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表層土壤汞的累積分布與來源貢獻獲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35.shtm 汞(Hg)是一種全球性污染物,隨人為活動或自然過程排放進入大氣環境,經大氣循環傳輸并沉降累積至陸地生態系統。土壤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活躍汞儲庫之一,儲存了陸地生態系統至少90%以上的汞。土壤累積的汞一方面可被還原為Hg0重新排放到大氣中從而增加大氣汞負荷,另一方面隨地表徑流進入水生生態系統,轉化為毒性更強的甲基汞(MeHg)并通過食物鏈富集放大,造成潛在生態環境安全與人體健康威脅。因此了解土壤汞的來源特征和累積過程,是定量汞的全球生態風險、評估汞暴露對人類和野生動物的潛在風險的前提與基石。 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被譽為世界“第三極”,擁有一個相對孤立而脆弱的高寒生態系統。青藏高原對環境與氣候變化極其敏感,其氣溫升高速度約為全球平均速度的2-3倍。與極......閱讀全文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表層土壤汞的累積分布與來源貢獻
汞(Hg)是一種全球性污染物,隨人為活動或自然過程排放進入大氣環境,經大氣循環傳輸并沉降累積至陸地生態系統。土壤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活躍汞儲庫之一,儲存了陸地生態系統至少90%以上的汞。土壤累積的汞一方面可被還原為Hg0重新排放到大氣中從而增加大氣汞負荷,另一方面隨地表徑流進入水生生態系統,轉
青藏高原表層土壤汞的累積分布與來源貢獻獲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35.shtm 汞(Hg)是一種全球性污染物,隨人為活動或自然過程排放進入大氣環境,經大氣循環傳輸并沉降累積至陸地生態系統。土壤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活躍汞儲庫之一,儲存了陸地生態系統至少90%
青藏高原野生魚類汞富集顯著
日前,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聯合香港科技大學,開展了青藏高原野生魚類汞含量調查研究,發現在高原水體汞含量非常低的背景下,野生魚體的汞含量相對較高,具有顯著的富集作用。這與我國其他地區相對高汞污染環境中魚體汞含量相對較低的結果形成鮮明對照。相關成果發表于美國化學會《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 汞是一種可在
概述元素汞的礦產分布
一、礦藏 汞是自然生成的元素,見于空氣、水和土壤中。 汞是一種劇毒非必需元素,廣泛存在于各類環境介質和食物鏈(尤其是魚類)中,其蹤跡遍布全球各個角落。 世界汞礦資源量約70萬噸,基礎儲量30萬噸。擁有汞儲量的主要國家及其基礎儲量有西班牙9萬噸,意大利6.9萬噸,中國8.14萬噸,吉爾吉斯斯
低壓汞燈的特征譜線和能量分布
低壓汞燈是使用最多的一種標準光源, 它的能量90% 以上集中在253. 65 nm 這一根譜線上。低壓汞燈主要用來標定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波長準確度, 也可用作光譜帶寬的測試。在使用低壓汞燈的時候, 要特別注意安全, 因為低壓汞燈的紫外線很強, 容易傷害眼睛。所以, 使用者在操作時應該帶玻璃
科學家揭示青藏高原山地森林土壤汞累積機制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逐年攀升的能源及原材料需求,使得我國成為世界上的頭號汞排放大國。理清人為源汞的排放與生態系統汞的源匯關系,成為研究我國汞污染的當務之急。森林系統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31%,學術界一直認為森林系統的汞匯可能被遠遠低估了。這是因為在所有陸地生態系統中,森
科學家揭示青藏高原冰川抗性基因分布特征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簡稱抗性基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挑戰之一。目前,全球變暖導致冰川加速消融,冰川環境中存留的耐藥菌及其攜帶的抗性基因有可能隨冰川消融輸出到下游湖泊、河流等環境中,對下游環境的生態安全和居民健康產
青藏高原所等揭示藏東南地區大氣汞濕沉降特征
大氣汞濕沉降是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的重要環節,認知大氣汞濕沉降特征對于準確評估大氣汞沉降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合作,基于TRAP Himalayas(Transport of Atmospheric Pollut
地震波衰減成像揭示青藏高原地殼流的分布
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和擠壓造成的。在形成過程中,高原受到整體抬升,內部物質在擠壓和重力的雙重作用下從內部向四周流動。基于這一設想提出的下地殼流模型能夠較好地解釋青藏高原的演化和地表形變特征,并得到一些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觀測資料的支持。然而,由于很難對下地殼中的動力學過程進行直接觀測
青藏高原所:喜馬拉雅冰川消融對汞輸出變化的影響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山地冰川分布區,是“亞洲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喜馬拉雅冰川退縮對亞洲眾多河流水資源和水環境產生重要影響。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明晰喜馬拉雅冰川融水徑流汞的輸移變化,對深入理解高山冰川消融的區域生態環境影響及區域汞循環變化都至關重要。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
寒旱所青藏高原溫泉區域多年凍土分布研究取得進展
多年凍土是指地下持續2 a 以上保持凍結狀態的一類特殊巖土,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是世界上中低緯度地帶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凍土區。多年凍土作為高寒氣候條件下的產物不僅影響著各種寒區生態系統的穩定與演替,還影響到工程建筑物的穩定性。目前,多年凍土出現退化現象如活動層加深、凍土下界上升,島狀凍土和
中國西部冰川雪冰中汞的時空分布取得進展
汞是常溫下唯一以氣態形式存在于環境中的重金屬元素,具有高毒性、生物富集放大和長距離傳輸等特征。汞在大氣中的形態復雜且存在相互轉化,大氣汞在沉降入雪蓋后會發生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影響著汞的歸宿和環境效應。理解汞在不同地區的沉降和轉化規律是認識全球汞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重要基礎,而在我國廣闊的西
青藏高原四種羚羊應對全球變化空間分布和潛在遷移路徑
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全球變化給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帶來嚴重影響,氣候變化影響了動物的地理分布、物候、行為及種群大小,甚至加速了物種滅絕。青藏高原是全球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區域,野生動物的生存及空間分布更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普氏原羚
有機汞無機汞金屬汞的區別
金屬汞——汞單質有機汞、無機汞都是汞的化合物。有機汞——汞與烷基、炔基、芳香基、一些有機酸根等結合生成的有機汞化合物,如甲基汞(CH3)2Hg……無機汞——汞的無機化合物,如HgS、HgSO4、HgCl2……
全球表層土壤汞的空間分布與驅動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土壤是全球最大的汞庫,全球表層土壤汞的濃度與空間分布是當前研究全球汞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基礎。然而,當前關于全球土壤汞累積過程、庫存及空間分布方面的認識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馮新斌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環境科學領域期刊Environmental S
地化所稻米中汞的分布特征及賦存狀態研究獲進展
汞污染區稻米富含甲基汞是一個普遍現象,稻米甲基汞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汞的毒性與其化學結構(分子結構)密切相關,如:二甲基汞衍生物是劇毒物質,硒化汞可在生物體內富集但毒性較小,氯化甲基汞的毒性是半胱氨酸甲基汞的10倍以上。由于甲基汞與巰基(-SH)間具有極強的親和力,因此,游離的甲基汞(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高寒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研究
土壤微生物作為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分解者,是植被變化過程中重要的生物參與者,在土壤質量改善、植物生產力調節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維持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其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組成等分布模式及構建過程(確定或隨機組裝)是影響生態系統過程和功能的關鍵參數。深入了解植被變化過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可提高對微生物
應用MC-ICP-MS獲汞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2項新進展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多接受杯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MC-ICP-MS)的開發應用和新提純技術的進步,汞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成為國際地球科學領域一個重要研究方向。鑒于此,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馮新斌團隊于2009年在國內率先建立汞同位素高精度測試方法,并成功對自然界不同生態系統汞的污染源和生物
應用MC-ICP-MS獲汞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2項新進展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多接受杯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MC-ICP-MS)的開發應用和新提純技術的進步,汞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成為國際地球科學領域一個重要研究方向。鑒于此,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馮新斌團隊于2009年在國內率先建立汞同位素高精度測試方法,并成功對自然界不同生態系統汞的污染源和生物
測汞儀助力汞含量檢測
測汞儀是汞污染預防治理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儀器,尤其是現如今有關金屬汞的生產制造很多,如汞礦的開采與汞的冶煉,對空氣、土壤、水質都造成了重度污染,而測汞儀可以對汞污染進行檢測,能夠讓污染及時發現及時治理,在治汞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汞是人們很熟悉的一種有毒元素,其會對人體的神經、消化和免疫系統造成相當大
烷基汞和總汞的關系
總汞包含可溶于水的無機汞鹽和可溶于油脂的有機汞,烷基汞屬于后者范圍,如果長期接觸對人體和環境都有嚴重危害例如二甲基汞和甲基氯化汞等等。
汞鹽、亞汞鹽鑒別實驗
(1) 取供試品,加氨試液或氫氧化鈉試液,即變黑色。(2) 取供試品,加碘化鉀試液,振搖,即生成黃綠色沉淀, 瞬即變為灰綠色,并逐漸轉變為灰黑色。
烷基汞和總汞的關系
總汞包含可溶于水的無機汞鹽和可溶于油脂的有機汞,烷基汞屬于后者范圍,如果長期接觸對人體和環境都有嚴重危害例如二甲基汞和甲基氯化汞等等。
青藏高原所改進模型減小青藏高原蒸發預估誤差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25_4782286.shtml 蒸散發是地球多圈層相互作用中碳循環和水熱循環的關鍵過程,深刻影響青藏高原地區的天氣、氣候和及亞洲季風系統演變。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屬于高寒干旱和半干旱地區,淺層土壤水狀況反映了
這2大因素最影響我國大氣汞同位素的時空分布規律
汞是主要通過大氣傳輸的全球性重金屬污染物,而我國是全球人為源和自然源大氣汞排放最多的國家之一。汞同位素是目前地球科學和環境科學一個新興研究領域,能夠為示蹤表生環境中汞的來源和遷移轉化過程提供獨特甚至是排他性的研究手段。然而,目前有關大氣汞同位素組成特征、分餾過程和來源的同位素指紋譜的認識還不是很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高寒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等研究
土壤微生物作為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分解者,是植被變化過程中重要的生物參與者,在土壤質量改善、植物生產力調節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維持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其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組成等分布模式及構建過程(確定或隨機組裝)是影響生態系統過程和功能的關鍵參數。深入了解植被變化過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可提高對微
測汞儀汞標準液的加入
儀器校正時,只配制一種汞標準液(0.1ug/ml)以下簡稱標樣。其它濃度的汞標準液是通過改變標樣在翻泡瓶內的加入量來實現,如要得到3ng/ml的汞標準液,只要在翻泡瓶內加入0.3ml的標樣(含30ng汞),瓶內再加8ml蒸餾水,2ml氯化亞錫,則最終瓶內汞濃度約為30ng 8ml+2ml =3n
測汞儀測量糧油汞含量方法
?? 測汞儀法亦稱冷原子吸收法,?主要是利用汞蒸氣對波長為253. 7nm?的紫外光具有強烈吸收作用的特點,通過SnCl2將消化液中的Hg2+還原成Hg,并通過載氣將汞蒸氣載入測汞儀的吸收池進行紫外吸收測定,再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1.測汞儀常常在連續多次測定中易出現基線漂移或指針抖動問題。這其中可能
青藏高原所基于遙感地溫得到青藏高原氣溫遞減率
氣溫遞減率是高山地區最常用的氣溫插值參數。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氣溫遞減率具有很強的空間異質性和季節變化,但稀疏分布的氣象站點難以提供準確可靠的溫度遞減率參數。雖然利用遙感地表溫度估算氣溫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尚無研究定量評價利用遙感地溫數據估算氣溫遞減率的可行性及精度。 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
原子熒光光度法測汞是冷汞還是熱汞
冷汞和熱汞的區別只是還原劑的濃度不同,冷汞的檢出限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