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病的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淋巴細胞絕對值 早期外周血淋巴細胞的下降速度能較好地反映病情程度,尤其在戰時是一個簡單易行的早期化驗指標(表2)。 急性放射病早期淋巴細胞絕對值(×109/L) 分型(度) 照后1~2d 照后3d 骨髓型 輕度 1.2 1.0 中度 0.9 0.75 重度 0.6 0.50 極重度 0.3 0.25 腸型和腦型 <0.3 根據事故病例和實驗資料,可作早期分類參考。 2.網織紅細胞 外周血紅細胞變化較遲,但網織紅細胞的變化很早。照后5天內網織細胞明顯下降,相當于3Gy以上的照射。48小時內消失,說明受到了致死劑量的照射。 3.血紅蛋白量 骨髓型放射病早期血紅蛋白量變化不明顯,腸型放射病早期升高。......閱讀全文
放射病的癥狀
受照射后病員在1-2天內表現出的初期癥狀對判斷病情有參考價值。 1.照后初期有惡心和食欲減退、照射劑量可能大于1Gy;有嘔吐者可能大于2Gy。如發生多次嘔吐可能大于4Gy。如很早出現上吐下瀉,則可能受到大于6Gy的照射。 2.照后數小時內出現多次嘔吐,并很快發生嚴重腹瀉,但無神經系統癥狀者,
放射病的病史
主要指照射史。戰時根據核爆炸的當量、爆炸方式、病員所處位置和有無防護等,初步估計病員受到的劑量。如為沾染區外照射,則根據所在沾染區的地面照射量率和傷員通過或停留的時間,推測病員受照射的劑量,同時還在了解病員有無內污染的可能。 平時的事故性照射,則根據事故的性質、輻射源的類型和活度、病員受照射時
放射病的病因
(一)核戰爭 101kt以下核爆炸時的暴露和有屏蔽人員,101kt以上爆炸時的有屏蔽人員,在嚴重沾染區內通過和停留過久的人員,受到早期核輻射或放射性沾染的外照射,是發生大量急性放射病傷員的主要因素。 (二)平時 1、核輻射事故 全世界目前有430多座核電站在運行,新建的核電站還在不斷增加
急性放射病的鑒別
造血系統的改變應與慢性苯中毒,血小板減少癥,缺鐵性貧血以及感染,某些疾病(肝炎,脾功能亢進等),某些藥物和化學物質引起的血液學改變相鑒別,造血抑制現象在脫離照射后多數能得到恢復,脫離射線并積極治療后,經久不愈的造血抑制,需考慮來自(或合并)其它原因的可能性,臨床癥狀應與神經衰弱,內耳眩暈癥,更年
放射病的鑒別診斷
造血系統的改變應與慢性苯中毒,血小板減少癥,缺鐵性貧血以及感染,某些疾病(肝炎,脾功能亢進等),某些藥物和化學物質引起的血液學改變相鑒別,造血抑制現象在脫離照射后多數能得到恢復,脫離射線并積極治療后,經久不愈的造血抑制,需考慮來自(或合并)其它原因的可能性,臨床癥狀應與神經衰弱,內耳眩暈癥,更年
放射病的臨床診斷
臨床診斷是早期分類的繼續,兩者不可分割,目的是根據照射劑量,病情的發展和各項化驗指標完成最后的確定診斷。 (一)物理劑量和生物劑量測定 正確測定病員受照射的劑量,是判斷病情的主要依據,有條件時可分別測定物理劑量和生物劑量,兩者可以互相補充,以得出較正確的數值。 1、物理劑量測定 要詳細了
放射病的病因分析
放射病是機體在短時間內受到大劑量電離輻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外照射和內照射都可能發生急性放射病,但以外照射為主。外照射引起急性放射病的射線有γ線、中子和X射線等。 是機體在短時間內受到大劑量(>1Gy)電離輻射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外照射引起急性放射病的射線有γ線、中子和X射線等。
急性放射病的診斷
臨床診斷是早期分類的繼續,兩者不可分割,目的是根據照射劑量,病情的發展和各項化驗指標完成最后的確定診斷。 (一)物理劑量和生物劑量測定 正確測定病員受照射的劑量,是判斷病情的主要依據,有條件時可分別測定物理劑量和生物劑量,兩者可以互相補充,以得出較正確的數值。 1、物理劑量測定 要詳細了
急性放射病的檢查
1、外周血象 (1)白細胞的變化規律表明疾病的發展階段,在整個病程中,外周血白細胞數的變化有7個階段,根據白細胞變化的過程,可預測疾病的發展。 1、增多;2、下降;3、頓挫回升;4、最低值;5、恢復;6、過度增多;7、恢復正常 (2)白細胞下降的速度及最低值可反映病情嚴重程度(表4)。
放射病的病史及癥狀
病史 主要指照射史。戰時根據核爆炸的當量、爆炸方式、病員所處位置和有無防護等,初步估計病員受到的劑量。如為沾染區外照射,則根據所在沾染區的地面照射量率和傷員通過或停留的時間,推測病員受照射的劑量,同時還在了解病員有無內污染的可能。 平時的事故性照射,則根據事故的性質、輻射源的類型和活度、病員
放射病的病因及病史
病因 (一)核戰爭 101kt以下核爆炸時的暴露和有屏蔽人員,101kt以上爆炸時的有屏蔽人員,在嚴重沾染區內通過和停留過久的人員,受到早期核輻射或放射性沾染的外照射,是發生大量急性放射病傷員的主要因素。 (二)平時 1、核輻射事故 全世界目前有430多座核電站在運行,新建的核電站還在
放射病的主要治療措施
(1)早期給與抗放藥抗放藥是指在照射前給藥和照射后早期給藥都可減輕放射病的一類藥物,對中、重度放射病效果較好。 (2)改善微循環照射后早期微循環障礙可加重組織細胞損傷,尤其是重度以上放射病更為明顯。可于照射后最初3天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入適量地塞米松和復方丹參注射液,對改善微循環,增加組
簡述放射病的檢查和診斷
檢查 正確測定病員受照射的劑量,是判斷病情的主要依據。有條件時可分別測定物理劑量和生物劑量,兩者可以互相補充,以得出較正確的數值。 診斷 詳細的詢問既往史,放射病的診斷既要確定患者是否患有放射病,又要早期判斷病情程度和就診斷時處于疾病哪一時期,這對指導及時采取有力的救治措施非常重要。
簡述放射病的臨床表現
1.照后初期有惡心和食欲減退、照射劑量可能大于1Gy;有嘔吐者可能大于2Gy。如發生多次嘔吐可能大于4Gy。如很早出現上吐下瀉,則可能受到大于6Gy的照射。 2.照后數小時內出現多次嘔吐,并很快發生嚴重腹瀉,但無神經系統癥狀者,可考慮為腸型放射病。 3.照后1小時內頻繁嘔吐、定向力障礙、共濟
骨髓型放射病的治療原則
(1)以造血損傷為中心進行綜合治療骨髓型放射病的主要矛盾是造血組織損傷。因此圍繞這一中心,一方面要設法減輕和延緩造血器官損傷的發展,促進損傷的恢復;一方面要大力防治由造血損傷引起感染和出血等并發癥。另外,由于放射病的損傷涉及全身各器官,所以仍以綜合治療為主,達到保持機體內環境的平衡,安全渡過極期
放射病的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淋巴細胞絕對值 早期外周血淋巴細胞的下降速度能較好地反映病情程度,尤其在戰時是一個簡單易行的早期化驗指標(表2)。 急性放射病早期淋巴細胞絕對值(×109/L) 分型(度) 照后1~2d 照后3d 骨髓型 輕度 1.2 1.0 中度 0.9 0.75 重度 0.6 0.5
急性放射病的診斷及鑒別
診斷 臨床診斷是早期分類的繼續,兩者不可分割,目的是根據照射劑量,病情的發展和各項化驗指標完成最后的確定診斷。 (一)物理劑量和生物劑量測定 正確測定病員受照射的劑量,是判斷病情的主要依據,有條件時可分別測定物理劑量和生物劑量,兩者可以互相補充,以得出較正確的數值。 1、物理劑量測定
放射病的臨床診斷及鑒別診斷
臨床診斷 臨床診斷是早期分類的繼續,兩者不可分割,目的是根據照射劑量,病情的發展和各項化驗指標完成最后的確定診斷。 (一)物理劑量和生物劑量測定 正確測定病員受照射的劑量,是判斷病情的主要依據,有條件時可分別測定物理劑量和生物劑量,兩者可以互相補充,以得出較正確的數值。 1、物理劑量測定
急性放射病治療“八步走”
? 全身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體全身或大部分一次或短時間(數天)內分次受到大劑量均勻、不均勻 或極不均勻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損傷。急性放射病(ARS)見于核*****、事故照射(大型核設施事故、放射源丟失、職業性放射裝置事故)及造血干細胞移植 預處理過程中的醫療照射等。ARS的治療原則
放射病狗血清蛋白電泳的觀察
放射病動物血清蛋白的改變可以在紙電泳中觀察到。一般認為狗在照射后吻球蛋白有增高。用凝膠電泳觀察可以得到更深入的資料。正常狗血清的凝膠電泳圖譜大致人相似。狗受致死量照射后第九天有明顯變化。我們用3-10型光 譜儀用光密度計將電泳圖譜進行了掃描。由于儀器的限制光縫最小只能達到0.5mm,從而影響了其分辨
放射病的實驗室檢查及臨床診斷
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淋巴細胞絕對值 早期外周血淋巴細胞的下降速度能較好地反映病情程度,尤其在戰時是一個簡單易行的早期化驗指標(表2)。 急性放射病早期淋巴細胞絕對值(×109/L) 分型(度) 照后1~2d 照后3d 骨髓型 輕度 1.2 1.0 中度 0.9 0.75 重度
吳祖澤:曾首個以胎肝造血干細胞移植救治放射病
兩位學生明白吳祖澤院士此番話的深意。這番話,不僅折射了吳院士一生矢志強軍報國的追求,還飽含著老師對學生投身新時代強軍事業的深深期許。 上世紀50年代,中國決定發展原子能事業、研制原子彈。吳祖澤最初的工作,就是鑄造核放射傷害醫學防護“盾牌”。他從放射系調入生化系工作,為研制個人輻射劑量儀又調去物
放射生物學研究中實驗動物的選擇和應用(3)
四、放射生物學研究中實驗動物的應用 (一)急性放射綜合征研究中的應用 實驗動物是研究急性放射綜合征的主要對象,常采用60Cor-射線照射實驗動物,使其接受不同劑量的照射,復制成各種不同類型的放射綜合征或稱放射病。再來研究它的發病特點、變化規律、發病機理、診斷和防治方法等。 當動物全身一次受到較
放射性腸炎的基本介紹
放射性腸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惡性腫瘤經放射治療引起的腸道并發癥。可分別累及小腸、結腸和直腸,故又稱為放射性直腸、結腸、小腸炎。根據腸道遭受輻射劑量的大小、時間的長短、發病的緩急,一般將放射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又根據射線來源放置的體內外位置的不同將其分為外照射放射病和內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腸黏膜
放射性腸炎的介紹
放射性腸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惡性腫瘤經放射治療引起的腸道并發癥。可分別累及小腸、結腸和直腸,故又稱為放射性直腸、結腸、小腸炎。根據腸道遭受輻射劑量的大小、時間的長短、發病的緩急,一般將放射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又根據射線來源放置的體內外位置的不同將其分為外照射放射病和內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腸黏膜
放射生物學研究中實驗動物的選擇和應用(2)
?三、放射生物學研究中實驗動物的選擇 (一)實驗動物種系的選擇 放射生物學研究中可選用成年的猴、豬、羊、狗、兔、豚鼠、田鼠、大鼠、小鼠等動物來作實驗。我們認為用猴、狗、大鼠和小鼠復制放射病模型比較理想。BALB/cAnN、A、LACA小鼠和Wistar大鼠對射線敏感,應該首選。 (二)實驗動
關于注射用復方三維B(Ⅱ)的簡介
注射用復方三維B(Ⅱ),適應癥為用于周圍神經損傷、多發性神經炎、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防治異煙肼中毒,妊娠、放射病、抗腫瘤藥所致的嘔吐,脂溢性皮炎、惡性貧血,營養性貧血等。也可用于B族維生素攝入障礙患者的營養補充劑。 成份:本品為復方制劑,其組份為:硝酸硫胺、鹽酸吡哆辛、維生素B12。每瓶含
核輻射急性初期癥狀有哪些
短時間內大劑量電離輻射引起的放射性損傷,稱急性放射病。較長時間超過允許劑量的輻射損傷,稱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見于接受過量射線的工作人員、公眾及he武器爆炸的罹難者,主要引發造血功能障礙、內臟出血、組織壞死、感染及惡性變等。?其中,核輻射導致的全身外照射損傷主要出現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初期,表現為惡心
生物醫學研究中各類實驗動物的選擇索引(五)
2.狗 為肉食動物,體型有大、中、小三種型。國外已定向培育出實驗狗——小獵兔狗(Beagle)和無特殊病原體狗。狗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發達,特別是嗅覺極敏銳,狗的上鼻道中隔區粘膜有一層高敏感的嗅細胞,其神經末梢纖維通過篩板而入顱腔的嗅腦,嗅腦相對的比其它動物大。狗的聽覺也靈敏。狗胃小,腸管短,肝
簡述神經系統的放射性損傷的并發癥
早期延緩性放射性脊髓病為脫髓鞘性變和少支膠質細胞增生。晚期延緩性顱神經與周圍神經放射病為神經纖維變性與神經叢缺血。罕見地,放射治療可在治療結束后多年引起膠質瘤,腦膜瘤或周圍神經鞘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