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近日,生物技術領域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的年度特輯發表了題為《中國生物制藥產業集群》的專題文章。 文章高度評價了中國生物制藥產業和華南理工大學創辦的創新醫藥“前孵化器”。文章寫道:如何跨越科研成果和風險投資之間的“一厘米”障礙,一直是困擾全球生物技術產業的難題。最近,在中國廣東首創的“前孵化器”新機制找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案。 據了解,“前孵化器”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譚文提出和設計。 他告訴記者:高校“前孵化器”的功能可以概括為,從思路到專利,從人才到團隊,從技術到產品的多元培育與轉化。“前孵化器”結合中國實際,開發及整合現有資源,通過對教育體制和科研內涵進行改革,引導和支持高端人才在高校創新創業,為具有商業前景的技術提供發展條件和環境,最終催生出具有完整科技產品和技術團隊的新的科技企業,并使其進入開發區的孵化器繼續發展。 ......閱讀全文
醫藥領域一些初創公司快速涌起,它們聚集于定向服務那些擁有先進技術和成熟產品的企業的孵化器,享受著優惠政策、優越辦公條件和人力集群優勢。更為重要的是,一些初創公司在大醫藥公司的資金扶持下研發出尖端技術和新藥
近期,亞太地區生物制藥產業發展迅速,Tech In Asia數字顯示,亞太地區2016年第一季度生物技術風險投資總額飆升至1.74億美元。這一數字在2015年第四季度為1.5億美金,而2015年第一季度的亞太生物技術風險投資總額僅為940萬美金。除了風險投資以外,生物技術專利創新數目的上升也從另
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我國制藥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突破領域。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顯示了可喜的發展趨勢,但離世界發達國家生物醫藥發展水平仍然存在不少差距。2002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生物技術公司總數已達4362家,銷售總額約為413億美元,其中生物技術公司總
近些年來,歐美已經不再是世界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的唯一中心,亞洲的產業正處于快速上升期。據媒體Tech In Asia統計,2016年第一季度亞洲的生物醫藥風險投資總額為1.74億美元,而去年的第四季度僅為1.5億美元,同比去年第一季度增加了940萬美元。 路透社年度“創新國家報告”中指出,201
中關村生物醫藥園地處號稱“中國硅谷”的中關村科技園區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周圍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50多所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學院等130多家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科學儀器、圖書情報信息、科研成果資源非常豐富,創業環境獨具一格。 2004年4月,中關村上地生物科技
選擇實驗室培養箱時考慮二氧化碳傳統上,孵化器一直是大多數生物和生命科學實驗室的支柱,以生長或維持生物文化,繁殖菌落或繁殖/生長昆蟲。最基本的孵化器使研究人員能夠重新創建嚴格的溫度條件,以**地生長,發育和/或維持細小細胞。溫度均勻性也很關鍵,因為生活環境的波動可能是致命的。隨著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領域
當下正處生物技術黃金時代,不少國家已經將其上升為重點戰略發展方向。近年來,我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不斷加大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支持,曾多次下撥專項資金支持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高技術等項目的發展,為生物制藥發展注入了動力。 歐美專利漸到期 據報道,我國生物藥總銷售額已經突破千億元規模,但大多依靠
即使在衰退的一年中,亞洲的生物技術行業也超過了美國。正如EY年度“超越邊界”報告最新一期所述,中國、日本、新加坡、韓國和臺灣的生物科技業總共募集了超過25億美元的融資。去年IPO市場萎縮以及公開交易的生物技術的后續融資和其他資金下降抵消了風險投資(VC)融資11%的增長。 然而,亞洲的同比下降
從古老的農耕牧漁到現代的基因工程,生物產業已從歷史走到時代前沿,進入全球產業發展的高端鏈。 用稻米生產血清蛋白,這是生物農業的神奇;用唾液測出疾病緣由,這是生物醫學的本領;用微生物脂肪酸制造柴油,這是生物能源的威力…… 昨從省發改委了解到,據測算,去年,全省生物產業總產值突破860億
在生物制藥領域,頂尖科研機構(包括頂尖高校和頂尖科研院所)在高端人才儲備、技術積累、學術氛圍、研究規模、管理機制等方面擁有巨大優勢,并且在一定時期內,這些優勢是絕大多數企業所不具有的,甚至是難以望其項背的。 因此,與常見的“企業應為創新主體”的觀點有所不同,筆者認為,在生物制藥領域,中國的頂尖
BTE 國際生物大會在穗開幕 競逐大灣區產業高地 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中國蛋白藥物質量聯盟、廣東省實驗室設計建造技術協會、廣東省生物產業協會、深圳市生物醫藥促進會、廣州市儀器行業協會、基因產學研資聯盟、振威展覽股份聯合主辦的BT
生物行業國賽在穗收官 廣州市場規模擴大 生物技術產業被看成朝陽產業,其發展勢頭迅猛,隨著新產品研發經費支出的快速穩定增長,我國生物技術行業大中型企業新產品產銷規模呈較快增長趨勢。2018年4月,香港放松了生物科技公司IPO準入條件,隨著香港IPO的放開,對于生物科技企業而言,生產方向將慢慢由生
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目前,生物技術進入產業化階段,基因檢測、基因編輯技術正以比“摩爾定律”更快的速度發展,細胞和基因療法技術日益成熟,生物產業已成為世界經濟中增長最快、技術創新最活躍的產業之一。我國生物產業發展迅速,近年來保持年均12%以上的增速,到2025年產值規模有望突破10萬億元,占G
濱海新區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實現國家功能定位的根本途徑和重要標志。濱海新區具備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的良好基礎和優越條件。濱海新區以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為契機,聚焦具有國際競爭力的
11月16-18日,在廣東中山舉辦的MAH·2018生物醫藥CDMO/CMO論壇上,世界500強公司賽默飛世爾科技將與中山火炬開發區管委會簽訂合作協議,賽默飛世爾科技將聯合中山火炬開發區、國家健康基地建設共享開放實驗室,并有意將生物藥CMO、CDMO 平臺引入中山。 近年來,國家藥品監管改革政
7月13日至14日,第十一屆ChinaBio創業投資論壇在濟南高新區舉行。此次論壇由濟南生物醫藥園與ChinaBioLLC共同主辦。來自全球20多家投資公司及15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參加論壇。 本次論壇安排了針對生物醫藥企業的專業論壇,包括濟南生物制藥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生命科學融
性別本不應該作為一種區分領導者的標簽,但是現實世界中的職場環境里,性別不平等現象依然嚴重,尤其是在生物醫藥行業,男性主導的特征更為明顯。而如今,女性領導人越來越多地占到公司領導團隊的前排,指點江山。猶記得再鼎醫藥的杜瑩女士去年上榜了FiercePharma“生物制藥界的15位最杰出女性”榜單的N
二代基因測序行業是目前增長最快的基因學研究板塊。有研究報告稱,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近600億美元,未來5年,年增速預計將超15%,是醫藥行業整體增速的3至4倍,其中,基因測序行業增速將超過20%。 根據Markets&Markets的研究報告顯示,去年二代基因測序的全球市場規
二代基因測序行業是目前增長最快的基因學研究板塊。有研究報告稱,201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近600億美元,未來5年,年增速預計將超15%,是醫藥行業整體增速的3至4倍,其中,基因測序行業增速將超過20%。 根據Markets&Markets的研究報告顯示,去年二代基因測序的全球市場規
2016年5月19日至20日,由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生物谷主辦,杭州市高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浙江省藥學會協辦的"2016創新藥物發展與合作論壇"在杭州和達希爾頓逸林酒店隆重開幕。此次會議邀請了國內外生物醫藥研發領域的眾多專家學者,以及杰出的企業家代表。大會為行業內的專家和參會代表提供了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