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腺樣囊性癌的病理介紹
浸潤性邊界;兩種細胞類型;數量不等的透明細胞極少基膜和透明物質;篩狀結構常存在;透明細胞少見。腺樣囊性癌診斷時應注意與其他伴有導管細胞型結構的腫瘤鑒別,包括多形性腺瘤、基底細胞腺瘤、上皮—肌上皮癌和基底細胞腺癌等。與腺瘤的鑒別在于后者腫瘤的邊界清楚、篩狀結構少見,尤其是多形性腺瘤中存在的軟骨樣基質和肌上皮細胞“融入”的特征。此外,腺樣囊性癌明顯的間質玻璃樣變常導致腫瘤成分的難以辨認。對實體型腺樣囊性癌的診斷應注意腫瘤的實性區無診斷價值,應尋找具有診斷價值的篩狀或導管結構。實體型與基底樣鱗狀細胞癌的鑒別在于后者腫瘤可以見到與正常黏膜上皮的連續,細胞核淡染,核分裂象多見,伴有鱗狀上皮成分和罕見導管結構。對腺樣囊性癌的診斷務必注意病變的浸潤是診斷的首要條件。腺樣囊性癌的分級依據其組織學類型。具有實性結構的腫瘤意味著更具侵襲性的行為、早期及多次復發、轉移,以及大的腫瘤體積的患者預后不良。......閱讀全文
氣管腺樣囊性癌的病理介紹
浸潤性邊界;兩種細胞類型;數量不等的透明細胞極少基膜和透明物質;篩狀結構常存在;透明細胞少見。腺樣囊性癌診斷時應注意與其他伴有導管細胞型結構的腫瘤鑒別,包括多形性腺瘤、基底細胞腺瘤、上皮—肌上皮癌和基底細胞腺癌等。與腺瘤的鑒別在于后者腫瘤的邊界清楚、篩狀結構少見,尤其是多形性腺瘤中存在的軟骨樣基
關于氣管腺樣囊性癌的預后介紹
本病預后較好,淋巴轉移率低,淋巴結轉移對患者預后影響不大。血行轉移晚,最常見的部位是肺、胸膜和肝臟,而骨、腎、脾少見。術后5年生存率為65%~79%,10年生存率為53%~57%。局部復發是氣管腺樣囊性癌主要的致死原因,鑒于以上情況,支氣管鏡下介入治療作為姑息性治療手段,可有效切除腫瘤,維持氣道
氣管腺樣囊性癌的簡介
氣管原發的腫瘤稀少,占所用呼吸道腫瘤1%,且惡性腫瘤占60%~83%,比良性腫瘤多見。腺樣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由Billroth (1865年)描述。自1953年由Foote和Frazell命名以來沿用至今,又稱“圓柱型腺瘤",屬涎腺惡性腫瘤。氣管腺
手術治療氣管腺樣囊性癌的相關介紹
ACC為少見的低度惡性腫瘤,目前認為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手段。根據病變范圍和周圍受浸的情況,可采用不同的手術及修復手段。手術以局部根治性治療為原則,盡可能多地切除腫瘤區組織。TACC的突出特征是隱匿性侵犯周圍的膠原纖維或血管神經束,沿此向圍圍延伸,呈浸潤性擴散,邊界難定。依靠目前檢查手段仍難準確
關于氣管腺樣囊性癌的放療治療介紹
TACC對放療亦有一定敏感性,可抑制腫瘤生長,降低復發率。放療主要適應證為: ①腫瘤不能切除的病例; ②腫瘤邊緣摘除不完全的病例; ③全身狀態不佳不能手術者。 由于受放射劑量的限制,TACC不能反復進行協同或鞏固手術療效,因而支氣管鏡介入治療越來越受重視。
關于氣管腺樣囊性癌的診斷依據介紹
由于本病早期癥狀隱匿,腫瘤起源于粘膜下,出現各種癥狀無特征。給早期診斷帶來不少困難。常被誤診為慢支和支氣管哮喘。為了避免誤診,凡對有上呼吸道阻塞癥狀,咽部檢查未發現病變,胸片正常,要警惕有氣管腫瘤的可能。并及時氣管影像學和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鏡對于原發性氣管腫瘤診斷非常關鍵。支氣管鏡下以觀察到腫
關于氣管腺樣囊性癌的影像學表現介紹
TACC由于生長方式的不同,其影像學表現也不同。賴清等根據其影象學表現將其分為如下4種亞型: ①腔內廣基型:腫瘤突入管腔呈結節狀軟組織腫塊影,密度均勻,邊緣光整,寬基底: ②管壁浸潤型:腫瘤沿管壁長軸浸潤生長,管壁不同程度的增厚與管腔不同程度的狹窄; ③腔內外生長型:管壁內外均有結節狀腫塊
概述氣管腺樣囊性癌的發病機制
肺涎腺腫瘤來源于氣管、支氣管壁內腺體,其組織結構及生物學行為和涎腺腺體發生的腫瘤類似,故稱為肺的涎腺型腫瘤。良性者稱為肺涎腺型腺瘤,最多見的是黏液性腺瘤及混合瘤(現多稱為多形性腺瘤),其他包括漿液性腺瘤、混合性腺瘤和嗜酸性細胞腺瘤等,但均極罕見。惡性者稱為肺涎腺惡性腫瘤,常見的是腺樣囊性癌和黏液
概述氣管腺樣囊性癌的癥狀體征
主要為喘鳴和吸氣性呼吸困難。當腫瘤向管腔內緩慢生長,由于氣管的可通氣量明顯大于機體的一般實際需要量,故早期氣管內小的腫瘤不會引起任何呼吸道阻塞癌狀,僅偶有胸悶、刺激性咳嗽、咳痰或咯血絲痰,癥狀不典型。中晚期時則為進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難、憋喘,明顯可聽見喘鳴音,部分見吸氣三凹征,稍多分泌物就會有窒息
簡述氣管腺樣囊性癌的支氣管鏡下表現
有些病例鏡下表現氣管黏膜紅色或暗紅色的桑椹或菜花樣增生性改變,在部分病灶表面的黏膜下可見擴張的血管,組織松脆,觸之易出血。部分病例支氣管黏膜增厚,有時表面黏膜無改變。也可在支氣管黏膜下沿長軸或管周生長、形成彌漫浸潤的斑塊。腫瘤大小范圍1~4cm,平均大小2cm。一個明顯的特征是它有不清楚的腫瘤邊
氣管腺樣囊性癌的腔內介入治療
目前臨床腔內介入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APC、冷凍、置入支架等。雖然沒有大宗臨床病例報道,但目前認為光動力治療(PDT)在腺樣囊性癌治療上有前景的,因為ACC的生長特點沿管壁浸潤,顯微鏡下觀察腫瘤總是超過可見或可觸及的腫瘤界限,故術后易復發。PDT對組織破壞最小,而且在同一部位反復治療而不累加毒
關于氣管支氣管疾病的病理介紹
急性細支氣管炎(acute bronchiolitis)是指管徑
關于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的病理介紹
異物進入氣管、支氣管后所引起的病理反應與異物的性質、大小、形狀及停留時間和有無感染密切相關。 1、異物的性質 ?-某些植物類異物如花生、豆類因含游離脂肪酸,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彌漫性炎癥反應,如粘膜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臨床癥狀比較嚴重,而金屬類異物引起的炎癥反應較輕。 2、異物的大小與形
支氣管擴張的病理介紹
本病在支氣管組織解剖結構上呈現不可復原性的擴張和變形。支氣管擴張肉眼檢查可見支氣管壁明顯增厚,伴有不 同程度的變形,管腔可呈囊、柱狀或梭狀擴張。擴張的管腔內常有粘液充塞、粘膜明顯炎癥及潰瘍,支氣管壁有不同程度破壞及纖維組織增生。顯微鏡下可見支氣管壁淋巴細胞浸潤或淋巴樣結節,粘液腺及淋巴細胞非常
細支氣管肺泡癌的病理特點介紹
細支氣管肺泡癌的光鏡下特點包括: (1)腫瘤細胞于肺泡壁上呈鱗屑生長方式,且不侵犯間質、血管及胸膜。 (2)肺泡間隔硬化、增寬,但通常無腫瘤性促纖維組織增生反應或大量炎細胞浸潤等改變。 (3)腫瘤細胞大多分化較好,其形態特點依起源細胞不同而異。 黏液型:由分化良好、形態相似、無纖毛、高柱
簡述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的疾病病理
異物進入氣管、支氣管后所引起的病理反應與異物的性質、大小、形狀及停留時間和有無感染密切相關。 1、異物的性質 ?-某些植物類異物如花生、豆類因含游離脂肪酸,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彌漫性炎癥反應,如粘膜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臨床癥狀比較嚴重,而金屬類異物引起的炎癥反應較輕。 2、異物的大小與形
簡述氣管支氣管疾病的病理變化
細支氣管粘膜腫脹,原呼吸上皮壞死脫落后,代之以增生的無纖毛柱狀或扁平上皮,杯狀細胞增多,粘液分泌增加,管壁內有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管腔內充滿由纖維素、炎細胞和脫落的上皮細胞組成的滲出物,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并可導致小灶性肺萎陷或急性阻塞性肺氣腫。由于細支管管壁薄,炎癥容易擴展累及周圍的肺間
概述氣管支氣管疾病的病理變化
肉眼觀,氣管支氣管粘膜紅腫,表面粘附白色或帶黃色的粘性分泌物,重癥病例可見粘膜壞死和潰瘍形成。組織學上,按其病變可分為: ①急性卡他性氣管支氣管炎:粘膜呈斑狀發紅,表面覆有較稀薄的黃色粘性分泌物。若分泌物過多,造成支氣管阻塞,則可引起通氣障礙。 ②急性化膿性氣管支氣管炎:管壁呈化膿性炎癥表現
簡述原發氣管支氣管腫瘤的病理生理
原發性氣管和支氣管腫瘤雖同屬上呼吸道腫瘤,但因病變位置關系,二者的臨床癥狀可完全不同;而氣管或支氣管的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相比較,二者的臨床癥狀卻有共同之處。在病變早期,痰中可帶少量血絲,不易引起病人注意,一般臨床檢查也不易發現此類腔內病變,診斷往往被延誤。
關于阻塞性支氣管哮喘的病理介紹
以往認為氣道平滑肌收縮引起氣道狹窄是引起哮喘的唯一原因,因而治療主旨在于解除支氣管痙攣。現在認識到PAF等遞質引起氣道粘膜水腫、炎性細胞浸潤、腺體分泌增中、粘液纖毛清除功能障礙,加上管腔內粘液栓阻塞也是哮喘發作的重要機制。因此,治療時除強調解痙外,還要兼顧針對非特異性的AAI用藥。這對于LAR尤
支氣管癌的病理學
支氣管癌一般分為四種組織學類型:鱗狀上皮細胞癌,常發生于較大的支氣管,通常通過直接蔓延或淋巴結轉移而擴散;小細胞未分化癌,早期產生血源轉移;大細胞未分化癌,,常經血流擴散;腺癌,常為周圍性,一般通過血流擴散。所有類型都可經淋巴管擴散。 細支氣管肺泡細胞癌(腺癌的一種亞型)會使氣腔實變,且通常不
支氣管癌的病理學
支氣管癌一般分為四種組織學類型:鱗狀上皮細胞癌,常發生于較大的支氣管,通常通過直接蔓延或淋巴結轉移而擴散;小細胞未分化癌,早期產生血源轉移;大細胞未分化癌,,常經血流擴散;腺癌,常為周圍性,一般通過血流擴散。所有類型都可經淋巴管擴散。 細支氣管肺泡細胞癌(腺癌的一種亞型)會使氣腔實變,且通常不
柱狀支氣管擴張的病理生理
支氣管擴張癥可為單側或雙側,大多數位于下葉,但也常發生于右肺中葉和左上肺舌葉.傳統上根據病理和X線表現將其分為圓柱狀,曲張狀或囊狀.然而,這種區分臨床價值不大.最近,病理與高分辨率及螺旋CT特征的相關已使這種分類趨于棄用. 病理上,支氣管壁顯示廣泛的炎癥性破壞,慢性炎癥,粘液栓子和纖毛脫落.鄰
腺樣囊性癌的概述
腺樣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過去稱“圓柱瘤”,是淚腺惡性上皮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也是惡性度最高的,在淚腺上皮性腫瘤發生率中僅次于多形性腺瘤而居第2位。本病發展較迅速早期即可出現局部蔓延或遠處轉移。常見臨床表現為眼球突出并向內下方移位由于腫瘤浸潤血管、神經及骨組織和
概述氣管低度惡性腫瘤特點
(1)類癌:起源于氣管支氣管黏膜的Kulchitsky 細胞,細胞內含有神經分泌顆粒,病理上分為典型類癌和非典型類癌。類癌好發于主支氣管及其遠端支氣管。臨床癥狀與腫瘤發生的部位有關,發生在主支氣管的類癌可引起反復肺部感染、咯血絲痰或咯血。少數類癌伴有類癌綜合征及庫欣綜合征。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能判斷
關于急性喘息性支氣管炎的病理介紹
急性喘息性支氣管炎的主要病理基礎是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微血管滲漏、粘膜水腫、炎性細胞浸潤、分泌物增多滯留所致的氣道可逆性阻塞。喘息伴呼氣性呼吸困難以夜間為重,可有刺激性咳嗽。喘息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后緩解,發作間隙可無任何癥狀和體征。
關于慢性支氣管炎的病理變化 介紹
級支氣管均可受累,受累的細支氣管愈多,病變愈重,后果也愈嚴重。主要的病變有: ①粘膜上皮纖毛倒伏,甚至脫失。上皮細胞變性、壞死脫落。上皮再生時,杯狀細胞增多,并可發生鱗狀上皮化生; ②粘液腺肥大、增生,分泌亢進,漿液腺發生粘液化; ③管壁充血,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 ④管壁平滑肌束斷裂、
簡述支氣管癌的病理學
支氣管癌一般分為四種組織學類型:鱗狀上皮細胞癌,常發生于較大的支氣管,通常通過直接蔓延或淋巴結轉移而擴散;小細胞未分化癌,早期產生血源轉移;大細胞未分化癌,,常經血流擴散;腺癌,常為周圍性,一般通過血流擴散。所有類型都可經淋巴管擴散。 細支氣管肺泡細胞癌(腺癌的一種亞型)會使氣腔實變,且通常不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病理
典型病理變化為肺呈瘢痕組織區間以肺氣腫區。鏡下見肺泡生長發育不良,間以肺泡壁和毛細血管炎癥壞死和纖維化,細支氣管粘膜壞死及鱗狀上皮化生伴壁增厚,有肺氣腫和肺不張。
簡述支氣管擴張的病理變化
肉眼觀支氣管擴張多發生于一個肺段,也可在雙側多個肺段發生。病變支氣管可呈圓柱狀或囊狀擴張。擴張支氣管、細支氣管可連續延伸至胸膜下,亦可呈節段性擴張。擴張支氣管的數目多少不等,圓柱狀和囊狀擴張可同時并存,甚而使肺呈蜂窩狀。擴張的管腔內常潴有黃綠色濃性或血性滲出物。有的管壁可見因粘膜肥厚而形成的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