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羊水AFP水平增高 是CNS患兒的特征性改變,由于在宮內排蛋白尿,在妊娠16~22周時,羊水的AFP水平增高;先天性神經管發育不全,也可出現羊水AFP水平增高,但其膽堿酯酶水平常同時增高可資鑒別。 2.尿的改變 常表現為大量蛋白尿及鏡下血尿。 3.低蛋白血癥 CNS患兒血白蛋白水平很低,通常少于10g/L。 4.腎功能不全 腎功能常在正常范圍。 5.其他 繼發性CNS同時有原發疾病的實驗室檢查特點,如先天性梅毒,VDRL試驗陽性,弓形蟲、風疹、巨細胞、肝炎病毒感染,其抗體滴度升高等。汞中毒、弓形蟲、風疹、巨細胞、肝炎病毒感染等,常呈現免疫復合物腎炎的病理改變特征;此外,在巨細胞感染的病人,內皮細胞中可見巨細胞包涵體存在。......閱讀全文
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羊水AFP水平增高 是CNS患兒的特征性改變,由于在宮內排蛋白尿,在妊娠16~22周時,羊水的AFP水平增高;先天性神經管發育不全,也可出現羊水AFP水平增高,但其膽堿酯酶水平常同時增高可資鑒別。 2.尿的改變 常表現為大量蛋白尿及鏡下血尿。 3.低蛋白血癥 CNS患兒血白蛋白水平很低,
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檢查
1.羊水AFP水平增高: 是CNS患兒的特征性改變,由于在宮內排蛋白尿,在妊娠16~22周時,羊水的AFP水平增高;先天性神經管發育不全,也可出現羊水AFP水平增高,但其膽堿酯酶水平常同時增高可資鑒別。 2.尿的改變: 常表現為大量蛋白尿及鏡下血尿。 3.低蛋白血癥 :CNS患兒血白蛋白水平
關于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其他輔助檢查介紹
1.光鏡 在疾病的早期階段,腎小球可能正常,也可能呈現局灶節段性硬化,系膜細胞及系膜基質增生;腎小管呈現囊性擴張。在疾病的晚期階段,腎小球毛細血管襻塌陷,呈現彌漫性硬化;腎小管廣泛擴張、萎縮;間質炎癥細胞浸潤及纖維化。在DMS的早期階段僅有足突細胞的肥大、足突的融合,系膜基質的增殖;晚期階段,大
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基本介紹
先天性腎病綜合征(congenital nephrotic syndrome,CNS)指生后3個月內發病的腎病綜合征。它具有兒童型腎病綜合征一樣的臨床表現,即出生時或出生后3個月內出現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腫、高脂血癥及低蛋白血癥等。但其病因、病理變化、預后等與年長兒或成人者不同。
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診斷
1.芬蘭型 (1)臨床診斷依賴于:①家族史;②宮內已有蛋白尿,于臨床出現癥狀時,血中白蛋白多已20g/L;③胎盤大(>出生體重的25%);④臨床表現且6個月內GFR常仍系正常;⑤除外其他已知病因;⑥腎活體組織檢查。 (2)產前診斷:產前診斷常借助于羊水中的甲胎蛋白,AFP是一種正常的胎兒期的
關于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病理改變介紹
(1)免疫力低下:由于尿中丟失Ig和補體系統的B因子、D因子致免疫力低下,發生多種繼發感染(如肺炎、敗血癥、腹膜炎、腦膜炎、尿路感染等);感染是導致本征死亡的主要原因。 (2)發生血栓、栓塞:患兒常呈高凝狀態,甚至發生血栓、栓塞合并癥,Mahan等的病例中10%有此類合并癥。可見于多處血管如外
關于小兒腎病綜合征的檢查介紹
1.尿常規 尿蛋白明顯增多,定性≥(+++),24小時尿蛋白定量≥0.1g/kg。尿沉渣鏡檢可見透明管型及少數顆粒管型。腎炎性患兒還可見紅細胞,且易見到腎上皮細胞及細胞管型。尿蛋白減少或消失是病情好轉的標志。 2.血漿蛋白 血漿總蛋白低于正常,白蛋白下降更明顯,常
用藥治療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相關介紹
FNS對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反應差,常表現為對腎上腺皮質激素抵抗。大多數患兒在起病后1年內死亡,但很少因為腎衰竭,而是多死于嚴重的感染、營養不良、腹瀉、電解質紊亂等。主要是對癥和支持治療。 1.減輕水腫 限鹽、使用利尿劑。對嚴重低白蛋白血癥,或伴低血容量表現者可輸注無鹽白蛋白。芬蘭有主張自生后4
關于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疾病診斷介紹
鑒別中應首先除外已知病因致成的繼發性者,因原發病的治療(如繼發于梅毒的抗梅治療)可望腎病緩解。結合引起繼發性者的原發病本身其他臨床和化驗表現,多可明確診斷。小嬰兒有不能解釋的腎病綜合征伴外生殖器異常,則應考慮到Drash綜合征。此征Drash 1970年報告,表現為腎胚胎瘤(Wilm瘤)、男性假
簡述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預后
本征預后已大為改觀,有作者報告1987年后腎移植的34例隨訪3.7年,其移植腎存活率于1,2,3年時分別為94%,8l%,81%;GFR于1,3年時分別為73.7%和75.3%。患兒情況好,只1例發生慢性排異、高血壓。 繼發性CNS隨著其病因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預后,如感染所致者,采用強有力的抗
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已明確芬蘭型先天性腎病綜合征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其基因定位于19號染色體長臂,發病機制漸漸得以闡明,1966年Norio對57個芬蘭家系進行遺傳調查,明確此征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現知其缺陷基因定位于19號染色體長臂13.1,1983年Vernier等以陽離子探針PE
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鑒別診斷
應首先除外已知病因致成的繼發性者,因原發病的治療(如繼發于梅毒的抗梅治療)可望腎病緩解,結合引起繼發性者的原發病本身其他臨床和化驗表現,多可明確診斷,小嬰兒有不能解釋的腎病綜合征伴外生殖器異常,則應考慮到Drash綜合征,此征Drash 1970年報告,表現為腎胚胎瘤(Wilm瘤),男性假兩性畸
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檢查
一般檢查 1、羊水AFP水平增高: 是FNS患兒的特征性改變,由于在宮內排蛋白尿,在妊娠16~22周時,羊水的AFP水平增高;先天性神經管發育不全,也可出現羊水AFP水平增高,但其膽堿酯酶水平常同時增高可資鑒別。 2、尿的改變: 患兒常有蛋白尿,可表現為大量蛋白尿及鏡下血尿,起初蛋白尿為高選
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發病原因
根據病因分類,通常分為兩大類: 1.原發性: 包括芬蘭型先天性腎病綜合征,彌漫性系膜硬化,微小病變,局灶節段性硬化。 2.繼發性: 可繼發于感染(先天梅毒,先天性毒漿原蟲病,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風疹,肝炎,瘧疾,艾滋病等),汞中毒,嬰兒系統性紅斑狼瘡,溶血尿毒綜合征,甲髕綜合征,Drash
概述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 已明確芬蘭型先天性腎病綜合征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其基因定位于19號染色體長臂,發病機制漸漸得以闡明。1966年Norio對57個芬蘭家系進行遺傳調查,明確此征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現知其缺陷基因定位于19號染色體長臂13.1。1983年Vernier等以陽離子探針PE
簡述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癥狀體征
家族史和生產史 很大一部分CNS的患兒有陽性家族史。多數患兒為35~38周早產、體重偏低,常為臀位,常有宮內窒息史、Apgar評分偏低,羊水中有胎糞。本征特征是大胎盤,正常兒胎盤不超過胎兒體重的25%,而Huttenen的報告中胎盤占體重0.42,而正常對照為0.18。母親妊期常合并妊娠中毒癥。
概述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臨床特點
(1)特殊外貌:出生后常見特殊的外貌, 如鼻梁低、眼距寬、低位耳、顱縫寬、前囟和后囟寬大,還常見髖、膝、肘部呈屈曲畸形。其后常見腹脹、腹水、臍疝。 (2)水腫:半數于生后1~2周內即見水腫。也可遲至數月后始為家長發現。 (3)蛋白尿:患兒蛋白尿明顯且持續,最初為高度選擇性蛋白尿,疾病后期則選
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癥狀有哪些
1.家族史和生產史 很大一部分CNS的患兒有陽性家族史,多數患兒為35~38周早產,體重偏低,常為臀位,常有宮內窒息史,Apgar評分偏低,羊水中有胎糞,本征特征是大胎盤,正常兒胎盤不超過胎兒體重的25%,而Huttenen的報告中胎盤占體重0.42,而正常對照為0.18,母親妊期常合并妊娠中毒
關于小兒先天性肝囊腫的實驗室檢查方法介紹
先天性肝囊腫無合并癥者,即使囊腫很大,通常也不影響肝臟功能,因此,實驗室檢查很少有陽性結果。當出現合并癥時,病人可表現為肝臟膽紅素、轉氨酶、堿性磷酸酶、轉肽酶升高;合并感染的病人可出現血白細胞及分類升高等表現。
簡述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預防護理
已明確此征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應重視遺傳病咨詢和產前診斷。妊娠13周時胎兒血中甲胎蛋白濃度達到高峰,當胎兒發生蛋白尿時,則AFP隨尿蛋白進入羊水中,故產前診斷常借助于羊水中的甲胎蛋白濃度檢測。對曾分娩過本病小兒的孕婦于再次妊娠11~18周時,檢測羊水的AFP可有助于產前診斷。近年由于對Np
關于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病理病因分析
根據病因分類,通常分為兩大類: 1.原發性 包括芬蘭型先天性腎病綜合征、彌漫性系膜硬化、微小病變、局灶節段性硬化。 2.繼發性 可繼發于感染(先天梅毒、先天性毒漿原蟲病、先天性巨細胞包涵體病、風疹、肝炎、瘧疾、艾滋病等)、汞中毒、嬰兒系統性紅斑狼瘡、溶血尿毒綜合征、甲髕綜合征、Drash綜合
小兒先天性腎病綜合征的分型是什么
先天性腎病綜合征可分為兩型: 1、芬蘭型: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基因(CNF)定位于19q12-q13.1。多數為早產兒,胎盤巨大、重量超過25%體重,出生時或生后一月內出現水腫,伴腹水。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和高脂血癥(早期不著)。預后差,多死于感染,對皮質激素治療無效應,目前多采用早期一側
善感地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檢查介紹
1.尿常規 (1)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是腎病綜合征的必備條件。 (2)尿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 測定尿FDP有助于腎小球病分類,連日多次測定尿FDP,如FDP10個/Hp)。 2.低白蛋白血癥 血漿總蛋白降低,白/球蛋白倒置,血漿白蛋白
小兒腎病綜合征的基本介紹
小兒腎病綜合征(NS)是一種常見的兒科腎臟疾病,是由于多種病因造成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從尿中丟失的臨床綜合征。主要特點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癥、嚴重水腫和高膽固醇血癥。根據其臨床表現分為單純性腎病、腎炎性腎病和先天性腎病三種類型。在5歲以下小兒,腎病綜合征的病理型別多為微小病變型,
關于小兒先天性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尿常規檢查 絕大部分患兒的尿常規都是正常的,當出現尿路感染時,可以有白細胞出現;也有部分患兒表現為血尿。 2.血常規檢查 腎臟受損時可出現貧血,紅細胞計數減少,血紅蛋白下降。 3.腎功能檢查 一般腎積水的患兒其腎功能都在正常范圍,除非是非常嚴重的雙腎積水有進行性腎功能衰竭。
小兒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的實驗室檢查介紹
1.ACTH1~24興奮試驗 對于經典型21-羥化酶缺陷癥病人,根據臨床表現和基礎17-OHP,一般可以明確診斷。血清17-OHP基礎值不能提供足夠的診斷依據時,有必要進行ACTH1~24興奮試驗。一般而言60min時17-OHP水平在10ng/ml以上考慮非經典型21羥化酶缺陷癥的診斷。每個實
關于小兒先天性膽總管囊腫的檢查介紹
1.生化檢查 大多數患兒血、尿及糞等一系列檢查均為異常,包括血清膽紅素,主要是直接膽紅素明顯升高,堿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轉肽酶也升高。合并囊腫內感染者可見外周血象白細胞計數增高和中性粒細胞增高等的炎癥改變。 2.B超 是最為簡便且無創的檢查手段,可見肝下方界限清楚的低回聲區,可
小兒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檢查的介紹
1.外周血細胞染色體核型分析 用外周血淋巴細胞培養技術和染色體標本制作方法可對染色體進行核型分析,其異常核型包括: (1)單體型 45,XO是最多見的一種,約占60%。這種核型的個體絕大部分在妊娠早期自然流產,其余存活的個體具有典型的臨床癥狀。 (2)嵌合型 核型為45,XO/46,XX,
關于小兒先天性肝囊腫的輔助檢查介紹
1.B超是目前診斷先天性肝囊腫的主要檢查方法,無創、準確,絕大多數先天性肝囊腫是通過B超得以診斷的。B超可以確定病灶大小、數量、分布,并能鑒別肝外囊腫、膽管囊腫、寄生蟲性囊腫、肝膿腫及腫瘤液化等疾病;同時,B超還可以進行治療。 2.計算機體層掃描(computer tomograph,CT)與
關于小兒先天性膽管擴張癥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生化檢查 提示常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受損,可有高膽紅素血癥的表現,以直接膽紅素增高為主。少數患兒各項檢查指標可基本正常。合并囊腫內感染者可見血象增高等的炎癥改變。常有出凝血時間的延長。 有相當比例的患兒,尤其是梭狀型者病程中發現血、尿胰淀粉酶增高,而被誤診為單純的急性胰腺炎。臨床實際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