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保留肛墊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介紹
史仁杰等采用保護肛墊懸吊縫合法治療環狀混合痔30例,并與30例采用分段齒形結扎切除法治療的病例進行隨機對照,結果與對照組相比,保護肛墊懸吊縫合法損傷小、痛苦輕、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創面愈合快、無后遺癥,術后肛門干澀、刺痛等不適存續時間短。肛管直腸測壓表明,該法治療后肛管直腸的抑制反射功能和肛門應激時的自制功能均得到了改善。但病理性肥大、脫垂的肛墊未作處理易再次復發。......閱讀全文
關于保留肛墊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介紹
史仁杰等采用保護肛墊懸吊縫合法治療環狀混合痔30例,并與30例采用分段齒形結扎切除法治療的病例進行隨機對照,結果與對照組相比,保護肛墊懸吊縫合法損傷小、痛苦輕、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創面愈合快、無后遺癥,術后肛門干澀、刺痛等不適存續時間短。肛管直腸測壓表明,該法治療后肛管直腸的抑制反射功能和肛門
簡述保留齒線術治療環狀混合痔
保留齒線術是針對內痔采用消痔靈注射,或內痔分段結扎,結扎下緣在齒線上0.5 cm,不損及齒線。而對外痔的處理在徹底去除的同時盡量保留肛管皮膚,外痔切除上緣在齒線下0.5 cm,采用切除縫合。如魯兵等采用保留齒狀線分段外切內注術治療結締組織型環狀混合痔,葛華階采用內注外切保留齒線術治療環狀混合痔。
保留肛管上皮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相關介紹
保留肛管上皮術是日本學者高野正博在1989年根據肛墊下移學說提出的,術式要點是:外痔及內痔部分切得稍寬,而在肛管部分切得稍窄,整個切口略呈啞鈴狀,從而在較大程度上保留較多的肛管上皮;內痔部分切除不深,盡量保留較多的肛墊組織;切口兩側潛行分離既可剝離切除副痔,又可形成黏膜皮瓣,避免切口縫合后引起肛
關于環狀混合痔的痔環切術介紹
1882年由whatehead報道,主要適用于環形脫出的內痔或環狀混合痔,后于20世紀40年代由saresola和klose加以改良,稱之為saresola?klose法或klose法,又稱whitehead法。該手術的基本要點是在齒線上0.3~1.0 cm處環行切開黏膜,沿內括約肌表面向上分離
關于環狀混合痔的外剝內扎術介紹
外剝內扎術最早由miles在1919年提出,1937年英國圣·馬克醫院的milligan和morgan對該手術方式進行了改良,一般稱為milligan?morgan手術,是臨床上常用的手術方式之一。該手術要點是在痔下端皮膚與黏膜交界處作尖端向外的v 形切口,沿內括約肌表面向上剝離到內痔頂端,在痔
關于環狀混合痔的危害介紹
1、 貧血:混合痔反復的發作的話,就會導致反復的出血,患者的體內會丟失大量的鐵,因此會造成缺鐵性的貧血產生。患者會因此面色蒼白,渾身倦怠,沒有食欲等一系列的全身癥狀產生。 2、 嵌頓:痔核長期的脫出得不到縮回的話,就會受到括約肌的夾持,導致靜脈回流受阻,痔核的體積會隨著動脈血不斷的輸入越來越大
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相關介紹
pph是1993年意大利外科醫生antonio longo提出并報道通過直腸下端黏膜以黏膜下層組織環形切除治療Ⅲ、Ⅳ期脫垂性內痔的新方法,它是在痔的新概念和現行的痔的治療原則等理論指導下產生的治療混合痔的一種新療法,該技術運用改進的環形吻合器在痔核的頂端環形切除黏膜和黏膜下層,阻斷血供,縮小痔體
關于環狀混合痔的鑒別診斷介紹
息肉痔:為直腸下端所生之息肉,質薄嫩,根蒂細,色鮮紅。一般單發,偶有一連串二、三十個之多,狀如葡萄。大便時可能脫出肛門外,多見于兒童。 鎖肛痔:腫物不能脫出于肛外,觸診其質堅硬而凹凸不平。肛門狹窄,大便變細,或大便如痢,次數增多,里急后重,時流臭穢敗漿污水。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肛裂
簡述環狀混合痔分段結扎術
根據痔核的多少、大小及與齒線、肛管、肛緣的關系,將環狀痔分為若干個痔塊。痔塊與痔塊之間應保留3--4條皮橋和粘膜橋。外痔部分作放射狀的梭形切口,若外痔部分為靜脈曲張,可作潛行剝離,在內痔基底部,用絲線結扎,剪去結扎后的大部分痔組織。
關于環狀混合痔的基本信息介紹
混合痔是指痔位于齒狀線上下,表面同時為直腸黏膜和肛管皮膚所覆蓋。若混合痔圍繞直腸肛管一周,即稱為環狀混合痔,是痔瘡發展的最后階段,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其列為肛腸科16種難治病之一,最終需手術治療。手術目的是一期徹底治愈痔疾,同時又能縮短治愈時間,最大限度地保護肛門功能。現將近年來手術治療環狀混合痔
環狀混合痔的鑒別
息肉痔:為直腸下端所生之息肉,質薄嫩,根蒂細,色鮮紅。一般單發,偶有一連串二、三十個之多,狀如葡萄。大便時可能脫出肛門外,多見于兒童。 鎖肛痔:腫物不能脫出于肛外,觸診其質堅硬而凹凸不平。肛門狹窄,大便變細,或大便如痢,次數增多,里急后重,時流臭穢敗漿污水。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肛裂
環狀混合痔的概述
混合痔是指痔位于齒狀線上下,表面同時為直腸黏膜和肛管皮膚所覆蓋。若混合痔圍繞直腸肛管一周,即稱為環狀混合痔,是痔瘡發展的最后階段,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其列為肛腸科16種難治病之一,最終需手術治療。手術目的是一期徹底治愈痔疾,同時又能縮短治愈時間,最大限度地保護肛門功能。現將近年來手術治療環狀混合痔
概述環狀混合痔的外剝內扎改良術
1、分段齒形結扎術1982年丁澤民采用分段齒形結扎術治療環狀混合痔,此法采用放射狀切口,使痔核下端分離及結扎頂點的連線均呈曲線,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以保證內痔脫落后的創面呈齒形,由于保留了肛管皮橋、黏膜橋,進行了齒形分離結扎,這對避免肛門狹窄、肛門松弛、黏膜外翻等后遺癥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很好地解決
怎樣預防環狀混合痔?
混合痔是人類特有的疾病,它的發生、發展有其規律性,只要預防得當,可以減慢減少,或者減少混合痔的發生或減輕癥狀。 ①葷素搭配,粗細得當:在飲食方面,要注意葷素均不可過度,粗、細糧調濟合適,這樣才能使大便不至于稀溏、干燥。 ②定時排便,忌忍忌努: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不強忍排便意識,不努便,減輕
環狀混合痔的注意事項
(環狀混合痔治療注意1)環狀混合痔病例的選擇:以脫垂內痔部分為主要病變的環狀混合痔為宜,外痔部分為主的環狀混合痔應行改良外剝內扎術(外痔部分切除,內痔部分注射硬化劑或部分切除后注射硬化劑);術前已反復行硬化劑治療的病例應慎之。本組1例術后3個月便后腫塊脫出,但較前小,原因可能為術前反復行硬化劑治
概述環狀混合痔的注意事項
(環狀混合痔治療注意1)環狀混合痔病例的選擇:以脫垂內痔部分為主要病變的環狀混合痔為宜,外痔部分為主的環狀混合痔應行改良外剝內扎術(外痔部分切除,內痔部分注射硬化劑或部分切除后注射硬化劑);術前已反復行硬化劑治療的病例應慎之。本組1例術后3個月便后腫塊脫出,但較前小,原因可能為術前反復行硬化劑治
環狀混合痔有哪些危害
1、 貧血:混合痔反復的發作的話,就會導致反復的出血,患者的體內會丟失大量的鐵,因此會造成缺鐵性的貧血產生。患者會因此面色蒼白,渾身倦怠,沒有食欲等一系列的全身癥狀產生。 2、 嵌頓:痔核長期的脫出得不到縮回的話,就會受到括約肌的夾持,導致靜脈回流受阻,痔核的體積會隨著動脈血不斷的輸入越來越大
環狀混合痔的臨床表現
1.好發于肛門齒線以上,截石位于3、7、11點處。 2.主要癥狀:環狀混合痔主要癥狀為大便時出血,或伴痔核脫出。 3.初期痔核較小,質柔軟,痔面鮮紅色或青紫色,排便時痔核不脫出肛門外。排便時出血或便后出血,呈點滴狀或噴射狀,血色鮮紅,不與糞便相混,呈間歇性發作。中期(Ⅱ期)痔核較大,隆起,便
簡述環狀混合痔的臨床表現
1.好發于肛門齒線以上,截石位于3、7、11點處。 2.主要癥狀:環狀混合痔主要癥狀為大便時出血,或伴痔核脫出。 3.初期痔核較小,質柔軟,痔面鮮紅色或青紫色,排便時痔核不脫出肛門外。排便時出血或便后出血,呈點滴狀或噴射狀,血色鮮紅,不與糞便相混,呈間歇性發作。中期(Ⅱ期)痔核較大,隆起,便
關于混合痔手術的幾點思考
混合痔是肛腸外科的三大疾病之一,是痔瘡的一種,也就是內痔和外痔生長在同一部位,痔瘡跨越齒狀線,它的臨床癥狀是出血和脫出,出血是鮮血,滴血,嚴重時候可以噴血,血和大便不混合,一般沒有疼痛的情況,當有內痔血栓和嵌頓時,就會出現疼痛,頓疼,疼痛劇烈而持續,二期以上混合痔時內痔脫出,2期是內痔可以自行還納,
環狀混合痔分段剝扎手術切斷部分內括約肌之我見
??? 肛管從內到外是黏膜和移行上皮,結締組織,內擴約肌,外擴約肌,從層次上看,黏膜和移行上皮,結締組織算一個層次,內擴約肌是一個層次,外擴約肌是一個層次;痔的組成是黏膜和移行上皮、結締組織、血管,與內擴約肌不在一個層次上。**是一個動態的器官,收縮和舒張是它的基本生理特性,以此滿足正常排便的需
混合痔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男性,61歲,退休職工【主訴】主因肛內腫物脫出伴疼痛3天。【現病史】患者訴緣于入院前3天大便時肛內腫物腫物脫出,不能自行還納肛內,伴**疼痛,無便血、腹痛、腹瀉等癥,曾外用藥(具體藥名、量不詳)治療,癥狀無明顯好轉,為進一步治療入住我院。【既往史】無肝炎及結核病史。無外傷及手術病史。無藥
對PPH手術方式的再認識
PPH手術是在肛腸科比較風靡的一個手術方式,曾經傳的神乎其神,似乎是治療痔瘡的一個終結方式,這個手術方式在不同大小醫院遍地開花,明顯的存在著過度使用的問題,患者也陷入其中,如果醫生不采用pph手術方式,感覺醫生水平不行,沒有掌握最先進的手術方式,甚至一個小小的血栓性外痔也要采用pph手術,嚴重的夸大
關于肛周派杰病治療的介紹
手術切除是主要的治療方法。手術方式及指征為: ①病變單純累及肛周表皮,僅將局部病變及其周圍大于1cm的正常皮膚切除。 ②病變侵犯較深層的附件,切除時應包括腫瘤基底的深筋膜和腫瘤周圍大于1cm的正常組織。 ③病變累及更深部的直腸、尿道或宮頸等,需行直腸癌、尿道癌或宮頸癌等相應的根治術。 目
混合痔合并直腸前突治療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性,49歲,農民【主訴】**腫物脫出3年,加重3個月。【現病史】患者于3年前開始出現,**腫物脫出,無便血,無大便疼痛癥狀,無**瘙癢。未經診斷及治療。于3個月前癥狀加重,大便每日一次,不干燥。【既往史】既往健康。【查體】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正常。**外見肘膝位6,12點痔瘡脫出。*
肛腸手術的無痛觀念及臨床探討
? 肛腸疾病屬臨床常見疾病,人群患病率較高,古語“十人九痔”中的“痔”即是肛腸疾病的總稱。傳統的肛腸手術,術后并發癥、后遺癥較多,更由于術后的劇烈疼痛,使患者恐懼接受手術治療,甚至由于失治而致病情日趨嚴重。在近幾年的臨床實踐中,筆者把無痛觀念引入到肛腸外科的手術中,通過臨床觀察和總結,基本上能使
內痔脫出伴出血,混合痔術導尿不成功原因分析
患者男46歲,2011年1月18號上午因內痔脫出伴出血,混合痔手術,主要是內痔脫出和出血嚴重,3,6,9,12局麻下3,9點行外剝內扎,外痔不嚴重主要是開個口以防術后水腫,5點位內痔較大,也8字縫扎了,齒線上內痔注射10毫升1:1消痔靈,手術半小時左右于上午11:50結束,術后患者訴**有脹感無其它
關于環狀肉芽腫的診斷治療介紹
一、診斷 根據病史、家族史、臨床表現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可診斷。 二、治療 1.原發病的治療 患者患有結核病、糖尿病史,或昆蟲叮咬、外傷、日光暴曬史。要去除原發病,比如針對糖尿病可通過局部或病灶內注射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嚴重者可使用氨苯砜治療。 2.其他 包括液氮冷凍術、光能療法、羥
肛周濕疹的治療方法介紹
1.一般防治原則 (1)盡可能尋找病因,故需對患者的工作環境、生活習慣、飲食、嗜好及思想情緒等作深入的了解,并對全身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有無慢性病灶及內臟器官疾病,以除去可能的致病因素。 (2)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暴力搔抓、過度洗拭以及其他對患者敏感的物質如皮毛制品等。 (3)避免
改良II-III期混合痔手術治療方法的案例觀察
摘要:改良內痔套扎術聯合外痔切除術治療II-III期混合痔能提高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和縮短創面愈合時間,其操作簡單、術后患者痛苦小、恢復快、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是一種安全、有效、經濟、相對簡單的II-III期混合痔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目的:觀察改良內痔套扎術(RPH)治療II-III期內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