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博士,一場“豪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070.shtm 從窮苦農村娃,到躋身名校博士,無疑是人生的Hard模式。 他們出生時手握一把爛牌,選擇用讀書來對抗命運。這注定是場豪賭,一場只準向上的持久戰。腦力、毅力和野心,缺一不可。他們必須拼盡全力,稍有不慎,人生就可能改道。 《中國科學報》與三位出自鄉村、畢業于985高校的博士聊了聊他們的“卷”途。盡管歷盡艱辛,但他們一致認為,如果人生重來,還是要讀博。因為不吃學習的苦,必然要吃生活的苦。而拿到博士學位,人生的路會寬很多。 對他們而言,讀博仍是最公平的賭局。 ......閱讀全文
寒門博士,一場“豪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070.shtm 從窮苦農村娃,到躋身名校博士,無疑是人生的Hard模式。 ? 他們出生時手握一把爛牌,
中青報:寒門學子上北大更應該關注什么
重點院校中的農村生源比例是否增長?如果增長了,增長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同地區之間教育水平的差距是否在縮小,教育不公的現狀是否得到了改善?這些問題也值得關注。 北京大學等高校陸續開學。據報道,今年北京大學共錄取4380名來自全國各地及數十個國家的本科新生,其中農村學生700余人,為近年來最多。其
寒門女孩上海交大讀博:我命由我不由天
父親患直腸癌晚期與肝轉移癌,母親因手術后恢復不好,喪失勞動能力。家中有三個女孩,最小的妹妹患先天性心臟病,不幸離開了人世。 每一件都是足以擊垮一個家庭的傷痛,卻集中發生在一個家庭里。 李林就生活在這個命運多舛的家庭,她一邊支撐著家里,一邊勤學苦讀。曾經,她讀書的唯一目的,是擺脫貧困、改變命運
中青報:寒門子弟為何離一流高校越來越遠
?超級中學正壟斷一流大學生源,農村學生所占比例不斷下降 南京大學歷史系講師梁晨等人的研究結論,與普遍的社會觀感形成了反差。2009年1月4日,溫家寶總理也曾在科教領導小組的講話中指出:“有個現象值得我們注意,過去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班里農村的孩子幾乎占到80%,甚至還要高,現在不同了
“北大寒門貴子”劉媛媛被舉報涉虛假宣傳,本人回應
11月9日,媒體報道網紅劉媛媛直播涉虛假宣傳事件引發關注。消費者肖先生稱,3日在劉媛媛直播間花費399元購買化妝品。他表示,直播中宣傳該產品使用14天能去除50.76%的法令紋,可以直達真皮層等。收到產品后,肖先生稱產品宣傳功效與備案信息不符。 劉媛媛直播間工作人員稱,網傳曝光信息不實,已對相
“逆襲”之外:當博士論文后記成為一種新聞現象
“這二十八年,我背負著自己的夢想和母親的期望,從蹚著泥濘,小心翼翼但無憂無慮地奔跑在上學路上,到現在滿懷對未來的希望,漫步于象牙塔內,一切似乎都順理成章卻又如大夢一場。”最近,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專業博士研究生朱占武的畢業論文致謝受到廣泛轉載。朱占武四歲時,父親因肺癌去世,母親所在的公司破
過去十年間重點大學寒門學子比例越來越少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斷滑落。由于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農村教育已成為教育公平的短板。專家認為,加大重點高校招收農村生源的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育公平,但并不能徹底解決短板效應 又是一年高考時。 據初步統計,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達970萬人,
光明日報:博士生為何淪為“博士工”
中國已經成為“博士生產大國”,這個事實對國人而言已不新鮮,去年就有媒體對這一現象聚焦剖析。而今年該話題重回輿論焦點,則緣于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周光禮的新書《中國博士質量調查》中的一系列數據呈現,諸如最牛導師同時帶47名博士生之類的數據猶如頑石入水,瞬間又在輿論界激起驚濤駭浪。 博士生淪為
“海歸博士”和“土博士”待遇不同-身價相差35萬
武漢大學桂園體育場11月18日舉行的“2008年高校畢業生雙向選擇會”上,吸引了4萬余名大學生前來趕場,招聘會有400家用人單位參會,提供崗位1.2萬個。就在11月17日,三場大型招聘會剛剛結束。?據主辦方統計,18日進場的4萬余畢業生中,研究生有2萬多人,還有來自全國其他地區的參會研究生約為500
博士畢業干點啥?
美國桑地亞國家實驗室博士后Carlee Ashley在進行癌癥研究。圖片來源:Sandia Labs 如果培養科學家的項目最后沒有培養出學術人才,那么這個機制就存在問題。 這只是個研究。但一個新奇的分析發現,美國生物醫學畢業生獲得經費情況與其畢業后第一份工作間存在聯系。這顛覆了傳統觀點:接受
博士去哪兒了?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曾刊登的一篇基于2014屆代表性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寫的論文中的數據顯示,高校是吸納博士生就業的一個主要渠道,平均一半以上的博士畢業生進入高校就業。 成為專任教師或者科研人員是大多數博士畢業生的選擇。但近年已有不少高校招聘輔導員,要求學歷為博士。2020年河南一大
交大博士血淚自述:不是讀博的料,別上博士這條船
一、前言 原先我是準備等到畢業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過了之后,一口氣寫掉這篇文章的。其實一直在零散時間打腹稿,差不多已經煲熟了。剛才有同樣讀博士讀得凄凄慘慘切切的師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橫心決定現在就寫了。何況,早點讓更多還沒上博士這條船的弟妹們看到,提醒他們讀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能多挽救一個像我
《中國博士質量報告》出爐
半數導師月指導學生不超兩次;“以項目養人” 不利學術提升 12月6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博士質量報告》在武漢上市。《報告》披露,生師比偏高已影響到博士培養質量,其中半數導師每月指導學生不超過兩次。 這項調查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人事部委托進行。調查分為博士培養
被“歧視”的清華博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362.shtm 成為一名B站“臀部”up主后,李樂每周六晚上都會抽出兩個小時來直播。盡管粉絲量還不算多,但圍觀者依舊對他寄予厚望。連麥的人從四面八方涌來,將自己的人生困惑一股腦兒地丟向這位
80后博士,任廳長!
9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通過任免職名單。其中決定任命秦艷為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決定免去胡豐的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廳長職務(工作崗位調整)。 據公開資料顯示,秦艷,女,1980年11月生,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人,研究生,農學博士,研究員,中共黨員。
博士后,30年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30年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推進,在富國強民的殷切期盼下,黨中央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博士后制度應運而生。 對人才的渴望,體現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深切關懷中。1984年5月,鄧小平同志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仔細聽取李政道關于實施博士后制度的
“80后”博士,晉升正廳!
5月10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消息,省政府2022年4月29日決定,任命趙孝為陜西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主任(試用期一年)。 上述官方任命意味著,公示期過后第二天,趙孝已出任陜西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主任一職。陜西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成立于2021年7月,為省政府直屬正廳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由
在愛爾蘭的博士答辯
四年準備 本周一(六月25日)完成了自己的博士答辯。受愛爾蘭研究委員會(Irish Research Concil)的資助,俺于2014年9月入學,開始為期四年在生物電化學方向(bioelectrochemistry)的博士研究生生活。在導師的指導下,課題進展的比較順利,雖然也偶有彷徨。在俺第
日本政府博士生、日本研究博士生獎學金遴選通知
根據工作計劃,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將繼續選派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赴日本攻讀博士學位。2023年度日本政府(文部科學省)博士生、日本研究博士生獎學金網上申報時間為2022年3月10日-31日,申請人須登錄“國家公派留學管理信息平臺”(http://apply.csc.edu.cn)進行網上報名
“博士未晉升轉后勤”,校長與40余青年博士面對面
“全職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在我校的最低服務期為8年。”“引進的博士研究生來校工作滿五年,如未能晉升副教授(已達副教授任職條件因指標原因未晉升除外),本人需服從學校安排轉到后勤、保衛等服務保障崗位。”今年3月,這則《太原師范學院引進和穩定高層次人才管理辦法》的截圖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該文件由太原師范學院在2
廣州公示第五批博士博士后經費資助擬發放名單
關于2024年第五批博士博士后經費資助擬發放名單的公示根據《廣州市博士后管理服務工作實施辦法》(穗人社規字〔2019〕8號)、《關于開展廣州市博士安家費申報受理工作的通知》(穗人才領字〔2020〕8號)的相關規定,經個人申報、單位及主管部門審核、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復核,第五批博士博士后資助經費確
中國博士誕生記:誰是中國的第一位博士?
波折考研路 國家恢復高考和研究生招生的文件在1977年10月正式下發,這時,早已經過了傳統的夏季高考時間,但是整個國家對知識的渴望已經迫不及待。 當年冬天,中國關閉了11年的高考閘門終于再次開啟。570萬名考生如過江之鯽般涌向考場。這是共和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77級大學生實際上是19
“小鎮做題家”何以成為“985廢物”?
《寒門子弟上大學》,[美]安東尼·亞伯拉罕·杰克著,田雷、孫競超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1年8月出版,定價:62元近兩年在國內,“小鎮做題家”“985廢物”等詞匯在網絡熱傳,成為一些高校學生自嘲的標簽。這些學生往往出身小城鎮,他們埋頭苦讀、擅長應試,因此考入頂級高校,但又自覺缺乏一定的視野
2011年兩法國高校博士及FFCSA博士后項目開始申請
國家留學基金委近日在其官網上發布了2個法國高校博士項目及法中科學及應用基金會(FFCSA)博士后項目申請指南。 詳情請見: 2011年法國五所中央理工大學校博士項目 2011年法國技術大學-應用科學院集團(UT-INSA)博士項目 法中科學及應用基金會(FFCSA)博士后項目
985高校博士論文盲審再加碼!博士生畢業再遇“寒冬”?
2022年,博士畢業或許將更加困難。圖源:東南大學研究生學院 1月17號,東南大學印發《東南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盲審條例》。 學位論文盲審是在送審及評閱過程中隱去研究生、導師以及評閱人姓名等個人基本信息的一種“雙盲”方法。要求參與研究生學位論文盲審的工作人員嚴格遵守“雙盲”的原則,不得將研究生
博士培養改革:從“延時”動刀
●推行四年基本學制不是簡單地延長一年,而是要調整和豐富培養環節的結構性元素。 ●申請考核制把評價和考核的權力交給各院系,是日后全國范圍內博士生培養體制改革的方向。 7月3日,是北京某“985工程”高校應屆碩士畢業生曉希離校的日子。被本校某專業錄取、即將繼續讀博的她剛回到家,還沒有來得及享受
解讀目前的博士培養制度
隨著雙一流院校建設名單的隆重推出,很多學校紛紛以雙一流建設考核指標為導向,加大了博士培養制度的改革力度,內容涉及博士導師動態遴選、博士招生制度改革、博士學位論文授予標準、博士生創新基金建立、博士海外學習計劃等方方面面。改革幅度之大、涉及內容之廣,為建國以來研究生培養歷史所未經歷過的。 先說說
饒毅:國產博士的記錄
5月24日,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巨大突破的程亦凡應邀來到清華大學作學術演講,這位跨越物理和生物兩大領域的學者大器晚成,2013年,他與舊金山加州大學(UCSF)的David Julius教授一起解析了近原子分辨率的膜蛋白TRPV1結構,成為冷凍電鏡領域的重大突破。當時,在這項研究剛剛發表不久,北
中國博士的苦,有誰懂
“三十難立”,來自學業與生活的雙重壓力,讓博士生這一高學歷群體還在溫飽線上掙扎。還是在校生的他們,要么依靠國家補貼,要么伸手向家里有錢,而一些已經結婚有娃的,則更多倚靠著家屬的援助。更讓人膽戰心驚的是,畢業還不知道要多少年,這樣的日子也還要長長久久地延續下去。博士生,掙扎在溫飽線上博士生,作為國家科
中大博士生,漲薪!
據中山大學官方公眾號12月10日消息,2022年9月1日,中山大學正式實施修訂后的《中山大學研究生獎助規定》(簡稱《規定》)。修訂后的《規定》大幅提高獎助標準,博士研究生平均從4.6萬元/生·學年提升至5.8萬元/生·學年,平均漲幅達26%;尤其是最低等次獎助標準提升最為明顯,最高漲幅達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