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小兒細菌性痢疾?
做好個人衛生,喝開水不喝生水,用消毒過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飯前便后要洗手,不要隨地大便;剩飯菜要加熱后吃;做到生熟分開,防止蒼蠅叮爬食物;得病后要及時治療。 注意:痢疾桿菌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7℃,在水果、蔬菜中能生存10天,牛奶中能生存24天,不耐熱,加熱60℃10分鐘即可滅活。......閱讀全文
怎樣預防小兒細菌性痢疾?
做好個人衛生,喝開水不喝生水,用消毒過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飯前便后要洗手,不要隨地大便;剩飯菜要加熱后吃;做到生熟分開,防止蒼蠅叮爬食物;得病后要及時治療。 注意:痢疾桿菌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7℃,在水果、蔬菜中能生存10天,牛奶中能生存24天,不耐熱,加熱60℃10分鐘即可滅活。
怎樣預防細菌性痢疾?
1.管理傳染源 及時發現患者和帶菌者,并進行有效隔離和徹底治療,直至大便培養陰性。重點監測從事飲食業、保育及水廠工作的人員,感染者應立即隔離并給予徹底治療。慢性患者和帶菌者不得從事上述行業的工作。 2.切斷傳播途徑 飯前便后及時洗手,養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尤其應注意飲食和飲水的衛生情況。
怎樣預防中毒性細菌性痢疾?
1、搞好環境衛生,加強廁所及糞便管理,消滅蒼蠅孳生地,發動群眾消滅蒼蠅。 2、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飲生水,不吃變質和腐爛食物,不吃被蒼蠅沾過的食物。 3、不要暴飲暴食,以免胃腸道抵抗力降低。 4、降溫止驚,防治腦水腫和呼吸衰竭,為了迅速控制感染,防治循環衰竭,應選用強有力的廣譜抗菌藥物。
怎樣預防痢疾阿米巴?
治療患者及攜帶包囊者,飲水須煮沸,不吃生菜,防止飲食被污染。防止蒼蠅孳生和滅蠅。檢查和治療從事飲食業的排包囊及慢性患者,平時注意飯前便后洗手等個人衛生。
小兒細菌性痢疾的病因分析
病原是痢疾桿菌,屬于腸桿菌的志賀菌屬,分A、B、C、D四群(志賀菌、福氏菌、鮑氏菌、宋內氏菌),我國以福氏志賀菌多見。志賀菌屬經口進入胃腸道,侵入結腸上皮細胞,并生長繁殖,細菌裂解后產生大量內毒素與少量外毒素,志賀菌內毒素從腸壁吸收入血后,引起發熱、毒血癥及急性微循環障礙。
預防急性細菌性痢疾的相關介紹
1、搞好環境衛生,加強廁所及糞便管理,消滅蒼蠅孳生地,發動群眾消滅蒼蠅。 2、加強飲食衛生及水源管理,尤其對個體及飲食攤販做好衛生監督檢查工作。 3、對集體單位及托幼機構的炊事員、保育員應定期檢查大便,做細菌培養。 4、加強衛生教育,人人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引生水,不吃變質和腐爛食物,不吃
預防中毒型細菌性痢疾的簡介
1、搞好環境衛生,加強廁所及糞便管理,消滅蒼蠅孳生地,發動群眾消滅蒼蠅。 2、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引生水,不吃變質和腐爛食物,不吃被蒼蠅沾過的食物。 3、不要暴飲暴食,以免胃腸道抵抗力降低。 4、降溫止驚,防治腦水腫和呼吸衰竭,為了迅速控制感染,防治循環衰竭,應選用強有力的廣譜抗菌藥物。
關于小兒細菌性痢疾的基本介紹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志賀菌屬引起的常見腸道傳染病。各年齡組小兒均易感,多見于3歲以上兒童。全年均可發病,多流行于夏秋季節。以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黏液膿血便為臨床特點。本病可分為:急性菌痢、非典型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性痢疾,其中中毒性菌痢病情經過極為兇險,起病急驟,突發高熱、驚厥或休克
治療小兒細菌性痢疾的相關介紹
1.急性細菌性痢疾 (1)一般治療隔離、臥床休息、半流質易消化飲食。 (2)支持和對癥治療退熱、止吐以及止痙藥緩解腹痛等,另外應該按脫水程度給予液體療法。 (3)抗菌治療近年來對氨芐西林、慶大霉素等耐藥的痢疾桿菌菌株日益增多,最好根據藥敏試驗選用抗生素,可選用阿米卡星、第三代頭孢菌素、含酶
小兒細菌性痢疾的鑒別診斷介紹
1.熱性驚厥 既往有熱性驚厥史,驚厥后神志清楚,一般狀態好,常可找到引起本癥的其他疾病。 2.大葉性肺炎 X線檢查肺部可有大葉或節段性炎性病變。 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多發生于冬春季節,70%以上可見皮膚和黏膜的出血點或淤斑等。 4.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季節相同,但驚厥的發生時間不
概述小兒細菌性痢疾的臨床表現
潛伏期:數小時至8天不等,大多為1~3日。臨床分型,根據病情及病程可分為: 1.急性細菌性痢疾 典型病例,起病急,發熱、腹瀉、大便性狀為膿血便或黏液便,伴有陣發性腹痛、里急后重,有時有熱性驚厥,腹部可有輕壓痛,可觸及痙攣性乙狀結腸,腸鳴音亢進。 2.非典型菌痢 不發熱或只有微熱,也無中毒
關于小兒細菌性痢疾的檢查方式介紹
1.大便常規 病初可正常,以后出現膿血黏液便,鏡檢有成堆膿細胞、紅細胞和吞噬細胞。 2.大便培養 可分離出志賀菌屬痢疾桿菌。 3.外周血象 白細胞總數多增高至(10~20)×10/L以上。中性粒細胞為主,并可見核左移。當有DIC時,血小板明顯減少。 4.免疫學檢測 目前已有應用熒光
怎樣預防小兒氣胸?
繼發性氣胸應積極治療原發性疾病,如葡萄球菌性小兒肺炎常見的并發癥為膿胸、氣胸、膿氣胸、應積極預防,在人工通氣持續正壓通氣(CPAP)時,應注意預防本病的發生,流行季節不到公共場所去,做好兒童的計劃免疫,特別是麻疹活疫苗和百白破混合制劑的注射,以減少繼發肺炎的發生,積極提倡母奶喂養,合理預防佝僂病
怎樣預防小兒胃炎?
早期去除各種誘發或加重胃炎的原因,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疲勞,減少壓力,注意休息,保證睡眠,加強鍛煉。改善不良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少食辛辣刺激的食品,注意營養搭配。注意氣候變化,防止受涼。積極治療口腔、鼻咽部慢性感染灶,少用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就幽門螺桿菌而言,從調查情況看出人與人是主要傳播途徑,
關于小兒細菌性痢疾的診斷依據介紹
1.普通型菌痢 夏秋季發病,有腹瀉伴發熱、糞便帶黏液膿血,大便鏡檢每高倍視野膿細胞>15個并見有紅細胞,即可臨床診斷。但確診要靠大便培養,應取新鮮糞標本,及時接種,可提高培養陽性率。 (1)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也表現為發熱、腹瀉和膿血便,鑒別主要依靠大便培養,本病糞培養痢疾桿菌陰性,但發現有大
怎樣預防小兒食管異物?
食管異物是完全可以預防的,應廣泛地向父母及保育員進行宣教,主要加強嬰幼兒看護。 1.進食不宜過于匆忙,尤其是吃帶刺類的食物時,要仔細嚼碎將骨刺吐出來。 2.教育兒童糾正將硬幣、電池、玩具放在口內玩的不良習慣。 3.誤咽異物后,避免強行用米飯、饅頭、韭菜等方法將異物退下。
怎樣預防小兒iga腎病?
1.積極防治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各種感染。 2.盡量少吃辛辣的食物,注意飲食均衡、清淡,不要吃太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3.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過度。適度的體育運動能夠增強體質。
怎樣預防小兒急性胃炎?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臟的、腐敗的食物。 2.服用對胃黏膜刺激性藥物,應在飯后服用,必要時減量或換藥。 3.管理好腐蝕劑和有毒物質,防止小兒誤服。 4.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飲食要有節制。 5.預防呼吸道及腸道感染。
怎樣預防小兒慢性胃炎?
1.保持精神愉快 精神抑郁或過度緊張和疲勞,容易造成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膽汁反流而發生慢性胃炎。 2.慎用、忌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 長期濫用此類藥物會使胃黏膜受到損傷,從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潰瘍。 3.積極治療口咽部感染灶 勿將痰液、鼻涕等帶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導致慢性胃炎。 4.注意飲食
怎樣預防小兒高血壓
對血壓正常偏高兒童、有陽性家族史者及肥胖兒應作為重點預防對象,定期測量血壓。廣泛宣傳良好生活習慣。飲食保證兒童正常生長發育需要,避免超重,并應從嬰幼兒時期開始,避免喂哺過量牛奶或總熱卡過多。日常飲食避免過多高脂高膽固醇飲食 ,少食精米精面,多食蔬菜,鼓勵低鹽飲食。堅持體育鍛煉,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的
怎樣預防小兒肺結核?
1.加強初級保健 要依靠城鄉基層醫療網的力量,充分發揮各級醫生包括空村醫生的作用。臨床證明,結核的發病與小兒健康狀況和生活環境有密切關系,應注意合理的營養、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及對麻疹、百日咳的預防等措施。 2.發現病例及早防治 早期發現是患兒早期治療的先決條件。定期作體格檢查以早期發現疾病。接
怎樣預防小兒腦膿腫?
1.防治感染性疾病 菌血癥或膿毒血癥可經血行播散到顱內引發本癥,應積極預防和治療。尤其是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易形成血栓。其他先心病患兒易發生細菌性心內膜炎,均易形成膿性栓子而引發本癥。 2.防治局部感染 如鼻旁竇、中耳、乳突的化膿性炎癥,頭皮的感染等,可至局部感染的擴散引發本癥,應積極
關于小兒中毒型痢疾的預防護理介紹
痢疾的預防要充分發動群眾,展開廣泛的衛生宣教工作,采取綜合性預防措施:加強小兒的衛生管理,講究個人衛生,照看人和小兒飯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改善飲水衛生,防止水源受污染,不喝生水;加強糞便管理,病人的糞便要用1%漂白粉浸泡或澆上沸水或撒上生石灰浸泡后才能倒入下水道或糞池,病兒的尿布和襯褲要煮過或用
細菌性痢疾的簡介
細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簡稱菌痢,亦稱為志賀菌病(shigellosis),是志賀菌屬(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志賀菌經消化道感染人體后,引起結腸黏膜的炎癥和潰瘍,并釋放毒素入血。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黏液膿血便,同時伴有全身毒血癥癥狀,嚴重者
如何診斷細菌性痢疾?
根據流行病史、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可初步作出診斷,病原學檢查可確診。可分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三類。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具有腹瀉,膿血便、或黏液便、或水樣便、或稀便,伴有急后重癥狀,難以確定其他原因腹瀉者。 臨床診斷病例:有不潔飲食或與菌痢患者接觸史,出現腹瀉、腹痛、里
細菌性痢疾的診斷
根據流行病史、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可初步作出診斷,病原學檢查可確診。可分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三類。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具有腹瀉,膿血便、或黏液便、或水樣便、或稀便,伴有急后重癥狀,難以確定其他原因腹瀉者。 臨床診斷病例:有不潔飲食或與菌痢患者接觸史,出現腹瀉、腹痛、里
細菌性痢疾的病因
1.病原菌 引起細菌性痢疾的病原菌為志賀菌,又稱痢疾桿菌,屬于腸桿菌科志賀菌屬,為兼性厭氧的革蘭陰性桿菌,有菌毛、無鞭毛、莢膜及牙胞,不具動力,最適宜于需氧生長。按抗原結構和生化反應不同將志賀菌分為4群(痢疾志賀菌、福氏志賀菌、鮑氏志賀菌、宋氏志賀菌)和51個血清型。目前我國以福氏和宋內志賀菌
細菌性痢疾的檢查
1.血常規 急性菌痢患者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呈輕至中度升高。慢性患者可有血紅蛋白低等貧血的表現。 2.大便常規 典型者外觀為鮮紅黏凍狀的稀便。鏡檢可見大量膿細胞(每高倍鏡視野白細胞或膿細胞≥15個)和紅細胞,并有巨噬細胞。 3.細菌培養 糞便培養志賀菌陽性可確診。 4.特異性核
怎樣預防小兒過敏癥
由于本癥可危及生命,所以預防十分重要。采集一準確而完整的病史不只對診斷,防來說也很重要。找出以前發生過敏反應的規律和原因,查出誘發物,特別是潛在的誘發物及其交叉反應物并進而避免暴露。此外,大多數藥物致變態反應不能以皮試診斷,疑及者需要服藥時,種類應盡可能少,有利于診斷和預防。在進行免疫療法過程中
怎樣預防小兒風濕熱
風濕熱的預防可分為初次發作和復發的預防兩種。A組溶血性鏈球菌初次感染后,風濕熱的發病率約1‰,而早期發現鏈球菌比較困難,故預防風濕熱初次發作不易辦到,只有對確診為鏈球菌感染的患者進行早期青霉素治療。風濕熱患者在發生鏈球菌感染后易致復發,風濕熱第一次發作后頭3年內的復發率大約為75%,每次復發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