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項目編號91114201和 J1210006),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黃迪穎研究員領導的國際科研小組2月20日再次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侏羅紀兩棲蚊子及其幼態特征》。 蜥虱(Saurophthirus)和恐怖蟲(Strashila)是所有昆蟲化石中最令人迷惑的兩個類群。2012年3月8日黃迪穎研究員等在《自然》雜志首次報道了中國中生代巨型跳蚤的發現,指出蜥虱(Saurophthirus)實際是一種白堊紀特化的巨型跳蚤。然而,恐怖蟲(Strashila)卻仍然是個迷。恐怖蟲1992年由俄羅斯科學家最先報道,學者們認為它與已知昆蟲有很大區別,無法歸入任何昆蟲目,一些學者甚至為它建了一個新目。并認為它是翼龍的外寄生蟲,還有作者提出它們寄生于帶毛恐龍,它的螯狀后足用來抓握恐龍羽毛的毛根。 根據我國內蒙寧城縣道虎溝中侏羅統九龍山組(距今約1.65億年)最新......閱讀全文
瘧疾是經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共有五種,即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卵形瘧原蟲和諾氏瘧原蟲。一旦瘧原蟲通過蚊子叮咬進入人體,它們先在肝臟中增殖,隨后侵入紅細胞,在那里,它們導致所有的瘧疾癥狀。瘧疾能通過受感染的蚊蟲叮咬傳播,影響
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王華林學科組在新發布尼亞病毒與宿主干擾素系統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兩項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生物化學雜志》)和Frontiers in Immunology(《免疫學前沿》)雜志上。 發熱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稱,北京多個大型超市生鮮區活魚全部下架,有傳言稱和水污染有關。11月23日晚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在官方微博@首都食藥通報稱,“網傳北京市水體污染導致淡水魚污染的傳聞不可信,部分超市停售淡水活魚屬于企業自主行為,北京從未統一下達停止銷售淡水活魚的通知。” 在通報中,有兩家商業超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1月30日,由北京科學儀器裝備協作服務中心、首都科技條件平臺檢測與認證領域中心主辦,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北京大學研發實驗服務基地承辦,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生物醫藥領域中心、北京科方創業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協辦的“MALDI-TOF MS 技術培訓交流會”在華騰科技大廈隆重
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一詞,源于蛋白質(protein)與基因組學(genomics)兩個詞的組合,意指“一種基因組所表達的全套蛋白質”,即包括一種細胞乃至一種生物所表達的全部蛋白質。” 1994年澳大利亞的Marc Wikins首次提出蛋白質組(Proteome)的概念,1997年
從它的最終宿主(人類)的角度來看,寄生扁形蟲曼氏血吸蟲(Schistosoma mansoni)有著一種可怕的生活方式。它在糞水中孵化,在釘螺(snail)身體內長成幼蟲,然后鉆過人類皮膚在靜脈中寄生。一旦到達靜脈,它會長成成蟲,進行交配。如果是雌蟲,會開始產卵。它能在人體內存活數
以納米技術與環境安全為主題的第314次香山科會學議11月27日在北京舉行。充分認識納米技術的發展給環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明確和預防納米技術應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環境風險成為與會科學家關注的焦點。 新技術同樣存在風險 納米科技是21世紀的主流技術之一,目前人造納米材料已經廣泛應用到醫
原題目: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在我國的特需性及其主流技術的進展 蔣士強 (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一、 觧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必需實現二個根本性的轉變 1、監管的環節上應從目前
來自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復旦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成功繪制出了細粒棘球絳蟲(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基因組序列草圖。這一研究提供了關于這種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作用、養分吸收、節裂(strobilization)、生殖、免疫逃避和成熟機制
來自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復旦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成功繪制出了細粒棘球絳蟲(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基因組序列草圖。這一研究提供了關于這種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作用、養分吸收、節裂(strobilization)、生殖、免疫逃避和成熟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領銜開發的系統發育分析平臺PhyloSuite的相關論文“PhyloSuite: an integrated and scalable desktop platform for streamlined molecular sequence data manageme
如果我們只顧著往前走,而不實施后續監測,那我們就有重復以前所有錯誤的風險。 在馬里東南部的一個村莊里,一位母親正在向嬰兒喂食預防瘧疾的藥物。 在馬里的9月,Louka Coulibaly站在一個混凝土建筑的陰影下,對十幾個男人和女人進行指導。Coulibaly是當地的醫療主管,他分發
生物分布的空間異質性是生態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對于似乎無處不在的細菌來講,這一問題的研究難度似乎更大。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計算生物與醫學生態學實驗室博士生李連偉發表在Molecular Ecology上的論文揭示了溫泉菌群分布的重要特征參數。這是作者繼年初在Frontiers in
2012年3月27~28日,由北京食品學會、北京食品協會聯合主辦的 “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食品安全高峰論壇(CBIFS)”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屆大會主要內容由主論壇、專題研討會和產品展示會三部分組成。邀請來自中國食品安全行業的政府官員、企業領導及科學技術領域的60余位知名專家登臺發表
截至2018年底,新疆的棉花產量已占我國棉花產量的90%,棉花是新疆最具特色、最豐富的資源之一。棉酚作為棉花中的主要有毒物質,存在于棉花植株的各個部位,尤其以成熟的棉籽中最多,限制了棉籽的利用。一直以來,開發新的棉籽蛋白脫酚工藝是研究者們關注的重要課題。目前,分離或脫除棉籽中棉酚的方法主要有水熱
近日,有報道稱一種名為伊維菌素的藥物可殺死新冠病毒,有望成為治療新藥。對此,澳大利亞研究人員解釋說,實驗室研究表明該藥物并不能殺死新冠病毒,只是減緩其增殖速度,且這一研究尚處初始階段,該藥是否能用于治療新冠肺炎還需更多測試。 伊維菌素是一種抗寄生蟲藥物,可以治療頭虱、疥螨引起的疥瘡,河盲癥和淋
近日,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徐良雄、魏孝義等完成的“一種β-間二羥基苯甲酸大環內酯衍生物在有害螺類防治中的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螺類是軟體動物腹足類的統稱,在海水、淡水和陸地上廣泛分布,種類繁多,其中許多螺類可供人們食用或用作飼料、餌料,但許多螺類也是多種人、畜寄生蟲的中間宿主,或
2月26日,2015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南京召開,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等主持完成的科研項目《中生代中晚期道虎溝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中的昆蟲化石》榮獲2015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該項目始于本世紀初,至2012年底共完成SCI論文60余篇(獲獎人為第一作者或
2013年3月22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北京質譜分會和北京質譜中心共同承辦的2013年度北京質譜年會在北京昌平瑤臺溫泉酒店召開。本屆年會旨在加強學術交流,掌握與了解質譜技術及其色譜與質譜聯
盡管過去十年來我們超市的貨架上有機食品的數量越來越多。但是科學家們發現有機方式種植的水果與蔬菜同常規的相比并不具有營養上的優勢。然而,如今一篇綜述文章發現對于肉制品以及奶制品來說,有機類的與常規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區別。實際上,分析結果發現有機牛奶與肉制品中含有的w-3脂肪酸是常規食品的1.5倍。
土壤污染:重金屬猛于農藥 說不清數據,缺乏法律規范,資金投入有限……土壤的重金屬污染防治困難重重 最近,“10%左右的市售大米鎘超標,可能引發骨痛病”的消息見諸報端后,讓湖南省株洲市馬家河鎮新馬村村民再次回想起五年前的那次經歷:2006年農歷 正月,新馬村
隨著環境污染加劇,農產品(食品)質量事件頻頻曝光,有機農產品在市場上日益走俏。不少地方的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看準商機,紛紛投資有機農業。市場上很多有機農產品價格比普通農產品高好幾倍,仍然十分好銷。很多消費者相信,有機農產品比普通農產品更安全、口感更好、更有營養、更有益環境。有機農產品真像商家宣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精彩繼續,在2020北京色譜年會下半場,來自北京協和醫學研究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彭俊平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蔡亞歧研究員、北京大學劉虎威教授等國內知名色譜界學者帶來精彩報告。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睿研究員與島津中國創新中心副中心長李曉東主持下午的大會報告。中國醫學
魏輔文研究員作學術報告 1月18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魏輔文研究員應邀到水生生物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并為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Science Based Giant Panda Conservation 的學術報告,分享了他近20年來在“國寶”大熊貓保護生物學方面的
病原體(pathogens)指可造成人或動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立克次氏體、真菌)、寄生蟲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組體包括雜交體或突變體)。雖然導致胃癌、百日咳,軍團病等危險性疾病的病原菌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利用相同的分子機制來感染人體細胞。細菌使用這種稱為IV型分泌系統(T4SS)的
炎炎夏日,當一天的暑熱散去,點一盤麻辣小龍蝦,烤幾只大蝦,再配上一瓶啤酒,是很多人下班后對自己的“犒勞”。然而,近期關于河鮮、海鮮的謠言再次興起,影響著人們的食欲。這期我們集中揭露相關謠言,讓大家吃得安心。 小龍蝦 我不是用來處理尸體的 ●謠言:二戰時期日軍生化部隊將經過基因改造的克氏螯蝦
2009年10月12日,山西省安澤縣農民在家里晾曬煙葉。 當理查德奧康納博士“出于好奇”在實驗室里分析中國香煙的成分時,他恐怕想不到會找到一道新配方。這位美國羅斯韋爾帕克癌癥學會(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7日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科學家宣稱,他們用工程藻類生產出一種抗瘧疾疫苗,并在小鼠試驗中獲得成功。這種疫苗易于生產,成本低廉,有望成為對抗瘧疾的有力武器。相關論文5月17日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網站上。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造
公共泳池里擁有超高濃度的一種人工甜味劑。該種甜味劑存在于超過四千種食物、飲料和醫藥產品中。 如果你不知道為什么泳池會有這種東西,聽起來還是挺有意思的。可實際上真相很惡心。 林賽·布萊克斯托克(Lindsay Blackstock)是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一名分析環境毒理學的博士生。她說:“很明顯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 劉秀梅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劉秀梅在近期召開的“2014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上就“食品微生物風險安全與管理”做了主題演講。她表示,微生物食品安全事件頻頻出現,雖然目前還未被證實對人體有多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