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血脂異常癥的脂蛋白脂肪酶(LPL)的檢查介紹
(1)測定方法:酶法、免疫比濁法和ELISA。 (2)標本;空腹12小時后采靜脈血,及時分離血清。 (3)參考范圍;成人150mg/L以上。 (4)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LPL主要存在于脂肪組織,循環血液中僅有微量的無活性型的LPL存在。對LPL定量的檢測,一定要使血漿中LPL成為活性型,為此需靜脈注射肝索使LPL從脂肪組織中游離到血漿中,再進行血漿LPL活性測定,為了準確測定活性,應以活性型LPL的蛋白量進行測定。 測定血漿LPL活性時,需用靜脈注射肝素,因為LPL對肝素親和性很高。靜脈注射肝素,使LPL從內皮細胞表面釋放人血,這是測定血中LPL活性的一種方法。通常按每公斤體重10單位的量靜脈注射,10分鐘后,再檢測血漿中LPL活性。一般靜脈注射肝素后血漿總脂酶活性的1/3為LPL.剩余的幾乎都是肝脂酶(HTGL)。另外還可用LPL或HTGT抗體進行活性檢測已應用于臨床,無需注射肝素。......閱讀全文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脂蛋白脂肪酶(LPL)的檢查介紹
(1)測定方法:酶法、免疫比濁法和ELISA。 (2)標本;空腹12小時后采靜脈血,及時分離血清。 (3)參考范圍;成人150mg/L以上。 (4)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LPL主要存在于脂肪組織,循環血液中僅有微量的無活性型的LPL存在。對LPL定量的檢測,一定要使血漿中LPL成為活性型,為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血清脂蛋白(a)的檢查介紹
(1)測定方法:Lp(a)測定有兩類方法,一是以免疫化學原理測定其所含apo(a),結果以Lp(a)質量表示,也有以mmol/L表示的;另一類方法測定其所含的CH,結果以Lp(a)-C表示。大都用免疫學方法測定。 (2)標本:空腹12小時后采靜脈血,及時分離血清。 (3)參考范圍:正常人群的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載脂蛋白AⅠ(apoAⅠ)的檢查介紹
(1)測定方法:免疫比濁法。 (2)標本:空腹12小時后采靜脈血,及時分離血清。 (3)參考范圍:1.20~1.60g/L。 (4)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 1)HDL組成中蛋白質占50%,主要是apoAⅠ,約占HDL蛋白質的65%~70%,而其他脂蛋白中apoAⅠ極少,故apoAⅠ是HDL的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脂蛋白電泳(LPE)的檢查介紹
(1)標本:空腹12小時后采靜脈血,及時分離血清。 (2)參考范圍:α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0.23~0.52(23%~52%);0.95~2.45g/L;前β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0~0.30(0~30%);0~1.50g/L:β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0.3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載脂蛋白B(apoB)的檢查介紹
(1)測定方法:免疫比濁法。 (2)標本:空腹12小時后采靜脈血,及時分離血清。 (3)參考范圍:不論男女性,apoB水平隨年齡上升,70歲以后不再上升或開始下降。一般中青年平均為0.80~0.90g/L,老年人平均為0.95~1.05g/L。 (4)臨床診斷價值和評價 1)血清中的ap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檢查介紹
(1)測定方法:聚乙烯硫酸(PVS)法,免疫沉淀法等。后者采用免疫學原理沉淀血清中的非LDL脂蛋白,其測定LDL-C的特異性高,精密度好,但試劑成本高不易在臨床推廣。近年出現的直接法(勻相法)是適合自動分析的LDL-C測定法。與直接測定HDL-C相似,不需要標本預處理,適用于大批量標本自動分析.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基本介紹
血脂是血漿中所有脂質的總稱,高脂血癥(hyperlipidemia)是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導致血漿中血脂水平過高,可表現為高膽固醇血癥(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酯血癥(hypertriglyceridemia)和兩者皆有(混合性高脂血癥)。另外,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是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分類介紹
(1)表型分類法:國際上通用的是以Fredrickson工作為基礎經WHO修訂的分類方法,主要是基于各種血漿蛋白升高的程度不同而進行分型。高脂蛋白血癥可分為6型(Ⅰ、Ⅱa、Ⅱb、Ⅲ、Ⅳ、Ⅴ型)。 該分型方法有助于高脂血癥的診斷和治療,但較繁瑣。有人提出了高脂血癥的簡易分型方法,即將高脂血癥分為
血脂異常癥的介紹
血脂是血漿中所有脂質的總稱,高脂血癥(hyperlipidemia)是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導致血漿中血脂水平過高,可表現為高膽固醇血癥(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酯血癥(hypertriglyceridemia)和兩者皆有(混合性高脂血癥)。另外,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是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檢查介紹
(1)測定方法:磷鎢酸鎂測定法;超速離心結合選擇性沉淀法。 (2)標本:空腹12小時后果靜脈血,及時分離血清。 (3)參考范圍:男性1.16~1.42mmol/L;女性1.29~1.00mmol/L。 (4)醫學決定水平:HDL-C合適范圍:≥1.04mmol/L(40mg/dl);減低:
脂蛋白脂肪酶(LpL)酶聯免疫分析
脂蛋白脂肪酶(LpL)酶聯免疫分析說明書實驗原理:本試劑盒應用雙抗原夾心法測定標本中脂蛋白脂肪酶(LpL)水平。用純化的脂蛋白脂肪酶(LpL)抗原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原,往包被單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脂蛋白脂肪酶(LpL),再與HRP標記的脂蛋白脂肪酶(LpL)抗原結合,形成抗原-抗體-酶標抗原復合物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檢驗診斷介紹
血漿(清)脂類簡稱血脂,其含量與血漿(清)有機成分相比只占其小部分,然而其代謝卻非常活躍。由于血脂的不斷降解和重新合成在正常地進行,并保持動態平衡.血脂含量的變動也就穩定在一定的范圍內。血脂水平可反映全身脂類代謝的狀態,也是臨床常規分析的重要指標。脂蛋白代謝紊亂的常見現象是血中TC或TG升高,或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甘油三酯(TG)的檢查介紹
(1)檢查指征:已有冠心病(CHD)、腦血管病或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病者;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者;有冠心病或動脈粥樣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早發病或早病死者;有黃瘤或黃疣者;有家族性高脂血癥者;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后女性可考慮作為接受血脂檢查的對象。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總膽固醇(TC)的檢查介紹
(1)檢查指征:同TG測定。 (2)測定方法:化學法和酶法。幾乎所有實驗室多采用酶法測定,常用的有膽固醇氧化酶法(COD-PAP法)。化學抽提法(ALBK法)為國際上通用的參考方法,用于常規測定方法的評價與監控及參考血清的定值。國內由衛生部北京老年醫學研究所生化室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譜(HPLC)
關于脂蛋白異常癥的基本介紹
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中一種或幾種脂質高于正常稱為高脂血癥 (hyperlipidemia) ,可表現為高膽固醇血癥 (hypercholesterolemia) 、高苷油三酯血癥 (hypertriglyceridemia) 或兩者兼有 ( 混合型高脂血癥 ) 。脂質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須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指標概述
血脂紊亂在多數患者并無明顯癥狀和異常體征,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進行血液生化檢查或在體檢時才發現有血漿脂蛋白水平升高的。根據臨床表現、詳細地詢問病史和細致的體格檢查有助于診斷。病史包括個人生活飲食習慣,有無引起繼發性高脂血癥的相關病史,有無服用引起高脂血癥的藥物,有無家族史等。體格檢查要注意有無黃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應用建議
血漿中脂類包括FC(游離膽固醇)、CE(膽固醇酯)、TG(甘油三酯)、PL(磷脂)、FFA(游離脂肪酸),由于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均以脂蛋白形式存在。CM主要運輸外源性TG和TC,VLDL主要轉運內源性TG,LDL主要將肝臟合成的內源性膽固醇運轉至肝外組織,而HDL則參與膽固醇的逆向轉運。脂蛋白
關于家族性異常β脂蛋白血癥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家族性異常β脂蛋白血癥的檢查: 1、VLDL-膽固醇/血漿三酰甘油比值這一比值≥0.3(mg/mg)對本癥有確診意義;而比值≥0.28(mg/mg)提示可能為本癥。 2、VLDL-膽固醇/VLDL-三酰甘油比值該比值≥1.0(mmol/mmol)對診斷很有價值。 3、血漿膽固醇和三酰甘
關于血脂異常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介紹
無論是脂蛋白的產生過多還是清除減少,均可導致一種或多種脂蛋白在血漿中過度堆積從而引起高脂血癥。 1.飲食中膽固醇和(或)飽和脂肪酸過量每日飲食中的膽固醇從200mg增至400mg時,可使血漿膽固醇水平上升0.13mmol/L(5mg/dl),其機制可能與肝臟膽固醇含量增加,LDL(低密度脂蛋白
血脂異常癥的診斷
血漿(清)脂類簡稱血脂,其含量與血漿(清)有機成分相比只占其小部分,然而其代謝卻非常活躍。由于血脂的不斷降解和重新合成在正常地進行,并保持動態平衡.血脂含量的變動也就穩定在一定的范圍內。血脂水平可反映全身脂類代謝的狀態,也是臨床常規分析的重要指標。脂蛋白代謝紊亂的常見現象是血中TC或TG升高,或
血脂異常癥的分類
(1)表型分類法:國際上通用的是以Fredrickson工作為基礎經WHO修訂的分類方法,主要是基于各種血漿蛋白升高的程度不同而進行分型。高脂蛋白血癥可分為6型(Ⅰ、Ⅱa、Ⅱb、Ⅲ、Ⅳ、Ⅴ型)。 該分型方法有助于高脂血癥的診斷和治療,但較繁瑣。有人提出了高脂血癥的簡易分型方法,即將高脂血癥分為
脂蛋白異常癥的相關介紹
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中一種或幾種脂質高于正常稱為高脂血癥 (hyperlipidemia) ,可表現為高膽固醇血癥 (hypercholesterolemia) 、高苷油三酯血癥 (hypertriglyceridemia) 或兩者兼有 ( 混合型高脂血癥 ) 。脂質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須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脂蛋白脂肪酶介紹
脂蛋白脂肪酶介紹:???????? LPL主要有肝外脂肪酶和HTGL都是細胞溶酶體中的一種水解酶,在血管內皮表面發生作用,二者結構相似,屬甘油三酯酶,與胰脂肪酶有同源酶。參與體內脂肪代謝功能。脂蛋白脂肪酶正常值: (1)脂肪組織男:1.10-4.00μmol FFA·h-1·g組織-1(:2.46
生化檢測項目脂蛋白脂肪酶介紹
脂蛋白脂肪酶介紹:???????? LPL主要有肝外脂肪酶和HTGL都是細胞溶酶體中的一種水解酶,在血管內皮表面發生作用,二者結構相似,屬甘油三酯酶,與胰脂肪酶有同源酶。參與體內脂肪代謝功能。脂蛋白脂肪酶正常值: (1)脂肪組織男:1.10-4.00μmol FFA·h-1·g組織-1(:2.46
關于血脂異常干預的相關介紹
大量流行病學研究和大規模前瞻性臨床研究資料證實,血漿膽固醇水平與冠心病發病之間呈線性相關。我國流行病學研究資料表明,血脂異常是我國冠心病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增高會增加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發病危險 [11] 。因此,降脂治療在冠心病、卒中一級預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議: 1.一般
家族性異常β脂蛋白血癥的檢查
1.VLDL-膽固醇/血漿三酰甘油比值 這一比值≥0.3(mg/mg)對Ⅲ型高脂蛋白血癥幾乎有確診意義;而比值≥0.28(mg/mg)提示可能為Ⅲ型高脂蛋白血癥。 2.VLDL-膽固醇/VLDL-三酰甘油比值 該比值≥1.0(mmol/mmol)對診斷Ⅲ型高脂蛋白血癥很有價值。 3.血漿
關于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癥的病因分析
LPL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癥是起因于脂蛋白脂肪酶(LPL)功能低下或不良,LPL是LPL基因的產物,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是8p22。LPL對于飲食中長鏈脂肪酸代謝至關重要。通常,這些長鏈脂肪酸被包裝到甘油三酯中,幫助將脂類從腸運送到其他組織,隨后LPL將甘油三酯分解為細胞能夠處理的大小。在LPLD患者
脂蛋白異常癥
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中一種或幾種脂質高于正常稱為高脂血癥(hyperlipidemia) ,可表現為高膽固醇血癥(hypercholesterolemia) 、高苷油三酯血癥 (hypertriglyceridemia) 或兩者兼有 ( 混合型高脂血癥 ) 。脂質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須與蛋
簡述血脂異常的檢查方式
1、體格檢查 (1)測量身高、腰圍、腹圍,計算體重指數、腰臀比。 (2)觀察患者有無黃色瘤,觸診有無肝、脾腫大。檢查患者關節,結合病史確診有無游走性多關節炎。 2、實驗室檢查 臨床上檢測血脂的項目較多,基本檢測項目為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1)血
血脂異常癥的臨床表現
高脂血癥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兩大方面:①脂質在真皮內沉積所引起的黃色瘤;②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所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產生冠心病和周圍血管病等。 (1)黃色瘤:是一種異常的局限性皮膚凸起,其顏色可為黃色、橘黃色或棕紅色,多呈結節、斑塊或丘疹形狀,質地一般柔軟。主要是由于真皮內集聚了吞噬脂質的巨噬細胞