。只向外膨出而不下垂,故一般不積存食物,不易引起炎癥,也不易發生食管腔的梗阻。但由于瘢痕組織的粘連固定,可影響食管的蠕動。有時憩室可發生炎癥、出血,形
簡述膀胱憩室的臨床表現
若無并發癥,膀胱憩室無特殊癥狀,如有梗阻、感染,可出現排尿困難、尿頻、尿急、尿路感染等癥狀。有的憩室可壓迫膀胱頸及尿道,導致下尿路梗阻。憩室無肌縮力可導致尿液引流不暢,易伴有輸尿管膀胱反流,可出現一側或雙側腎積水,最終導致腎衰竭。也有先天性巨大憩室不并發尿路梗阻者。由于膀胱憩室壁肌纖維很少,在排
簡述食管憩室的臨床表現
1.咽食管憩室 早期無癥狀。當憩室增大,可在吞咽時有咕嚕聲。若憩室內有食物潴留,可引起頸部壓迫感。淤積的食物分解腐敗后可發生惡臭味,并致黏膜炎癥水腫,引起咽下困難。體檢時頸部或可捫及質軟腫塊,壓迫時有咕嚕聲。巨大憩室可壓迫喉返神經而出現聲音嘶啞。如反流食物吸入肺內,可并發肺部感染。 2.食管
手術治療小腸憩室疝的介紹
手法復位指征嚴格,且具有危險性,因此小腸憩室疝原則上需要緊急手術治療,以防止疝內容物壞死。手術分為兩部分:憩室切除和疝修補術。疝修補術有傳統的疝修補術,無張力疝修補術,以及經腹腔鏡疝修補術。其中無張力疝修補術因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復發率低、疼痛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較為普及。經腹腔鏡疝修補術雖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