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血脂異常癥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檢查介紹
(1)測定方法:聚乙烯硫酸(PVS)法,免疫沉淀法等。后者采用免疫學原理沉淀血清中的非LDL脂蛋白,其測定LDL-C的特異性高,精密度好,但試劑成本高不易在臨床推廣。近年出現的直接法(勻相法)是適合自動分析的LDL-C測定法。與直接測定HDL-C相似,不需要標本預處理,適用于大批量標本自動分析.測定結果能滿足臨床要求。LDL-C測定的參考方法亦是β定量法,與HDL-C測定相同,實際上兩者同時測定。 (2)標本:空腹12小時后采靜脈血,及時分離血清。 (3)參考范圍:≤3.12mmol/L。 (4)醫學決定水平:邊緣升高:3.15~3.61mmol/L(121~139mg/dl);升高:≥3.64mmol/L(140mg/dl)。 (5)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 1)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通常以其膽固醇含量表示(LDL-C)。LDL-C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主要脂類危險因素。由于TC水平同時也受LDL-C水平的影響,所以最......閱讀全文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檢查介紹
(1)測定方法:聚乙烯硫酸(PVS)法,免疫沉淀法等。后者采用免疫學原理沉淀血清中的非LDL脂蛋白,其測定LDL-C的特異性高,精密度好,但試劑成本高不易在臨床推廣。近年出現的直接法(勻相法)是適合自動分析的LDL-C測定法。與直接測定HDL-C相似,不需要標本預處理,適用于大批量標本自動分析.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血清脂蛋白(a)的檢查介紹
(1)測定方法:Lp(a)測定有兩類方法,一是以免疫化學原理測定其所含apo(a),結果以Lp(a)質量表示,也有以mmol/L表示的;另一類方法測定其所含的CH,結果以Lp(a)-C表示。大都用免疫學方法測定。 (2)標本:空腹12小時后采靜脈血,及時分離血清。 (3)參考范圍:正常人群的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總膽固醇(TC)的檢查介紹
(1)檢查指征:同TG測定。 (2)測定方法:化學法和酶法。幾乎所有實驗室多采用酶法測定,常用的有膽固醇氧化酶法(COD-PAP法)。化學抽提法(ALBK法)為國際上通用的參考方法,用于常規測定方法的評價與監控及參考血清的定值。國內由衛生部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生化室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譜(HPLC)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介紹: 低密度脂蛋白(LDL)通過載脂蛋白B(Apo-B)與內膜下細胞的B受體結合,將膽固醇從肝細胞運往組織細胞。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正常值: 青年人平均約2.7mmol/L(105mg/d); 中老年人約3.1mmol/L(120mg/dl);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載脂蛋白AⅠ(apoAⅠ)的檢查介紹
(1)測定方法:免疫比濁法。 (2)標本:空腹12小時后采靜脈血,及時分離血清。 (3)參考范圍:1.20~1.60g/L。 (4)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 1)HDL組成中蛋白質占50%,主要是apoAⅠ,約占HDL蛋白質的65%~70%,而其他脂蛋白中apoAⅠ極少,故apoAⅠ是HDL的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脂蛋白電泳(LPE)的檢查介紹
(1)標本:空腹12小時后采靜脈血,及時分離血清。 (2)參考范圍:α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0.23~0.52(23%~52%);0.95~2.45g/L;前β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0~0.30(0~30%);0~1.50g/L:β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0.3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檢查介紹
(1)測定方法:磷鎢酸鎂測定法;超速離心結合選擇性沉淀法。 (2)標本:空腹12小時后果靜脈血,及時分離血清。 (3)參考范圍:男性1.16~1.42mmol/L;女性1.29~1.00mmol/L。 (4)醫學決定水平:HDL-C合適范圍:≥1.04mmol/L(40mg/dl);減低:
生化檢測項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介紹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介紹: 低密度脂蛋白(LDL)通過載脂蛋白B(Apo-B)與內膜下細胞的B受體結合,將膽固醇從肝細胞運往組織細胞。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正常值: 青年人平均約2.7mmol/L(105mg/d); 中老年人約3.1mmol/L(120mg/dl);
普通生化檢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介紹:?低密度脂蛋白(LDL)通過載脂蛋白B(Apo-B)與內膜下細胞的B受體結合,將膽固醇從肝細胞運往組織細胞。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正常值:?青年人平均約2.7mmol/L(105mg/d); ?中老年人約3.1mmol/L(120mg/dl); ?大于
臨床化驗單詳解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介紹:?低密度脂蛋白(LDL)通過載脂蛋白B(Apo-B)與內膜下細胞的B受體結合,將膽固醇從肝細胞運往組織細胞。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正常值:?青年人平均約2.7mmol/L(105mg/d); ?中老年人約3.1mmol/L(120mg/dl); ?大于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載脂蛋白B(apoB)的檢查介紹
(1)測定方法:免疫比濁法。 (2)標本:空腹12小時后采靜脈血,及時分離血清。 (3)參考范圍:不論男女性,apoB水平隨年齡上升,70歲以后不再上升或開始下降。一般中青年平均為0.80~0.90g/L,老年人平均為0.95~1.05g/L。 (4)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 1)血清中的ap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脂蛋白脂肪酶(LPL)的檢查介紹
(1)測定方法:酶法、免疫比濁法和ELISA。 (2)標本;空腹12小時后采靜脈血,及時分離血清。 (3)參考范圍;成人150mg/L以上。 (4)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LPL主要存在于脂肪組織,循環血液中僅有微量的無活性型的LPL存在。對LPL定量的檢測,一定要使血漿中LPL成為活性型,為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LDLC偏高原因
很多種因素都能夠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升高,主要可分為非病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兩類: 1、非病理性因素 (1)飲食不均衡,攝入的脂肪過高。 (2)吸煙飲酒引起的偏高。 (3)超重和肥胖的人容易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2、病理性因素 (1)肝功能異常、肝炎患者 (2)動脈粥樣硬化,高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LDLC正常值
青年人平均約2.7mmol/L(105mg/dl); 中老年人約3.37mmol/L(130mg/dl); 大于4.14mmol/L(>160mg/dl)為明顯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異常的主要危害
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如果血液中LDL-C濃度升高,它將沉積于心腦等部位血管的動脈壁內,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阻塞相應的血管,最后可以引起腦卒中和外周動脈病等致死、致殘的嚴重性疾病 。引起冠心病LDL及其所攜帶的膽固醇(LDL-C)偏高常會引起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有人稱LDL-C為“壞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測定(LDLC)的臨床意義
LDL-C是血脂異常預防的首要靶標。LDL-C多用于判斷是否存在患CHD的危險性。LDL-C升高:見于遺傳性高脂蛋白血癥、甲狀腺功能低下、腎病綜合征、梗阻性黃疸、慢性腎功能衰竭、Cushing綜合征等。LDL-C>降低:可見于無β-脂蛋白血癥、甲狀腺功能亢進、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惡性腫瘤等。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測定(LDLC)臨床意義
LDL-C是血脂異常預防的首要靶標。LDL-C多用于判斷是否存在患CHD的危險性。LDL-C升高:見于遺傳性高脂蛋白血癥、甲狀腺功能低下、腎病綜合征、梗阻性黃疸、慢性腎功能衰竭、Cushing綜合征等。LDL-C>降低:可見于無β-脂蛋白血癥、甲狀腺功能亢進、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惡性腫瘤等。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為3.6正常么
按照目前常規的做法,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3.6mmol/L是在正常范圍內(0.10--4.11mmol/L)。 如果你想知道是不是高脂血癥,還要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0.09—3.00mmol/L)、膽固醇(CHO 2.86--6.50mmol/L)和甘油三脂(TG 0.
高脂血癥的檢查及診斷
檢查 1.測定血脂譜全套 空腹TC、TG、LDL-C、HDL-C。 2.判斷血漿中有無乳糜微粒存在 可采用簡易的方法,即把血漿放置4℃冰箱中過夜,然后觀察血漿是否有“奶油樣”的頂層。 3.血漿低密度脂蛋白(LDL-C)濃度 1~2周內血漿膽固醇水平可有±10%的變異,實驗室的變異容許
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檢查
【參考范圍】直接法:0.21~0.78mmol/L.【影響因素】1.與測定TCH的標本抽取及保存條件相同。2.溶血標本在血紅蛋白>5g/L時,對反應有干擾。3.嚴重黃疸標本在膽紅素>171μmol/L時,對反應有干擾。4.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2.8mmol/L時,對反應有干擾。【臨床意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基本介紹
血脂是血漿中所有脂質的總稱,高脂血癥(hyperlipidemia)是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導致血漿中血脂水平過高,可表現為高膽固醇血癥(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酯血癥(hypertriglyceridemia)和兩者皆有(混合性高脂血癥)。另外,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是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分類介紹
(1)表型分類法:國際上通用的是以Fredrickson工作為基礎經WHO修訂的分類方法,主要是基于各種血漿蛋白升高的程度不同而進行分型。高脂蛋白血癥可分為6型(Ⅰ、Ⅱa、Ⅱb、Ⅲ、Ⅳ、Ⅴ型)。 該分型方法有助于高脂血癥的診斷和治療,但較繁瑣。有人提出了高脂血癥的簡易分型方法,即將高脂血癥分為
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
?? 血脂是指血漿中的脂類物質,主要包括甘油三脂(TG)、膽固醇(CHO)等。由于脂類物質不溶或微溶于水,因此需要與一些被叫做載脂蛋白的蛋白質結合以后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并在血液循環中轉運。正常人的血脂通常處于一個較恒定的動態平衡狀態。血脂中某些成分過高或過低都將對人體的代謝和健康產生"無聲
血脂低密度脂蛋白標準值(LDLG)
? 血生化檢查:血脂低密度脂蛋白(LDL-G) 正常參考值:1.1~3.6μmmol/L 臨床意義: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約占血漿脂蛋白總量的40-50%。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轉運體內的膽固醇,將肝臟內的膽固醇經血液轉運到各個組織進行利用。它是動脈硬化的重要檢測指標。 LD
血液的化學檢驗項目血脂檢查
血脂檢查介紹: 血脂檢查是對血液(血漿)中所含脂類進行的一種定量測定方法。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 廣泛存在于人體中。它們是生命細胞的基礎代謝必需物質。血脂檢查正常值: (1) 總膽固醇(TC):正常范圍在5.23—5.69毫摩爾/升。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血脂檢查
血脂檢查介紹: 血脂檢查是對血液(血漿)中所含脂類進行的一種定量測定方法。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 廣泛存在于人體中。它們是生命細胞的基礎代謝必需物質。血脂檢查正常值: (1) 總膽固醇(TC):正常范圍在5.23—5.69毫摩爾/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檢查過程
當樣品與R1酶顯色劑混合時,試劑中的聚陰離子和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保護LDL不與實際中的酶反應,僅僅作用與non-LDL脂蛋白【包括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高密度脂蛋白(LDL)】反應,釋放膽固醇,與酶作用產生的過氧化氫因缺乏色原被過氧化物酶分解成水而消除。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檢查過程
當樣品與R1酶顯色劑混合時,試劑中的聚陰離子和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保護LDL不與實際中的酶反應,僅僅作用與non-LDL脂蛋白【包括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高密度脂蛋白(LDL)】反應,釋放膽固醇,與酶作用產生的過氧化氫因缺乏色原被過氧化物酶分解成水而消除。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測定(LDLC)臨床意義是什么
LDL-C是血脂異常預防的首要靶標。 LDL-C多用于判斷是否存在患CHD的危險性。 LDL-C升高: 見于遺傳性高脂蛋白血癥、甲狀腺功能低下、腎病綜合征、梗阻性黃疸、慢性腎功能衰竭、Cushing綜合征等。 LDL-C>降低: 可見于無β-脂蛋白血癥、甲狀腺功能亢進、消化吸收不良、肝
血脂異常癥的介紹
血脂是血漿中所有脂質的總稱,高脂血癥(hyperlipidemia)是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導致血漿中血脂水平過高,可表現為高膽固醇血癥(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酯血癥(hypertriglyceridemia)和兩者皆有(混合性高脂血癥)。另外,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