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丸的功能主治
九味羌活丸,中成藥名。為解表劑,具有疏風解表,散寒除濕。功效。用于外感風寒挾濕導致的惡寒發熱無汗,頭痛且重,肢體酸痛。......閱讀全文
九味羌活丸的介紹
九味羌活丸,中成藥名。為解表劑,具有疏風解表,散寒除濕。功效。用于外感風寒挾濕導致的惡寒發熱無汗,頭痛且重,肢體酸痛。
九味羌活丸(濃縮丸)的介紹
九味羌活丸(濃縮丸),中成藥名。由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白芷、黃芩、甘草、地黃組成。具有解表,散寒,除濕的作用。用于外感風寒挾濕導致的惡寒發熱無汗,頭痛且重,肢體酸痛。
九味羌活丸的藥性分析
方中羌活發散在表之風寒濕邪;防風、蒼術發汗除濕;細辛、川芎、白芷疏風散寒,祛濕通經;黃芩清氣分之熱;生地泄血分之熱;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合成方,共奏發汗解表,清熱化濕之功。
九味羌活丸的藥性分析
方中羌活發散在表之風寒濕邪;防風、蒼術發汗除濕;細辛、川芎、白芷疏風散寒,祛濕通經;黃芩清氣分之熱;生地泄血分之熱;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合成方,共奏發汗解表,清熱化濕之功。
九味羌活丸的功能主治
九味羌活丸,中成藥名。為解表劑,具有疏風解表,散寒除濕。功效。用于外感風寒挾濕導致的惡寒發熱無汗,頭痛且重,肢體酸痛。
九味羌活丸大蜜丸的鑒別介紹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淀粉粒單粒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1~26μm。棕黃色分泌物條狀或塊狀,直徑30~75μm。草酸鈣針晶細小,長10~32μm,不規則地充塞于薄壁細胞中。油管含金黃色分泌物,直徑17~60μm。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含晶細胞壁不均勻增厚,微木化。纖維淡黃色,梭
九味羌活丸大蜜丸的功能與主治
解表,散寒,除濕。用于外感風寒挾濕導致的惡寒發熱無汗,頭 痛且重,肢體酸痛。 【用法與用量】姜蔥湯或溫開水送服,一次6~9g,一日2~3次。 【貯藏】密閉,防潮。 性狀:丸劑。 功能主治:用于治療外感風寒濕邪、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頸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 用法及用量:口服
九味羌活顆粒的制備方法
白芷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進行滲漉,收集漉液,備用。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提取揮發油,蒸餾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其余黃芩等3味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水溶液合并,濃縮至約900ml,加等量的乙醇使沉淀,
九味羌活顆粒的功能主治
疏風解表,散寒除濕。用于外感風寒挾濕所致的感冒,癥見惡寒,發熱,無汗,頭重而痛,肢體痠痛。
九味羌活顆粒的功能主治
疏風解表,散寒除濕。用于外感風寒挾濕所致的感冒,癥見惡寒,發熱,無汗,頭重而痛,肢體痠痛。
九味羌活顆粒的配伍禁忌
(1)不宜與含甘遂、大戟、芫花或海藻的中成藥合用,如紫金錠、乳癖消片、心通口服液。該配伍屬于中藥學“十八反”范疇。 (2)不宜與含藜蘆的中成藥配伍,如三七血傷寧膠囊,方中細辛與藜蘆的配伍屬于中藥學“十八反”范疇。 (3)不宜與噻嗪類利尿藥、降血糖藥同用,因為甘草的主要成分為甘草酸和甘草次酸,
九味羌活顆粒的功效和作用
九味羌活顆粒是中成藥,由九種藥材組成,主要具有疏風解表、散寒除濕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風寒導致的感冒,比如可以改善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肢體疼痛等相關癥狀。 這個藥物組分中有九種成分,羌活主要起到散風寒濕邪的作用;防風、蒼術也有發汗除濕的功效;細辛、川芎、白芷,同樣有疏風散寒、祛濕通經的作用;
九味羌活顆粒的適宜配伍
可與川芎茶調散、感冒清熱顆粒合用,三者均屬于祛風散寒藥,可配伍應用治療感冒風寒表實證。
九味羌活丸、炎寧糖漿、萬應膠囊國家藥品標準草案的公示
國家藥典委員會擬修訂《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品種九味羌活丸、炎寧糖漿、益氣維血顆粒、萬應錠、萬應膠囊國家藥品標準,為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適用性,現將擬修訂的九味羌活丸、炎寧糖漿、益氣維血顆粒、萬應錠、萬應膠囊標準公示征求社會各界意見(詳見附件)。公示期為三個月。請相關單位認真研核,若有
九味牛黃丸的鑒別
⑴取該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淀粉粒眾多,單粒,或2~4個組成的復粒呈類圓形、橢圓形,直徑2~20μm。石細胞單個或成群;淡黃色,多邊形類三角形,長20 ~100μm,草酸鈣簇晶,直徑60~75μm。可見具刺的多細胞非腺毛,長200~1500μm,直徑80~110μm。花粉粒類圓形,圓球形,直徑30~
九味清心丸的用法用量
《續醫說》引《癸辛雜志》:《和劑局方》牛黃清心丸,一方用藥二十九味,藥性寒熱交錯,殊不可曉。昔見老醫云:此方只是黃芩、麝香、龍腦、羚羊角、牛黃、犀角、雄黃、蒲黃、金箔九味而已,自干山藥以后二十一味,乃《局方》補虛門中山芋丸,不知何故,誤作一方。
九味清心丸的功能主治
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謇澀,心怔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冒,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心胸毒熱。
九味清心丸的組成及主治
組成 蒲黃2兩半,犀角2兩,黃芩1兩半,牛黃1兩2錢,羚羊角1兩,麝香1兩,龍腦1兩,石雄黃8錢,金箔1200箔(內400箔為衣)。 主治 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謇澀,心怔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冒,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心胸毒熱。
九味牛黃丸的功能主治
清肝熱。用于肝大,肝區疼痛,惡心,目赤。各種肝炎,培根,木布病。
清瘟消腫九味丸的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粘”,止痛,燥“協日烏素”。用于瘟疫發燒,久熱,熾熱,擴散熱,炭疽結喉,痢疾,風濕病,“吾雅曼”病,偏癱,“亞瑪”病,婦科病,“粘”熱癥,便秘,尿閉,半身不遂。
清瘟消腫九味丸的功能主治及成分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粘”,止痛,燥“協日烏素”。用于瘟疫發燒,久熱,熾熱,擴散熱,炭疽結喉,痢疾,風濕病,“吾雅曼”病,偏癱,“亞瑪”病,婦科病,“粘”熱癥,便秘,尿閉,半身不遂。 主要成分 制草烏、硇砂、綿馬貫眾、刺柏葉、甘松、人工麝香、紅花、人工牛黃、熊膽。
九味熄風顆粒的性狀
本品為深棕褐色顆粒;味甜,微苦。
益腎十七味丸水丸的成分
制草烏、訶子、石菖蒲、木香、銀朱、牛膽粉、茜草、紅花、麝香、白豆蔻、大蜀季花、紫草茸等17味。
益腎十七味丸水丸的功效
清腎熱,消“粘”,固精。用于腎寒腎熱諸癥,腰膝疼痛,夢遺滑精,睪丸腫大。
七味鐵屑丸的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塊片暗黑色,邊緣有光澤。不規則塊片狀結晶有玻璃樣光澤,邊緣具明顯的平直紋理。木纖維成束,呈長梭形,具斜紋孔。木纖維成束,長梭形,直徑16~24μm,壁稍厚,紋孔裂縫狀,十字狀或人字狀。葉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平周壁有角質紋理和毛茸脫落的疤痕,垂周壁連珠狀增厚
十三味菥蓂丸功效
十三味菥蓂丸的功效是清熱通淋,消炎止痛,應根據醫生的指導用藥。 十三味菥蓂丸的主要成分是芒果核、蒲桃、菥蓂子、大托葉云實、茜草、紫草茸、圓柏枝、山礬葉、訶子、刀豆、豆蔻、波棱瓜子等。 十三味菥蓂丸具有通淋(使小便通暢)、清熱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療淋病、膀胱炎、睪丸腫大等。 患者應嚴格遵照醫生
十六味冬青丸的介紹
本品系蒙古族驗方。 十六味冬青丸簡介哮喘、肺氣腫、肺心病、阻塞性肺病、急慢性氣管炎等呼吸疾病是目前全球常見的慢性病、多發病,數據顯示每20個人中就有1個患有肺部疾病,從古至今,久治難愈,反復發作,令許多患者飽受折磨。其反復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外感侵襲,導致肺氣被傷,不能津液四布通調水道致使痰液增多,
七十味珍珠丸的介紹
七十味珍珠丸,安神,鎮靜,通經活絡,調和氣血,醒腦開竅。用于“黑白脈病”、“龍血”不調;中風,癱瘓、半身不遂、癲癇、腦溢血、腦震蕩、心臟病、高血壓及神經性障礙。
七味鐵屑丸的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塊片暗黑色,邊緣有光澤。不規則塊片狀結晶有玻璃樣光澤,邊緣具明顯的平直紋理。木纖維成束,呈長梭形,具斜紋孔。木纖維成束,長梭形,直徑16~24μm,壁稍厚,紋孔裂縫狀,十字狀或人字狀。葉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平周壁有角質紋理和毛茸脫落的疤痕,垂周壁連珠狀增厚
九味熄風顆粒的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4~6歲,一次1袋,一日2次;7~9歲,一次1、5袋,一日2次;10~14歲,一次2袋,一日2次,療程為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