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沉香的藥用價值
藥性: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溫中降逆;納氣平喘。主脘腹冷痛;氣逆員息;胃寒嘔吐呃逆;腰膝虛冷;大腸虛秘;小便氣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克,后下;研末,0.5-1克;或磨汁服。......閱讀全文
土沉香的簡介
土沉香(學名:Aquilaria sinensis(Lour.) Spreng.)是瑞香科,沉香屬喬木,高可達15米,樹皮暗灰色,小枝圓柱形,葉革質,圓形、橢圓形至長圓形,有時近倒卵形,上面暗綠色或紫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邊緣有時被稀疏的柔毛;葉柄被毛;傘形花序有花,花芳香,黃綠色,萼筒
土沉香的介紹
土沉香(學名:Aquilaria sinensis(Lour.) Spreng.)是瑞香科,沉香屬喬木,高可達15米,樹皮暗灰色,小枝圓柱形,葉革質,圓形、橢圓形至長圓形,有時近倒卵形,上面暗綠色或紫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邊緣有時被稀疏的柔毛;葉柄被毛;傘形花序有花,花芳香,黃綠色,萼筒
土沉香的概述
土沉香(學名:Aquilaria sinensis(Lour.) Spreng.)是瑞香科,沉香屬喬木,高可達15米,樹皮暗灰色,小枝圓柱形,葉革質,圓形、橢圓形至長圓形,有時近倒卵形,上面暗綠色或紫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邊緣有時被稀疏的柔毛;葉柄被毛;傘形花序有花,花芳香,黃綠色,萼筒
土沉香的形態特征
喬木,高5-15米,樹皮暗灰色,幾平滑,纖維堅韌;小枝圓柱形,具縐紋,幼時被疏柔毛,后逐漸脫落,無毛或近無毛。 葉革質,圓形、橢圓形至長圓形,有時近倒卵形,長5-9厘米,寬2.8-6厘米,先端銳尖或急尖而具短尖頭,基部寬楔形,上面暗綠色或紫綠色,光亮,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每邊15-20
土沉香的主要價值
經濟 土沉香老莖受傷后所積得的樹脂,俗稱沉香,可作香料原料,樹皮纖維柔韌,色白而細致可做高級紙原料及人造棉;木質部可提取芳香油,花可制浸膏。[2] 藥用 藥性: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溫中降逆;納氣平喘。主脘腹冷痛;氣逆員息;胃寒嘔吐呃逆;腰膝虛冷;大腸虛秘;小便氣淋。
土沉香的藥用價值
藥性: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溫中降逆;納氣平喘。主脘腹冷痛;氣逆員息;胃寒嘔吐呃逆;腰膝虛冷;大腸虛秘;小便氣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克,后下;研末,0.5-1克;或磨汁服。
土沉香的形態特征及分布范圍
形態特征 喬木,高5-15米,樹皮暗灰色,幾平滑,纖維堅韌;小枝圓柱形,具縐紋,幼時被疏柔毛,后逐漸脫落,無毛或近無毛。 葉革質,圓形、橢圓形至長圓形,有時近倒卵形,長5-9厘米,寬2.8-6厘米,先端銳尖或急尖而具短尖頭,基部寬楔形,上面暗綠色或紫綠色,光亮,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每
昆明植物所在土沉香花中發現抗癌活性分子
瑞香科植物土沉香【Aquilaria?sinensis?(Lour.) Spreng.】,又名白木香,是中藥沉香的基原植物,廣泛分布在中國南方地區,包括云南、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臺灣和香港等。土沉香樹在受到傷害(微生物入侵、火燒、雷劈、打孔等)后,在心材部位緩慢形成樹脂,即沉香。關于中藥沉香
沉香的介紹
沉香,中藥名,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含有樹脂的木材。主要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福建等地。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
沉香的簡介
沉香,中藥名,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含有樹脂的木材。主要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福建等地。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
沉香的概述
沉香,中藥名,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含有樹脂的木材。主要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福建等地。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胸腹脹悶疼痛,胃寒嘔吐呃逆,腎虛氣逆喘急。
沉香的特征介紹
喬木,高5-15米,樹皮暗灰色,幾平滑,纖維堅韌;小枝圓柱形,具縐紋,幼時被疏柔毛,后逐漸脫落,無毛或近無毛。葉革質,圓形、橢圓形至長圓形,有時近倒卵形,長5-9厘米,寬2.8-6厘米,先端銳尖或急尖而具短尖頭,基部寬楔形,上面暗綠色或紫綠色,光亮,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每邊15-20,在
高速逆流色譜法分離制備沉香中的沉香四醇
摘要:目的:研究高速逆流色譜分離制備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類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氯仿-甲醇-水(4 ∶ 2. 6 ∶2. 4)為兩相溶劑體系,上相為固定相,流速1. 2 mL/min,正向轉速900 rpm。結果:利用高速逆流色譜法從沉香95% 乙醇粗提物中一次性分離得到兩個2-(2-苯
丁沉香丸的簡介
方劑名稱:丁沉香丸 藥物組成:丁香、沉香、木香、青皮、肉豆蔻、胡椒、蓽茇、檳榔1分,乳香半兩,麝香1錢。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一八一引《鮑氏方》。 方劑主治:諸氣攻心腹痛,及婦人氣。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研勻,醋糊為丸,如粟米大,朱砂為衣。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美酒送下。心疼,醋湯
丁沉香丸的組成
安息香、乳香、雄黃、沉香、木香、白檀、丁香、朱砂(已上細研)、阿魏少許(用面筋),蓽茇1分,檳榔2個,肉豆蔻2個(去皮),真麝香1分(研,羅過)。
丁沉香丸的主治
丈夫、婦人血氣上攻心胸,及腹內一切不測惡氣。
“短命”種子為了生存“援交”胡蜂
沉香,被稱為“木中鉆石”,受損后會散發出濃郁的香味,制成熏香,香霧繚繞。 春末夏初,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的一片土沉香林正值種子收獲的季節。 成熟的土沉香蒴果,先是裂開一條小小的縫隙,隨著裂口越來越大,像豆莢一樣的種子很快滑落下來,僅憑一根絲線懸掛在空中。 正當工作
十五味沉香丸的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具緣紋孔導管,紋孔密,內含淡黃色或黃棕色樹脂狀物。木纖維束淡黃色,其周圍的含晶細胞壁厚,木化,層紋可見,內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木射線細胞切向縱斷面觀呈類圓形或類三角形,壁稍厚,木化,孔溝明顯,胞腔內含草酸鈣方晶。花粉粒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60μm,外壁有刺,
八味沉香散的鑒別
(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纖維管胞壁略厚,有具緣紋孔,紋孔口人字狀或十字狀。不規則團塊無色或淡黃色,表面及周圍擴散出眾多細小顆粒,久置溶化。石細胞成群,呈類圓形、長卵形、長方形或長條形,孔溝細密而明顯。內果皮石細胞類圓形、橢圓形,壁厚,孔溝明顯,胞腔內充滿棕紅色顆粒狀物。花粉粒三角形,直徑
沉香內消丸的介紹
沉香內消丸主要由沉香半兩,木香半兩,葫蘆巴(酒浸)2兩,小茴香(炒)2兩等成分配制而成。處方來源于《普濟方》卷二四九引《德生堂方》。主治小腸疝氣,陰囊腫大,或左右腎偏,結核疼痛難忍,下元虛冷,久而不愈者等癥狀。制備方法為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心鹽酒、鹽湯任下。
沉香內消丸的簡介
沉香內消丸主要由沉香半兩,木香半兩,葫蘆巴(酒浸)2兩,小茴香(炒)2兩等成分配制而成。處方來源于《普濟方》卷二四九引《德生堂方》。主治小腸疝氣,陰囊腫大,或左右腎偏,結核疼痛難忍,下元虛冷,久而不愈者等癥狀。制備方法為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心鹽酒、鹽湯任下。
沉香內消丸的概述
沉香內消丸主要由沉香半兩,木香半兩,葫蘆巴(酒浸)2兩,小茴香(炒)2兩等成分配制而成。處方來源于《普濟方》卷二四九引《德生堂方》。主治小腸疝氣,陰囊腫大,或左右腎偏,結核疼痛難忍,下元虛冷,久而不愈者等癥狀。制備方法為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心鹽酒、鹽湯任下。
沉香內消丸的功效
行氣止痛;溫中降逆;納氣平喘
丁沉香丸的用法用量
空心、食前服1丸或2丸,用燒生姜煎酒送下。
丁沉香丸的功效作用
[1] 一切氣不和,心腹[[疰]]悶,[[氣脹]]胸膈,噎塞不利;及積冷氣或時攻沖,脾胃[[氣逆]],不思飲食,[[霍亂]]不止,[[臟腑]][[滑泄]];酒食所傷,[[醋心]]不消,[[冷痰]]并多。
十五味沉香丸的介紹
十五味沉香丸,清瘟熱,祛風,益肺,利痹。用于癘、熱、隆相搏引起的疾病,熱病初起,肺痼疾,肺鐵布癥,咳嗽氣逆,痹癥,心隆癥,疑難的氣血上壅等。
沉香的特征及生長環境
特征 喬木,高5-15米,樹皮暗灰色,幾平滑,纖維堅韌;小枝圓柱形,具縐紋,幼時被疏柔毛,后逐漸脫落,無毛或近無毛。葉革質,圓形、橢圓形至長圓形,有時近倒卵形,長5-9厘米,寬2.8-6厘米,先端銳尖或急尖而具短尖頭,基部寬楔形,上面暗綠色或紫綠色,光亮,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每邊15-
沉香化氣膠囊的性狀
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黃棕色粉末;氣香,味微甜、苦。
沉香化氣膠囊的成分
沉香、木香、廣藿香、香附(醋制)、砂仁、陳皮、莪術(醋制)、六神曲(炒)、麥芽(炒)、甘草,輔料為糊精、明膠。
沉香的化學成分
沉香含揮發油及樹脂。揮發油中主要成分為沉香螺醇、白木香酸、白木香醛、白木香醇、去氫白木香醇、白木香呋喃醛、白木香呋喃醇、α-沉香呋喃、β-沉香呋喃、茴香酸等成分;受曲霉菌感染的沉香揮發油中含沉香螺萜醇、沉香螺萜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