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完整人類基因組序列公布
由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3月31日公布了首個完整、無間隙的人類基因組序列。與這項重大成果相關的6篇論文當天發表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在一份公報中表示,人類基因組含有約30億個DNA(脫氧核糖核酸)堿基對,完成這些堿基對的完整、無間隙測序對于了解人類基因組變異全譜、掌握基因對某些疾病的影響至關重要。據悉,人類基因組測序項目的重要意義被視為與阿波羅登月計劃相當。人類基因組蘊藏人類遺傳信息,破譯它能夠為疾病診斷、新藥研發、新療法探索等帶來革命性進步。早在2001年,由包括中國在內的6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并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布了人類基因組草圖及初步分析。但由于當時的測序技術所限,這份人類基因組草圖中留有許多空白。......閱讀全文
人類基因組概述
? 一、細胞核基因組 每條染色體含1個DNA分子,1個細胞的全部遺傳信息(基因)都編碼在線狀的DNA分子上。由于每個體細胞中有2套染色體(2n),故所含的DNA是由兩個基因組(genome)構成。每個單倍體基因組約含3.2×109bp。人類基因的平均長度為1-1.5kb,所以基因組以足以編碼1.5
人類基因組編輯指南
? ? 人類基因組編輯在研究和治療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同時也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中引發了倫理問題。? ? 一方面,技術進步可以使醫生能夠修改那些包含在精子和卵子中的種系基因,防止后代罹患毀滅性的遺傳疾病。但與此同時,基因編輯改變人類遺傳的可能性,也警示著許多科學家,促使他們認為應該無限期禁止種系編輯。?
Science:人類基因組編輯指南
人類基因組編輯在研究和治療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同時也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中引發了倫理問題。 一方面,技術進步可以使醫生能夠修改那些包含在精子和卵子中的種系基因,防止后代罹患毀滅性的遺傳疾病。但與此同時,基因編輯改變人類遺傳的可能性,也警示著許多科學家,促使他們認為應該無限期禁止種系編輯。 來自麥
PNAS文章:分割人類基因組
準確闡明特定生物體內的突變率對于研究人員而言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在近期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Kateryna Makova和同事們闡明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以往的研究都是將焦點集中在突變率的區域性差異上,而Makova和研究小組
人類基因組計劃介紹
? 基因定位取得了巨大成就,新的分子生物學技術不斷發展與完善,使許多學者認為已到了對人類基因組全部30億bp,5-10萬個基因進行整體制圖和測序的時候,以達到人類基因組完善而系統認識的目的。1985年美國學者提出了人類基因組項目(human genome project),引起學術界巨大反響
人類基因組測序的緣起
雖然公眾對于開展人類基因組測序已經翹首以待,但是為這項計劃舉辦的首次協調會卻令人泄氣。1984年夏季,美國能源部(DOE)健康與環境研究項目主任查爾斯·德利西(Charles DeLisi)召開了專家會議,旨在評估人類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可行性。自20世紀80年代早期以來,能源部的研究人員一直在致力
口袋裝置測序人類基因組
1月30日,《自然—生物技術》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介紹了利用一個口袋大小的納米孔裝置測序和從頭組裝人類基因組。該研究報告了迄今為止最連續的人類基因組組裝,而且只使用了單一測序技術。 理解和解讀人類基因組是現代醫學的基石,人們一直希望可以盡可能多地測序基因組。在此之前,因為速度、成本和測
JAMA:人類基因組終生在變化
這一發現將有助于解釋為什么疾病易感性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圖片說明:不同的家庭擁有不同類型的終生DNA變化。(圖片來源:Getty) 美國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人類DNA上的表觀遺傳(epigenetic)化學標記一生中不斷變化,并且變化程度在家庭成員之間是相似的。科學家據此認為,表觀遺傳特
《自然》社論關注人類基因組測序
2月10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刊登社論——《最好的還未到來》(Best is yet to come),回顧了人類基因組測序工程過去10年的發展并展望其值得期盼的輝煌未來。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從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到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2001年
Science、Nature聚焦人類基因組研究
生物通報道 兩項研究探究了被認為是人類起源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狩獵采集者和牧民的遺傳學,研究結果揭示盡管南非click語言人群居住地相互靠近,但他們屬于不同的遺傳群體。 為了評估遺傳差異程度,兩個研究小組均檢測了不同種群DNA中的單核苷酸多態(SNPs)。由瑞典烏普薩拉大學Carina
2007:尋找人類基因組差異
中國青年報2007年12月26日報道? 每逢年底,《科學》和《自然》等雜志都會評選出本年度一些重要的科學成果。在2007年出現的許多科學進展中,關于人類基因組差異的研究以及一種新的培育干細胞的方法,連同其他一些成果受到廣泛關注。 照片: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幫助科學家定位與Ⅱ型糖尿病有關的基因。
《自然》:重新認識人類基因組
“DNA元件百科全書”首批成果出爐,人類生物學再樹里程碑 ??? 繼“人類基因組計劃”后最大的國際合作計劃之一——“DNA元件百科全書”計劃(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簡稱ENCODE)日前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挑戰了關于人類基因組的傳統理論,即人類基因藍圖不是由孤
什么是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簡介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國科學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啟動的.美國、英國、法蘭西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日本國和我國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價值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這一計劃旨在為30多億個堿基對構成的人類基因
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概念
人類基因組計劃(英語: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項規模宏大,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其宗旨在于測定組成人類染色體(指單倍體)中所包含的30億個堿基對組成的核苷酸序列,從而繪制人類基因組圖譜,并且辨識其載有的基因及其序列,達到破譯人類遺傳信息的最終目的。
美推出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
科學家在贊賞該項目雄心的同時認為其缺乏合理目標 大約1個月前,科學家在一次秘密會議中提議,通過政府與私人企業合作,從頭合成一個完整的人類基因組,這項研究大約需要10年的時間,并且相關的技術開發也將花費數以億計的美元。6月2日,他們正式對外公布了這一計劃。 這項名為“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H
美推出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
? 本報訊 大約1個月前,科學家在一次秘密會議中提議,通過政府與私人企業合作,從頭合成一個完整的人類基因組,這項研究大約需要10年的時間,并且相關的技術開發也將花費數以億計的美元。6月2日,他們正式對外公布了這一計劃。 這項名為“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HGP-write)的研究的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醫學模式
摘要:人類基因組計劃將為醫學科學的發展提供廣泛的可能性,并給生物醫學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但是人的社會性,疾病產生的非生物因素以及社會及倫理的限制都決定了任何生物醫學上的成就,包括人類基因組計劃都不能改變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的深刻內涵。? 中圖分類號:R-02;R3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DNA重組廣泛存在人類基因組中
科技日報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張夢然)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綜合醫學科學中心科學家主導的國際合作研究發現,在人類每個細胞的基因組中,重復數百萬次的特定基因組序列重組普遍存在于正常細胞和疾病狀態的細胞中。確定這種曾被認為是“垃圾”的DNA序列的重組機制,對于了解人體細胞如何發育以及是什么導致它們“生病”至
美推出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
大約1個月前,科學家在一次秘密會議中提議,通過政府與私人企業合作,從頭合成一個完整的人類基因組,這項研究大約需要10年的時間,并且相關的技術開發也將花費數以億計的美元。6月2日,他們正式對外公布了這一計劃。 這項名為“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HGP-write)的研究的倡議者在美國《科學》雜志上
Science發文探討人類基因組編輯
2015年4月,來自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們報告稱他們首次完成了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組編輯工作,這一爆炸性新聞一經發布便受到了國內外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并引發了支持者和反對者激烈的辯論。 12月,美國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和中國科學院聯合主持在美國的華盛頓召開了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峰會經過三天的熱烈討論終
首個完整人類基因組序列公布
? 由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3月31日公布了首個完整、無間隙的人類基因組序列。與這項重大成果相關的6篇論文當天發表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在一份公報中表示,人類基因組含有約30億個DNA(脫氧核
結核病如何影響人類基因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59.shtm 今年3月,一項利用古人類DNA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過去2000年里結核病如何影響歐洲居民免疫系統,特別是結核病對人類基因組的影響。 該研究的重點是TYK2基因的一個變種——P11
最新Science公布人類基因組重組圖譜
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健康科學統一服務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Recombination initiation maps of individual human genomes”的文章,構建出了一張人類基因組中染色體交換遺傳信息的詳細圖譜,這將有助于解析這些位點如何影響人類基因
人類基因組測序或將只需數分鐘
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技術,它能夠在幾分鐘內完成個人基因組的測序,且費用比目前的技術要低得多。研究人員已經將這項原型技術申請專利,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納米快報》(Nano??Letters)雜志上。? ?? 在這個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證明能在50nm孔中利用電荷高速推動DNA
Nature:巧借CRISPR技術解讀人類基因組
每個人都是由先天與后天:DNA以及環境共同塑造而成。相比于其他人的基因組,存在于你的基因組中的一些差異如何影響了你成為什么樣的人?在發表于《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篇新論文中,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巧妙地結合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和深度基因測序技術,讓我們朝著解答這一重要
利用CRISPR篩查人類基因組“垃圾”DNA
在幾個研究小組正致力將CRISPR/Cas9系統應用于臨床的同時,另一些研究團隊則在利用這一工具來解決有關生物學的基礎問題。近期,荷蘭癌癥研究所遺傳學教授Reuven Agami與和同事們應用CRISPR搜尋了整個基因組中的調控增強子元件。 他們將Cas9核酸酶靶向了從前鑒別出的兩個轉錄因子p
人類基因組測序或將只需數分鐘
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技術,它能夠在幾分鐘內完成個人基因組的測序,且費用比目前的技術要低得多。研究人員已經將這項原型技術申請專利,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納米快報》(Nano Letters)雜志上。 在這個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證明能在50nm孔中利用電荷高速推動DN
新便攜儀器可對人類基因組高效測序
新一期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志刊登報告說,一個國際團隊用一種手機大小、方便攜帶的基因測序裝置,對完整的人類基因組進行了測序。這意味著基因測序技術在市場上應用的門檻大大降低。 對人類基因組測序曾是一項非常難的工作,2003年發布的第一份人類基因組圖譜是由全球多國科學家合作十多年、耗資約30億
PNAs:人類基因組中藏著病毒的“靈魂”
研究者們發現,從遠古時期開始,我們的祖先的DNA中就藏有病毒的"靈魂"。其中一些病毒一旦被喚醒,將會是十分危險的。最近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找到了新的藏在我們DNA中的病毒"靈魂"。 通過篩查2500份人類基因組,研究者們發現有36種病毒隨著進化過程在不斷地累積。其中有19種病毒此前從未見過,其
古人類基因組數量超萬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34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