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耐多藥肺結核的治療原因分析
不充分治療導致的耐藥突變的自然選擇將會使結核分枝桿菌變成耐藥菌株,隨著敏感結核菌被非最佳方案殺死后,耐藥突變菌株變成優勢菌株。導致治療不充分的因素包括: 1、患者沒有服用全部的藥物; 2、治療方案不恰當; 3、治療藥物中斷或質量不佳。......閱讀全文
關于耐多藥肺結核的治療原因分析
不充分治療導致的耐藥突變的自然選擇將會使結核分枝桿菌變成耐藥菌株,隨著敏感結核菌被非最佳方案殺死后,耐藥突變菌株變成優勢菌株。導致治療不充分的因素包括: 1、患者沒有服用全部的藥物; 2、治療方案不恰當; 3、治療藥物中斷或質量不佳。
簡述耐多藥肺結核的現狀
今天,全球耐藥結核病疫情嚴峻。據WHO/IUATLD的最新耐藥監測估計,在新病人中,10.2%的病人至少對一種抗結核藥物耐藥,MDR-TB耐藥率1.1%;在復治病人中,18.4%的病人至少對一種抗結核藥物耐藥,MDR-TB耐藥率7.0%。由此估計全球每年新出現30~60萬MDR-TB病人。 我
關于耐多藥肺結核的基本信息介紹
耐多藥肺結核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結核病。 由于結核病是通過呼吸道傳播,只要呼吸尚存,就無法從根本上避免傳染。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如果不加控制,每個肺結核病人平均每年會傳染給10到15名健康人,但耐多藥結核病的傳播人數可能會大于這個估計值。“因為耐多藥的病人帶菌時間長,而且治療時間也長,潛在傳
關于耐多藥肺結核的歷史沿革介紹
結核病是一個古老的疾病,至今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 從使用抗結核藥物治療結核病開始,就出現有關結核病耐藥的報道。然而,長期以來,人們沉浸于對結核病斗爭取得的成就中,并一度樂觀認為消滅結核病的時間已經不遠了,對結核菌的耐藥現象人們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直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結核病在全球范圍的
概述耐多藥肺結核的預防措施
由于耐藥結核病的出現主要是人為原因造成的,因此特別需要加強一下工作 。 1、結核病的控制規劃:通過規劃措施可以從源頭上減少耐藥結核病的出現,如同通過擰緊水龍頭可以杜絕水的流出一樣。規劃減少耐藥結核病出現的主要措施包括: (1)不斷提高常規DOTS質量。包括不斷強化政府承諾、提高患者發現水平、
耐多藥結核病的綜合治療
? 耐藥結核病是對一種或多種抗結核藥物耐藥的結核病,至少對異煙肼和利福平同時耐藥的結核病稱為耐多藥結核病。耐藥結核病的確定,是通過患者留取痰標本,在實驗室進行結核菌的培養以及藥物敏感試驗測定,從而確定是否為耐藥結核病。這種結核病的治療極為困難。在治療方案的設計等方面不夠合理,極易引發更多、更嚴重
多藥耐藥性產生的原因和治療
原因目前認為多藥耐藥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多藥耐藥基因(MDR1)及其編碼的糖蛋白(P-GP)介導的耐藥,多藥耐藥相關蛋白(MRP)、肺耐藥蛋白(LRP)表達增加,谷胱甘肽轉移酶(GST)活性增強,DNA修復和復制酶、DNA拓樸酶活性改變和鈣離子濃度的改變等。多藥耐藥性的產生是由于細胞解除藥物活性
多藥耐藥性的產生的原因和治療
一、原因 目前認為多藥耐藥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多藥耐藥基因(MDR1)及其編碼的糖蛋白(P-GP)介導的耐藥,多藥耐藥相關蛋白(MRP)、肺耐藥蛋白(LRP)表達增加,谷胱甘肽轉移酶(GST)活性增強,DNA修復和復制酶、DNA拓樸酶活性改變和鈣離子濃度的改變等。 多藥耐藥性的產生是由于
耐多藥性肺結核診斷最快只需6小時
耐多藥性肺結核診斷時間一般需要6~8周的時間,如今可以縮短為6小時。在衛生部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國家衛生監察專員肖東樓透露了這一最新進展。 肖東樓說,在衛生部—蓋茨基金會中國結核病防治項目試點地區,驗證評估了基因芯片等5種國內外最先進的結核病新診斷工具,
新方法快速診斷耐多藥結核病與超級耐多藥結核病
新的診斷方法提供了一種很有前途的解決方案來快速和可靠地檢測出耐藥結核菌株。近日,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結核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發表其團隊的研究成果,旨在評估用Meltpro TB實驗通過檢測患者痰標本確定耐多藥結核病和超級耐多藥結核病患者
我國傳染性肺結核患病率十年下降六成 耐多藥是治療新挑戰
今日是第16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在昨日舉行的首屆中國結核病防治公益宣傳作品征集活動頒獎典禮上,衛生部副部長尹力宣布:“2010年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表明,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傳染性肺結核患病率為66/10萬,較2000年的169/10萬下降了 60.1%,如期實現了我國政府向
日本醫院發生耐多藥不動桿菌感染
綜合日本媒體1月23日報道,日本南部福岡市一家醫院先后有23名患者感染耐多藥不動桿菌,其中2人疑似感染死亡。 發生院內感染的是位于福岡市的福岡大學附屬醫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間,入住這家醫院急救中心重癥監護病房的23名患者先后感染耐多藥不動桿菌。院方表示,其間共有4名患者死亡
我國面臨耐多藥結核病挑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美國禮來基金會今天在北京簽署關于耐多藥結核病戰略合作項目的諒解備忘錄。衛生部部長陳竺、禮來基金會董事長李勵達博士等出席簽字儀式并講話。 陳竺說:“盡管我國結核病防治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我們仍面臨著諸如耐多藥結核病等的重大挑戰。如果不加以控制,不僅會給患者家庭帶來
結核病防治背景知識
一、關于結核病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可累及全身各個臟器。其中,肺部是感染結核菌的最主要臟器,稱為肺結核。個體一旦感染結核菌后,將終身攜帶病菌,約有10%-15%的感染者會在一定條件下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成為新患者并繼續傳染給其他人。 結核病是呼吸道傳染病,
組合藥物將治療耐多藥結核病時間縮短一半
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將治愈耐多藥結核病的時間縮短了一半,并且擁有更小的副作用。這些表現出良好前景的結果來自在非洲和烏茲別克斯坦開展的兩項臨床試驗。研究表明,同治療該疾病的現有療法相比,最新療法還擁有更高的成功率,并且費用更低。 耐多藥結核病在印度、俄羅斯、巴西、中國和南非最為常見。它能通過一個漫長
關于肺結核的病因分析
結核菌屬于放線菌目,分枝桿菌科的分枝桿菌屬,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主要分為人、牛、鳥、鼠等型。對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結核菌對藥物的耐藥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藥菌發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體中單獨使用一種抗結核藥而較快產生對該藥的耐藥性,即獲得耐藥菌。耐藥菌可造成治療上的困難,影響
縮短耐多藥結核療程有新方案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牽頭的全國多中心耐多藥結核病協作網通過長達4年的研究,提出基于分子藥敏的耐多藥結核精準治療新策略,將分子藥敏顯示吡嗪酰胺敏感患者的治療療程縮短至12個月,無復發成功率達82.4%。相關研究論文近日被歐洲呼吸病協會期刊《歐洲呼吸病雜志》接收。 據了解,以孟加拉方案為
關于小兒肺結核的分段治療介紹
不論傳統的長程療法或新出現的短程化療,均要分階段治療,即: ①強化階段。選用強有力的藥物聯合治療,以迅速消滅敏感菌及生長分裂活躍的細菌,并使可能存在的耐藥菌有效地得到傳統化療時強化階段一般為半年,短程化療則為2~3個月。這是化療的關鍵階段。 ②鞏固(繼續)階段。目的在于清除持存菌,鞏固治療效
分析繼發性肺結核的發病原因
1.內源性復發:是繼發性肺結核的主要發病原因。在肺內、外因早期菌血癥形成潛伏病灶。當機體的抵抗力下降時, 可使隱性結核病灶復發而形成繼發性肺結核。 2.外源性再感染:曾感染過結核菌,本次發病不是原有病灶的重新活動,而是再次受到結核菌的感染。 病理生理:結核菌在機體內引起的病變類型具有特異性,
多組學關聯分析鑒定耐多藥結核病血清標志物
肺結核(TB)的流行,特別是耐多藥結核病(MDR-TB),已成為今天結核病治療的一個重大挑戰。浙江大學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繼承教授領銜的課題組采用iTRAQ標記結合2D LC-MS/MS,以及Solexa測序對MDR-TB患者,藥物敏感結核病(DS-TB)患者,和健康對照組血清中的蛋白質組和miR
發現了使耐多藥腫瘤變得脆弱的“弱點”
癌癥研究人員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了解為什么一些患者對治療沒有反應。在某些情況下,腫瘤表現出所謂的多藥耐藥性(MDR),這極大地限制了患者的治療選擇。西班牙國家癌癥研究中心(CNIO)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耐多藥的原因之一,以及一種潛在的治療策略。這項工作主要基于細胞系,因此離臨床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發表
關于原發型肺結核的治療方法介紹
成人原發型肺結核治療方案基本與肺結核短程化療方案相同。兒童、青少年原發型肺結核多見,其治療基本原則也與成人一致,但鹽酸乙胺丁醇可引起視覺損害難以監測,故一般幼兒(
關于小兒肺結核的基本治療措施介紹
1、早期治療 早期病變細菌處于生長繁殖狀態,代謝活躍,藥物最易發揮作用,且早期病變較易修復。 2、劑量適宜 既能發控最大殺菌或抑菌作用,同時病人又能耐受,毒性反應不大。如劑量不足,則不僅治療無效,而且容易產生耐藥性。 3、聯合用藥 這是因為:①菌群中各細菌對藥物敏感性不一,有不同比例的
關于泛耐藥肺結核的發病與治療
2006年早些時候,在世衛組織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調查之后首次 [2-7]使用了廣泛耐藥結核的名稱。2006年9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對出現劇毒耐藥結核菌株表示擔憂,并且正在呼吁加強和實施措施以便預防致命結核菌株的全球傳播。之前,研究顯示新查明的結核威脅即廣泛耐藥結核的程度,使用
關于多藥耐藥細菌的簡介
多藥耐藥細菌是指有多藥耐藥性的病原菌,也可以翻譯成多藥耐藥性、多重耐藥性,其定義為一種微生物對三類(比如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β-內酰胺類)或三類以上不同機制抗菌藥物同時耐藥,而不是同一類三種。P-resisitence為泛耐菌株,對幾乎所有類抗菌藥物耐藥,如泛耐不動桿菌,對氨基糖苷類、青霉素
關于妊娠合并肺結核的治療方法的介紹
1.加強產前保健。 2.播散性或纖維空洞型肺結核未經治療者 應在孕6~8周內行人工流產術,經治療病情穩定后再妊娠。 3.藥物治療 孕期結核病的第一線藥物為異煙肼(INH)、乙胺丁醇,如再加用維生素B6則可防止INH對胎兒潛在的神經毒性。第二線藥物則以利福平,氨硫脲或卡那霉素為主。利福平在
什么是耐多藥結核和嚴重耐藥結核的醫學定義?
MDR-TB或耐多藥結核是耐藥結核的一種特定形式。在結核細菌對至少兩種最強有力的抗結核藥物異煙肼和利福平具有耐藥性時,產生耐多藥結核。嚴重耐藥結核是除耐多藥結核之外對任何氟喹諾酮類藥物以及三種二線注射藥物(硫酸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中至少一種具耐藥性的結核。嚴重耐藥結核的這一定義于2006年
關于妊娠合并肺結核的病因分析
感染結核桿菌引起。 1.生物學原理 孕產期由于自主神經失調,體內內分泌及代謝功能紊亂,機體免疫力降低;加之卵巢激素增加,肺呈充血狀態;甲狀腺功能亢進,代謝率增加;血液中膽固醇增高;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顯著增多等,從而易引起結核桿菌感染,播散,導致妊娠期和產褥期合并肺結核同時伴有肺外結核。 2
關于泛耐藥肺結核的病因分析
耐藥性結核病的產生主要是在治療過程中人為因素造成。國家結核病控制規劃(NTP)的覆蓋率、可及性及其服務體系中各環節的質量(特別是抗結核藥物的質量、使用的合理性及治療過程的有效管理)決定該國耐藥性結核病的流行狀況。我國2010年的結核病控制規劃(NTP)的覆蓋率已達95%。 1. 結核病控制規劃
中國耐多藥結核病比例為世界2倍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結核病國家,其耐藥程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不久前發表于英國《生物醫學中心-傳染病》雜志上的一篇針對中國十個省市結核病耐藥情況所做的監測顯示,中國耐多藥結核病比例幾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在此次監測的所有結核病例當中,耐多藥的平均比例為9.3%,其中5.4%來自原發性耐藥,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