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腦部膠質瘤的檢查介紹
(一)腦部MRI三維檢查: 腦部MRI圖像的三維顯示就是指利用一系列的二維腦部MRI圖像重建三維圖像模型并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技術。通過三維重建可以科學、準確地重建出被檢物體,避免了傳統方法中的不確定因素。腦部MRI的三維顯示包括對圖像的預處理、腦部腫瘤組織的提取與分割、模型構建等主要步驟。 (二)X線平片: 如果膠質瘤接近顱骨,X線平片可顯示局部顱板骨質吸收、破壞或增生。 (三)腦電圖檢查: 癲癇發作是膠質瘤常見癥狀之一,因此當患者有癲癇發作時,應及時做腦電圖檢查,這對膠質瘤的診斷有著重要意義。 (四)PET-CT: 觀察膠質瘤的生長代謝情況,判斷膠質瘤是否有顱內和脊髓椎管內的轉移。 (五)腦血管造影: 顯示腦血管移位和腫瘤血液供應情況,明確瘤體和血管的位置關系以及膠質瘤的血液供應情況。......閱讀全文
關于腦部膠質瘤的檢查介紹
(一)腦部MRI三維檢查: 腦部MRI圖像的三維顯示就是指利用一系列的二維腦部MRI圖像重建三維圖像模型并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技術。通過三維重建可以科學、準確地重建出被檢物體,避免了傳統方法中的不確定因素。腦部MRI的三維顯示包括對圖像的預處理、腦部腫瘤組織的提取與分割、模型構建等主要步驟。
關于腦部膠質瘤的基本介紹
腦膠質瘤是因為大腦和脊髓膠質細胞癌變所產生的最常見的原發性顱腦惡性腫瘤。其發病率約占顱內腫瘤的35.2%~61.0%,由成膠質細胞衍化而來,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的特點。
關于腦部膠質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腦部膠質瘤的臨床癥狀可分兩方面,一是顱內壓增高癥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精神癥狀等;另一是腫瘤壓迫、浸潤、破壞腦組織所產生的局灶癥狀,早期可表現為刺激癥狀如局限性癲癇,后期表現為神經功能缺失癥狀如癱瘓。 根據其生物學特征、年齡、性別、好發部位及臨床過程進行分析,在病史及體征基礎上,采
關于腦部膠質瘤的治療原則介紹
1、手術治療: 手術目的在于明確診斷,改善癥狀,減輕腫瘤負荷。可以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手術原則是在保留重要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量多切腫瘤,降低顱內壓力,減輕腫瘤對重要組織及神經的壓迫。 2、放射治療: Ⅱ級以上腦膠質瘤建議常規行放射治療,現如今放射治療設備較多,如伽瑪刀、
關于腦部膠質瘤的病因及常見疾病介紹
(一)病因: 現如今病因仍有很多尚不明確的地方,根據研究人員分析,可能和腫瘤本身產生有著直接相關的原因,但其中的因素主要有病毒感染,生活環境變化以及化學、電磁輻射等很多方面。 (二)常見疾病: 1、星形細胞瘤: 星形細胞瘤是指以星形膠質細胞所形成的腫瘤,據相關資料以及相關數據提示:星形細
關于小兒腦干膠質瘤的檢查介紹
1.CT 表現為腦干部位的低或等密度占位,也可為混雜密度,腫瘤多實性少囊變不均勻強化。由于受后顱窩偽跡影響,腫瘤的顯像效果不佳。 2.MRI 星形細胞瘤多為長T1長T2信號,腦干形態膨大邊界不清,增強掃描無明顯強化或不均勻強化,程度與腫瘤的惡性度相關,可伴瘤內出血,偶有囊變。 3.腦脊液
關于惡性腦膠質瘤的檢查介紹
根據現如今的WHO分型標準,膠質瘤被分為四種組織學等級。 膠質瘤Ⅰ級,例如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是生長非常緩慢的腫瘤,若此型腫瘤得到完全切除,患者則有治愈的可能。 膠質瘤Ⅱ級(常見的有少突星形細胞瘤、星形細胞瘤等)。 侵襲性的Ⅲ級膠質瘤(間變性星形細胞瘤、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等)處于中間臨床病
關于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輔助檢查介紹
1 腦電圖:對有癲癇的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做此檢查可定側及定位,可有局灶性慢波和棘慢波,定位價值在90%以上,但由于醫生常越過EEG檢查而直接做CT,故其使用價值已較小。 2 顱骨X線平片:此項檢查其實對兒童腦瘤的診斷有很大參考價值,但因CT的普及,做顱骨X線平片者已很少用。其變化可分一般性
關于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的檢查方法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一般無特異檢查發現,有的患兒可有內分泌異常檢查結果。 二、其他輔助檢查: 1.腦電圖檢查 多用于有癲癇發作者,可見病變區域有局灶性或彌漫性棘波、慢波和棘慢綜合波。 2.顱骨X線平片檢查 主要是顱高壓征象,少枝細胞瘤可見病理性鈣化。 3.CT檢查 多表現為半球深部的低密
關于小兒視神經膠質瘤的檢查方法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一般常規檢查無異常發現,視交叉-下丘腦型患兒可見內分泌的紊亂。 二、其他輔助檢查: 1.顱骨X線平片 可見有視神經孔的擴大,蝶鞍呈“梨形或葫蘆形”,影響到腦脊液循環時可見顱內壓增高征。 2.CT Ⅰ、Ⅱ型多有視神經的增粗,病灶呈等密度,不規則強化,少有鈣化,囊性變罕見;
關于小兒腦干膠質瘤的基本介紹
腦干膠質瘤多見于兒童,發病高峰年齡為6~10歲,占兒童顱腦腫瘤的10%~20%,占兒童后顱窩腫瘤的30%。腦干膠質瘤分為腦干內彌漫型、局限型和腦干外生型。局限性腫瘤主要見于中腦、腦橋(向背側外生性生長者)及延髓,而腦橋膠質瘤極大多數呈浸潤性生長,侵及整個橋腦和鄰近組織。
關于腦膠質瘤的基本癥狀介紹
1.顱內壓增高,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和癲癎以及精神癥狀。 2.腦組織受腫瘤壓迫、浸潤、破壞所產生的局部癥狀、造成的神經功能缺失。 3.頭顱CT平掃加強定位準確率100%,定性準確率90%。 4.核磁共振檢查較CT更為準確,影像更為清楚,可發現CT檢查所不能發現的微小腫瘤。
關于惡性腦膠質瘤的分級介紹
世界衛生組織將膠質瘤分為4級,惡性度從低度到高度。 1級為良性,2級為低度惡性,3級4級為高度惡性。 WHO一級膠質瘤 (毛細胞性星形細胞瘤):手術是可以治愈性的。如果在術后影像上有殘余腫瘤,則可行第二次手術切除整個腫瘤。放療和化療對此類腫瘤極其有限。 WHO二級膠質瘤 (低度惡性膠質
關于惡性腦膠質瘤的基本介紹
腦膠質瘤系發生于腦最常見的一類腫瘤。依其細胞構成不同又可分為星形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室管膜母細胞瘤、室管膜細胞瘤等。此類腫瘤生長部位、惡性程度不同。惡性腦膠質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類顱腦腫瘤,其發病率在顱腦腫瘤中高達60%。
關于惡性腦膠質瘤的定義介紹
顱內良性膠質瘤是指生長在顱內某一部位(多在腦神經組織外),細胞分化良好,生長緩慢,多能根治的腫瘤。而顱內惡性膠質瘤則相反(大都生長在腦神經組織內),細胞分化不良,生長迅速,難以根治。有些顱內良性腫瘤,由于位置深在,其周圍有許多重要結構,發現時體積已很大,手術不能全部切除,預后不良。而有些部分的所
關于腦膠質瘤的侵襲特點介紹
局部侵襲是腦膠質瘤的一個顯著特征。通常,膠質瘤都有一個中央壞死灶,周圍是高致密的腫瘤細胞區。這些腫瘤似乎邊界清楚,但組織學上,卻發現有局部侵襲。侵襲往往循血管和有髓纖維路徑侵襲,特別是后者。目前認為,腦膠質瘤的侵襲特點主要有五。 1.侵襲是幾乎所有腦膠質瘤的內在特性(良性室管膜瘤除外)。 2
關于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的預后介紹
取決于腫瘤的病理性質、手術的切除程度及術后的輔助治療情況。本組星形細胞瘤5年生存率為52.2%,而多形膠質母細胞瘤的5年生存率為7.9%。美國兒童腫瘤聯合調查組(CCG)的大宗病例分析證實,在GBM患兒中,根治性切除組和部分切除組的5年期無腫瘤進展生存率(PFS)分別為29%±6%和4%±3%;
關于惡性腦膠質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臨床表現:主要為顱內壓增高癥狀及相應部位的壓迫癥狀,如頭痛、嘔吐、視力障礙、感覺障礙、偏癱、語言障礙、共濟失調等。診斷:CT、磁共振攝像有重要診斷意義,病理診斷方可確定其類型與性質。
關于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病理介紹
(一) 星形細胞瘤 1 纖維型:鏡下所見:腫瘤細胞分化良好,含豐富的膠質纖維,腫瘤細胞胞漿很少,細胞核大小相似。圓形或橢圓形,核膜清楚,核內染色質中等,瘤內血管細而薄壁。 2 原漿型:較少見,鏡下所見:瘤細胞散在分布,胞漿呈粉紅色,可見到胞漿突起,細胞核位于瘤細胞中心或稍偏一側,有時可見到核
關于小兒腦干膠質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1.腦干腦炎 好發于青壯年。半數患者發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其他病毒感染病史,起病急驟,早期出現精神癥狀和意識障礙,并在較短時間內出現雙側顱神經麻痹,長束癥狀較少。癥狀和體征較彌散。兒童急性起病者,仍首先考慮腦干膠質瘤。 2.小腦腫瘤 小腦蚓部的髓母細胞瘤長向第四腦室時,可壓迫腦
膠質瘤的介紹
腦膠質瘤是由于大腦和脊髓膠質細胞癌變所產生的、最常見的原發性顱腦腫瘤。年發病率約為3-8人/10萬人口。如同其他腫瘤(疾病)一樣,膠質瘤也是由于先天的遺傳高危因素和環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一些已知的遺傳疾病,例如神經纖維瘤病(I型)以及結核性硬化疾病等,為腦膠質瘤的遺傳易感因素。[1]
膠質瘤的病因介紹
如同其他腫瘤(疾病)一樣,膠質瘤也是由于先天的遺傳 高危因素和環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的。一些已知的遺傳疾病,例如神經纖維瘤病(I型)以及結核性硬化疾病等,為腦膠質瘤的遺傳易感因素。有這些疾病的患者,其腦膠質瘤的發生機會,要比普通人群高很多。此外,一些環境的致癌因素也可能與膠質瘤的發生相關
膠質瘤的診斷介紹
膠質瘤的診斷,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病史、癥狀、體征、輔助 檢查以及術后病理等進行綜合考慮和判斷。患者有臨床癥狀表現后,就診時最常做的檢查包括頭顱CT 與磁共振(MRI)。頭顱CT可以初步判定是否有顱內占位。膠質瘤在CT上,往往表現為腦內、低信號的病變;低級別膠質瘤一般無瘤周水腫,高級別膠質瘤往往伴
關于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化療治療介紹
由于放療的副作用,在3歲以內的嬰幼兒采用放療是不恰當的(操作上有困難,后遺癥也明現)。故化療的應用也是治療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手段之一,但主要適用于年齡小的惡性膠質瘤,尤其對于復發腫瘤有一定療效。有人認為對間變型星形細胞瘤或膠質母細胞瘤對不同的化療方案的有效率為40-80%。總的看來,化療對小兒
關于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的預防護理介紹
參照一般腫瘤的預防方法,了解腫瘤的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腫瘤的危險。預防腫瘤的發生有2個基本線索,即使腫瘤在體內已經開始形成,它們也可幫助機體提高抵抗力,這些策略如下所述: 1.避免有害物質侵襲(促癌因素) 就是能夠幫助我們避免或盡可能少接觸有害物質。 腫瘤發生的一些相關
關于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介紹
有顱內壓增高、癲癇發作或限局性體征,經過CT及MRI檢查,診斷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并不困難,多數患兒來診時腫瘤已較巨大,結合影像學特點多可定位定性。但也有兩種疾病需和腫瘤鑒別。 1 炎性肉芽腫或小膿腫 主要表現為癲癇發作和限局性體征,顱壓增高征不明顯,CT可見小環形稍高密度影。注藥可病灶環增強
關于惡性腦膠質瘤的流行病學介紹
腦干腫瘤(腦干膠質瘤)占顱內腫瘤的1.4%。主要為神經膠質瘤,其中以星形細胞瘤和極性成膠質細胞瘤較為多見,其次是少枝膠質細胞瘤、室管膜膠質瘤、髓母細胞瘤,此外還可見到血管瘤(包括血管網織細胞瘤)、囊腫、畸胎瘤、結核瘤、轉移性腫瘤等。兒童及青少年好發,特別是5~9歲兒童發病率最高。兒童病人常以分化
神經膠質瘤的基本介紹
神經膠質瘤簡稱膠質瘤,也稱為膠質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約占所有顱內原發腫瘤的一半,廣義是指所有神經上皮來源的腫瘤,狹義是指源于各類膠質細胞的腫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99年的分類方案分為星形細胞瘤、少支膠質瘤、室管膜瘤、混合性膠質瘤、脈絡叢瘤、來源不肯定的神經上皮組
神經膠質瘤的分類介紹
1、星形細胞瘤 為神經膠質瘤中最常見的一類腫瘤。 成人多見于大腦半球,兒童則多見于小腦。可分為如下類型: (1)良性星形細胞瘤①纖維型星形細胞瘤。②原漿型星形細胞瘤。③飼肥型星形細胞瘤。 (2)間變型(惡性)星形細胞瘤是星形細胞瘤中的惡性類型。 (3)膠質母細胞瘤為星形細胞瘤中最惡性的
關于小兒大腦半球膠質瘤的簡介
兒童大腦半球膠質瘤(glioma of cerebral hemisphere in childhood)較成人相對少見。廣泛累及一側或兩側大腦半球,晚期可累及腦干。臨床表現常見癥狀有顱內高壓(約75%)、癲癇(約25%)及不同部位的神經損害癥狀,如偏癱、失語、神經內分泌異常、視神經萎縮及小腦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