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力邀“三桶油”參與北極圈開發
中俄能源合作再現新高潮。3月13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總裁米勒一行來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訪問。雙方同意深化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就推進中俄天然氣東線和西線合作項目達成廣泛共識,其中,提出通過東線每年向中方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在這之前十天,俄羅斯總統能源委員會秘書長、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俄羅斯副總理、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俄方主席德沃爾科維奇,先后到訪中國,邀請中國“三桶油”參加北極圈和部分海上上游項目合作。 我國新增1500萬噸原油貿易 毗鄰的中俄兩國在能源方面高度互補,一方是石油天然氣的資源大國,一方是經濟快速崛起的能源需求大國,但過去20多年兩國能源資源合作“只開花,難結果”。 隨著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訪問俄羅斯的消息對外公開,有關中俄能源合作將掀高潮的討論,此起彼伏。 據俄羅斯《政權》雜志透露稱,根據前期談判結果,中俄兩國可能會簽署對我國供油量增加1倍的相關文件,即從目前的每年1500萬噸增至30......閱讀全文
日本欲開發北極圈油氣資源
????日本政府將于近日討論和公布未來5年的海外資源開發戰略。該戰略建議日本應不失時機地參與北極圈等地的油氣資源開發,因為今后日本只能縮減核能發電,增加火力發電,所以不得不大幅擴大海外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該戰略提議由日本政府提供財政支援,支持日本大型油氣開發企業進軍北極圈和東西伯利亞投資
俄力邀“三桶油”參與北極圈開發
中俄能源合作再現新高潮。3月13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總裁米勒一行來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訪問。雙方同意深化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就推進中俄天然氣東線和西線合作項目達成廣泛共識,其中,提出通過東線每年向中方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在這之前十天,俄羅斯總統能源委員會秘書長、俄羅斯石油公
中俄開發廉價高效新型氫能材料
日前,一個中俄科研團隊找到了一種廉價且環保的方法來處理流行的光催化劑材料,大大提高了將陽光轉化為氫能的效率。專家稱,該方法有助中俄兩國進入清潔能源的新時代,幫助兩國在該行業占據領先地位。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的《應用催化B:環境》雜志上。 俄羅斯國家研究型托木斯克理工
中國首船亞馬爾液化天然氣經北極航道運抵江蘇如東
中新網7月19日電 據國家能源局網站消息,7月19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向中國供應的首船液化天然氣(LNG)通過北極東北航道運抵中國石油旗下的江蘇如東LNG接收站,交付給中國石油,開啟了亞馬爾項目向中國供應LNG的新篇章,為中國的清潔能源供應帶來了新氣源。
中國科考隊進入北極圈
經過3515海里(1海里等于1.852公里)的航行,中國第五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于北京時間18日7時44分乘坐“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穿過北緯66度33分的北極圈,開始實施北冰洋科學考察。 自7月2日從青島出發以來,第五次北極科考隊克服惡劣天氣等不利影響,圓滿完成了27個站位的海洋物理、化學、生物
“雪龍”號科考船進入北極圈
北京時間7月30日6時,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科考船從北緯66度34分、西經169度10分進入北極圈。圖為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在“雪龍”號科考船上展開五星紅旗和考察隊隊旗。新華社記者 攝
“雪龍”號科考船進入北極圈
北京時間7月30日6時,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科考船從北緯66度34分、西經169度10分進入北極圈。 考察隊員們在“雪龍”號直升機停機坪展開五星紅旗和考察隊隊旗,組成“9北”“66度34分”等字樣,紀念進入北極圈。 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20日乘“雪龍”號從上海出發,開啟
“中俄大學”,要來了?
?近日,黑龍江省人大代表、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吳偉章在出席黑龍江省第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提出在哈爾濱新區設立中俄大學,并考慮在哈爾濱新區配套設立中俄聯合中學和小學、幼兒園的建議。吳偉章表示,哈爾濱新區作為中國唯一的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和最北部的國家級新區,在國家“一帶一
我國完成北冰洋科考 “雪龍”號駛離北極圈
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已圓滿完成北冰洋科學考察任務,8月31日乘坐“雪龍”號極地科考船駛出位于北緯66度33分的北極圈。 自今年7月20日進入北冰洋以來,中國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全體隊員連續奮戰,截至目前已完成130多個海洋站位的綜合調查、9個短期冰站考察和一個為期13天的長期冰站
海油工程奪得北極101億大單 中俄能源合作提速
近日,海油工程宣布,公司剛剛獲得俄最大LNG工程YAMAL(亞馬爾)項目核心工藝處理生產線工程的建造合同,合同總價格達16.63億美元(約合101.09億元人民幣)。 據了解,亞馬爾項目是位于俄北極圈內的亞馬爾半島上,是俄方開發北極地區油氣資源的重要工程之一,該項目LNG輸出總能力將達1600
中俄加強能源領域合作
21世紀是能源的世紀,中俄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日漸增多,這也是雙方全面深化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俄購電經歷了從無到有、逐年上升的過程,廣闊的黑龍江江面上,三條輸電線路將電能源源不斷地輸送過來,滿足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求。不僅如此,石油、天然氣甚至核電方面的合作也在快速推進中,一
中俄能源合作將造福全球
解樹江:今年是中俄建交65周年,中俄能源合作也共同走過了不同尋常的道路。能源合作作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兩國元首和總理高度關注和積極推動的領域之一,同時也是中俄務實合作的重點方向。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在加快推動兩國能源合作的全面性、長期性、戰略性方面成果豐碩。作為中俄能源合作
全球氣候漸變暖 北極圈內成功種出紅草莓
恩斯特展示他的溫室菜園 種草莓、西紅柿、青椒,對多年前的丹麥格陵蘭島人而言,完全無法想象。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格陵蘭島人吃上了自己種的多種蔬果,覺得氣候越暖越好。不過,氣候變暖也帶來不少煩惱。 據新華社電 格陵蘭島五分之四在北極圈內,年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最低可達零下70攝氏度。不
中俄能源合作延伸新戰略層面
中俄能源合作延伸到一個新的戰略層面,中國石油集團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分別簽署的相關協議,正是這一舉措的最佳詮釋。 此前,在上海亞信峰會期間,中國石油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署了《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被業界視為中俄能源戰略合作中又一重大里程碑成果。
中俄東線將建首條智能管道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經理羅志立5日在此間宣布:作為我國四大能源通道之一的該工程,北段主體焊接進度已經過半;工程不僅終期輸量高達380億立方米/年的迄今最大值,而且將建成我國首條智能管道的樣板。 在中國石油開放日活動現場,羅志立表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是中俄兩國元首共同簽署、深化兩國全面戰
中俄能源合作打通“世紀動脈”(圖)
目前,俄羅斯石油公司每年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支線向中國出口1500萬噸石油。 在習近平與普京的共同見證下,中俄政府簽署了有關擴大原油貿易合作協議,以及有關天津煉油廠建設和運營合作協議,兩國石油領域合作由此邁出突破性的一大步。 俄羅斯石油巨頭――俄石油公司是簽字儀式上的主角:它與中石
中國北極科考隊進入北極圈 將進行綜合調查
“雪龍”號7月31日電(記者郁瓊源)北京時間7月31日上午8時50分,“雪龍”號進入北極圈。上午9時,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隊隊員身著統一的紅色隊服,在“雪龍”號直升機停機坪組成“八北”字樣慶祝進入北極圈。 同時,為迎接“八一”建軍節,科考隊員們又組成“八一”字樣,八位曾當過兵的科考隊員組成
美報告稱北極圈內未探明石油達900億桶
美國地質勘探局7月23日發布評估報告說,北極圈內未完全探明、可用現有技術開發的石油儲量估計達900億桶。按目前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近9000萬桶計算,可供全球使用近3年。?報告還估計,北極圈內未完全探明的、可獲取的天然氣儲量估計為47萬億立方米。這些潛在的油氣資源大約有84%分布在近海區域。?報告指出,
中俄加強工業技術領域對話
中國黑龍江省-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工業與技術合作洽談會7月12日在車里雅賓斯克舉行,與會者就推動中俄兩國工業合作進行深入探討。 此次洽談會是第五屆中俄博覽會框架下的重點活動之一,吸引了來自中俄兩國400余家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參會。會議討論的內容包括在傳統冶金、石化、裝備制造等合作基礎上,進一
中俄超硬材料實驗室揭牌
為促進中俄在超硬材料制備、微波技術應用等領域的合作、交流及技術發展,近日,昆明理工大學與俄羅斯南方國立技術大學在昆簽署了共建中俄超硬材料先進制備技術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云南省科技廳廳長龍江為實驗室揭牌。 龍江與俄羅斯南方國立技術大學教授契特霍金·維克多進行了交流,他表示將積極支持實驗室建設
危化品專線:中俄能源新通道
10%,是“十二五”期間我國石化產品需求的增長幅度。然而,由于我國原油短缺,使得石油液化氣及聚烯烴類化工產品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一到冬天北方廣大地區燃煤供暖,嚴重污染環境,廣大百姓呼喚清潔天然氣取暖。2010年中國液化石油氣消費量1160萬噸,增長了大約15%,進口477萬噸,是全球第三大
中俄成立綜合性大學聯盟
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13日在深圳成立。 為進一步發揮中俄兩國綜合性大學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7月5日,北京大學與莫斯科國立大學簽署了《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綜合性大學聯盟的共同宣言》,倡議成立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 目前,包括北京大學、
中俄能源合作又獲新進展
為期三天的第十七屆俄羅斯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22日圓滿落幕。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代表中國政府出席論壇,并與俄方就加強能源等領域的務實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在本屆論壇上中俄能源企業簽署長期增供原油合同,標志著兩國能源合作又獲新進展。 _acK({aid:1807,format:0,mode:1,g
中俄簽署增供原油長期貿易合同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24日公布了俄羅斯向中國增供原油長期貿易合同的細節。根據這一我國對外原油貿易最大的單筆合同,未來中石油進口俄羅斯原油量將達到每年4610萬噸,接近去年我國石油消費總量的十分之一。 根據合同,俄羅斯將在目前中俄原油管道(東線)150
中俄礦產資源合作有望打造跨境產業鏈
對俄貿易第一大省黑龍江近年來利用地緣優勢,不斷推進在俄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建設。業內人士表示,除了石油天然氣合作,中俄礦產資源合作開發潛力同樣巨大。打造中俄礦產資源合作開發跨境產業鏈,有利于中俄兩國實現經濟和資源優勢互補。 據了解,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蘊藏全俄80%
中俄年內或簽天然氣價格協議
9月5日,俄羅斯圣彼得堡G20峰會上,中石油董事長周吉平(左)、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管委會主席阿列克謝·米勒(中)、俄羅斯總統普京(右)等,出席中俄天然氣合作協議簽署儀式。 9月5日,俄羅斯國有天然氣生產商——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Gazprom)宣布,其已與中國石油(行情 股吧
中俄大氣光學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6月24日上午,中俄大氣光學聯合研究中心在合肥揭牌。 日前,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俄羅斯科學院大氣光學研究所簽約推動中俄大氣光學聯合研究中心在合肥落地。聯合研究中心擬建立國際最大孔徑全高程激光雷達大氣探測平臺和國際協同超級觀測站,推動天氣預報、氣候變化研究水平及激
中俄海洋與氣候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9月21日,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俄羅斯太平洋海洋研究所海洋與氣候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俄海洋與氣候聯合研究中心”)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掛牌成立。該中心是中俄兩國在科技創新合作不斷加深背景下成立的第一個海洋科學研究領域的合作平臺,標志著中俄海洋科技領域的合作進入新的階段。 中俄
中俄聯合體全球空間天氣中心成立
11月16日,中俄聯合體全球空間天氣中心(以下簡稱“全球空間天氣中心”)在京揭牌,并召開領導小組會議。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呂爾學等出席揭牌儀式。 空間天氣關乎衛星運行、航空飛行、地面管網等高技術系統及人類健康等,特別是航空飛行安全和航空通信、定位、跟蹤,以及航空電子設備
中俄將在生物醫學領域開展合作
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信息分析部部長亞歷山大·沙羅夫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與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將加強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合作研究。 他說,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是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最主要的合作伙伴,目前雙方正在實施的聯合項目超過100個。中方對醫學領域的聯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