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的附方
①治卒腫滿,身面皆洪大:甘遂一分,粉之,豬腎一枚,分為七臠,入甘遂于中,以火炙之令熟。日一食,至四,五,當覺腹脅鳴,小便利。(《補缺肘后方》) ②治水腫腹滿:牽牛子半兩(生用),甘遂(微炒)一錢。上二味粗搗篩,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盞,煎至五分,放溫細呷,不計時。(《圣濟總錄》二氣湯) ③治卒身面浮腫,上氣喘息:甘遂半兩(煨令微黃),蒜瓣半兩(煨熟,研),黑豆半兩(炒熱)。上藥除蒜外,搗羅為末,用蒜并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木通湯下十丸,日二服。(《圣惠方》甘遂丸) ④治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里來和,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粳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納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且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傷寒論》十棗湯) ⑤治病者脈伏,其人......閱讀全文
甘遂的簡介
甘遂(拉丁學名:Euphorbia kansui T. N. Liou ex S. B. Ho,別名:苦澤),大戟科大戟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多生在低山坡、荒坡、沙地、田邊和路旁等。 其高25~40cm,全株含白色乳汁;根細長,彎曲,外表棕褐色;莖常從基部分枝,葉互生,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及狹披
甘遂的形態特征
甘遂多年生草本,高25-40cm。全株含白色乳汁。[1] 根細長,彎曲,中段及末端常有串珠狀、指狀或長橢圓狀塊根,外表棕褐色。[2] 莖常從基部分枝,下部帶紫紅色,上部淡綠色。葉互生;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及狹披針形,長2-9cm,寬4-10mm,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2] 杯狀聚傘花序
甘遂的附方
①治卒腫滿,身面皆洪大:甘遂一分,粉之,豬腎一枚,分為七臠,入甘遂于中,以火炙之令熟。日一食,至四,五,當覺腹脅鳴,小便利。(《補缺肘后方》) ②治水腫腹滿:牽牛子半兩(生用),甘遂(微炒)一錢。上二味粗搗篩,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盞,煎至五分,放溫細呷,不計時。(《圣濟總錄》二氣湯) ③治卒
甘遂的生境分布
生長環境:生于荒坡、沙地、低山坡、草坡、農田地埂、路旁等處[2]。 分布情況: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河南、四川等地。[2]
甘遂的食用禁忌
1、孕婦忌用,一般服后病愈即予停服; 2、宜用煨甘遂,或用醋制過者,因煨過后可減少其嘔吐等副作用。又經醋酸作用后,可減少甘遂的毒性刺激作用。生甘遂毒性和瀉下作用均較強,不宜應用;
甘遂的藥用價值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歸經】脾經;肺經;腎經;膀胱經;大腸經;小腸經。 【功能】瀉水逐腫,消腫散結。 【主治】水腫;腹水;留飲結胸;癲癇;喘咳;大小便不通。[3] 【用法用量】內服:宜入丸散,每次0.5-1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內服宜用炮制品。 【藥材基源】大戟科植物甘遂的
甘遂的配伍應用
配甘草 ,“十八反”曰:甘遂反甘草。然現代藥理研究,尚未就此定論,正反結果,皆有報導。況二藥伍用,古有方證。《金匱要略》甘遂半夏湯,即為二藥相配之例,取其相反相成而具下水去飲,攻破利導之效。《醫宗必讀》講:“仲景治心下留飲,與甘草同行,取其相反而立功也。” 配牽牛子逐水泄熱通便。牽牛子性清降,
甘遂的化學成分
根含γ-大戟醇又名大戟二烯酸、大戟醇、甘遂酸又名20-表大戟二烯醇、20-去氧巨大戟萜醇、20-去氧巨大戟萜醇-3-苯甲酸酯、20-去氧巨大戟萜醇-5-苯甲酸酯、巨大戟萜醇、巨大戟萜醇-20-乙酸酯、13-氧化巨大戟萜醇、13-氧化巨大戟萜醇-13-十二酸酯-20-乙酸酯、甘逐萜酯、甘遂大戟萜酯
甘遂半夏湯治療痰飲久瀉
? 腹瀉超過4周即為慢性腹瀉,中醫屬“久瀉”范疇。久瀉病勢纏綿,臨床常見患者神情倦怠,面色少華,舌質淡或胖,苔白潤,脈細弱等虛象,每因飲食不當、過度勞累或情志因素反復發作腹瀉。中醫認為,久瀉病因復雜,但基本病機屬脾虛為本,濕盛為標,故臨床多采用健脾益氣、升陽止瀉、溫腎固澀等方法治療。然而在實踐過程中
甘遂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瀉水逐飲;破積通便。主水腫;腹水;留飲結胸;癲癇;喘咳;大小便不通。用于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喘咳,二便不利。 ①《本經》:主大腹疝瘕,腹滿,面目浮腫,留飲宿食,破癥堅積聚,利水谷道。 ②《別錄》:下五水,散膀胱留熱,皮中痞,熱氣腫滿。 ③《綱目》:瀉腎經及隧道水濕,腳氣,陰囊
冬病夏治三伏貼配方分享
? 1、哮喘??? 取穴? 肺俞、百勞、膏肓??? 藥物? 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細辛各15克 ,麝香1.5克 ,生姜汁適量。??? 2、虛寒性便秘??? 取穴? 神闋足三里氣海??? 藥物?? 巴豆2克,吳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許。??? 3、粉絲性關節炎??? 取穴?? 曲池足
止咳祛痰膠囊的成分介紹
黨參、水半夏、芫花(醋制)、甘遂(醋制)、紫花杜 鵑、明礬等
木香二皮丸的組成
木香2錢半,檳榔2錢半,陳皮2錢半,青皮2錢半,大戟2錢半,甘遂2錢半,肉豆蔻2錢半,牽牛末1兩半。
木香二皮丸的組成及主治
組成 木香2錢半,檳榔2錢半,陳皮2錢半,青皮2錢半,大戟2錢半,甘遂2錢半,肉豆蔻2錢半,牽牛末1兩半。 主治 水腫,氣蠱。
木香二皮丸的用法用量及組成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白湯送下。 組成 木香2錢半,檳榔2錢半,陳皮2錢半,青皮2錢半,大戟2錢半,甘遂2錢半,肉豆蔻2錢半,牽牛末1兩半。
十全大補丸的副作用
不宜和感冒類藥同時服用。服本藥時不宜同時服用含有藜蘆、赤石脂、海藻、大戟、芫花、甘遂或其制劑的藥物。服藥期間飲食宜選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辛辣、油膩、生冷之品;戒煙酒。
十全大補丸的藥物相互作用
如果服用任何其他藥品請告知醫師或藥師,包括任何從藥房、超市或保健品商店購買的非處方藥品。不宜和感冒類藥同時服用。服本藥時不宜同時服用含有藜蘆、赤石脂、海藻、大戟、芫花、甘遂或其制劑的藥物。服藥期間飲食宜選清淡易消化之品,忌食辛辣、油膩、生冷之品;戒煙酒。 醫師和藥師可能對服用十全大補口服液(丸)
大戟的臨床應用
治療急慢性腎炎水腫 大戟根洗凈,刮去粗皮,切片,每斤以食鹽3錢,加水適量拌勻,吸入后曬干或烘干呈淡黃色,研成細末裝入膠囊。日服2次,每次1.5~2分,隔日1次,空腹溫開水送下,6~9次為一療程。共觀察60余例,均有顯著的消腫作用,一般經治6~7天后水腫即完全消失。患者服藥后有不同程度的惡心、嘔
慢性支氣管炎最新治療方法之天灸療法介紹
慢性支氣管炎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其在西醫方面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如去咳平喘藥,抗感染藥等,近年來從中醫學創建天灸療法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取得了廣泛認可,現從天灸療法的臨床和科研角度分析其研究進展及未來趨勢。 天灸療法是運用藥物,如細辛、甘遂等
九味羌活顆粒的配伍禁忌
(1)不宜與含甘遂、大戟、芫花或海藻的中成藥合用,如紫金錠、乳癖消片、心通口服液。該配伍屬于中藥學“十八反”范疇。 (2)不宜與含藜蘆的中成藥配伍,如三七血傷寧膠囊,方中細辛與藜蘆的配伍屬于中藥學“十八反”范疇。 (3)不宜與噻嗪類利尿藥、降血糖藥同用,因為甘草的主要成分為甘草酸和甘草次酸,
海蛤殼的主要價值是什么
【功用主治】清熱,利水,化痰,軟堅。治熱 痰喘嗽,水腫, 淋病,癭、瘤,積聚,血結 胸痛,血痢,痔瘡, 崩漏,帶下。 ①《本經》:"主 咳逆上氣,喘息,煩滿,胸痛寒熱。" ②《 別錄》:"療陰痿。" ③《 藥性論》:"治水氣浮腫,下小便,治嗽逆上氣,項下 瘤癭。" ④《唐本草》:"主十二
應痛乳香丸都有哪些成分
甘草,別名有甜草根、紅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 、密草、 甘草 國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 。屬于補益藥(亦稱補虛藥)中的補氣藥。用其根及根莖。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
怎樣預防嬰幼兒過敏性哮喘?
1.蝦、粉塵螨、花粉、油漆、油煙等都是引起哮喘發作的誘因,患者的過敏累有所不同,應仔細尋找,加以防范。感冒也是致哮喘的重要原因之一,平時應適當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避免受冷,以減少感冒。 2.常服人參、黃芪、胎盤、蛤蚧等中藥可增強體質預防哮喘發作。 3.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甘遂研粉,用鮮姜汁
光果甘草的作用與功效是什么
光果甘草是甘草的一種來源,臨床入藥的是它的根和根莖。光果甘草也就是甘草,性味甘平,歸心經、肺經、脾經和胃經,功效與作用是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所以也有“國老”之稱。臨床可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以及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以及緩解藥物的毒性和烈
什么是三伏貼?冬病夏治如何治?
隨著最近幾場雨水的降臨,天氣也變得涼爽起來,一年一度的三伏貼已經接近了尾聲,回望今年三伏貼貼敷的情景,接受三伏貼的患者比往年要更多了一些。其實這都要歸結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以及國家大力發展提倡中醫以及開展國醫堂的結果。 三伏貼可以通過一些特定的穴位,治療多種反復發作
中醫治療頑固性肝腹水的相關介紹
由于腹水病機復雜,虛實寒熱各異,病情多變,固定方藥往往難以滿足臨床的需要,因此不少人創用了分型辨證的方法,提出治臌七法,治臌八法。 早期中醫采用固定方藥,單味藥如甘遂、巴豆、芫花、商陸、大戟、二丑等;復方如峻川丸、臌脹丸、消水丸、十棗湯、走馬湯、舟車丸、禹功散等。因其主要是通過腸道瀉水,而利尿
被子植物(皿)薔薇亞綱——大戟科
實驗材料繡球繡線菊珍珠梅黃刺玫月季玫瑰蛇苺茅苺傘房草苺東方草苺蘋果梨桃杏李合歡皂莢蠶豆洋槐(刺瑰)大豆豌豆槐紫花苜蓿黃花苜蓿甘草胡蘿卜芫莢茴香旱芹(芹菜)北柴胡乳漿大戟甘遂地錦葡萄爬山虎花椒棗酸棗等植物新鮮材料或臘葉標本儀器、耗材實體顯微鏡放大鏡鑷子解剖針刀片培養皿載玻片蓋玻片實驗步驟(四)大戟科(
芥子的臨床價值
慢性氣管炎 用10%或20%的白芥子注射液穴位注射,每次2~3穴,每穴注射0.5~lml,每日1次,7~10日為1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休息,3~4日,再行第2療程;取穴:喘息型以膻中、定喘、肺俞、天突為主;單純型以天突、中腑、肺俞為主,交替應用。經306例 觀察1~2療程,其中單純型70例總有
被子植物(皿)薔薇亞綱——蕓香科鑒定
實驗材料繡球繡線菊珍珠梅黃刺玫月季玫瑰蛇苺茅苺傘房草苺東方草苺蘋果梨桃杏李合歡皂莢蠶豆洋槐(刺瑰)大豆豌豆槐紫花苜蓿黃花苜蓿甘草胡蘿卜芫莢茴香旱芹(芹菜)北柴胡乳漿大戟甘遂地錦葡萄爬山虎花椒棗酸棗等植物新鮮材料或臘葉標本儀器、耗材實體顯微鏡放大鏡鑷子解剖針刀片培養皿載玻片蓋玻片實驗步驟(六)蕓香科
實驗室毒性藥品的安全管理
1.毒性藥品定義毒性藥品是醫療用毒性藥品的簡稱,指毒性劇烈、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相近,使用不當會導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藥品。2.毒性藥品品種范圍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有關部門將28種中藥和12種西藥列入毒性藥品。(1)毒性中藥品種? ?砒石(紅砒、白砒)、砒霜、水銀、生馬前子、生川烏、生草鳥、生白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