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的簡介
對于白細胞減少的患者,雖然可以從事正常工作或輕工作,但需注意休息,勞逸結合,不做重體力和高空、水下工作,以免發生意外。平時增加營養,適當鍛煉,注意衛生,防止感染。對于中性粒細胞減少和缺乏的患者,必須住院,有條件者還需隔離或住入層流室,嚴禁進室探望,患者餐后要嗽口、刷牙,用消毒藥水清潔口腔,保持會陰、肛周清潔、干燥,注射部位要嚴格用碘酒、酒精消毒,嚴防感染。 此外,對于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的患者,必須尋找致病的原因。若為藥物(如抗癌藥、氯霉素、磺胺藥和解熱鎮痛藥等),化學物質(如苯、二甲苯和有機溶劑等),放射線(X線、放射性同位素等)所引起者,必須停止應用和接觸;若為感染(傷寒、敗血癥、肝炎等)和其他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所致者,必須進行針對性治療。......閱讀全文
治療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的簡介
對于白細胞減少的患者,雖然可以從事正常工作或輕工作,但需注意休息,勞逸結合,不做重體力和高空、水下工作,以免發生意外。平時增加營養,適當鍛煉,注意衛生,防止感染。對于中性粒細胞減少和缺乏的患者,必須住院,有條件者還需隔離或住入層流室,嚴禁進室探望,患者餐后要嗽口、刷牙,用消毒藥水清潔口腔,保持會
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的簡介
健康成人血液中白細胞計數一般在4~10×109/A升(4000~10000A立方毫米);健康成人中性粒細胞絕對值(等于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為2.0~7.5×109/升(2000~7500/立方毫米)左右。若血液中白細胞計數持續(多次檢查)低于4×109/升(4000/立方毫米)而中性粒細胞
關于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的簡介
健康成人血液中白細胞計數一般在4~10×109/A升(4000~10000A立方毫米);健康成人中性粒細胞絕對值(等于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為2.0~7.5×109/升(2000~7500/立方毫米)左右。若血液中白細胞計數持續(多次檢查)低于4×109/升(4000/立方毫米)而中性粒細胞
治療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的基本介紹
對于白細胞減少的患者,雖然可以從事正常工作或輕工作,但需注意休息,勞逸結合,不做重體力和高空、水下工作,以免發生意外。平時增加營養,適當鍛煉,注意衛生,防止感染。對于中性粒細胞減少和缺乏的患者,必須住院,有條件者還需隔離或住入層流室,嚴禁進室探望,患者餐后要嗽口、刷牙,用消毒藥水清潔口腔,保持會
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
白細胞減少癥(leukopenia)是指外周血白細胞數持續低于參考值低限,成人為低于4.0×10 9/L;本癥主要是由于中性粒細胞減少所致。當中性粒細胞絕對值(ANC)低于2.0×10 9/L時稱為粒細胞減少癥,ANC
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簡介
周圍血白細胞低于4×109/L稱白細胞減少癥(leukopenia)。粒細胞絕對值持續低于2×109/L,稱粒細胞減少癥,如極度缺乏,低于1×109/L稱粒細胞缺乏癥(agranulocytosis),常伴有嚴重感染。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在多數情況下相同,僅減少的程度不同
治療白細胞減少癥和(或)粒細胞減少癥的簡介
1.去除病因 盡可能去除一切可能導致白細胞和粒細胞減少的因素;治療原發病,如脾亢患者可考慮切牌。 2.長期隨訪 血象穩定且無感染發生者,一般不需要治療。 3.抗生素的用法 中性粒細胞減少的主要表現是感染,但感染發生的危險度與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程度呈負相關,應注意保持口腔、牙齦和皮膚的衛生
藥物治療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介紹
1.常見治療方案 (1)去除病因:盡可能找出病因,對可疑的藥物或其他致病因素,應立即停止接觸;對引起粒細胞減少的原發病進行治療。 (2)感染的防治:輕度粒細胞減少者不需特別預防措施;如粒細胞<0.5×109/L,即粒細胞缺乏癥者應采取無菌隔離措施。如患者已發熱,須作血、尿、痰或感染病灶分泌物
什么是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
1.概念 白細胞減少癥(低于4.0×109/L);亦稱中性粒細胞減少癥。中性粒細胞減少癥: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1.5~2.0)×109/L;粒細胞缺乏癥:中性粒細胞低于(0.5~1.0)×109/L。2.血象 白細胞數常在2.0×109/L以下,嚴重者可低于0.5×109/L。粒細胞尤其是中性粒細
簡述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的臨床表現
白細胞減少癥的患者,多數有頭昏、疲乏、兩下肢沉重、失眠和多夢等癥狀,有的易感染,如感冒、肺炎和氣管炎等;少數則無癥狀,也無感染,僅在檢驗時發現。因此,在反復感染伴乏力、頭昏的患者應檢查血白細胞計數和分類計數。然而,粒細胞減少癥和缺乏癥,尤其是急性,起病急驟,病情兇險,伴有畏寒、高熱、頭痛、多汗,
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的基本信息介紹
健康成人血液中白細胞計數一般在4~10×109/A升(4000~10000A立方毫米);健康成人中性粒細胞絕對值(等于白細胞總數×中性粒細胞%)為2.0~7.5×109/升(2000~7500/立方毫米)左右。若血液中白細胞計數持續(多次檢查)低于4×109/升(4000/立方毫米)而中性粒細胞
關于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的臨床表現介紹
白細胞減少癥的患者,多數有頭昏、疲乏、兩下肢沉重、失眠和多夢等癥狀,有的易感染,如感冒、肺炎和氣管炎等;少數則無癥狀,也無感染,僅在檢驗時發現。因此,在反復感染伴乏力、頭昏的患者應檢查血白細胞計數和分類計數。然而,粒細胞減少癥和缺乏癥,尤其是急性,起病急驟,病情兇險,伴有畏寒、高熱、頭痛、多汗,
白細胞減少癥和(或)粒細胞減少癥的簡介
成人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持續
簡述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預后
急性粒細胞缺乏癥病死率高達75%~90%,采用無菌隔離措施、抗生素以及造血生長因子廣泛應用以后,病死率已降至25%以下。年老、全身衰竭、黃疸合并嚴重感染者、骨髓中性粒細胞增生重度低下及經積極治療10天仍無明顯好轉者預后較差。
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病理病因分析
1.粒細胞增殖或成熟障礙 再生障礙性貧血、感染X射線、γ射線、苯和二甲苯等化學物質,而藥物是引起骨髓粒細胞生成障礙的最常見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抗腫瘤藥物以及解熱鎮痛藥、鎮靜藥、氯霉素、磺胺類、抗甲狀腺藥、抗組胺藥、降血糖藥、心血管病藥和利尿藥等。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以及應用抗
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檢查方法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化驗室檢查:周圍血白細胞數在2×109/L以下,粒細胞絕對值低于0.5×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常在10%~20%以下,有時甚至完全缺如。粒細胞呈明顯中毒性改變。淋巴細胞相對增多,有時單核細胞稍增多。血紅蛋白和血小板大致正常。骨髓呈粒細胞增生及成熟受阻,僅有原粒和早幼粒細
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癥狀體征介紹
1.有癥狀的臨床表現 (1)白細胞減少癥:原發性白細胞減少癥僅有乏力、低熱等全身癥狀。可伴有單核細胞增多,并無嚴重感染。繼發性白細胞減少癥的臨床表現決定于原發疾病。也可伴有口腔炎、中耳炎、支氣管炎、肺炎等繼發感染。周圍血白細胞大多在(2~4)×109/L范圍,淋巴細胞相對增高。粒細胞胞質內可有
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疾病診斷
1.再生障礙性貧血 伴貧血、血小板減少,一般無肝脾及淋巴結腫大,骨髓檢查可予以鑒別。 2.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多見于老年人。外周血有三系減少,骨髓病態造血,常有染色體異常,骨髓檢查有助于鑒別。 3.白血病 尤其是白細胞非白血性白血病,常伴有貧血、出血癥狀,骨髓檢查可鑒別。
概述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發病機制
中性粒細胞系由骨髓中多能造血干細胞-髓系造血干細胞-粒單系祖細胞分化成熟所產生。其細胞動力學大致可分骨髓期、血液期及組織期3個階段。在骨髓中干祖細胞增殖時稱干細胞期,以后是原始粒細胞至中幼粒細胞,這一時期細胞能進行分裂稱分裂增殖池;從晚幼粒細胞至中性分葉核釋放之前已不再分裂,仍存留于骨髓中稱成熟
白細胞減少癥的疾病簡介
白細胞減少(leukopenia)指外周血白細胞絕對計數持續低于4.0×10^9/L。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主要成分,所以中性粒細胞減少常導致白細胞減少。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在成人低于2.0×10^9/L時,在兒童≥10歲低于1.8×10^9/L或﹤10歲低于1.5×10^9/L時,稱為中性
關于白細胞減少癥的簡介
白細胞減少癥指外周血液中白細胞計數持續
關于老年人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的預防護理介紹
對接觸放射線及苯等化學毒物的工作人員,須建立嚴格防護制度及定期檢查血象;對應用細胞毒藥物治療的患者,應1~3天檢查血象1次,根據粒細胞數及時減藥或停藥;對偶爾引起粒細胞減少的非細胞毒藥物,須掌握用藥適應證,特別當服用較易引起粒細胞減少的藥物時(如氨基比林、甲巰咪唑等),患者應每周檢查血象;對曾有
急性白細胞減少癥的治療措施介紹
繼發性粒細胞減少者應積極治療基礎疾病,中止可疑藥物或毒物接觸。根據不同的病理機制選用治療方法。 (一)藥物治療 碳酸鋰可增加粒細胞的生成,但對慢性骨髓功能衰竭者無效。成人劑量300mg,一日三次口服,見效后減量為200mg一日二次維持2~4周。副作用可有震顫、胃部不適、腹瀉、瘙癢、水腫等,停藥
關于白細胞減少癥的治療建議的介紹
該類疾病應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對于接觸放射線及苯等化學毒物的工作人員,須建立嚴格防護制度并定期檢查血常規。對于有可能引起白細胞減少的藥物如氯霉素、磺胺類藥物、抗腫瘤藥物、解熱鎮痛藥等,應盡量避免使用,如需使用要在醫生指導下密切監測血常規,切忌大劑量長期使用。對于使用細胞毒類藥物的患者,應1~3天檢
治療白細胞減少癥的基本原則介紹
1.維生素B4核酸的活性部分是白細胞代謝的必需成分,它對細胞的生長,特別是細胞的增生有促進作用;維生素B6參與氨基酸和脂肪代謝,刺激白細胞的生成,故可用于治療白細胞減少癥。 2.利血生可促進細胞氧化還原,較早即被用于升高白細胞的治療,用于預防和治療各種原因所致的白細胞減少,但有學者認為單獨
白細胞減少的病因分析
? ? 目前認為,化學物品及藥物、感染是引起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的主要因素。? ? 1.化學物品 : 包括苯及其衍生物。? ? 2.藥物因素:?? ? ?下列以(1)~(6)為多見;(7)~(14)引起者較少見。? ?(1)抗腫瘤藥 : 幾乎所有抗腫瘤藥均可致白細胞減少。? ?(2)解熱鎮痛藥:
關于白細胞減少癥和(或)粒細胞減少癥的檢查介紹
1.血象 顯示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減少。 2.骨髓象 可了解粒細胞的增殖及成熟情況,有時還可明確有無腫瘤細胞轉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血液系統疾病。 3.原發病相關檢查 如疑為結締組織疾病,應行相應的免疫學檢查。 4.抗中性粒細胞抗體測定 如果患者抗中性粒細胞抗體陽性且抗
簡述白細胞減少癥和(或)粒細胞減少癥的臨床表現
白細胞減少癥常繼發于多種全身性疾病,臨床表現以原發病為主。大多數患者起病緩慢,可出現頭暈、乏力、心悸、低熱、失眠、咽喉炎及黏膜潰瘍等。中性粒細胞是人體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線,因而粒細胞減少的臨床癥狀主要是易有反復的感染。患者發生感染的危險性與中性粒細胞計數多少、減少的速率以及其他免疫系統受損
關于白細胞減少的基本介紹
白細胞是一類有核的血細胞。正常人的血細胞數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時間和機體不同的功能狀態下,白細胞在血液中的數目是有較大范圍變化的。當每微升超過10000個時,稱為白細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個時,則稱為白細胞減少。機體有炎癥(即發炎)時會出現白細胞增多;白細胞減
白細胞減少的臨床表現
應首先分析病因,根據不同患者及發病機理采用的治療方案。西醫治療多予防治感染,激素,維生素B4,鯊肝醇,利血生,氨肽素等。病情嚴重的給予造血刺激因子,這些升白細胞的藥物療效都是暫時的,如病因未去除或原因不明,只能起到暫時的緩解作用,故我們一般選擇1-2種升白細胞藥物即可,觀察3-4周,如無效可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