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心臟非貫穿性損傷的臨床表現
1.有受傷史尤以心前區挫傷等閉合性損傷史。 2.損傷小者可無明顯癥狀,可有心律失常為主的表現,以持續性竇性心動過速和期前收縮,陣發性心房纖顫等。 3.中度以上者傷后即有、或傷后6-8小時、數天至1月出現典型胸骨后“心絞痛”或心前區難以忍受的劇痛,常向左肩臂放射,不為冠狀動脈擴張藥物所改善,同時伴有呼吸困難、心悸、休克、低血壓等。 4.陽性體征少,有時心音呈鐘擺律,合并心內結構破裂者有相應的體征。 5.心電圖檢查,以S-T段抬高,T波低平或倒置,心律失常,為一過性或持續性。 6.晚期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查偶見有室壁瘤。......閱讀全文
簡述心臟非貫穿性損傷的臨床表現
1.有受傷史尤以心前區挫傷等閉合性損傷史。 2.損傷小者可無明顯癥狀,可有心律失常為主的表現,以持續性竇性心動過速和期前收縮,陣發性心房纖顫等。 3.中度以上者傷后即有、或傷后6-8小時、數天至1月出現典型胸骨后“心絞痛”或心前區難以忍受的劇痛,常向左肩臂放射,不為冠狀動脈擴張藥物所
簡述心臟貫穿性損傷的臨床表現
1.發生于“心臟損傷危險區”的損傷,尤其是心前區的損傷,或有醫源性侵入性檢查。 2.短期內(數分鐘、數小時)出現出血性休克或心包填塞表現。 3.足量輸血后無迅速血壓回升。 4.初期低血壓經血容量補充后迅速改善,但不久又再度出現,甚至發生心搏驟停者。
關于心臟非貫穿性損傷的簡介
心臟非貫穿性損傷大多是因胸壁受到劇烈撞擊所致,如司機前胸撞于方向盤,腹部或下肢受到突然擠壓,大量血流回流入心臟,高速行駛的汽車急剎車而致心臟扭轉而損傷,高壓氣浪沖擊等。依創傷部位分 (1)心包破裂、挫傷, (2)心肌破裂。上述兩種常合并存在,按貫穿性心臟損傷處理。 (3)損傷性室間隔破裂,
關于心臟非貫穿性損傷的治療介紹
一、治療原則 1.臥床休息、嚴密監護。 2.防治感染。 3.支持對癥治療。 4.防治心力衰竭。 二、用藥原則 1.一般病人選用基本藥物、可選藥物、特需藥物。 2.須體外回流手術者按體外回流選藥。
簡述心臟貫穿性損傷的診斷依據
1.有上述受傷史。 2.短期內出現重度休克或心包填塞表現。 3.足量輸血后無血壓迅速回升。 4.初期低血壓經血容量補充后迅速改善,但不久又再度出現,甚至發生心搏驟停者。
關于心臟非貫穿性損傷的診斷鑒別介紹
1.有受傷史。 2.可有或無上述臨床表現。 3.心電圖檢查示心律失常,S-T段、T波異常。 4.心臟酶學檢查:如乳酸脫氫酶同功酶升高。 5.心導管和心血管造影可見心肌挫傷區域。
關于心臟貫穿性損傷的簡介
心臟損傷常發生于“心臟損傷的危險區”(上界起自鎖骨、下界至肋弓、兩側外界為乳頭線),受到開放性或閉合性損傷。因此,常分為貫穿性損傷和非貫穿性損傷。損傷的心臟部位依次是右心室、左心室、右心房、左心房等。主要表現為心包填塞和出血性休克,兩者有所側重。診斷一般不難。任何胸壁心臟危險區的貫穿傷,以及頸根
關于心臟貫穿性損傷的基本介紹
心臟貫穿性損傷大多是由于槍彈、彈片、尖刀等銳器穿入所致,少數可因胸骨或肋骨折斷猛烈向內移位穿刺所引起,此外尚有心血管外科手術或侵入性導管檢查或造影等所致的醫源性損傷。
關于心臟貫穿性損傷的治療介紹
一、治療原則 1.抗休克,同時作好術前準備。 2.緊急手術治療。 3.防治術后感染,防治破傷風。 4.支持對癥治療。 5.合并有心內結構損傷者視情況行體外回流心內直視修補術。按體外回流術處理。 二、用藥原則 1.一般病人選用基本藥物、藥典藥物、新特藥物。 2.須體外回流手術者按體
心臟免疫性損傷的臨床表現
本病常無明顯特異性癥狀,除原發自身免疫病的臨床表現外,心臟方面可表現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
概述放射性心臟損傷的臨床表現
受照射后的24h內患者的心臟就可產生急性反應,遲發性反應約發生在照射后6個月或更長時間后。動物模型心臟的急性損害發生在照射后6~58h內,遲發反應則在2~3個月后發生。而尸檢發現,在實行放射治療7~10年以后,患者仍可檢出有心肌的病理改變存在。 放射性心臟損傷的表現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患
心臟免疫性損傷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病因 多種藥物或其他致敏物質均可引起過敏性心肌炎,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以及心肌血管周圍嗜酸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為特征,偶見心肌壞死。可引起心臟免疫性損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①磺胺類藥:可引起過敏性血管炎和心肌炎,造成心肌損害;②抗結核藥:可引起超敏反應而致病;③自身免疫病:主
簡述食管穿透性損傷的臨床表現
誤吞異物及食管原有疾患所致食管穿孔與破裂診斷相對比較容易;自發性食管破裂和穿孔成因不是十分清楚,癥狀多樣,早期與其他胸腹急癥很難鑒別一般來說嘔吐、胸痛及皮下氣腫三聯征比較常見,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有典型的臨床表現。 食管穿孔主要表現為胸骨后痛、腹痛、發熱、吞咽困難、皮下氣腫、黑便甚至嘔血,部分患
簡述心臟性猝死的臨床表現
引起心臟性猝死的臨床過程可分為4個時期:前驅期、終末事件期、心臟驟停、生物學死亡,處于不同的時期,表現也不相同。 1.前驅期 可能沒有明顯表現,部分患者會出現心慌、氣促、疲乏、胸痛等癥狀。 2.終末事件期 主要表現為:眩暈、黑蒙;突發心慌;迅速加重的呼吸困難;劇烈胸痛等。
簡述穿透性心臟外傷的臨床表現
心臟透性損傷的部位以右心室最常見(約占47%),其次為左心室(34%)、右心房(14%)和左心房(10%)。心臟穿透性損傷的病理改變取決于損傷的部位和裂口大小,及心包破損傷的程度。左心室的破裂傷引起的心包內出血和功能損害,顯然比右心室的嚴重。而且愈后差。根據心包傷口的大小和通暢情況,可有下列3種
簡述放射性心臟損傷的流行病學
據相關資料顯示:胸部實施照射的惡性腫瘤的生存者中30%有放射性心包損害,57%出現照射后的無癥狀性心功能減退,如照射總劑量超過4000~6000rad(40~60Gy)則有50%發生心肌炎,出現心電圖改變者就更多了。不過,由于各醫院對腫瘤病人實施放射治療的方法不同,療效及副作用的評價與鑒別存在著
心臟免疫性損傷的概述
心臟免疫性損傷是指機體因體內、外各種因子的異常反應而累及心臟的超敏反應導致的心臟損傷。多數過敏性心肌炎患者病情較輕,臨床極少能識別,偶爾可由心內膜心肌活檢得到最初診斷,死因多為心律失常。
心臟免疫性損傷的病因
多種藥物或其他致敏物質均可引起過敏性心肌炎,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以及心肌血管周圍嗜酸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為特征,偶見心肌壞死。可引起心臟免疫性損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①磺胺類藥:可引起過敏性血管炎和心肌炎,造成心肌損害;②抗結核藥:可引起超敏反應而致病;③自身免疫病:主要有風濕
簡述高血壓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
1.早期 早期表現一般不典型,病人可無明顯自覺癥狀或僅有輕度不適如頭痛、胸悶等,這些癥狀主要是高血壓的一般癥狀,無特殊性。 2.進展期 高血壓時由于動脈血管壓力過高,阻礙心臟泵出血液,心臟長期高負荷工作就出現了心肌肥厚和僵硬度增加,最終導致進入心臟的肺靜脈血受阻,形成肺淤血。心肌肥大時需氧
簡述肺源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由于慢性支氣管、肺、胸廓或肺動脈血管慢性病變所致的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進而使右心肥厚、擴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臟病。急性肺源性心臟病主要是由肺動脈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環大部受阻,以致肺動脈壓急劇增高、急性右心室擴張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臟病。按其功能的代償
簡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表現
1.脂肪肝的病人多無自覺癥狀,部分病人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區隱痛、肝脾腫大等非特異性癥狀及體征。 2.可有體重超重和(或)內臟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亂、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征相關癥狀。
簡述急性風濕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
1.發病前1-3周,約半數病人先有咽峽炎或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史; 2.發熱、多汗、乏力、輕度貧血和心悸、氣促等; 3.心動過速往往與體溫不相稱,心臟增大,心尖搏動減弱,第一心音低鈍,可出現病理性第三心音和第三心音奔馬律,心臟雜音,可出現心包摩擦音和心包積液。
簡述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
1.癥狀 (1)典型胸痛 因體力活動、情緒激動等誘發,突感心前區疼痛,多為發作性絞痛或壓榨痛,也可為憋悶感。疼痛從胸骨后或心前區開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無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頸部、下頜、牙齒、腹部等。胸痛也可出現在安靜狀態下或夜間,由冠脈痙攣所致,
預防放射性心臟損傷的簡介
1.在對乳腺癌、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療的過程中,要注意放射治療的劑量、次數和時間的掌握,劑量不宜過大、時間不要太長。放療照射區所包括心臟的容積盡量要小。在放射治療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心臟和肺的保護。必要時在隆突下用防護墊保護心臟,可降低對心臟的損害。 2.長期從事放射治療和放射投照的工作
簡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臨床表現
本病患者無長期飲酒史,常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史,常伴門靜脈高壓,肝功能減退及肝硬化并發癥,2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等表現。患者可有肝區不適、消瘦、腹脹、乏力、尿少、尿黃、腹瀉等癥狀,面部可見毛細血管擴張、蜘蛛痣、面色晦暗、腹壁靜脈曲張、腹水、雙下肢水腫,晚期常合并出血、昏迷、感
簡述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表現
腹脹、早飽、噯氣等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最常見的癥狀。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時腹脹、早飽、噯氣等癥狀很嚴重,或反復發作,但一般不會出現消瘦、貧血等癥狀。臨床分型可分為反流樣、運動障礙樣、潰瘍樣,特發性消化不良及吞氣癥。
簡述非化膿性肋軟骨炎的臨床表現
肋軟骨炎起病緩慢。其突出的臨床表現為受累的肋軟骨膨隆、腫大、有明顯的自發性疼痛和壓痛,局部無紅、熱改變。多數病例僅侵犯單根肋軟骨,亦有個別病例2個以上或雙側多個肋軟骨。常見的病變好發部位為左側第二肋軟骨,其次是右側第二肋軟骨以及第三、四、第一肋軟骨。病變的胃軟骨雖然膨大、隆起,但表面光滑,邊界清
簡述尺神經損傷的臨床表現
腕部損傷主要表現為骨間肌、蚓狀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環、小指爪形手畸形及手指內收、外展障礙和Froment征,以及手部尺側半和尺側一個半手指感覺障礙,特別是小指感覺消失,手部精細活動受限,手內肌萎縮。肘上損傷除以上表現外,另有環、小指末節屈曲功能障礙。
簡述肛門直腸損傷的臨床表現
⑴腹痛與嘔吐:結、直腸穿孔或大塊毀損,腸腔內糞便溢入腹腔后即有腹痛、嘔吐。疼痛先局限于穿孔部,隨之擴散至全腹部而成彌漫性腹膜炎,有全腹部疼痛。 ⑵腹膜刺激征:腹部壓痛、肌緊張及反跳痛。穿孔或破裂部位疼痛最明顯。 ⑶腸鳴音減弱甚至消失。 ⑷直腸指檢:直腸低位損傷可觸及損傷部位呈空洞感覺,指套
簡述舌咽神經損傷的臨床表現
1.一側舌咽神經損傷 表現為同側舌后1/3味覺喪失,舌根及咽峽區痛覺消失(因還有其自感覺,所以多不出現咽反射和吞咽反射障礙),同側咽肌力弱及腮腺分泌明顯障礙。臨床上舌咽神經單獨發生損傷者少見,常與后組腦神經損傷同時發生,一側舌咽、迷走神經或其神經核損害時,可出現同側軟腭麻痹、咽部感覺減退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